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9119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太极拳中所运用的力学原理焦作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其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思想,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太极拳中,主张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素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这些理论都是有很强的内在物理力学规律的。下面我就力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1) 力的叠加原理的应用:传统的拳法是对方出击时,从相反方向用力相击,结果显然是手快赢手慢、力大赢力小,但手快、力大者也未必能完全避免损伤。而太极拳则是利用一种动作

2、,迅速避开对方的击点,并或多或少地顺着对方进击力的方向,在对方的动作上加上我的力,以产生更大的叠加力,使对方重心动摇,失重落空,身体失去平衡而陷入不利的地位。 太极拳总是习惯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一般不抢先出手,即使出手在先,也只是以招法诱发对方,引其出手,以便将对方引进。如无机可乘,便立即变换手法,宁可一变再变,只化不打,而决不冒然进击。在原则上总是以利用叠加力牵动对方重心为上,在实践上具体运用叠加力的时候,有时是化劲,目的在于引动对方重心;有时是发劲,须用在对方重心不稳的时候。总之,都离不开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及时施加力这一原则。这种技法是借人之力以供我用的技法

3、,也就是太极拳能够以小打大,“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之一。(2)惯性原理的应用:牛顿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任何物体若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在太极推手中,双方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利用一种动作,与对方身体相接触后,意欲加力于对方身上时,对方如果用大力抵抗,我就很自然地立即松手,在对方的动作上减少或者撤销我的力,使对方落空,破坏对方的静止状态,对方身体受惯性的支配,不由自主地继续前进而失去平衡。此时,我就可趁对方重心动摇,立即发劲击他。对方如果身体前倾并不甚猛,而正在挣扎,我还可以运用叠加力的原理,顺着对方迸击力的方向加力于对方身上,对方就很容易失重而倒。

4、太极推手中的“引进落空”正是利用了惯性,又恰当地利用力的合成来达到以小胜多的效果。例如:甲用肩背向乙胸“靠”,乙则及时转腰闪身,使甲的靠力落空,甲受惯性支配,身体继续向前扑而失去平衡,这时乙顺势在甲背后朝运动的方向一“拨”,使甲身体沿着运动方向产生加速度,跌得更远更快。太极拳之所以能在技击上取得以小打大。“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正是充分利用了惯性。(3)反作用力的应用: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反作用力。或者说,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在太极拳技击中,出手时总是以用力少为上,不肯立即用大力去打击对方,也绝对不用硬打硬进的

5、手。其目的是为了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自身。这是因为,在打击对方时,对方也会有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我。因此,为了避免打击对方时有可能造成的自己的损伤,用力以少为好。另外,根据这一定律,当对方从上向我进攻时,我可以直往下部进攻。由于对方作为支撑反作用力的底部被袭击,因此其上部的手的作用力也就大大削弱,以至不能造成什么威胁。此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然性质相同,但它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自己的效应,而不能相互抵消,其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推手中要善于向对方施力,使其产生反作用力,我则虚实变化不定,对方的重心易为我所牵动,使对方处于败势,我则乘虚而入,胜得巧妙。 (4)杠杆原理

6、的应用:由物理中的杠杆平衡定律,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则要使F1*OA=F2*OB。若力臂OB较长,则力F2就较小。太极中的四两拨千斤正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在太极推手中经常运用杠杆原理,平时在练习拳架时,时时都注意力的传递,其力的来源始于脚跟,由腰臂传递力可达于手指。太极拳的发力,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这样身体的几大关节接牢连在一起,就相当于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全身组成力臂。在推手中搭手要轻,脚跟之力源源不断传递上来,使自己被对方接触到的部位如手、腕、肘、肩、胸、腰、胯等部位成为支点,或接近于支点,使对方的力处于短的力臂那端,自己则处于力臂较长

7、的那端,用较少的力胜对方的大力。更有甚者,能将自己接触的部位随时调整成为支点与地接通,无论对方用多大的力,就像管道接通那样,来多少去多少,将对方之劲力通过自身之骨骼,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脚跟入地而去,而自己则双脚不动步,稳如泰山。太极拳众多拳式,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斜飞势、单鞭、三换掌、高探马、白鹤亮翅、倒卷肱等,都是两手、两脚、上下、左右、前后、平圆、立圆、斜圆、交叉力、多点进攻的方式,也体现出杠杆的力学特点。比如在太极拳推手中,当对方用右手抵我左胸部,左手扶我右肘向我冲来;我左胸抵住对方右手,左手托住对方右肘,右手抵住对方左胸,用我左胸与左手合力抵住对方向我冲来之重心,这个合力如同接手先顺后

8、抵。合力是指左胸内含里裹与左手托踏行成拿死对方右臂,利用其右臂反击之力抵住对方全部前冲之力。这时我右手向对方左后推按,用力不大对方必倒。(5)动量定理的应用: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运动物体的动量,一般以mv表示,m质量,v速度。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冲量,一般以Ft表示,F力,t时间。动量定理即:物体在时间t内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般 以P=Ft= mv2mv1,其中v2指变化后的速度,v1变化前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Ftmv,可以看出,要将一个人从静止状态推出或击倒,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时间,即将对方猛力击倒;也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

9、,将对方缓缓推出。在太极拳技击中,主张以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一出手就要有意识地粘住对方身上不间断地加力,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大动量MV.由于对方质量M是不变的,所以增大动量,就意味着增大了对方的速度,即迫使对方身体移动或被推倒,从而达到以小力胜大力的目的。在太极推手中两人在用力的过程中,经常看见技艺较差者被对方长劲发出一段距离,可以理解为,太极技艺高者,发力大,且作用的时间也长,冲量大,因而使太极技艺差者的速度变化大,因而对方被抖弹得远。当然,动量定理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动量定理适用于具备速度变化的物体。因此,要把人推走有个诀窍,即乘势,乘对方的运动趋势即速度变化时加力。要抛掷人也应视

10、人有后退之预动时,此时加力,力和力作历时间的累积才起作用。太极拳讲得机得势,为的是创造动量定理适用前提;为的是让力和力作历时间的累积起作用。 (6)自锁条件的应用:如图所示,作用于物体的法向力FN与切向静摩擦力FS的合力FRS与接触面公法线成一偏角。当物体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偏角也达到最大值f,称为摩擦角。当作用于物体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F的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物体必保持静止,这种现象称为自锁。在太极推手中,应用自锁条件,力小可胜力大 。善太极推手者,无论对方来多大的推力,只要调整身势,转化虚实,使对方作用于自身推力角度变化,应用自锁条件,无论对方推力再

11、大,我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对方不得机时,随机应变而取胜。(7)摩擦原理的应用:摩擦是机械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无论人行走,车辆行驶和机械运转都存在摩擦,摩擦可使机械发热,零件磨损,使机器精度降低,缩短使用寿命,有它不利的一面。另外,摩擦可使皮带传递运动,制动器利用摩擦刹车,螺栓利用摩擦锁紧等,有它有用的一面。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当要推动一辆车时,使车刚开始运动的力是最大静摩擦力,而当转动起来用的力就要小些,此时只要克服动摩擦力就可保持车辆的移动。太极推手中,双方的脚都要站立在地面上,由于人有重量,地面对脚有一个支撑力。一般认为在相同的地点,地面的材料是一致的,穿的鞋底材料与地

12、面之间和摩擦系数是一致的,要推动对方,就要向对方施力,由静摩擦平衡原理可知,实际上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反作用力,由静摩擦定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反比,即:Fmax=fN,Fmax最大静摩擦力,f静摩擦系数,N正压力而这个正压力N是由自身体重,对方施于我身上的法向分力组成,因而要使最大静摩擦力Fmax增加,就要使对方施加于我身上的力转为法向分力,这样可以提高最大静摩擦力,自己才站得稳,施与对方的理财有可能增大,因而在太极推手中,讲究想方设法调整姿势,坐腰转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将对方施与我身上的力转化为法向分力,对方用力越大,法向分力亦越

13、大,静摩擦力越大,自己反而借对方之力,站得更稳,处于顺势,立于不败之地。 (8)旋转的应用:在力学上,旋转是省力的,在太极拳的技击实践上,也有意识地运用了旋转的原理。太极推手之妙不似长拳直冲直打,而在于圆的运动,用粘随劲顺引对方的力,从而改变敌方的重心。这种利用人的大多数关节,如腕、肘、肩、胯、膝、脊椎等作弧线的化解技术,既是推手的主要防守技术,也是转守为攻,曲中求直,达到以小胜大,以柔制刚的手段。这种技术在运用中,仅产生旋转,不发生位移。比如,对方以右手击我右肩(或以左手击我右肩,可以类推),我的左肩应顺着来手的方向转身避让(只旋腰,不动步),使对方的力不受我身阻力而继续前进,以引动对方身体

14、,同时,我立即以右手击对方的左肩,无须用很大的力,就能使对方身体旋转而发生不稳状态。这只是用两肩作比。太极拳的“列”劲,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在对方的两臂上“化”“打”并用,以使对方身体倾斜,然后再趁势加力于对方身上。另外,如果从防守的角度分析,旋转可以使防护面积增大,可以加强力的作用时间,使运动更加稳重、有力、定向。旋转还具有化解来自任何方向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自身的整体性更完整,而使对方难于应付。正因为如此,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以旋转的原理为依据,使整套拳法都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圆圈组成。推而言之,不仅举手投足要不离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也不离圆圈。久而久之,在每个圆圈形的动作中,都已包

15、含着化守和发攻两个方面。功夫越深,这个圆圈也就越小,运用于技击之中,则能把外力引进,使之落空,在对方旧力已尽,新力未主的一霎那间,运用“四两”之劲,即可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倾跌。 (9)力偶原理的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司机转动方向盘,钳工用丝锥攻丝纹,人们用手指转动水龙头等所运用的这种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合的反向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力偶的特性:它既不能合成一个力,其本身又不平衡,所以力偶是一个最简单的特殊力系,一个力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只能产生转动效应。在太极拳的圆弧运动中,处处不离腰身的左右旋转,因此力偶是最常运用的力系组合。在太极推手中,经常会出现对手突然

16、旋转的现象,这正是力偶原理在推手中的应用产生的效果。当对方向我身施加大力时,例如肩部,我转腰拧胯但百会穴至会阴穴间的轴线不歪斜,保持立身中正,同时向对方另一肩部施加同样大的一个力,这两个力作用于对方,相当于向对方施加了一个力偶,对方若化解不好,在这个力偶的作用下会产生转动现象,处于劣势,重心偏移,我再施以长劲,顺其转动方向,可将对方发放得更远。故在练拳,或推手时,始终讲究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要经常练习腰、胯、膝、胸、肩、肘、腕的转动,同时向对方相对应的部位施加一个反向力,成为力偶,使其转动,失去平衡,使对方失势。综上所述,太极拳中所云用的力学原理是相当多的。我们的先人虽然没有提出现代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力偶、摩擦角等概念,但是我们的先辈早已在实际中应用了他们。生活中的力学应用无处不在,我仅以太极拳为例来介绍。只要我们去观察,发现,就会不断有新的收获。 2011年5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