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016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学说的重大发展,至今仍不失为工作重点转移的真知灼见。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重温这一报告,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 解放生产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毛泽东在报告中,立脚中国当时的国情,从我国的经济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地及时指出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着重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份的状况和党所必须

2、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醒全党同志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论述为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基础;并基本上规划了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制的基本原理出发,创造性解决了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即把五亿多中国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为“赎买”的办法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毛泽东所作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 过渡时期革命

3、和建设的实践基本上是按毛泽东在报告中所阐明的原则进行的。从总的来讲,过渡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成功的和正确的。无疑,成功和正确的实践是与这一正确理论的导向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在过渡时期一度出现的急于求纯,急于求成的思想,步子迈得太大,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措施“搞过了头”,这是有悖于这一报告的基本精神的。 从现实的角度看,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真知灼见,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正确认识我国各个时期的国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制定和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依据,以及应当采取

4、的正确政策均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中国当时国情基础上的。我国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里搞社会主义的,所以,这个事业不能不带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不能不遇到一系列特殊的困难,不能不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正因为这样,我们党确认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认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在处理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时候,都要使它带有同这个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特点。可见,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关于立脚中国当时国情进行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思考,对于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原则、政策和措施颇有指导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把马

5、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了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克服畏缩不前和急于求成这两种倾向,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十分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到了巩固政权的高度。这一远见卓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闹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

6、生活水平,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最终是要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最终要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表现。诚如列宁所指出:“资本主义可以最终被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夕就清醒地看到了。他反复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事实上,在建国初期,新中国虽然面临着社会制度变革的艰巨革命任务,但由于切实贯彻了毛泽东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系列指示,对于经济工作非但没有丝毫的忽视和懈怠,相反地,而且用极大的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功。这在当时,被全世界视为奇迹。为新中国得以迅速站稳脚跟提供了根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