《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定义:信用风险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是否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超过阈值,并采取相应措施。目标:对借款人的了解;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测;对抵质押物的评估;对五级分类的调整;补救。JP摩根的统计分析显示:在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对降低实际损失的贡献度为50%60%;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检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的贡献度为25%30%;而当风险产生后才进行事后处理,其效力则低于20%。一、风险监测对象:单一客户、组合风险监测(一)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单一客户风险监测方法包括一整套贷后管理的程序和标准,并借助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分类等方
2、法。商业银行监测信用风险的传统做法是建立单个债务人授信情况的监测体系,监控债务人或交易对方各项合同的执行,界定和识别有问题贷款,决定所提取的准备金和储备是否充分。指标体系:基本面指标和财务指标1.基本面指标品质类指标。包括融资主体的合规性、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组织架构、管理层素质、还款意愿、信用记录等。实力类指标。包括资金实力、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人力资源、资质等级、运营效率、成本管理、重大投资影响、对外担保因素影响等。环境类指标。包括市场竞争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外部重大事件、信用环境等。2.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利息保障倍数、债务本
3、息偿还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有息负债的息税前盈利(EBITDA)、现金支付能力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产品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资本收益率、销售成本收益率、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成本费用净利润率,以及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利发放率、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增长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权益增长率等指标。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
4、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这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价,应定期进行复查。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应对每个客户重新评级,确保内部评级与授信质量一致。内部评级是监测和控制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当接受额外的管理和监测。一般而言,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偶尔发生的风险波动,应给予较大的容忍度;对于风险程度本身就很高的客户,则应给予较小的容忍度。需要注意:从单一客户风险的检测到同类别客户的风险监测(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内部评级是风险监测的重要工
5、具。(二)组合的风险监测1.传统方法:对资产组合的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商业银行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到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的综合指标或指数。2.资产组合模型:(1)估计各风险暴露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当然,估计大量个体暴露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困难,一般把暴露归成若干类别,假设每一类别内的个体暴露完全相关。在得到各个类别未来价值的概率分布后,再估计风险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2)不处理各暴露之间的下相关性,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投资产生的风险分散效果,防止国别、行业、区域、产品
6、等维度的风险集中度过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100%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贷款风险迁徙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
7、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案例分析:贷款迁徙率假设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共有l 000亿元贷款,其中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分别为9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5亿元、5亿元。该年度银行
8、正常收回存量贷款l50亿元(全部为正常类贷款),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5亿元,其他不良贷款形态未发生变化,新发放贷款225亿元(截至当期期末全部为正常类贷款)。至当期期末,该银行正常类、关注类贷款分别为950亿元、40亿元。则该银行当年度的正常贷款迁徙率为:该行期初正常贷款余额为900+50=950(亿元),期内减少额为150亿元,期末正常贷款为950+40=990(亿元),其中来自原正常贷款的为990225=765(亿元),期内贷款迁徙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为950150765=35(亿元),所以正常贷款迁徙率为:35/(950150)100%=4.38%。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
9、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三、风险预警定义:风险预警是指根据各种渠道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判断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功效计分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1.主要程序和方法程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10、风险分析风险处置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预控性处置是在风险预警报告已经作出,而决策部门尚未采取相应措施之前,由风险预警部门或决策部门对尚未爆发的潜在风险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风险继续扩大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全面性处置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类型、性质和程度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后,从内部组织管理、业务经营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分散、转移和规避风险,使风险预警信号回到正常范围。后评价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红色预警法2.行业风险预警:行业环境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周期、财政
11、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经营风险因素: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替代性、整体财务状况行业财务风险因素:净资产收益率、行业盈亏系数、资本积累率、销售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行业重大突发事件背景知识:行业风险预警指标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行业盈亏系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行业产品产销率=行业产品销售量/行业产品产量100%,该指标越高,说明行业产品供不应求,现有市场规模还可进一步扩
12、大。 劳动生产率=(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l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间的相对技术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其生产技术越先进,单位员工产出越多。3.区域风险预警: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政策法规的变化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4.客户风险预警:客户财务预警和客户非财务风险预警四、风险报告(一)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1)风险报告的职责风险报告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
13、信息;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2)风险报告的路径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二)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1)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内部报告通常包括:评价整体风险状况,识别当期风险特征,分析重点风险因素,总结专项风险工作,配合内部审计检查。外部报告的内容
14、相对固定,主要包括:提供监管数据,反映管理情况,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等。在向外部提供风险分析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就是规范操作,特别是作为境外上市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规范准确的原则。(2)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是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撰写的综合性风险报告。综合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辖内各类风险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类风险状况及变化原因分析;风险应对策略及具体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专题报告是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发生(或潜在)的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所作出的专题性风险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重大风险事项描述(事由、时问、状况等);发展趋势及风险因素分析;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