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9635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0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沟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工程。2 施工准备2.1 原材料的要求2.1.1 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 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3 填料为粘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的采用翻耘、晾晒、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填料等。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

2、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最大压实功能机械等措施。2.2 主要工机具2.2.1机具设备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2.2.2主要工具筛子(孔径406O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 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3 作业条件2.3.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3.2 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2.3.3 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

3、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2.3.4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 钉上水平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24 作业人员主要作业人员:壮工。已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夯打密实分层铺土、耙平检验土质场地平整修整找平验 收检验密实度3.2 操作工艺3.2.1 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沟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

4、干净。3.2.2 检验回填土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2.3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3.2.4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3.2.5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须

5、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2.6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3.2.7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壁,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管道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3.2.8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土的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2

6、.9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2.10 冬、雨期施工3.2.10.1 雨期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使基土遭到破坏。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3.2.10.2 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室内基坑(槽)和管沟及室外管沟底至顶0.5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

7、得采用冻土块或受冻的肥粘土作土料。对一般沟槽部位的回填土,冻土块含量不得超过回填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的粒径应小于15cm,并应均匀分布。填方宜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冻。大面积填方时,要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逐层夯实;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陷量。4 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4.1.1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4.1.2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4.2 一般项目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

8、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桩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础层主控项目1标高-5050-50-50水准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回填土料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水准仪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302020用靠尺或水准仪4.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序号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1基层处理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2填方土料填方土料应优先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含水量应控制在砂土

9、8%12%,粘土19%2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做填料填方中采用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填料分层填筑时,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填方基土表面应作成适当的操作坡度,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3压 实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规范规定分段填筑时,每层接面处应作成斜坡形,碾压重叠0.5-1.0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不小于1m4.4 质量记录4.4.1 基础隐蔽验收记录4.4.2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4.4.3 土方回填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4.4 分项工程

10、检验记录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0.1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人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0.2 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上,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5.0.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率、夯实遍数。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上”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6

11、成品保护6.0.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6.0.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糟。6.0.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上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6.0.4 管沟中的管线,沟糟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控制措施1基坑回填塌方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土的变化,

12、对坑(槽)、沟壁有松土或塌方的危险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槽)边上不得堆放重物2支撑(护)的拆除边坡失稳基坑(槽)回填土时,支撑(护)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不得全部拆除后再回填,以免使边坡失稳;更换支撑时必须先装新的,再拆除旧的3土方运输翻车坑(槽)及室内回填,用车辆运土时,应对跳板、便桥进行检查,以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安全。车与车的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米。车辆上均应设制动闸,用于推车运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卸土4施工用电触电施工用电,要认真执行三相五线用电制,每台用电设备,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的保护原则,严禁“一闸多用”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可靠性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管理台帐记录。作业时应按规定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及其它防护用品 现场施工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施工用电缆、闸箱等,防止电缆老化、脱皮、闸箱漏雨,开关破损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有问题的电缆配电箱,开关等应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环境因素控制措施1生活垃圾施工现场应设立合格卫生环保设施,严禁随处大小便2机械施工废油施工现场使用或维修机械时,应有防滴漏措施,严禁将机油滴漏于地表,造成土壤污染,废弃棉丝(布)等应集中回收,严禁随意丢弃或燃烧处理3土方运输粉尘汽车运土要覆盖,防止粉尘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