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500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 随着科技在金融业务应用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电子汇划、储蓄信用卡通存通兑、会计通存通兑和会计储蓄一柜通等业务处理方式,对各行提高竞争力、促进自身业务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着相应的运行风险。笔者就通存通兑业务现存的风险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通存通兑业务的基本情况通存通兑业务包含会计、储蓄、信用卡等业务的通存通兑,分市辖、省辖和全国三种不同的业务范围。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已开通市辖会计通存通兑,省辖储蓄、信用卡通存通兑和全国龙卡通存通兑,一些银行的信用卡还实行了国际间的通存通兑。随着通存通兑区域范围的不断扩

2、大,业务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对相关行处间的账务核对、账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仍按目前每旬互签对账单、每月互发副本账页的对账模式,对实时清算的通存通兑账务将很难起到及时有效地防范、扼制风险和补救作用。二、现存问题(一)会计印鉴卡的不统一扼制了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发展并且容易造成资金风险1、会计通存通兑业务至今无法全面推广,印鉴卡的不统一是主要原因。比如就建行而言,绝大多数网点只使用总行统一的纸式印鉴卡,在本系统内跨行通存通兑。虽然这在会计核算操作系统中是可行的,但需手工传递纸式印鉴卡,校验费时费力,且靠肉眼识别,准确率难以保证。2、电子验印系统和编码验印系统是推广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两种载

3、体。从实际来看,编码验印系统对客户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目前难以推广。丽电子验印系统客户较容易接受,但对其辨别可人为调整,主观性过大,在业务处理时,识别伪造印鉴有一定难度,容易造成资金损失。(二)操作程序不稳定造成相关账务入账不一致1、由于电脑线路原因,代理方记通存账时,同一笔账连续记录数次方能成功或根本不能成功而委托方却记录数笔。2、代理网点发现错账进行冲正时,会计清算账上误反映成蓝宇,造成清算金额虚增双倍。(三)操作员不熟悉记账程序造成人为错账1、操作员在记账时不注意及时复核,误将已成功账目当成未成功账目,造成人为重复入账。2、操作员在记账时遇线路故障,重复录入同一笔账,从而造成前后台入账数据

4、不一致,甚至直接影响相关行处的资金清算数据。三、对策(一)尽快确定会计印鉴卡的统一使用方式,完善会计通存通兑业务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推广和完善有利于银行对公业务的开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金清算速度,增强资金安全管理。各相关行处校验印鉴卡的方式要尽快统一,目前除了电子验印和编码验印两种方式外,还没有更先进的方法。就中小城市而言,笔者认为前一种方式比较容易推广。编码印鉴对客户的要求偏高。中小城市特别是以小商品市场、个体户经营为主的城市,客户对应用麻烦、连续三次出错后需到开户行更改编码印鉴的做法存在抵触心理,应用及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编码印鉴目前不适用于中小城市。电子验印系统对客户自身并没有附

5、加要求,只要开办通存通兑业务的相关行处统一使用互联网辨别能力较强的电脑验印系统,就能加以推广,适用性较高。但电子验印系统由于可人为调节校验精确度,因而不能准确地辨别真伪。预留电脑中的印鉴一般比较清晰而日常加盖在凭证上的印鉴可能会出现个别印鉴角较淡等现象,若验印系统辨别能力太强,会造成操作员辨别印鉴真伪时间过长的情况,若验印系统辨别能力太弱,则容易放过伪造印鉴。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运用电子验印系统的同时,在会计核算业务操作系统中增加账号密码功能。对本行凭证在他行通兑时除进行电子验印外,还可根据付款单位意愿进行自由密码校验,密码可在客户购买付款凭证时由客户随意输入六至八位数字,也可在客户需要时对相

6、应付款凭证临时增加密码。 (二)强化内控制度,调整对账方式传统的对账模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于通存通兑业务,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账方式:1、通存通兑流水清单当日换人勾对复核。2、会计核算主体实行一体化,以省、市分行为核算主体,取消支行内部往来,当日统一轧账,由电脑自动核对市辖或省辖内同系统内部清单。非同一核算主体在通存通兑业务发生后,必须于次日上午核对上一日的通存通兑清算账发生额。3、若发现账务不符应立即查找原因,有条件的行处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互传通存通兑明细账和清单,及时更正错账。(三)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强化通存通兑账务核对功能手工对账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而且还会有误差。如果能将先进的科

7、学技术应用于对账工作,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增加计算机内部控制功能,把好内控第一关在前台记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线路故障,若临柜操作人员不对前后台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极有可能造成账务差错。如果能在前台记账系统中增加一些故障提示功能,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2、增强资金清算核对工作,把好内控第二关通存通兑业务的资金清算涉及代理网点、委托网点、所属支行、所属地市行、所属省分行和总行等一系列相关行处,面广、量大,且分为总行、省分行、市分行三个资金清分系统,给账务的及时核对带来一定困难。首先,在会计、储蓄、信用卡业务操作程序一定范围内统一、通存通兑业务适时交易的情况下,若能在前台操作系统中增加计算

8、机自动核对功能,并限定只有在适时交易流水全部核对无误的前提下方能进行日终轧账处理,则可防止前后台数据不一致或委托代理不同步的现象。其次,清算资金的一致性检查,属会计资金清分范围内的,可增设后台集中勾对清算流水功能;分总行、省行和地市行三个不同的资金清分系统的,每日日终前由各自会计核算中心分别对总行与省行、省行与地市行、地市行与支行、支行与会计网点(会计通存通兑业务)之间的资金清算流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若金融机构在一定区域实行一个核算主体,则资金清算半径可相应缩短。此外,通存通兑业务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账务调整的情况,在进行账务调整之前必须经相关行处双方确认。(四)加强事后稽核工作,

9、把好内控第三关随着“大会计、大核算、大稽核”观念的深化和发展,集中进行事后稽核已呈必然趋势。实践证明,稽核工作对提高业务规范化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目前稽核工作的片面性与薄弱环节使得这一后防线功能并未得到实现,特别是通存通兑业务的稽核,若仅限于凭证或代理方的前台流水功能,根本起不到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笔者认为,要使事后稽核真正起到防范通存通兑资金风险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审核原始凭证票面要素,通过二次键入进行记账准确性检查。2、将储蓄、信用卡和会计等业务纳入同一个稽核系统,辅以通存通兑相关清算账户的自动对账功能。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