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9263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接触IC卡智能水表研制.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研制作者陆伟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0704030125指导教师唐志军二一一年 六月一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学生姓名:陆伟 学号: 070403012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研制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 2011 年 2 月25日开始至 2011 年6月10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1)王韧.IC卡智能水表的设计与实现.仪表技术,2

2、003, No. 4 (2)贺利芳等.非接触式IC卡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通信与信息技术. (3)姚凯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总体设计 (3)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系统设计 (4)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软件系统设计 (5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关键技术设计 (6)总结与展望 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1)论文设计必须符合校、院两级规范; (2)论文设计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3)论文提交形式符合校、院两级规范。 6 发题时间:2011年 2

3、月25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 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 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

4、(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摘 要传统的人工抄表收费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水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将能得到逐步实现。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水表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智能水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非接触式IC

5、卡智能水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后以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智能水表的设计需求,研究了智能水表的整体技术方案。对智能水表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2)根据智能水表的性能指标,首先研究了智能水表的总体结构;然后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8051设计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系统,实现了硬件系统总体、水流量采集单元、水流量处理单元、IC卡及读卡器单元的设计。(3)进行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软件设计。包括系统主程序、水量采集单元、阀门控制单元、读卡器单元的软件设计。(4)

6、进行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其它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从软件、硬件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低功耗研究和设计,以及水表防抖动、数据自动纠错和延长存贮器寿命设计。关键词: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无线射频技术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anual meter reading way has bee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th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the water ma

7、nagement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will be gradually implemented .The non-contact 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is a new type of automated water meter system. It has a very goo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water meter system. Firstly, the non-contact

8、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system is studied. Then we take the high performance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as the core,and use the technology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o achieve the designs of non-contact 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system.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

9、ollows:(1)According to the design demand of intelligent water meter to study the general scheme of intelligent water meter,the intelligent water meters hardware systems, software systems and several key technical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d.(2) According to the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performa

10、nce, we firstly study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Then based on the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8051 .we design the hardware systems of the non-contact 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and realize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system frame, the flow of water collecting units, the fl

11、ow of water processing unit, the IC card and the reading unit.(3) The software system of the non-contact 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are designed, including system main routine, the flow of water collecting module, the valve control module, the reading module of IC card.(4) The other key techno

12、logies of non-contact IC card intelligence water meter were studie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low-power goal, the anti-dither technology of water meter, automatic error-correcting of data, and increasing the life of memory from software and hardware.Keywords: non-contact IC

13、card;intelligence water meter;RFID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IC卡智能水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1.3 IC卡智能水表的关键技术 2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4第二章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总体设计 52.1智能IC卡的选用 52.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结构 7第三章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系统设计 83.1引言83.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总体设计 83.3水流量采集单元83.4 水流量处理单元 103.5 IC卡及读卡器设计 12第四章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软件系统设计164.1系统主程序设计 164.2水流

14、量采集单元软件设计 174.3阀门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184.4读卡器单元软件设计 19第五章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关键技术设计 225.1系统低功耗设计 215.2水表防抖动设计 245.3数据自动纠错设计 255.4提高存贮器寿命设计 25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66.1总结 266.2展望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第一章 绪论1.1论文背景本论文来源于企业仪表技术革新需求。其主要目的是将非接触式IC卡应用于智能水表中,并进行一些关键性技术设计。1.2 IC卡智能水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工业、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突显。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均供水量比

15、1970年减少了1/3,这是因为在这期间地球上又增加了18亿人口。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水危机己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如此,很多人节约用水的意识还非常淡薄,污染、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迫切需要通过市场、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控制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切实开源节流。自来水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当代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完满结合,集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于

16、一体。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综合处理的系统,使自来水公司及物业部门从根本上减少人工上门抄表的繁杂劳动强度。准确而便捷的收费系统,既可节省人工又可减少供水部门与客户之间的纠纷,它不但能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适应现代用户对用水缴费的新需求。当前自来水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有四大类型:1.2.1、分线制集中抄表方式分线制集中抄表方式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即由采集器定时顺序采集来自多路分线连接的水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各采集器之间采用总线制连接,最后连接至计算机,其典型特点是各户表通过分户线连接至采集器位置。1.2.2、总线制智能抄表方式总线制智能水表由于采集计数工作单元均装配在智能水表内并密封,水

17、表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基础工作全由智能卡水表本身完成,手抄器或电脑不参与底层数据采集,仅进行通讯联系,消除了外界因素对计量的影响。另外因智能水表引出的总线通、断不影响单表数据采集和保存(仅影响本人数据的读出),也不影响其它水表数据的读出,即使本次读数时该表总线出现故障,只需重新挂接好总线,无需重新置数,水表的真实读数仍可继续读出,其安全性、稳定性是比较可靠的。1.2.3、无线发射式水表英国ABB公司开发的无线发射式水表,除安装常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模块外,另设置无线发射装置,通过远程接收装置接收信号,此种水表不需敷设线路和线路维护、安装方便。由于单表设置无线发射装置,表体费用高,加上占用

18、频点需长期交付一定的租用金和管理费,这种水表我国可能暂时难以接收。1.2.4、智能卡水表智能卡水表是在当今智能卡技术与市场迅猛发展,单个智能卡及单个刷卡机性能价格比日益提高的特定时期应运而生的,居民须在自来水公司指定售卡点预购水后刷卡方能使用。它具有限量用水、解决用水收费纠纷的功能,这是其它三种抄表方式及普通水表上门抄表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并且智能卡水表如同普通水表,无需敷设线管及线路维护,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另外智能卡水表单表自带采集、电源部分、电磁阀(电动阀)控制、由智能卡读入可用水流量,其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容易消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民用计量仪表的智能化将

19、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中国的一种趋势,也将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而在近十年里,单体式智能IC卡类仪表又将会是发展主流。从理论上说,网络式智能仪表系统应当是更好的一种计量管理模式,并且是最终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由于网络式智能仪表系统的建立条件不成熟,且没有相关系统相配合,所以,单独在一个部门大规模推动建立网络式智能仪表系统的优点显现不出来。而且,仅仅为了提取用水信息就要构建一个信息网络,从经济角度讲也不合算。在智能水表的发展中,最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接触式IC卡,其加密性和抗攻击能力较差;97年第一个代码预付水表产生了;98年射频卡水表研究成功;99年新一代的接触式IC卡水表(采用逻辑

20、加密卡)及CPU卡水表研制成功;2000年TM卡水表产生了;2001年具有防水功能的接触式IC卡水表研制生产。从现有技术来说,非接触式IC卡(射频技术)比接触式IC卡和TM卡技术含量要高,它无外接明口(IC卡插座),不存在被外界攻击的技术隐患;不怕污染、潮湿,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没有机械触点磨损的情况,使用的可靠性高。TM卡比一般的接触式IC卡安全性好一些,它只要两个接触点;非接触式IC卡由于信号发射时难免要有能量损耗,这使它的能量损耗比接触式IC卡要高一些,但这对水表电池的寿命影响不大。综上所述,非接触式工C卡智能水表是今后水表的发展方向。1.3 IC卡智能水表的关键技术IC卡智能水表作为一种

21、高科技民用产品。在计量控制精度、功耗、水表防抖动、数据纠错、存贮器寿命延长和安全性等方面必然要有较高的要求。本论文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1.3.1、射频卡技术射频卡是一种非接触式IC卡,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采用射频卡技术的优点3:第一,没有任何机械触点,因此没有磨损和腐蚀的问题;第二,因为电路可以做成全密封,因此有效地解决了防潮、防水的问题;第三,因为可以做成无任何外露电极,因此可以有效地抗击外部的强电干扰。1.3.2、“零”功耗技术近年来,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时,关心系统的“功能实现”、“可靠性”等因素的同时,对系统的“低功耗”特性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在一些电池

22、供电的场合,系统功耗的高低不仅将影响到系统的维护成本,也将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零”功耗技术指系统平时自动处于断开状态,系统无任何功耗(0 uA)。但当系统处于断开状态时,易受到外部的强电干扰,极易造成微控制器死机。将增设唤醒装置,在受到外部的强电干扰时,提前唤醒系统。1.3.3、水表防抖动技术水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道中水的压力不均匀,管道和水表会发生振动现象。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智能水表都采用磁铁和磁敏元件,由于水表的振动,引起磁铁的抖动;而磁铁的抖动,将引起磁敏元件的多次采样和多次计数,从而引起电子计数和字轮计数不相符合。可采用类似于迟滞比较器的技术,把磁敏元件作成特殊的迟滞器。当使磁

23、敏元件吸合时,磁铁需靠近磁敏元件5mm,但要使磁敏元件断开,则必须使磁铁离开磁敏元件至8m,这样,在抖动情况下,不会发生乱计数、多计数的问题。1.3.4、数据自动纠错技术对由于受到外界的强电强磁干扰下,发生数据混乱的现象,将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增大固态存贮器的容量,把所有数据一模一样地同时存放在五个不同的地方(多处存贮技术),读取数据时,同时从五处读取数据,然后对读取的五处数据进行分析,只要其中的三处是相同的,就认为数据是有效的(数据表决技术),同时,对出现错误的数据进行纠错处理(自动纠错技术)。1.3.5、存贮器寿命延长技术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都知道,固态存贮器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低于70万次

24、。实际上,存贮器在前10万次使用时,数据工作最为可靠,之后就会偶尔发生不正常现象,因此,每个存贮单元空间应控制在10万次之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先将存贮器划分成多个存贮区,设置一个存贮区指针,当使用次数超过10万次时,指针自动转向下一个新的存贮区,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存贮单元的使用次数,提高了数据可靠性。1.4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本论文以IC卡智能水表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软件设计技术,主要解决射频卡、零功耗、水表防抖动、数据纠错、存贮器寿命延长、安全性等方面问题。为此,本论文将着重完成以下工作:(1)智能IC卡的选择;(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硬件部分的设

25、计;(3)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4)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的零功耗、水表防抖动、数据纠错、存贮器设计。第二章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总体设计2.1智能IC卡的选用智能IC卡作为智能水表中的信息传输媒介,决定了智能水表系统的数据传输形式,在智能水表技术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较常用的智能卡有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RF) IC卡及TM卡等。2.1.1、磁卡磁卡是通过磁条记录信息量的智能卡,由于它依靠容量有限的外露磁条存储信息,在保密性、抗损性、可靠性、使用方式及灵活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磁卡技术一直没有应用于智能水表系统中。2.1.2、接触式IC卡接触式

26、IC (Integrated Circuit)卡从其功能上分为三种:存储器卡、加密逻辑存储器卡和CPU智能卡。(1)存储器卡:卡内芯片为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按照读写时序进行简单的读取和存储。(2)加密逻辑存储器卡:也叫智能存储卡。除具备存储器卡的E2PROM外,还带有加密逻辑,每次读/写卡之前,必须验证输入密码。若连续三或四次输入密码错误,卡自锁,成为死卡。(3)、CPU智能卡:内有CPU(中央处理单元)的一种存储器卡。CPU卡采用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卡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

27、组成,包括硬件单片机(微处理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软件有IC卡监控程序或操作系统COS (IC Card Operating System)等。CPU管理信息的加/减密和传输,严格防范非法访问卡内信息,发现数次非法访问,将锁住相应的信息区 (可用高一级命令解锁)。CPU卡具有很强的可用性和保密性。接触式IC卡使用时要将IC卡插入卡口,其触点反复插接,易受磨损和污染,防水防尘性能差,有可能损坏芯片的集成电路。2.1.3、TM卡TM卡又叫碰触卡(碰触式存储器一TOUCH MEMORY),是美国DALLAS公司的专利产品,其外形类似纽扣,采用不锈钢全密封封装,适宜潮湿

28、、震动或电磁干扰严重的场合使用。TM卡通过一个多功能器来实现将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减为一根线,采用单线协议通讯,通过瞬态碰触杯状探头完成数据的读写,既有非接触式IC卡的易操作性,又有接触式IC卡的廉价性。但使用TM卡的水表内必须有相应的解码模块,来对卡的信号传送进行处理,所以它的通用性较差;另外其触点更暴露在外,其数据安全性、设备安全性和防攻击性能也较差。2.1.4、非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又称RF (Radio Frequency)卡,简称射频卡,它是世界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采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交换,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数据的读写操作,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

29、技术和IC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射频卡在卡内有微小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线圈。对应的卡表内有一套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电路。当射频卡工作时,在瞬间内由卡表发射的电磁波在射频卡内通过电磁感应形成一个低压电源,射频卡如同一座微型电台,与卡表高速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非接触式IC卡表面无触点,因此接口设备与非接触式IC卡的通信方式与接触式卡不同,提供电源的方式也不同,为此ISO八EC根据接口设备与IC卡作用距离的不同而定义了三个国际标准,如表2-1所示,它们也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表2-1非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IC卡读写器标准卡类型作用距离(约)CICCCCD

30、IS010536密耦合010MMPICCPCDIS014443近耦合0100MMVICCVCDIS015693疏耦合01000MM非接触式IC卡具有如下优点:(1)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接触读写而产生的的各种故障。此外,非接触式IC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需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2)操作方便、快捷。由于使用射频通讯技术,读写器在10mm范围内可以对卡片进行读写,不需插拔,而且使用时没有方向性,也没有正反性和角度限制,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读写时间不超过0.1s。(3)安全防冲突。非接触式IC卡有

31、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在多卡同时进入读写范围时,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具有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速度。(4)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由制造厂家在出厂时将其固化在芯片内,不可更改。(5)良好加密性。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要验证IC卡的合法性,而IC卡也要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此外,非接触式IC卡在进行数据交换之前与读写器之间要进行三次相互确认,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并且具有传递数据加密、传输密码和传输密码保护。(6)良好的适用性。非接触式IC卡的存储结构特点使其可以一卡多

32、用,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或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设置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适用不同的距离,系统配置灵活多样。2.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结构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水表、信息载体IC卡、水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自来水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由PC机和自来水信息数据库系统构成,信息载体选用非接触式IC卡,水表即为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用户到自来水公司办理IC卡,并预购水量,非接触式IC卡水表读入IC卡水量信息,控制阀门电路打开电磁阀进行供水。用水过程中,水流冲击叶轮转动,带动装有两块磁铁的齿轮转动,引起干簧管闭合,电路导通,电子部分会根据干簧管通

33、断产生的脉冲信号控制液晶显示,按一定量递减。当水用完时,单片机会发出一个信号阀门驱动电路,阀门立即关闭,当用买了水的IC卡插入水表后,电子部分读入数据,然后会给阀门驱动电路信号,电磁阀打开,用户便可用水。非接触式IC卡水表图2.1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系统结构图第三章 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系统设计3.1 引言智能仪器仪表多以单片机为核心,因其具有数字处理功能。因此,硬件设计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单片机。针对本系统的功能要求,选择STC12C5410AD系列1T 8051单片机。它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完全兼容传统的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

34、X810专用复位电路。有4路PWM, 8路高速10位A/D转换,适用于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3.2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的硬件总体设计系统以STC12C5410AD系列1T 8051单片机为核心,并通过IT接口控制LCD显示驱动电路,通过通用I/0口控制阀门驱动电路,以及进行水量采集。读卡器单元接口和功能较为复杂,因此以AT89c52单片机为基础组成读卡器电路,STC12C5410AD与AT89c52之间以RS232通信模式进行连接。图3.1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表硬件系统框图3.3水流量采集单元智能水表的水流量采集是在普通水表上加装传感器来进行流量信号采集的,本系统采用干簧管传感器采集水流量。

35、它是利用磁场信号来控制的一种线路开关器件,又叫“磁控管”。干簧管的外壳一般是一根密封的玻璃管,在玻璃管中装有两个铁质的弹性簧片电极,玻璃管中还充有一种叫金属铑的惰性气体。在平时玻璃管中的两个簧片是分开的,当有磁性物质靠近玻璃管时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管内的两个簧片被磁化而互相吸引接触,使两个引脚所接的电路连通。外磁力消失后,两个簧片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分开,线路也就断开。如图3.2所示。图3.2 干簧管工作过程示意图选择基于模拟水表的旋翼式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外形尺寸小的特点。通过在叶轮上安装磁钢与微型干簧管,将叶轮的旋转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频率脉冲计数,进而实现水流量的计

36、量。本系统用三个干簧管传感器来测量水流量,如图3.3所示。既能抗干扰,又能有效地判断水流方向。干簧管2动作时能判断出干簧管1干簧管2干簧管3图3.3 干簧管安装示意图水流方向,如果干簧管2动作前的一次吸合反应是干簧管1,则水流方向是顺时针的,如果干簧管2动作前的一次吸合反应是干簧管3,则水流方向是逆时针的。若遇外强磁干扰,三个干簧管将处于同一状态,系统据此判断为异常情况,予以屏弃。将干簧管传感器的通断信号输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内置的比较器和定时器来完成计数。连接电路如图3.4所示。K1, K2, K3分别表示干簧管1, 2, 3,将A, B, C三个结点连接至单片机的I/0端,当干簧管断开时,

37、输入高电平:当干簧管吸合时,输入低电平。图3.4 水流量采集电路3.4水流量处理单元3.4.1 单片机本系统选用的STC12C5410AD系列1T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带有l0Kb高速Flash RAM, 512B片内RAM, 4路PWM ( 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PCA(Programmable Counter Array,可编程计数器阵列),8路10位速度100K的A/D转换,27个驱动能达20mA的通用I/O口,片内ISP (In System Programming) /IAP (In Application

38、Programming),无需专用编程器,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并可用PCA模块再产生4个定时器,EEPROM和看门狗功能,可通过外部中断唤醒Power Down模式,具有通用全双工异步串行口(以RT),工作电压2.4-3.8V。3.4.2 阀门控制电路 通过单片机根据预付水量来控制电磁阀,从而控制供水和停水。阀门控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阀,由STC12C5410AD的P3.4, P3.5进行,如图3.5所示。当P3.5为低电平图3.5 阀门控制电路时,继电器J1得电动作,电磁阀打开;当P3.4为低电平时,双稳态电磁阀失电关闭。为了降低功耗,电磁阀选用新型双稳态自吸电磁阀MP15A25V。它具有电

39、源电压低、启动水压低、防堵性能好、关闭可靠等特点。3.4.3 LCD显示电路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LCD(液晶显示器)模块己成为家电、显示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LCD模块具有低工作电压、微功耗、信息量大、寿命长等诸多特点,在科研、生产与产品设计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呈现迅速扩展的态势。本系统采用32X4的LCD显示,驱动芯片为HT1621B。其工作电压为2.4-5.2V,与系统单片机相近,可用POWER Down命令降低功耗,符合系统对低功耗的要求。HT1621B通过I2C总线与单片机通信,如图3.6所示。将HT1621B的OSC脚与VSS相连来使用内部

40、振荡,再将各种电源( VDD, VSS和VLCD)与LCD显示模块连接即可。图3.6 LCD显示电路3.5 IC卡及读卡器设计3.5.1 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通常一张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线圈及电容元件等组成,并完全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中。在读写过程中,由卡片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操作。其中,卡片为发射应答端,读写器为接收端,类似于发电机,不断发送电波。当卡片在读写器发射频率范围之内时,卡片内的线圈在“激发信号”的感应下产生微弱的电流,作为卡内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而该卡内的集成电路芯片存储有制造时输入的唯一数字辨识号码,该号码从卡中通过一个解调信号反馈回控制器,读写器将收到的无线信号传给现场控制器,由现场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并对执行装置发出指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