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复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球1. 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上,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并将其扩展到陆地而构成一个封闭球形体,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此球面称为大地水准面。2. 山:陆地上海拔500M以上,切割深度200M隆起的高地。3. 丘陵:海拔低于500M,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具有一定起伏的高地。4. 高原:海拔500M以上,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区。5. 平原:海拔高度500M,面积宽广,地势平坦,略有起伏。6. 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中间较低且起伏不大的地区。7. 大陆架:围绕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8. 大陆坡:大陆架以外坡度明显变陡的斜坡地带。9. 大陆基:介于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坡地带。10. 大气圈:大
2、气环流及气候带.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扩散层,是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的。11. 重力校正:消除高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把重力值校正到相当海平面高度的重力值。12. 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值与正常值偏离并达到一定程度。13.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之间的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14.不连续面: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深度,反映在该深度上的物理性质、成分,两者有突变。1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和特点?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激变论。特点: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漫长性、地质过程的复杂性。16.山的分类.低山:海拔500M1000M中山:海拔1000M3500M高山:海拔3500
3、M5000M最高山:海拔5000M以上16.气候带如何划分及各类型气候带的特点。根据降水量、气温温度划分为潮湿气候带、干旱气候带及冰冻气候带。各类型气候带的特点如下:潮湿气候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面流水发育,湖泊众多,地下水充裕,植被生物繁茂。干旱气候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面流水一般为暴雨时形成的暂时性流水,湖泊一般为咸水湖,风力强,植被稀少,一般形成干旱沙漠。冰冻气候带:气温低,降水以雪为主,生物较少。17.地球表面水圈层是如何循环的。河流大气 植被大气 大气地下水河流 大气冰川18.影响重力的因素(1)地球两极略扁。(2)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和分布状态。19.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状态的依
4、据。(1)参照地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及其它物理性质(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2)从研究一些只能在地幔深度形成的岩石得到启示(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3)与研究陨石的数据对比(宇宙地质的依据)。20.地球内部各圈层是如何划分的.莫霍面以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层圈层地壳;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第二章 地壳1.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该种元素的克拉克值。2.矿物:在地壳中由单质化学元素或其天然化合物组成,具有相对均一固定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3.节理:矿物受到外力后,沿晶体格架向一定方向裂开。4.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
5、或岩层组成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5.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组成方式,是反应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合特点。6.岩石的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颗粒在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的特点。7.片理构造:指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按照一定平面呈定向排列,沿片理面劈成薄片,片理面多是平整的,也可以是波形弯曲的。8.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矿物可重新结晶而形成结晶质结构。9.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分布规律。(1)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相差悬殊。(2)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Si、Al、Fe、Ca、Mg、K、Na(3)地壳中的金属元素与主要元素含量相差几个数量级。(4)各种元素的克拉
6、克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少。10.矿物的物理性质.(1)透明度: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与矿物吸收可见光的能力有关,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阶段。 (2)光泽:是矿物的表面对可见光反射、折射、吸收能力的反映。按光泽强弱分类: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和土状光泽。(3)颜色: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线吸收、反射的反映,分为自色、他色、假色.11.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类矿物、卤化物矿物12.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分类。(1)a.根据岩浆冷却成岩的环境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b.按岩浆中SiO
7、2的百分含量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 SiO252%)、中性岩(52% SiO266%)。c.按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d.根据矿物颗粒大小分类:显晶质结构(伟晶质结构:颗粒直径10mm、粗颗粒结构:5mm颗粒直径10mm、中粒结构:2mm颗粒直径5mm、细粒结构:2mm颗粒直径2mm)、砂岩(0.05颗粒直径2mm)、粉砂岩(0.005颗粒直径0.05mm)、泥岩(颗粒直径100mm)、火山角砾岩(2mm颗粒直径100mm)、凝灰岩(颗粒直径2mm)。粘土岩按固结程度分为粘土、泥浆、页岩。第三章 地质年代1.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
8、大的构造运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将会保存下来,它们大部分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而且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2.地层:在地质历史中的每个地质年代都有相应的地质沉积岩层,这种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层称为地层。3.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1)相对地质年代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变,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岩石的新老关系。(2)同位素地质年代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的形成年代。4.相对地质年代依据规律.生物演化律(生物界演化的不可逆性、地壳的发展演变具有阶段性)、地层层序律和地质体间的切割律。
9、第四章 地质作用概述1.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的岩石圈、地壳以及整个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地表形态等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2.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中,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分解和破坏,这种地质作用称为风化作用.3.剥蚀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碎或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4.搬运作用:被各种动力破坏和剥蚀下来的物质可由风、流水、冰川、海流、海浪等营力作用,从原地搬运至另一地方,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搬运作用。5.沉积作用:被各种介质搬运的物质,当其搬运的介质的动能减小或介质的物理化学
10、条件发生改变时,会在新的条件下堆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搬运作用。6.硬结成岩作用:通过各种沉积作用堆积下来的各种疏松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失去水分,其结构构造也会发生变化,并可有新矿物产生,最后固结成沉积岩,这种作用称为硬结成岩作用。7.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1)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地球的重力能、热能、地球的旋转能、化学能、结晶能。(2)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太阳的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生物能。第五章 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中,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分解和破坏,这种地质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物理风化作用:又称热力风化作用,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11、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3.温差风化作用: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4.冰劈作用: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因结冰膨胀而产生应力,使岩石缝隙扩大或发生崩解。5.风化作用的分类。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6.温差风化作用产生的原因。(1)岩石的导热性较差,热传递速度慢。(2)岩石内部各种矿物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3)气温变化的幅度和速度不同。7.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8.岩石抗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1)岩浆岩、变质岩比沉积岩易于风化。(2)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岩石要比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岩石易于风化。(3)岩石的矿物成分
12、。(4)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5)气候、地下水循环情况、地形因素。第六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地面流水的活力:地面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不断将势能转换成动能,这种动能称作流水活力。.2.地面流水的负载:地面流水用于克服其内部粘滞阻力、各种摩擦力以及搬运泥沙所消耗的能量的总和。3.层流:水质点运动速度和方向恒定。4.紊流:水质点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意发生改变。5.环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向常在垂直其流动方向呈螺旋状有规律变化,这种螺旋状水流运动状态称为环流。6.下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从而使河床降低,加深河谷的作用。7.侧蚀作用:河水
13、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一侧产生破坏,从而使河床加宽,扩大河谷的作用。8.推移式:河水对碎屑产生推力,使碎屑物在河底产生移动。9.跃移式:当上举力大于碎屑重力时,碎屑在河流中流动;当上举力小于碎屑重力时,碎屑物又移到河底中移动。10.悬移式:上举力大于自重,碎屑物始终在水流中处于悬浮状态。11.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意义。(1)在塑造地貌形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改变地表物质的分布状况。(3)在河流的沉积物中,含有各种矿产。12.片流地质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斜坡坡度、斜坡的岩性、植被的发育程度13.河谷的三要素谷坡、谷底、河床14.水系的组成由主流和注入它的所有主流共同组成的地面
14、水流网。包括支流汇聚区、干流运输区、散流堆积区。15.水系的主要类型树枝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羽毛状水系16.河流水文状况的影响因素:17.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V”形谷、瀑布.18.河流下蚀作用产生“V”形谷、瀑布的原理.(1)加深河谷形成V型谷。(2)向源头发展的趋势形成瀑布。(3)随着河水水面趋近于注入水体的水平,下蚀作用也趋于停止。19.河流的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真溶液形式和胶体形式20.有利于机械沉积的场所(1)河床的坡降和流速发生显著变缓的地段。(2)河流注入静水体或流速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段.(3)弯道河流的凸岸。(4)因河流的流速、流量在任意河段都具有波动性变化
15、,当其变小时,部分悬移质、推移质可暂时性的沉积在河床中。21.各河段沉积作于的分析(1)河流上游及河源地带:大粒径砂砾,支流注入。(2)中、下游河段:形成辫状河道。(3)弯曲河段第七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地下水:埋藏在地面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体。2.吸着水:当岩石空隙比较小时,水分子受静电作用可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或空隙壁表面称为吸着水。3.薄膜水:当水的厚度大约几个到几百个分子直径时,形成薄膜状。4.毛细水:如果水量增多,空隙孔径较小,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力方向运动,称为毛细水。5.垂直运动带:饱水带水量沿垂直方向运动。6.包气带:未完全被水充满的地带。7.饱和带:完全被水充满的地
16、带。8.水平运动带:饱水带水量沿水平方向运动9.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水。10.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间透水层的重力水。11.泉的分类.(1)按照泉水的溢出情况可以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2)按照泉水的成因可以分为接触泉、断层泉和侵蚀泉。(3)按照泉水的温度可以划分为普通泉、温泉和冷泉。(4)按照泉水中的是否含有矿物质可以分为矿泉和非普通泉。12.岩溶作用进行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地下水的流动作用。13.地下水沉积作用分类。(1)化学沉积:溶洞沉积物、泉华沉积物、渗水裂隙及空隙沉积物。(2)溶蚀残余堆积。(3)碎屑沉积。第八
17、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1.冰川:大陆上常年积雪的地区,由积雪形成的能运动的冰体。2.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及其挟带的岩体碎块对冰床的破坏作用以及冰流对基岩的机械破坏作用。3.冰川的挖掘作用:指在冰川运动时,冰体将与其冻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并推走的过程。4.冰川的磨蚀作用:冰川以其自身压力及冻结在冰溜两侧和其底部的岩石碎块刮削冰床的过程。5.冰川的形成条件。(1)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大气降水丰富,雪积累大于消融。(2)有适合冰雪大量堆积的场所。6.冰川的形成过程。(1)积雪盆地积聚的雪在地表热力的影响下,尖端融化并逐渐固化和归并成粒径较大的雪粒。(2)随着雪层的加厚,底层雪承受上层雪的巨大压力
18、以及融雪水的渗入和冻结,使雪粒结成白色粒状的粒雪。(3)底层的粒雪经较长时间的压紧,使冰晶紧紧粘接或发生重结晶作用,加上冰晶间薄膜水的冻结,晶粒粘结可形成块状冰川冰。(4)冰川冰形成后,在上层冰雪的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冰层发生运动并形成冰川。7.冰川的分类。(1)大陆冰川(2)山岳冰川(按形态可以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8.冰川的搬运作用分类。分为推运冰川和载运冰川两大类。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1.风蚀作用:风以其自身力量以及所挟带的沙石对地壳岩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到破坏的地质作用。2.风的地质作用的影响因素。风力的大小、岩性、地形、风离地面的高度3.风蚀作用的分类
19、方式吹蚀作用、磨蚀作用4.风搬运作用的方式.悬移、越移、推移5.风成砂的主要特征.(1)砂粒磨圆程度好。(2)分选性好。(3)大多数砂粒都是由最稳定、最坚硬的矿物颗粒组成。(4)较粗的砂粒表面,因受强烈氧化作用致使氧化锰、铁析出,附着在地表或颗粒表面形成鲜艳颜色,具有油脂光泽。(5)风成砂中一般不含任何生物遗迹。第十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1.湖水的来源.(1)干旱气候区:主要由地下水,间歇性的地面流水补给。(2)冰冻气候区:主要来自冰融水。(3)温湿气候区较复杂:以大气降水、地下水为主。(4)位于高山地带的火山湖以大气降水为主。2.湖泊的分类.按照湖水的含盐量可以分为:(1)淡水湖(含盐量2
20、4.7)3.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CaCO3沉积:Ca(HCO3)2CO2+CaCO3+H2OCa(HCO3)2+2NH4(OH) CaCO3+(NH4)2CO3+2H2O(2)铁的沉积:4Fe(HCO3)2+O2+2H2O4Fe(OH)3+8CO2Fe(HCO3)2 FeCO3+H2O+CO2Fe(HCO3)2+2H2SFeS2+3H2O+CO2+COFeSO4+2H2SFeS2+2H2O+SO2(3)锰、铝的沉积。4.沼泽的分类.根据水的补给来源,可以把沼泽分为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两种。第十一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1.海水的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体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2.潮汐:全球性海平面
21、周期性升降和涨落的现象。3.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海流和浊流等。4.波浪的要素。风力大小、风的持久性和海面的宽阔程度等。5.潮汐形成的机理。由日月等天体引力和地月系相对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的合力而引起的引潮力,在向月点和背月点引潮力最大,从而引起潮汐。6.海洋的环境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分为滨海带(包括前滨和后滨两部分)、浅海带、半深海带和深海带等四部分。7.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因素。波浪、潮汐、海流、水温、地壳的升降运动、冰川的消长、海盆容积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动等。8.海洋沉积物的来源。(1)陆源物质(2)海洋源物质(3)火山和宇宙物质。第十二章 块体运动1.块体运动:地表上的松散堆积
22、物及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由于自身重量及某些外力的触发沿着斜坡下移或坠落的作用。2.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块在重力作用下,以急剧或骤发的方式脱离基岩及在坡下堆积的过程。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基岩,在重力作用及地下水活动影响下,沿着一个或者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4.蠕动:是指地表岩层或土层沿斜坡缓慢移动的过程。5.块体运动的方式。崩塌、滑动、蠕动和流动。6.滑坡发生的区域。发生在以粘土质为主的土层、厚层的风化壳和板状、片状的变质岩区域。7.滑坡发生的原因。岩石的性质、岩石中结构和构造、水的因素。8.泥石流产生的条件。(1)要有大量的固体物质供给。(2)有陡峻的沟谷地形。(3)短时间内能够补
23、给充沛的水量。9.泥石流的分类。按照固体物质的含量及流态分为:(1)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低、粘度低、紊流、石块以滚动和跃移的方式为主。(2)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高、粘度大、不紊流、石块以悬托的方式为主。第十三章 硬结成岩作用1.硬结成岩:松散状态下的沉积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2.压固作用:指沉积物在上覆压力的作用下,由松散状态固结为岩石的过程。3.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空隙中的矿物质,将松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使沉积物固结的过程。4.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可部分的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成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5.外力
24、地质作用的一般规律。(1)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2)自然地理环境对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制约性。(3)地壳运动对外力地质作用的制约性。第十四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又称地壳运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2.水平岩层:在开阔台地或平静泻湖中沉积形成的层状沉积岩,其后期未受地质应力作用,因此产状水平的岩石单位。3.直立岩层: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直交或近于直交的岩层,即直立起来的岩层。4.倾斜岩层:水平岩层经过地质应力作用发生褶皱或断层而使原水平地层不水平。5.褶皱:成层岩石中的层面或各种面理(层理、劈理、叶理、断层面等),因塑性变形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现象。6
25、.背斜:向上弯曲的褶皱称作背斜。7.向斜:向下弯曲的褶皱称作向斜。8.直立褶皱:轴面垂直于水平面,两翼地层相近。9.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皱。轴面倾斜平缓(1030)的称平缓斜歪褶皱;3060的称中等斜歪褶皱;6080的为陡斜歪褶皱10.倒转褶皱:是指其一翼地层的新老层序已发生了颠倒。11.平卧褶皱:其轴面近似水平。12.线状褶皱:褶皱在平面上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0:1.13.短轴褶皱:褶皱在平面上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在3:1和10:1之间.14.断裂构造:组成地壳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
26、造15.节理:岩石中没有发生明显位置移动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16.断层:岩石中发生明显位置移动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7.正断层:指断层面上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18.逆断层:指断层面上盘沿断层面向上移动的断层。19.阶梯断层:一系列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的组合称为阶梯状断层。20.叠瓦断层:一系列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断层的组合称为叠瓦状断层。21.构造运动的结果。(1)引起岩石圈的演变。(2)促进大陆和海底的增生和消亡。(3)形成海沟和山脉。(4)引起岩石产状和构造形态的改变。(5)导致构造地震。22.岩层的产状要素。倾向,倾角,走向23.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1)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受外力(不超
27、过弹性极限)发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即为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在地壳岩石中不留任何痕迹。(2)塑性变形阶段,岩石受外力(超过弹性极限)发生变形,当外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而形成永久变形,并仍然保持其连续完整性,这样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在地壳中普遍地保留下了属于塑性变形的褶皱构造等重要地质现象。(3)断裂变形阶段,岩石受外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产生破裂面,失去了它的连续完整性,这种变形即为断裂变形。所谓岩石的强度极限,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使岩石开始出现破裂时的应力值,也称破裂极限。地壳中广泛地存在各种断裂构造,即属于此种变形。24.节理的分类。(1)几何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顺展节理.(2)力学成因分类:箭节理和张节理.25.断层的识别标志。(1)地层的重复、缺失和终断。(2)断层面及两盘相对移动的痕迹:断层擦痕、断层的牵引现象、地形上的标志及其它。26.P书156 图图 断层滑距和断距I断层位移立体图;II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图;III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图。ab总滑距;ac走向滑距;cb倾斜滑距;am水平滑距;ho地层断距;ho视地层断距;hg=hg铅直地层断距;hf水平地层断距;hf视水平地层断距;a岩层倾角;w岩层视倾角;e和e被错断岩层中的相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