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231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出现挤兑、流动性障碍、倒闭等问题的一种状况。行业性危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制度性安排上,从行业的高度将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商业银行行业管理的体系当中,通过构建直面危机状态的严密的防范机制、快速的应急机制和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来防范与化解危机。 一、行业性危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是以大型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补充,外资银行并存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的银行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2、,到2007年一季度中国金融资产达459288.8亿元,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的企业和高风险的机构,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外,从大银行到小银行,从个体银行单项业务到个体法人银行,直至整个行业都出现过或始终存在着危机。而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企业群体,其危机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的危机,有其个性化特征。中国商业银行的种种现象表明,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业性危机。 商业银行存在行业性危机是由其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通过借贷业务和金融服务取得收益,属于高负债的行业,负债资产率达95以上,同时商业银行又是经营的货币业务

3、,其资产的主要形式是贷款业务,约占资产业务的70,而信贷业务是通过资金使用权让渡而获取收益的,资金使用权一旦让渡出去,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控制能力必然下降,而且商业银行的结算等金融服务业务也面临着政策、操作、市场等多种风险。这种对外高依存度和高风险的企业特征,使得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决定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管理水平,更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区位经济形势改变、同业竞争加剧、客户违约、营销失败、计算机行业运行出现安全问题、银行声誉受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使商业银行日益受到严重的危机威胁。商业银行面临的这些风险,有时足以令商业银

4、行整个行业出现挤兑、流动性障碍甚至倒闭。 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行业状况分析,反映可能出现行业性危机的主要指标日益显现,表现在:(1)资产结构单一,不良资产巨大。目前,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在15以上,而且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资产还在不断积聚与放大。目前整个商业银行行业不良资产率从账面反映较低,但这是以巨额的资产剥离形式来实现的,从整体来说被剥离的金融资产仍然是中国总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从一个国家来说不良资产并没有减少。如果没有及时通过补偿机制进行消化,引发行业性危机的因素仍然存在。(2)资本充足率较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本充足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到

5、2006年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中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已有66家,达标银行数量占比为44.3,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3.58。由于商业银行的股东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较快,而资本金的补充能力与资产的增长速度往往不相匹配。(3)资产流动性差。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短期贷款长期占用、短存长贷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一旦出现价格预期,很有可能出现挤兑风险。(4)融资形式单一,储蓄数额巨大。目前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45。素有“笼中虎”之称的储蓄存款一旦出现市场变化,便会冲击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2007年一季度由于中国股市的火爆,造成储蓄存款的大规模分流。(5)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益实

6、质上现在仍然是依附高准入门槛而取得的。从事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并没有形成一个充分的竞争市场,而存贷款利率非充分的市场化,更增强了商业银行利润形成的政策性和垄断性,一旦商业银行准入形成充分的竞争和经营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便很难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这些年中国商业银行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行业性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家不断采取措施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如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等等,同时,存款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的危机程度。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与单个法人银行的危机或其他行业的危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不是单一法人银行危机或单一法人银行一方面的危机,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危

7、机,带有全行业性质,从范围上讲涉及到境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机构;一定意义上说,就单一的法人银行而言不一定存在危机,但从行业角度分析却可能处在危机之中;是所有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一种危机,如人民币存贷利差缩小造成商业银行整个行业利润下降,为适应宏观调控需求,对基础设施贷款进行严格控制,造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堵塞,地方发生自然灾害等等;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同时引发的行业危机,如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造成各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障碍;可能是先由一家银行出现危机然后引发整个行业性危机。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一旦发生,其负作用也远远大于单个银行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首先,行业性危机往往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引起社

8、会资金运作系统的混乱。其次,行业性危机不仅救助成本高,而且救助难度大,化解的成功率较低。 二、危机预防: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的管理防范危机成本肯定优于化解危机成本,而且化解危机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的立足点应放在行业危机的预防上,这是主动性、前瞻性、有效性的行业性危机管理。 1、树立行业性危机管理理念,建设良好的危机管理文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中有深层面的危机感,使危机意识在所有员工内心中形成一种潜意识,让危机意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具备的行业思维。另一方面,要树立全面危机管理理念,高管人员的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

9、本行,更要从全行来审视行业性危机现状,服从行业管理与要求。 2、建立行业性危机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是危机管理的运行载体,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处理行业性危机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危机管理的负责人,设立严密有序的机构职能规范,拥有充分的处理原则,经过充分的授权,才有了把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变成管理危机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组织人员要专兼职结合,组织要有绝对的权威性。 3、构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信息系统 危机预防最主要的是能够对商业银行行业现状进行准确的判断,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监测的经济金 融指标必须全面而

10、灵活,既要有宏观和微观的经济金融指标,又要有外部和内部的经济金融指标,而且这些指标要随经济发展及时更新。构建行业性危机信息系统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历史数据及市场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对未来能否健康发展做出预测和分析,要通过商业银行行业各种信息收集、分析、总结,得出商业银行行业运行体系的情况分析报表,使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新情况,调整其经营行为。要保持各银行之间主要信息指标的沟通,通过专职的行业危机管理机构,从全行业角度对危机现状进行评价、评估。对可能形成的行业性危机信息要进行分析,剖析出尽可能详细的可能事件,特别是导致行业崩溃的致命性危机,进行重点关注,并将结果及时上报有关部

11、门和决策者。 4、建立规范的法律化的行业危机管理制度 制度是危机管理的依据保证,只有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有利于危机管理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制度形式明确管理者职责、分工、措施、手段。当前商业银行行业危机管理迫切需要建立行业危机管理的协调制度、预警预案制度、应急制度、危机救助制度、危机评价制度等等。制度越全面、细致,防范的效果会越好。 5、建立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是指对银行经营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机因素,进行一系列专门指标检测,通过分析评价确定该银行的危机程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构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机制,要把商业银行预警管理与业务管理、社会行业专业管

12、理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危机的程度和后果,明确报警级别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可以从商业银行行业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划分危机级别,对每一级危机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危机处理:集中商业银行行业资源化解危机事故 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危机发生的频率,但是并不代表消除所有的危机,商业银行必须直面行业性危机事故,高级管理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以减轻危机对行业造成的危机,这就是危机处理。任何危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包括突发期、扩散期、爆炸期、衰退期这样四个时期,如果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能够在危机开始的突发期和扩散期就能

13、采取有力措施,就可能有效地遏制危机的发展程度,化解成本也较低,效果也会较理想,如果等到危机进入爆发期,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处理强调的是:及早处理(危机爆发初期就要处理)、准确处理(对危机性质、主要矛盾有准确判断)、有效处理(处理方法与措施要有针对性、特效性)。 1、行业危机管理组织立即行使管理职能 当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发生的时候,管理危机的机构立即转换为危机处理机构,并迅速以“危机处理小组”为核心开展各项活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要跟随危机行动起来;各单位在行使日常管理职能的同时,要把处理危机的任务作为首要职能来履行,坚决服从危机管理小组的统一调度与指挥,从而保证危机

14、组织能有效工作,保证各项处理措施能及时运作到位,真正实现处理危机的条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2、明确各商业银行和高层人员的处理责任 由于行业性危机涉及到各家商业银行的利益,而在处理行业性危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协作与统一步骤、措施,如果一旦发生行业性危机,个别商业银行或高管人员采取自保措施甚至以此作为竞争的机会,往往会加剧整个行业危机的程度。因此,各行在处理行业性危机过程中,要树立大局意识,明白覆巢无完卵的道理。同时要明确危机处理当事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程度都极其重要,如果管理者意识不到行业性危机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危机一旦爆发,很有可能会对系

15、统造成灾难性的打击。由于行业性危机管理的工作是跨行别、跨部门、跨地域的,涉及到对各家银行正常业务、流程的影响和对资源的调配,会对许多正常的业务流程和商业银行政策进行改动,还要及时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调拨分配。这种跨部门的工作是任何一个部门性管理人员都无法胜任的,而必须由能够支配协调各个部门的领导出面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各行要组建由各级高管人员组织的危机控制工作组织,直接统一指挥协调,这样就可以做到诸多单位的步调一致、协作支持并快速行动。明确行业中各主体危机管理职责和责任是危机处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3、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启动紧急预案 行业性危机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危机都能导致商业银行挤兑、倒闭,比

16、如有些危机可能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形象,有些危机可能引起商业银行一度时间内的业务停滞。因此,危机发生后,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小组首先要对危机的种类、性质、危害进行准确无误的判断,找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化解危机的有效措施。要防止危机的蔓延,把危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解决速度是关键,这就要求危机处理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控制危机形势,将损失降至最低。 4、集中行业系统资源解决形成危机的主要矛盾 处理行业性危机最主要的优势就是要充分运用系统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的有效管理,就是说单一法人机构出现危机时,作为行业组织不能把他作为竞争对手,加剧危机的程度,而要从行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为

17、单一法人危机加剧最终还是会引发行业性的危机,因此,单一机构一旦出现危机,同业都要伸出援助之手,集中行业资源共度难关。在危机面前,对于一家银行可能度过危机难度较大,但对于整个系统而言,便显得绰绰有余。行业性危机一旦发生,各家法人银行必须无条件从大局出发,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通过系统力量来化解危机的影响。 5、制定备用的危机消除方案 危机预案是成功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危机发生后情况往往千变万化,因此,在处理危机时可以准备多种预案,在制定预案时,要“按最好的方向努力,按最坏的结果打算”来确定这些意外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通过与专家们的协作,制定出尽可能多的处理预案。而预案不可能考虑到各种危机

18、或危机的各种形态,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危机管理队伍,各种预案储存在这部分人的智慧之中。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平时就要注意危机管理团队的打造,需要了解组织行为、组织沟通、伦理道德、战略方针以及公共关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它既要能利用重要的内部资源,也要能利用宝贵的外部资源,平时是业务经营高手,处理危机时又是业务能手。高素质的危机管理人员可以应对各种危机,能随时针对情况变化提出多种化解策略。 四、危机总结:商业银行危机管理长效机制 危机总结是整个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对危机的总结至少还可以提供一个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 错误的机会,危机造成的损失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教训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

19、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危机解决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结束,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抓住机会,总结处理过程中的得失,发现管理中的不足,预防和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在新的管理起点上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行业发展战略 战略决定行业发展的方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发展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国的经济条件、金融资源、金融服务需求和现行的商业银行行业现状制定商业银行发展目标和思路。规划要规定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组织架构、约束性要求,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科学合理,要体现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正确,就可以保持其平稳健康发展

20、,就会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危机的基础。在制定科学行业规划的同时,各法人商业银行必须在行业规划内实事求是地制定本行的发展战略,要重点在防范风险、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上多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 不仅要依赖政府行政性救助,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职能,对一些处于严重危机状态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联合、重组,还要充分依赖市场机制建立商业银行行业救助,如积极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企业对商业银行行业联合救助等等。通过救助机制的构建,使商业银行一旦出现行业性危机,可以有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措施来对危机进行紧急处理。 3、建立商业银行协调机制 商业银行的行业性危机是从行业布局角

21、度来审视的,商业银行个体的优化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商业银行间的同质化经营、封锁性运作,往往会加剧行业危机程度,使潜在的危机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或各行为了自身利益而加剧行业性危机的程度。因此,加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要对各个商业银行在行业内部有个粗略的分工,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的机制,要能够统一协调、加强行际之间的交流。行业危机管理小组有权提取各行的管理信息,有权对行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有权对各行提出危机风险提示,让行业性危机一旦出现苗头,就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抑制。 4、在商业银行之间积极构建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是引发行业性危机的重要诱因

22、,而行业性危机的受害者往往商业银行又首当其冲。从防范和化解行业性危机的角度来讲,积极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是化解行业性危机的有效措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对付行业性危机这一共同敌人,才能规范各家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才能自觉执行行业的自律规则,才能充分运用系统的资源来化解危机,因此,要把商业银行行业竞争引导到创新和寻求服务差别上来,通过合作来不断提高竞争的层次。 5、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生态建设是指商业银行行业外的法律、社会信用、政府行为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商业银行的危机诱因并不都是商业银行本身引起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外在因素而且是非自然外在因素引起的。例如,某些地方政府

23、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过多的非经济因素干扰,导致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因此,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等,也是化解行业性危机的重要措施。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影响面广,危害性大,但每次危机的到来既是对商业银行行业危机管理水平的考验,也为商业银行行业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化解行业性危机的要旨就是要充分运用行业资源,综合调动社会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反映、最科学的决策、最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使行业性危机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从而使商业银行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最稳健的金融支持。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