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534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随着金融网络化,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本文着重研究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试着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寻找加强我国处于起步时期的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特点,启示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或者在线银行,是在世纪之交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金融服务方式。它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利用店堂前台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利用国际互联网,设立面向客户的虚拟银行柜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的银行业务,如:转账、查询、外汇交易、咨询、金融分析等。网络银行

2、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将会引领网络金融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何选取方向,把握机遇,运用整合资源,迎接新的挑战,发展壮大我国的网络银行事业,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以下简称SFNB)在美国打开了它的虚拟之门,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1最初SFNB通过1数据处理和客户服务中心只能提供基本的互联网对账服务,后来又增加了利息核对储蓄账户、存款凭证、货币市场账户和信用卡功能。在推销网上银行服务时,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消费者对安全性问题的忧虑,对此,SFNB实施了一系列策略,赢得

3、了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信心。1.资金的安全性。SFNB向存款人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承诺对于未经授权的资金转移、银行错误或安全性破坏,它将提供100%的赔偿。2.网络安全系统。SFNB提供了一个三个层次的网络安全系统,以保护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首先,对通过公共网络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当通过互联网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送数据时,加密可以阻止其他人浏览或修改信息。其次,防火墙和过滤器构成了该体系结构的第二层。此外,可信的操作系统通过“隔离客户账号”为储存在银行(即保管库)的信息提供了保护。由于SFNB不必维持成百上千的物理营业网点,所以它能够在客户服务和支持方面作出更多的投入。通过安全的上网设备,客户能够

4、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登录该金融机构并访问自己的账户,完成电子账单支付、购买存款凭证、查询账单和对账单、跟踪特定的股票等。3.提供财务管理工具。SFNB的另一个优点是,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界面来获取个人财务管理工具。比如,SFNB自动更新账户信息;为客户提供工具,以管理预算、对账单进行分类、生成客户化的消费报告单;以及为客户提供最新的、个人财务的在线评估。正因为这些便利措施吸引了很多存款和客户,SFNB一年后总共开设了大约7000个账户,总存款额超过2000万美元,增长速度极快。为了将网上银行的优点传达给消费者,SFNB把“旗标广告”放在了各种流行的站点上,其中包括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的

5、主页。2它使用有趣的形象设计、激励性的口号、提供各式奖品的产品知识竞赛以及其他娱乐项目来突出互联网银行的便利性和技术优势。作为对在线宣传战略的补充,SFNB还利用其他的机制来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其中包括有关收费和利率的在线调查、对服务的贝塔测试以及用来确定客户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上网时间等)的在线注册簿。这样,SFNB不仅使客户了解到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且提高了美国网络银行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局限性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首先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1998年3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系统成功办理

6、了第一笔国际互联网间的电子交易,从而拉开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序幕。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已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网站。国内最为成功的网络银行服务,目前应属招商银行的“一网通”。招商银行自1996年底就开始在网上开发一些在线服务系统,已形成了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大众版、网上个人银行专业版、网上支付系统、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2.我国网络银行的优势。一是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我国网络银行形式都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其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而且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能够延伸和提高传统银行业务。二是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

7、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很短,然后进入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既节省了客户办理时间,也提高了操作效率。三是逐步性成长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由银行办公自动化直接发展到网络银行阶段。而我国网络银行根据我国特点逐步经历了银行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电子银行和网络银行三个阶段,结合国内顾客实际需要,积累了一定网络操作经验。3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一是缺乏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法律法规滞后。虽然我国为了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颁布

8、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而言,仍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三是产品服务种类匮乏。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是简单的支付业务,没有发挥网上银行应有的功能。产品主要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账等,没有推出具有网上银行特色的新产品。四是顾客群体面窄。我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2035岁的青年,但网上交易的人数屈指可数。五是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均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但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存在,使用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

9、、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持怀疑态度。六是监管难以到位。由于网络银行没有了地域的限定,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银行业监管部门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银行,需要针对网络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监管模式。三、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启示1.加强人才培养。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在网络银行网站建设和维护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知识的人才;在网络银行网页和网络金融新产品开发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和银行业务知识的人才。这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网络银行应对风险的手段。我国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

10、更多网络尖英界的人才;其次要加大对网络高校的投入,加强网络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再次通过选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或到国外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最后通过岗位考核进行优胜劣汰,建立起人才储备档案。2.完善法律法规。为了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或立法,规范和引导国内商业银行有序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制订和修改网络银行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商家、银行和清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等。3.创新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可以推进网络银行的

11、快速发展,网络银行应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方式,真正做到“一网通”、“金融通道”和“互联通”,扩大账户管理、投资服务、消费信贷等各个方面的产品服务,并相应增加产品服务方式和种类。4.扩大消费群体。如何增加网络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群体面,对于快速提高网络银行收入尤为重要。在区域性上,不仅要在发达城市,而且要在山区农村挖掘消费群体;在个体上,既要面向白领阶层,又要面向学生和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增加产品服务种类,按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消费群体面越广,需求种类就会越多,银行赚取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也会相应增加。5.降低安全风险。为促进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我国既要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又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

12、制,将网络银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建立风险承诺赔偿机制,这样才能消除客户对网络银行的顾虑,赢得客户的信任。6.增强监管合作。网络银行资金日趋庞大和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且无国界之分,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金融管理机构既要对网络银行自然的跨洲、跨国界的业务和客户延伸所引发的监管规则冲突进行协商与调整,更要与国外金融监管当局在信息分享、跨境执法协助和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情况交流,切磋网络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合作。参考文献:1 耳铃.网络银行规范与监管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文章数据管理系统,20021011.2 佚名.国外网上银行发展经验及借鉴.网络银行.3 田世宏.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05.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