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353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本科XXX级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副教授 评阅教师 职称 2010年 6 月 8 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XXX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2、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 月 日XXX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研究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本科XXX级 学生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 副教授 2010年 6 月 8 日摘 要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快速席卷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了应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而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虽然已取得骄人的成果,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但是在税收政

3、策改革的道路上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我国还应继续学习、借鉴,弥补我国在税收政策上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在税收政策方面所做出的相应调整,突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个人税负政策调整等内容,并简单介绍我国在其他财税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最后提出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 税收政策 税收调整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American Subprime Crisis swept nearly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latt

4、er half of 2008. As a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ur country has adopted effective policies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Being the most normative and main form for the government taking part in the disposition of income, as well as economic leverage for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the tax policy has pla

5、yed a significant role.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response of the Crisis, but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tax reform. We must keep on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so as to offset the short come of our tax policy. In this thesis, I analyzed the adjustments of our t

6、ax policy, mainly on VAT reform, adjustment for export tax rebate, adjustment for personal tax and some other effort in finance and tax made by our government. In the end, I also throw out a suggestion about the tax reform to expand the domestic demand and spur economic growth.Key words: Financial C

7、risis;Tax Policy;Tax Reform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一 引言1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2(一)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2(二)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风险凸现2(三)原材料行业、能源行业等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3(四)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3三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新出台的财税政策4(一)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4(二)努力开拓农村市场5(三)结构性减税,千亿减税方案实施6四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7(一)增值税转型改革71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容72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及效果8(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101近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内容10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及效果1

8、0(三)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111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内容112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及效果12五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13六 总结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一 引言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快速席卷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抑制经济形势的恶化,我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其中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参与

9、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为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财力支持,为国家宏观调控充当重要经济杠杆。在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调整中,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等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都体现了我国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在调节经济、刺激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已取得骄人的成果,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然而在税收政策的改革上,我国还有很长一段的路程要走。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研究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弥补我国在税收政策上的不足,是极为紧迫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开始阐述与分析,主要

10、分析与研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在税收政策方面所做出的相应调整,突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个人税负政策调整等内容,并简单介绍我国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努力开拓农村市场、结构性减税,千亿减税方案实施等其他财税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最后基于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的分析与研究而提出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并进行总结。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一)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由于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8%,所以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全球经济,从而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长。而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美国及欧洲已经成为我国的重

11、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快就波及到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出口导向型产业成为此次金融危机最先受到冲击的产业,也是影响最大的产业。首先,美国经济下滑和消费萎缩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造成消费者财富缩水,有效购买力下降。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据美国经济咨询商会的报告显示,2008年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月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国的个人消费出现负增长,相应地美国经济也步入负增长。作为中国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美国经济下滑和消

12、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其次,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企业的出口风险。我国出口企业在与国外公司进行交易时,对方因资金周转困难,流动性不强,常常出现延长付款时间的现象,从而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不利影响。更有甚者,因为资金链或其他问题而引起的进口方公司破产,使得我国企业货款无法收回,坏账数量急剧上升,导致我国企业在经营上的困难加剧。再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形势更加严峻。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美国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如此恶劣的宏观经济和就业环境,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要求不断增强。美国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加大了我国服装、机电产品、纺织品、食品、玩具、鞋类等多种行业对美出口

13、的困难。据世贸组织的数据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的数量为21件,2009年同期为37件,同比增长76%,而且这一数字几乎占到了当时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85件的一半。而且,美国国会参众两院2009年2月13日通过了总额为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购买美国货”这一条款将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产品合法的拒绝在美国政府采购大门之外,从而使得我国贸易前景不容乐观。(二)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风险凸现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出口下降,我国企业的高产能扩张问题可能演化为我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全球经济扩张时期,西方国家主要经济体总体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新兴市场的大量

14、产能。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地产、股市和衍生金融产品等资产泡沫依次破裂,发达国家以金融商品交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物质产品的过程趋于萎缩甚至可能中断。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公布过我国11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产能过剩一直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如今,中国的产能过剩矛盾仍在进一步加剧。中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潜在的产能过剩更不容忽视。在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的同时,市场消费增长却并不明显。从2001年至今,每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增加额都显著大于消费增加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被迫出口,现如今,国外市场的萎缩无疑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三)原材料行业、能源行业等

15、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进入衰退,中国经济周期性进入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在此经济背景下,原材料行业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以及能源行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对经济周期变化最为敏感,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下行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1-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石油加工、电力、化纤和有色金属等资源性行业的下游企业的行业利润加速下滑,其中石油加工行业累计亏损960亿元,电力工业利润同比下降81.6%;水泥、钢铁制造业等关键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通用设备、电气等机械加工业利润增速回落,其中水泥行业利润增长率由50.9%回落至

16、40.3%,钢铁产量从2007年9月同比增长24%下滑到2008年同比增长8.1%。(四)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动荡,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降,从而引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必然对中国居民产生负财富效应,消费能力下降。从2008年国内的消费结构看,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已经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消费,已经出现负增长。 2008年7月我国汽车总销量为66.59万辆,同比增长仅为3.88%,为最近40个月来的最低增幅,其中乘用车同比增速为6.79%,较上月均有明显下滑,而商用车更是出现了-3.35%的负增长。需求的进一

17、步恶化是对汽车企业更大的威胁,在供给可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将进一步激化,汽车行业利润被不断侵蚀。三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新出台的财税政策(一)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尽管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增长,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然而,在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下降的趋势。持续的消费倾向下降就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最终导致经济波动。造成我国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大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较慢,直

18、接影响了其消费需求的上升;其次,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过大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再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另外,中国的广大居民有史以来就有倡导节约的美德,人们把储蓄作为节约的一种方式,所以就出现了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扩大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由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对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务院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

19、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

20、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

21、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据初步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二)努力开拓农村市场由于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因此要做好开拓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继续推进农村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农村消费是启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和重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偏重于投资和出口的问题,在农村更为明显。生产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消费,投资与消费失衡最终会阻碍甚至破坏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目前工业生产产能过剩,就与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应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

22、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但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下,市场力量无法自发地改变分配关系,因而通过政府干预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就成为必然选择。首先,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从12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同时,把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等产品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由各省(区、市)根据当地需求从中选择增加部分补贴品种。其次,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链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再次,调整国民收入分

23、配格局,改善民生。公共财政支出应更多地直接用在农民身上,而农民最担心的是看病、养老和教育费用高等问题。对此,加大在农村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既可直接减轻农民生活负担、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又可使财政支出较快变成一部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稳定。(三)结构性减税,千亿减税方案实施继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后,国务院已批准于2009年1月1日实施财政部2008年9月初提交的千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

24、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重拳出击”,果敢而迅速地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在这十项措施中,增值税转型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排头兵”和“重头戏”。由增值税转型改革开始,我国拉开了以积极的税收策略促进经济增长的大幕1。其实,自1994年中国全面推行增值税以来,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便一直被“千呼万唤”。而之所以迟迟无法推出,是因为担心会引发宏观经济过热和担心会过多影响到财政收入这两大顾虑始终横亘其间。而如今,中国宏观经济正逐渐步入调整期。而四年多地方试点经验表明,既定方案对财政收入的冲击远小于预期。此外,加大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力度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减轻税负,获

25、取增值税转型的实际优惠,也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有利于鼓励投资,拉动消费。所以,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时机非常好,恰逢其时2。四 应对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抵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2008年底,在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我国2009年的宏观调控目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其中保增长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政策导向也从之前的稳健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因时而变,结构性减税政策指导下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为寒冬中的

26、经济吹来了缕缕暖风3。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自1954年由法国最早实行且取得成功以来,已被世界很多国家普遍推行和采用。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有相当的比例。增值税依据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购固定资产的价款,课税依据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消费资料,相当于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因而被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在征税时,允许将当期购置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课税依据只限于消费资料,故称消费型增值税;而收入型增值税

27、,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课税依据只相当于社会国民收入,所以叫做收入型增值税。其中,收入型增值税是界于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之间的一种税,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增值税,这是因为增值税采用的是税款凭票抵扣法,而收入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是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价值的,转入部分没有合法的外购凭证,所以税款不能抵扣,再加之收入型增值税计算复杂,征管难度大,从而在实际税务管理工作中受到了限制而不宜广泛使用。1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容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第二,购进的应征

28、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第三,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第四,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第五,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 恢复到17%4。减税被列入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企业购入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其最终的效应就是减税,体现为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激励。因此,此项改革有利于鼓励投资、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

29、风险能力,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的转型,可以说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大减税措施。2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及效果增值税转型改革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把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与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进行比较。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比较分析。某企业成立十几年来,原有的产业布局和产品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8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投资1 600万元购买新项目。其中,设备投资6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2万元,此生产线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销项税72

30、6万元,购进原材科等发生进项税464万元,当期缴纳增值税726-464=262(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该项生产线购入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只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原值为702万元。该生产线的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年限法计提折旧。在这10年里,每年的折旧额为70.2万元。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即每年可以使企业少缴所得税70.225=17.55(万元),折合年金现值为17.556.1446(年金现值系数)=107.84(万元)。随着该生产线的使用,它的价值转移到成本当中,并随着商品的销售需要交销项税,这部分销项税额虽然不是企业负担而是由商品的购买方负担,但税务机关确

31、实对该生产线重复计征了增值税。总的看来,该企业购买该生产线实际上缴的税款为增值税102万元,折旧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07.84万元。该企业缴纳所得税60025=150(万元),缴纳增值税262万元,缴纳附加税26210=26.2(万元),现金流共为150+262+26.2=438.2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该企业购入该生产线的进项税允许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则为600万元,该生产线在正常使用寿命10年里,每年的折旧额则为60万元。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即该折旧额每年可以使本企业少缴所得税6025=15(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156.1446(年金现值系数)=92.169

32、(万元)。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因此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对于该企业来说并没有负担增值税。另外,由此少交增值税附加税10210%=10.2万元,折旧额及附加税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02.369万元。该企业缴纳所得税60025=150(万元),缴纳增值税262-102=160(万元),缴纳附加税16010=16(万元),现金流共为150+160+16=326万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为438.2-326=112.2(万元)。主要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款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从而使企业当期缴纳的增值税额减少,这相

33、当于等量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第二,由于增值税的减少引起以它作为税基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减少,这会节省企业的现金流出;第三,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以税外价入账,导致每年提取的折旧减少。在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总额增加,相应地就要给国家多交所得税,这会等量增加企业各期的现金流出。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未来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增加的现金流入,将这几种影响综合起来,企业当期因转型带来的现金流的节省正是企业当期因转型从国家所获得的税收减负,即转型使企业当期节省的现金流为112.2万元。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本企业纳税的影响不仅涉及增值税,还涉及所得税及附加税;不仅涉及该生产线的购买当期,而

34、且涉及该生产线的整个使用寿命期。这种转变可以使本企业因为避免重复计征增值税而少缴102万元,然而由于折旧及附加税抵减收入的不同,影响企业多缴纳所得税107.84-102.369=5.471(万元)。因此,本企业一共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是102-5.471=96.529(万元),而不是102万元。总之,与生产型增值税税基相比,消费型增值税税基可以使企业享受更多的收益。全面推行增值税改革,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热情,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因此,对于投资的激励效应而言,生产型增值税最弱,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强;从经济结构的视角看,某产业技术越密集,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后对它

35、的发展就越有利。同理,从国民经济的某一产业看,哪家企业采用的设备越先进,旧设备的淘汰速度越快,相关固定资产的投资额越大,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对其就越有利。增值税的改革对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据估算,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减税对企业的效用远超国家资金的投入,并且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增值税改革对于从事再生资源产品经营的企业非常有利,扩大再生资源市场需求,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再生资源产业中去。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政府通过税收的间接方式鼓励该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有积极作用的5。此外,从国际上的增值税

36、实践来看,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都选择消费型增值税。欧共体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发展中国家也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只是个别国家采用。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顺利与国际接轨,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中外企业间的正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6。(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是指一国政府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商品,将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的一项税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商品的重复征税,从而促进该国家的对外出口贸易。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出口鼓励措施或财政激励机制,由于WTO规则对于各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不加以限制,因而其被世贸组织诸多成员广

37、泛应用。1近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内容 2008 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趋势。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显著下滑,一些出口企业遭遇困境。为了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和缓解出口企业生存困难的问题,政府改变了过去长达4年多的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开始提高出口退税率。自2008年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在短短的一年内先后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第一次是从2008年8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对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第二次是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部分劳

38、动密集型商品和例如艾滋病药物、钢化安全玻璃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三次是自2008年12月1日起,再一次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第四次是从2009年1月1日起,针对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其中包括航空惯性导航仪、工业机器人、摩托车、缝纫机等产品。此次调整共涉及553种产品。第五次是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第六次是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七次是从2009年6月1日起,提高电视用发送设

39、备、缝纫机、部分塑料、陶瓷、玻璃制品,部分水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7。同时,从2009年9月1日起,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的退税申请后,应对其销售额变动率和增值税税率开展纳税评估。销售额变动率或者增值税税负率异常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暂停退税审批,并在20个工作日内通过案头分析、税务约谈、实地调查等评估手段核实指标异常的原因,这是旨在将退税管理规范化8。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及效果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必然会对政策调整所涉及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上调或下调出口退税率一般会导致相关产品的贸易出口呈现同向波动,这也符合历史经验。根据我国出口退税和贸易收支的数据可知,每一次出口退

40、税率较大幅度的调整,都刺激或抑制了相关产品贸易出口的增长,且退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所涉及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统计数字表明,此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果也开始初步显现。2008年12月份,出口政策调整涉及的商品整体出口同比增长4.8%,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前11个月的45.8%上升至49.0%。其中,服装、塑料制品、箱包和灯具出口均表现为加速增长9。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更多地是在短期内的作用显著,其长期政策效果会有所减弱,从长期来看,外贸进出口的变动仍然需要遵循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外贸进出口在2009年及以后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

41、同时,我国还将面临着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具体来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边缘,将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08年的2.5%放缓至0.9%。这样,未来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将可能要持续一段时期;二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出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近期内,我国已经相继遭受到美国、欧盟、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发难”;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较大幅度升值,削弱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外贸形势更趋艰难。(三)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面对日趋严峻的世界金

42、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有效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为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以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税收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手段,运用税收政策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适度降低居民个人的税负,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10。1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内容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轻个人税收负担的政策。一是自2008

43、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减除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 二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自2007年8月15日起,国家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由20%下调为5%,自2008年10月9日起,又暂免征收储蓄存款个人利息所得税。 三是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股民证券资金账户利息个人所得税以及允许个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税前全额扣除。2减轻个人税负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及效果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减除标准,暂免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和股民证券资金账户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允许税前扣除。这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使2

44、008年纳税人少缴个人所得税600亿元以上。其中,由于继2005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调高到1 600元以后,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8年3月1日起调高至2 000元。据测算,这一政策调整使2008年全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少约300亿元。同时,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比例由50%左右降为30%左右,大部分工薪阶层因收入达不到减除费用标准而免于纳税,中等收入者的税负也减轻。从2008 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这项政策对2008年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影响也在300亿元左右。由于与高收入者拥有更多投资渠道不同,储蓄存款

45、利息所得是我国中低收入者的重要理财渠道,利息税收入减少直接使中低收入群体受惠。暂免征收股民证券资金账户利息个人所得税以及允许个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税前全额扣除,这两项税收政策也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34亿元以上。五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2008 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税收工作提出了“实行结构性减税保增长、深化税制改革调结构、加强征管保收入”的明确要求11。作为影响经济的关键变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政策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上发挥了其应有的作

46、用。我国通过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以及减轻居民个人税负等税收政策,都从不同侧面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增值税转型及其他已出台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该继续深化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改革。第一,尽快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引领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

47、作用,但总的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产经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收入实行较低的营业税税率等,不仅可以加速其技术升级与转型,提高其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借助创业板的有利时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并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其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应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