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390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8101215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Research 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学生姓名:宋丹指导教师:石泓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所学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学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2014 年 5 月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其内部的会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我国各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从而引发一系列会计造假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发展,因此,有关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的相

2、关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有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及其监管的有效实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相关措施,旨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目标,从而保证我国上市公司规范、有效地运行。关键词: 会计监管 上市公司 政府监管 内部监管 Research 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AbstractWith

3、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ts internal accounting problems also gradually revealed, due to the department for the regul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not in place, causing a serie

4、s of problems of accounting fraud,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order of market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about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still need further study. Study of listed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5、spot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and theory. Research this problem,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orm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and its regulati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to the present

6、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for our country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to perfect our country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 to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the target, to ensure

7、 the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ly run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Key words: Accounting Regulation Listed Company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ternal Regulation 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前言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2 会计监管相关概述32.1 会计监管的相关概述32.2 会计监管的理论基础6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63.

8、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7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4.1 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不协调84.2 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不够84.3 公允价值的运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94.4 具体监管技术不够完善9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相关措施95.1 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体制95.2 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105.3 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115.4 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116 结论11参考文献13致谢141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这部分要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加以阐述总结。1.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的规范运行,经过了十几

9、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日趋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也逐步得到了规范,但近几年,国内曝出的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案,如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等,暴露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应加强会计监管,将市场与监管有效的结合。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回顾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已有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状况,分析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解决会计监管解决问题的措施,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管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但如此多的会计造假案的发生,不仅说明了加强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

10、对我国的会计监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会计监管制度中,如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主体的权责界限不清晰、监管政策制度内生性、监管效率低下等。此外,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涵盖38项具体准则和1项基本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且从2007年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试行。准则中的某些变化在一定程度冲击了上市公司的一些活动,有效抑制企业会计的造假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给会计工作带来积极作用,但也给我国的会计监管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实施会计监管这一重要举措,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和监管的正常执行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会计监管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能有效的弥补市场机制

11、的缺陷,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会计信息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因此,通过对会计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管,保证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时真实可靠的,也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这部分请与后面的参考文要联系起来,找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归纳总结。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爆发,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因此,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会计监管或管制经济学在国外逐步发展起来,卡恩和乔治施蒂格勒(2009)就规制经济学和经济监管论提出了相关

12、观点,这标志着监管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诞生。经济学的发展对会计监管的研究有一定影响,但对会计监管的研究是在有效市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会计监管的实施,政府必然会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这也导致了政府市场的争论贯穿整个经济过程。 许多学者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规制理论来支持会计监管论,在规范的研究中,就会计意义上的失灵,麦克(2012)指出公共产品、外部经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于会计信息中,政府和公共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加工和审计的约束除了是通过现有的法律之外,还颁布了一系列准则,包括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等,在法律和各准则的约束下,一方面有效遏制企业会计造假

13、,另一方面能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保证信息的供给及质量,进而逐步提高会计信息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维护市场公平。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整个会计信息加工、鉴证、披露等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争斗会导致会计信息分布不对称,从而也会引起会计舞弊和政府干预。会计监管理论也遭到了持自由经济理念人士的反对,丝东艾伦(2009)就监管的目标、过程、强制性信息披露及公共监管的效率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俘获论”、“公共选择论”、“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及“监管成本论”作为其理论依据,但小约翰科非(2009)就“自愿披露理论”提出相反观点,认为自愿披露理论将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理想化,同时忽视公司控制

14、权交易的重要性。 关于会计监管的概念,国外学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都认为会计监管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干预经济主体活动的行为,除此之外,国外学者还会对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的体系、会计监管的模式等内容作了深入的研究。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在经过国内银广夏事件及美国的安然事件后,我国开始意识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因而引发了会计学术界对会计监管的研究,研究内容由会计监督转向了会计监管。现阶段,我国关于会计监管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会计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模式及监管体制等方面。沈萍(2010)认为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属于会计监管主体。其中,政府监管部门包

15、括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而不一样的地方是,将监管主体具体分为内部监管主体和外部监管主体。企业会计工作属于内部监管主体,而政府及职业团体则属于外部监管主体,认为企业监管主体不仅包括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还应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经营管理者等利害关系人。黄世忠(2009)认定的监管主体不同,对监管对象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会计工作及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监管对象,具有代表性,认为监管对象是企业的会计行为,如会计的计量、确认和报告。杜兴强(2009)认为监管对象应包括企事业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及其经济活动。刘芳(2009)则从证券市场的角度认为监管对象是各类市场主体的会计

16、行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主体、债券市场主体等。张胜芳(2009)则根据内部及外部监管主体的不同,认为内部监管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外部监管对象是企业的会计行为。潘立新(2009)意见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独立监管模式”。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张将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的监管权和准则的制定权收归政府部门,一方面,既可以保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及权威性,又可以调动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另一种意见认为要构建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孟建国(2010)对我国政府监管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则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会计监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从会计监管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

17、严重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会计监管效率的建议。通过对会计监管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学位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会计监管制度的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分析了新准则的特点和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新准则体系下改良我国会计监管的具体措施;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分析了文化对监管体系的影响;对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的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监管的相关措施;针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会计监管以及会计监管的理论和实务方面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是前言,包括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并总结

18、了以前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提炼出了众多学者的观点,为下文的撰写做了铺垫。第二章是会计监管的相关概念,为后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必要理论知识。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第四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措施。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2 会计监管相关概述这部分着重将与本文研究的成熟理论和知识,并与本文研究紧联系的,能作为后面章节研究的支撑。会计监管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我国的会计事业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会计监管相关理论进行阐述。2.1 会计监管的相关概述我国关于会计监督的研究兴起时间还不是很长,早期只是认为会计具有监督、管制、控制的职能,“会计管制”

19、、“会计控制”、“会计管制”等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学家认为会计不仅仅是监督,它更是一种管理活动,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会计监管的思想。然而对会计监管展开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会计监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学术概念。从开始对会计监管的系统研究至今,时间还不是很长,因而关于会计监管的具体含义还存在分歧,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俊民提出:“会计监管是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工作过程和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阎达五、支晓强认为,“会计监管是会计监控和会计管制的统称。会计管制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

20、合理、有序的进行。而会计监控是指通过会计工作监控企业的经济活动。”根据分析国内学者对会计监管的定义,并结合监管的定义,同时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我认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定义为:政府、社会公众、中介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达到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保护市场中相关各方的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2.1.1 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会计监管的要素是构成一项会计监管活动的因素,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真正内涵,必须明确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第一,会计监管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是政

21、府主导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一些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实质作用。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是主要是政府行政部门,从目前我国法律的授权和实际会计监管权力的行使来看,只有财政部门和证监会才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实质主体。第二,会计监管的客体。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够影响会计信息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2.1.2 会计监管的目标会计监管的目标实际上从高到低依次包含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而且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会计监管的最终

22、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决策管理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需要对所有监管客体进行监管才能实现;中间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严格符合会计核算规范的要求,其次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管;具体目标则是与特定监管客体相联系的目标,必须结合会计监管客体来进行分析。2.1.3 会计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第二层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股

23、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第三层是在遵守国家基本法律法规规定下,由会计监管部门(如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和发布的部门规章,也就是会计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1.4 会计监管的特点会计监管的特点是会计监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管所应具有的特性。对会计监管的特点深入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本质,并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会计监管质量。(1)基础性。从监管地位上看,会计监管以其覆盖面广、贯穿时间长而在经济监管中处于基础地位。(2)连续性。会计监管是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管,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随着经济活动的推进,每一活动过程都有会计监管的存在,随

24、时随地发现问题。(3)广泛性。会计对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会计既涉及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又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有货币收支往来行为就有会计的存在。因而会计监管也必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涉及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会计监管无所不在、无时不有。(4)利益性。会计监管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受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制约,它总是服从于特定的社会权责结构及其目的,而以维护特定阶层经济利益为宗旨。(5)依附性。会计监管的依附性主要是指会计监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会计人员基本上都受聘于企业经营者或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他们的切身利益均依附于本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6)主观性。会计

25、监管依赖于监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在会计监管这一环节上,主要取决于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因而掺杂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具有主观性。(7)复杂性。由于会计监管涉及的领域很广,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复杂多样,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而变化,因而会计监管本身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监督管理行为,而是牵涉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复杂的监管体系。2.1.5 会计监管体制会计监管体制是会计监管的组织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法治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三部分内容,决定这种会计监管体制的内在基础是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权责结构。(1)会计工作领导体制。我国

26、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政府及其授权部门,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设有“司会”等掌管会计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国务院财政部主管会计工作,一直如此。(2)会计法治监管体制。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会计准则目前也是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基本类同于大陆法系会计法治监管体制。(3)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会计人员是整个会计监管体制中最具有积极性的力量,是会计工作的主导因素。在集中型领导体制下,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也具有集中管理的特征,国家对会计人员任职水平进行标准考核及质量监督。2.2 会计监管的理论基础2.2.1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

27、论,是研究如何有效设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代理成本最小的理论。即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委托人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趋于一致,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整体的代理价值,以改善双方的福利,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的委托代理关系。2.2.2 经济管制理论经济规制论中指出:“经济规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要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用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属于早期的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在某些领域不具有效率,如果没有外力加以干预和矫正,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将会遭到损害。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

28、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施行必要的直接监管,以矫正市场自由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差,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保障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水平。(2)管制俘虏论。经济学家们把注意力从研究“市场失灵”转向“决策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监管理论管制俘虏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机构越来越为监管对象所控制和支配,监管者和监管机构会越来越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3)经济监管论。监管是响应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具体观点为:监管是利益集团为了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国家权力从其他利益集团手中重新分配财富的途径;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出最大化和反对

29、最小化的政策,但没有证据说明该种选择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监管是一种商品,被监管者向监管者支付的活动经费、竞选经费是监管的购买成本;各利益集团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同,取决于一国的政治、法律、行政传统以及各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第三章开始是你自已研究的内容。根据论文题目构建后面的结构及内容,一定要前后各章相互联系,并符合逻辑性。必须有自已的思想。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这个论文“现状”部分写的不充分,希望你们认真对待这部分写法,最好分层次,用图表形式加以阐述分析这部分。在当前经济运行机制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监管与传统会计

30、监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监管的内容有所扩展,会计人员不仅在财务活动中通过基层把关进行监督,还要参与高层决策中;会计监管的转向事前、事中监督;会计监管的难度日趋加大;会计监管的时效不断增强;会计监管的依据逐渐增多;会计监管的责任日益加重,从而对会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人员的要求日趋加大。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依法治审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规范,规范会计行为。而目前针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相关法律却不健全,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规范其行为。法律法规不明确,可操作性不足,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

31、,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监管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改制、重组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使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日益复杂,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对象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承受者。上市公司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的交易日趋复杂,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种类和结构的变化,必然涉及其他有关内容,为会计监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这些对会计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监管人员做出正确的结论的难度就越大,监管风险不可避免。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3.2.1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般通过法律法规的制

32、定、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会计监管,在法律法规执行环节,主要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会首先考虑自己企业的利益,利用法律法规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当局违法或违规行为,如知情不报,就违反会计法。企业内部制定的法规不健全,会计监管职能就难以发挥其作用,一方面缺乏各种监管制度,甚至连内部监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制定的机制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相关的会计监管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更易发生,会计监管难度增加。3.2.2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

33、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分析、理解,领会法律的内涵,有意无意造假。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根据领导的意思办事,没有根据事实办事。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的形式下,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按照相关法律持证上岗,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2.3 公允价值在会计监管中的运用有一定难度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进入公允价值所需要的完善阶段,市场容量使得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尚未全面,使交易的费用预算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造成了运

34、算结果的不稳定;企业彼此间的交易存在了不规范的现象,若交易行为缺乏公平性就不能进行关联方交易,这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无法取得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使用的土壤、环境达不到理想状态,直接导致了公允价值运用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公允价值预算的二级市场发展不成熟,这些都给公允价值的准确预算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带来困难。我国上市公司在现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并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商业惯例的规则,这就造成符合多数商业行为环境下的会计规则、方法无法在经济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效果,会计监管工作不到位给公允价值的使用带来了阻碍。3.2.4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具体监管技术有待创新 企业

35、的会计监管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内容也不断在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经济、生活、社会已经完成的融为一体,使得会计监管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与发展,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目前会计监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管不力;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众多问题,因此,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原因。4.1 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不协调从监管的法律环境看,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我国会计监管方

36、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系不统一等,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会计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刑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对我国会计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它们也表出了不同程度的不协调、甚至冲突。例如: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而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当然也包括在内。两部法对会计

37、将官的规定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4.2 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但处罚的威慑力非常有限,违规上市公司不当信息披露的内在驱动,远胜于监管处罚的威慑。我国会计监管部门在十年内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制度、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监管部门本身的问题很多,如权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等,会计监管规范缺失了外部约束力量,因此才导致了政府监管的失灵。由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制于单位,原本应该能够担负起会计监管职责的角色,可迫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许多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和公司管理层的合谋,或者因为他们的工作胜

38、任能力不够,最终都使内部会计监管流于形式。尽管这几年我国相关部门就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调查,在巨额财务欺诈浮出水面的地方,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正介于不起作用和根本不存在之间。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的原因:(1)监事会规模偏小且处弱势地位。(2)监事会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且专业性差。(3)对监事会激励不足。4.3 公允价值的运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呈现出以下特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比较普遍,大部分上市公司仍采用成本计量方式;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影响当年业绩,让一些上市公司乌鸡变

39、凤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为一些上市公司带来了利润。纵观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两年来的实际运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具有一定难度;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利润波动较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大的目的性;滥用公允价值计量。4.4 具体监管技术不够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建设需要创新,在法律监督体系方面、行政监督方面、自律监督方面和群众监督方面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规范。法律的制定就是约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而在当今社会中,违法行为的惩罚因人而异,“违法必究”不到位,事倍功半。有些部门并没有制定长年的监督检查的工作计划,想查就查,突击检查,缺少与会计主管的行政部门互动与协调,特别是在

40、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专业技术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偏差。会计工作人员的自律精神尤为重要,无论是做会计、管会计、查会计的及企业的领导班子都要熟悉、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也是对会计工作的负责。群众监督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许多会计造假案就是群众举报的,但现在的群众没有机会参与到会计工作中或解除不到会计相关资料,也有一些群众认为事不关己,缺乏社会责任感,群众监督是社会赋予群众的权利也是义务,只靠相关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相关措施5.1 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体制5.1.1 完善会计规范体系要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就要逐步树立

41、起会计法的中心地位,并以会计法实施细则、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补充,同时重点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权威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在会计监管方面,应统一各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口径,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划分各监管部门的权限、监管范围、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以避免出现监管交叉或遗漏的现象。第三,应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及会计事务所对虚假财务报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加强法律的威慑力;最后应加快建立起民事赔偿机制,提高计造假成本。5.1.2 协调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要协调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矛盾,从根本上讲

42、,就要协调好各监管部门监管权的矛盾。即针对同一个事项,由一个会计规范制定机构或者两个高度协调的监管部门制定一套会计监管标准,各监管部门依据这统一的标准对相同或相似的监管对象进行监管,从而有效的防止各部门各行其是,保证各法律法规间的协调性。5.1.3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健全民事赔偿机制核心在于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成本的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惩处力度,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能得到赔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进诉讼方式,降低诉讼成本。第二,改变举证责任。对于举证责任,我国目前仍使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5.2 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5.2.1 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

43、管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协调型的管理体制。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组织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从组织结构上来说,它的纵横布局要合理,纵向结构指上下层次关系的有序构成和层级化,横向结构即同级监管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其次,在平衡分工的基础上,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第三,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职责权限要清晰明确。其次,要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管。第一,要加强法律的监督作用。第二,要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管。5.2.2 以内部监管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质量各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作用,要将内部有关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化,充分发挥各

44、部门的作用。使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避免权责不清、权责推诿的现象出现。第一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监管方面的职责要划清。第二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要明确。第三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第四要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第五要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5.2.3 以社会监督为辅,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建设。首先,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制。其次,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第三,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第四,改变事务所的性质,加快无限责任合伙制的普遍实行。其次,要发挥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作用。在市

45、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公众在会计监督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公众,最关键的是培养大家的投资素质、专业知识和责任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屡屡曝光,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广大投资者普遍缺乏应有的投资素质和专业知识。为此,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宣传引导工作,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投资者进行素质和知识教育,帮助投资者具备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起码知识和基本手段。同时,还可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所有单位和个人来揭露会计违法者,为查处会计违法

46、者提供更多的情况、线索和证据,使违法者难逃法律的处罚。最后,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第一,具有全方位性。第二,具有很强的自我激励机制。第三,有其新闻角度的独有优势。5.3 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处理以更多的选择权,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另一个工具,作为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其运用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第一要建立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数据库或专门网站;第二要完善资产评估制度;第三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第四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惩戒赔偿制度。5.4 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根据信号发送理论,会计报表实质上体现了管理当局进行估计判

47、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新准则实施后,管理当局对会计计量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因而在会计报表上也就更能体现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因而现阶段会计监管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会计报表所发送的信号,关注企业在实施新准则后的新行为。第一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巨额冲销”的行为;第二关注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性;第三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作用。6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愈加愈快,上市公司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的出现并浮出水面,使我们认识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我国会计监管还存在许多善待解决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的分散、内部监管有效性不足、自律监管乏力

48、及政策制定的外生性等。在坚持政府主导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新准则的颁布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带给会计监管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用,如果监管不严,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另一个工具。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经济体制到社会制度,从法律规范到伦理道德等,由于我国会计监管的发展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还不够丰富,现已出台的规范、指引多借鉴国外经验,而且就人的生存环境来说,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还不够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督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