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952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信息化的新难题与新应对中国金融市场正快速融入国际,中外资银行纷纷开始重新布局全球市场。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众多外资银行不仅开始涉足人民币业务,还陆续推出了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在投资理财、中小企业信贷等新兴业务领域,一场激烈的争夺已然开始,这也把长期以来 “衣食无忧”的国内银行,一下子推到了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当前,我国银行业竞争与发展的基调是国际化,业务和管理全面与国际接轨,这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令人欣喜的是,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国内银行业积极应对。一方面,许多银行通过吸纳海外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自身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也加快了产

2、品创新和海外扩张的步伐,力争从服务水平到业务网络全面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然而,面对快速转型和国际化,面对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银行的IT系统日显捉襟见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在我国银行信息化领域服务已有二十年的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深有感触。他们认为,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金融IT运营平台要从根本上解决几大问题,方能真正对症施治,药到病除。四大挑战:国际化任重而道远目前,快速的产品设计和推广、丰富便捷的渠道服务、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是银行迎接市场竞争的利器,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IT支持作后盾。从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构建国际化的金融IT运营平台

3、,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这两年,我国的金融市场空前繁荣,证券、基金等理财服务呈爆炸式增长,这给银行原有的IT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银行业的IT应用在新业务方面相对滞后,很多新业务的发展缺乏IT系统的支撑。因此,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是银行IT部门首先面临的挑战。其次,创新是银行业的普遍话题,与先进技术结合最紧密的IT应用也需要发挥创造性,实现创新,推动业务的发展。事实上,我国银行业真正以IT支持业务创新是在大集中之后刚刚开始的,仅仅有五六年的时间,之前所做工作更多的是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因此,银行IT创新在前台和后台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前台系统需要更加便捷、灵活和

4、人性化的服务于客户,后台系统则要更好的支持产品管理、风险管理和经营分析等管理应用。有专家认为,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有时银行的业务人员很难向IT部门及服务商提出明确的需求,因此IT部门及服务商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创新和前瞻能力,研究跟进行业趋势,早于市场和业务,规划设计出能够应变的IT运营平台。 第三,面对纷繁众多的原有系统以及银行并购后多套系统并立的局面,如何整合原有系统和业务流程以支持新的发展战略,正成为银行IT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金融信息化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分散的系统,数据大集中及国际化发展要求对这些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整合,并对固化其中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既有效保护原有I

5、T投资,又能适应新环境,有力的支持业务创新。对于日益频繁的银行重组和并购,IT部门则更要从一开始就做好系统的规划和整合方案,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并实现异构的多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整合。这些都要求银行的IT部门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系统建设标准及原则。第四,随着银行IT重要性的增强和业务创新项目的日益增多,银行的IT部门也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管理难题。目前,大中型银行同时在建的IT项目往往都有几十上百个,银行的IT部门要顺利推进这么多项目,需要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工具。另外,这对银行的IT人才也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胜任各项管理和创新工作,也是银行IT部门现

6、阶段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上述问题,是银行业构建国际化IT运营平台的大背景,也是根本原因和推动力。四剂良方:应用国际化水到渠成银行业国际化IT运营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各大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正积极寻求对策和解决办法。神码融信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业要重点关注和推进以下四项工作。全面的IT战略规划银行业转型及全新的发展战略,要求IT统筹规划所有资源,落实支撑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因此,全面的IT战略规划是银行支持战略发展和构建国际化IT运营平台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一份全面的IT战略规划不仅能使银行的信息化事半功倍,帮助银行少走弯路,极大的节省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IT应用的规范性,更能将银行潜

7、在的IT竞争力加速形成现实的业务竞争力,降低业务风险和IT系统自身的风险,促进IT和业务目标的同步。银行制定IT战略规划首先要从业务出发,注重与业务的结合,一切以银行的业务促进为导向。同时,全面的IT规划在兼顾具体业务的同时,更要从战略层面对IT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对整体的IT策略、总体架构、技术标准、实施方法、人员配置等予以规划和确定,并运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法,对各系统的边界范围、协同关系、生命周期、建设步骤等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通常,在银行整体架构中,业务架构是核心,也是业务战略和IT战略的结合点。而围绕着业务架构,IT部门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等多层次的架构体系,共

8、同组建一个完整的银行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银行的各种业务应用才能分布部署,有序开展。二、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化数据大集中之后,银行IT面临的两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应用整合和快速的市场应变,这也分别是银行IT的过去和未来所造成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化。银行遗留的大量异构系统和随时随地可能爆发的某些市场需求,只有标准化的技术和应用才能从容应对。国外银行2-3年前开始了这样的标准化工作,并不断的得到惊喜。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化是国际金融信息化的理想和未来,也必将是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里银行的必然选择,并将给苦苦追求技术壁垒和应用独特性的整个金融IT产业链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9、。 从技术角度来讲,银行传统应用的垂直体系架构和独立建设方式,必然造成IT应用的不灵活和不兼容。以往的发展中,银行的IT系统更多的关注计算和处理能力,而忽视了相互间的统一性和适应性,这造成了IT系统越多资源冗余就越多,且系统越来越复杂,而一旦市场急剧变化,由于标准不同,即使近在咫尺的闲置资源也无法共享。技术和应用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好处显而易见。举例来说,银行以前建立的非标准化系统就像形状和大小各异的一组杯子,不同的杯子各司其职不能共享,而且每个杯子都要有一模一样的备份。考虑到业务的长久发展,这些系统在建设之初均需按一定的业务峰值来配置,也就是说这些“杯子”还都要买最大号的。这种模式不仅导致了系统

10、的不兼容和管理困难,更极大的造成了备份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而标准化则意味着银行IT系统变成了一组形状、大小一致的杯子,技术标准、规范和平台完全一致,且只需选择大小适中而非最大的,而以备份数量的多少来动态满足业务需求。此外,由于规格完全一样,资源充分共享,整个银行只需多准备两只作为备份就够了,不用每个系统都备一个。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化不仅能灵活的满足银行不同时点的应用需求,减少系统冗余,节省资源,同时还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简化操作,并能在市场突变时快速应对,提升银行IT应用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化是国际金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实施也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实际上,不同银

11、行、不同应用系统所面临的标准化工作也不尽相同,银行不同层次的标准化难度也不一样。相对而言,硬件、网络、基础软件等的标准化较为容易,而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往往需要依据各自不同分阶段实施,首先可以做的,是技术平台、开发方法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三、强化金融系统安全金融安全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有序,与此紧密相关的IT系统安全是银行业推进国际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受信息产业沿革的影响,目前我国银行所使用的金融前沿应用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而且源代码大都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里。对于银行来讲,这如同被扼住了咽喉,业务和系统的任何变化革新都要受制于人。因此,要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和银行的金融安全,需要在银行总体架构和系统设计时,明确相应的原则和做法。首先,在关系到银行生存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上,神码融信强调,银行在引进国外软件时必须要掌握源代码,因为这关系到银行未来的经营创新和核心竞争力。而在一些非核心的应用上,比如风险管理、资金等,也要确保有同类的产品可替换,从而降低IT应用给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另外,为保障国家整体、长久的金融稳定和应用安全,在风险管理、衍生工具等国内尚空白的应用领域,神码融信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并对有能力的国内软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研发支持,从根本上保障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