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9998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

2、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 【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

3、,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 , 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4、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B.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C.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D.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 C 【解析】【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但不是成反比关系,A不符合题意;因为1/f=1/u+1/v,所以由表格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知道,1/f=1/12cm+1/60cm,即解得透镜的焦距是:f=10cm;所以,当物距u=9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

5、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16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C符合题意;当物距u=5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能成不同的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凸透镜的焦距,并判断成像特点.7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答案】 B 【解析】【解答】光屏上能呈现像,那一定是实像,又是放大的,那一定是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墙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墙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墙上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红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它的光被吸收,故

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投影仪原理: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漫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亮的B.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镜面反射C.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用激光器射出一束光线,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黑的,A不符合题意; B、来自光源的光向四

8、面八方的反射是漫反射,B不符合题意;C、当光从空气射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

9、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试衣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 A、试衣镜利用了平面镜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规律,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D、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图中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1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 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

10、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诗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苔花是光源B.苔花虽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的反射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D.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

11、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2f.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的.12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12、.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A、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cm10cm40cm,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2fu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13、,B不符合题意;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C不符合题意;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15cm35cm,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11.对下列光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14、 A.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光射到上面会发生折射B.宝塔在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放大镜具有发散作用D.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要凸透镜矫正【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光射到上面会发生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不符合题意;D、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

15、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3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交通标志线上每隔2m安装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列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 A.公路上反光

16、标志牌B.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C.自行车的尾灯D.环卫工人穿的反光马甲【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B。【分析】结合图像,“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同时又能将汇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14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

17、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B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取走光屏

18、,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为答案。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30cm2f,则15cmf30cm,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 则蜡烛在焦点之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v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v=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19、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48.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5cm,得到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 ,可得 ,则 ;当物体向透镜移近15cm时,物距为15cm,所以此时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v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v=2f像、物异侧等

20、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49.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答案】 A 【解析】【解答】该眼睛看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了,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分析】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1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

21、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A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B不符合题意;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

22、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不符合题意。D、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且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此时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凸透镜远离书本时,成的像也变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即可.16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合实际,它是( )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凹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C.近视眼镜利

23、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D.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B、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而不凹面镜,故B错误;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减强,即折光能力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故选B【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凹面镜可以反射光线

24、,而且可使光线会聚到一点;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使光线发散;(3)(4)凸透镜、凹面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凸面镜对光线都有发散作用1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B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 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

25、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18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故A正确;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

26、对光的发散作用,故B错误;C、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C错误;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则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2)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4)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1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

27、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C 【解析】【解答】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D不

28、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0如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虚像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图丁有经

29、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故A错误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故C错误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2)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3)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4)人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叉鱼时要对着虚像的下面叉去,才能叉

30、到鱼21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 A.B.C.D.【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22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

31、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 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

32、、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3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

33、,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

34、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D.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35、 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故选D【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

36、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25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望远镜B.显微镜C.照相机D.投影仪【答案】C 【解析】【解答】解: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A、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物镜处得到一个倒立、缩

37、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A错误B、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幻灯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C、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故C正确;D、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人的眼睛像像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26一束

38、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 时,物距u=18cm,其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B【分析】首先根据图甲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像的性质 .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大于2倍

39、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7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错误;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