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071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3.前 言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造就复合型人才的一次集中训练。在专业上,其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植物学野外工作的实际技能,如野外实习的准备、组织;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识别和鉴定;专题研究的方法等。为了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大自然丰富的植物材料,使学生的植物学野外工作能力有一个较全面锻炼和提高,编者根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将来指导植物学野外工作的需要,编写本实习指导。 本实习指导突出“实践性”,结合我系天目山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对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锻炼。全书包

2、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至第三部分为野外实习的准备及组织管理等的见习;第四至第五部分为植物学野外实习方法的指导,其中第五部分介绍专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及示范性专题,以指导学生独立进行专题实习;第六部分为附录,收录研究范例4篇、实习安排、实习(见习)报告表及植物种类记录表等内容。本指导由李宏庆、王幼芳编写。 马炜梁教授为本指导的编写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建议,编写中主要参考了由冯志坚、周秀佳、马炜梁、王幼芳、杨逢春等编著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一书,在此一并致谢。 李宏庆 2008年3月目 录第一部分 野外实习背景材料的收集及分析第二部分 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第三部分 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第四部分 植物标本

3、的野外采集、识别、鉴定方法第五部分 植物学专题性实习植物分类学专题植物形态学专题植物生态学专题第六部分 附录1 专题性研究论文范文4篇2 野外实习日程安排及作息时间3 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报告4 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报告5 特定情景的植物学野外工作背景材料收集方案6 植物学专题性实习报告7 已熟知植物记录表第一部分 野外实习背景材料的收集及分析野外实习背景材料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生的知识水平、实习基地的基础资料、实习队的硬件设施等。一 关于实习的目的意义师范院校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其目标定位,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延续,即单纯扩充认识植物种类、认识植物生长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认

4、识各类资源植物及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而是更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独立指导植物学野外工作的能力及独立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这是对师范本科生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的的需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为此,我们以天目山植物学野外实习为例,对实习的各个环节如准备工作、组织管理、实施细节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以期达到两个主要目的:提供独立工作的方法;提供业务实习的技巧。二 实习生的知识水平分析了解实习生的知识水平,对确定实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各学校生源不同,同一学校学生的来源不同,实践技能和思维方式有差异,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实习学生都有最

5、大的收获。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已有一定的野外劳动和植物识别经验,实习前了解这些,对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及发挥他们的特长很有好处。三 实习队的硬件设施分析硬件设施包括专用往返交通工具、定点实习基地的各项生活设施和学习研究条件、野外工作相关器具等。装备状况影响到实习的各个环节,如没有专车将有更多的保贵时间花在交通上;没有灯光照明晚上无法学习和工作;食品供应和就寝条件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学习工作效率;等等。总之,从一个实习队的硬件设施可以大体了解该实习队的建设质量。完善的硬件设施,在业务上能为实习师生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在生活上能提供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它是衡量实习队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四 实习基地

6、的基础资料收集及分析基础资料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自然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总面积、主峰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结构、气候因素、土壤类型等资料。b社会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演变历史,历代科学家考察所积累的资料和周围的风土人情。植物类群的现状往往与人为的干扰紧密相关,假如较大面积的天然林惨遭破坏,就会失去作为实习基地的可能性。c植物资源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各种植物的资料,特别是高等植物的资料(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最好掌握得尽可能详细些,例如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格局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积累、掌握一些动物资源的资料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密

7、切,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的环境。实习基地的基础资料是决定植物学野外实习内容、确定实习要求的客观依据。自然的、社会的、植被的状况优良,有利于野外实习各项活动的开展,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深入探讨大自然的奥秘;有利于在学生头脑中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因此,野外实习基地自然资源状况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就显得相当重要。 天目山导游图(引自tms.org)第二部分 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涉及面广、节奏紧、工作量大的校园外教学活动。要搞好此类野外实习,组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好、落实。实习学生应从带队老师那里学习必要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经验。一 实习的组织一般讲,

8、应有一个实习领导小组,它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实习队带队老师、后勤老师和学生骨干组成,负责全队的思想工作、学习、研究与生活。这个领导小组中教师和学生骨干的配备,特别是学生骨干的配备,人数宜适当多一些。师资充足,分组就可越小,有利于个别化辅导;学生骨干得力,有利于对组及小组的组织管理。在人选上,一般师资的选择余地不大,学生骨干的选择应侧重选身强力壮、有一定野外劳动经验和号召力、纪律性强、工作踏实且自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不一定要求本来是学生干部,也不要求一定是男生。为了更好地开展野外教学活动,根据实习队师资配备情况,整个实习队可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由一位老师指导,确定男生女生组长各一名,人数以10-

9、15人最为适宜。人数过多,会影响实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内按学生自愿原则再组成3-4人规模的小组,小组内成员适当分工合作,推选小组长全面负责安排和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如公用标本的采集与压制、公共卫生、野外安全等。二 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从出发前的野外实习动员大会正式开始。在动员大会上,应对实习的有关学习、生活、安全、纪律等各个方面向学生作出要求、解释或规定,布置相关的准备工作。出发和返回时公用器材和资料的携带、搬运要责任到人。到达实习基地后,应组织一次全体会议,对出发和路途中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以利在实习和返回时发扬光大。同时重申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从教师的角度

10、来说,重要一环是实习的安排。比如在内容安排上,要遵循由浅入深渐进的原则。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尽管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习到许多植物学的知识,但和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当你来到实习地、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到处处很陌生,因而显得手足无措。所以在野外实习时,还是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具体来说是先观察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再观察繁殖器官如花的外形、花的结构,查阅检索表,识别物种;然后在上述基础上深入了解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种群、群落和植被知识,进行专题实习。此外,应充分发挥领队和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带队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和操作方法上保持统一,同心协力才能达到最佳实

11、习效果。又比如日程安排上,事先要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到实习基地后,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再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这是常有的也是正常的。日程安排除了考虑要跟实习内容相一致外,还要考虑到晴天、雨天的因素,甚至白天和晚上也要周密安排,统筹策划。一般讲,明天应多安排野外活动,雨天安排在室内进行植物鉴定、标本整理和制作,以及整理野外调查数据等,晚上则适当安排搞一些集体的个人的复习和娱乐活动等。对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学习松散、不积极的学生及时引导或提出批评,生活中要求节约(如用粮、用水、用电等),房间内要求整洁,树立优良的精神风范。管理工作的另一个环节,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保证实习的

12、顺利进行。根据多年野外实习的经验与体会,我们提出互助友爱、文明守纪、勤学肯钻三点要求:互助友爱 要发扬互助友爱、尊师爱友的精神,讲文明、有礼貌,不抢占车辆座位和床位,把方便让给别人,照顾好集体和他人的财物,把困难留给自己。文明守纪 实习基地大都设在保护区、风景区,必须遵守实习所在地区的规章制度,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听从老师和当地干部的指导;专题实习期间人员较为分散,一定要遵守实习队的规定,不得违反。勤学肯钻 通过实习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和做到下列几个方面:a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认识常见植物100种以上,独立运用检索表鉴定不认识的植物5种以上。b了解有关植物的经济用途、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和植

13、被分布的规律性。c掌握标本的采集、记录及制作方法,每组压制一套标本。d合作完成一项专题研究, 独立写出“植物学专题性实习报告”e填写“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报告”、“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报告”、“特定情景的植物学野外工作背景材料收集方案”、 “已熟知植物记录表”第三部分 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作为预备工作的见习,每位同学的头脑中应时常问问自己:若由自己来主持野外实习工作,该如何做准备?野外实习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十分必要而又终生难忘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必须明确实习目的,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 选择实习基地基地的选择是野外实习的前提,实习的目的、要求不同,选择的

14、基地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基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 地形地貌复杂任何植物个体和群落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的自然条件总和称为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它是地壳在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长期作用下的产物,包括地表面起伏的各种类型,如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从而构成植物赖以生存的复杂生态环境条件。某个地区如果地形地貌复杂奇特,地质构造古老,这样的环境条件,必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因此选择其作为实习基地有利于植物学野外实习各项活动的开展。2. 植物资源丰富在考虑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状况时,就应该选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群落多样的地方作为实习基地。这完全

15、是由野外实习的目的决定的。因为植物学野外实习总是要使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所以这个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个原则,理想的实习基地一般都在自然保护区或风景胜地。这些地方人为干扰较少、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多彩,例如黄山,由于山体陡峻以及各种环境条件优越,分布着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复杂的植物区系和多样的植物群落。据不完全统计,黄山有种子植物约206科1600多种,其中被子植物约1550种,占绝对优势;植物区系中不少成分是古老的残遗种,如领春木、连香树、马桑、银鹊树等,而且大抵属于同一来源。所以类似黄山这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较好、物种丰富、植物群落多样、植物区系古老复杂的地方,

16、可选为野外实习的基地。3. 资料充实野外实习基地基础资料应较为丰富全面,这样有利于教师利用这些信息,设计指导学生野外实习的方案。4. 交通设施方便在上述三条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交通、设施的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要考虑实习基地交通是否方便,如水路、铁路、汽车能否到达,各种交通工具搭乘转换是否方便。在选择基地时,如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要优先选择交通方便的,这样既可达到实习的要求,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减轻组织管理工作的压力。至于设施方面,要尽量照顾到整个实习队伍的住、食、行三个方面的便利,如是否具备住宿条件,伙食能不能落实,通行的路线是否有利于实习的安排等。纵观上述这四条原则,并根据多年积

17、累的经验,在亚热带地区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我们认为浙江西天目山称得上是一个理想的实习基地。现作简要介绍,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天目山早为历代文人涉足,留下许多赞美的诗篇。明朝著明药物大师李时珍,亲自到天目山采药,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收集天目山的药物就有数百种之多。清朝乾隆皇帝游天目山,还封一株柳杉为“大树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钟补求、钱崇澍、秦仁昌、郑万钧等都曾到天目山作过考察,采集植物标本,并发现许多植物新种。解放后,人民政府派军进山守护,1956年天目山被列为我国首批自然保护区之一。近年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中

18、科院植物所、林业部林科所、上海昆虫所等三十多所科研单位到天目山考察、开展科研活动。外国对天目山也很重视,日本、英国、美国、瑞典等国也派代表团和专家到天目山参观,进行科学考察。天目山志、天目山资源考察、天目山木本植物志等专著,天目山植被、天目山药用植物录像片已经出版发行。还有,天目山离杭州只有90千米,交通十分方便,加上为适应教学、科研和旅游业的发展,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相继建立科技馆、招待所和饭店,可供千人查阅资料、膳宿,因此天目山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二 实习器材、资料的准备到野外实习,常规器材和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关系到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各实习小组和个

19、人必须认真做好准备。1. 实习队需准备的物品主要指指导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如扩音器、枝剪、放大镜,以及实习队公用的物品如照明灯、便携式标本夹、贮备食品、医药箱等。2. 实习组需带的物品每组一般需要带齐如下物品(以分4小组为例)a参考书 江苏植物志(上、下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5册)、实习基地一带的地方植物志等4套,其它相关书籍也宜适当多带几本。小组内协商,分头准备。b仪器设备 解剖镜1台,简式望远解剖两用仪4架,海拔表1只,罗盘仪4只,皮尺4条,钢卷尺4只。c采集用具 采集袋40只,枝剪4把,高枝剪适当携带,号牌10扎,标本夹1套(包括吸水纸、防雨布、绳子),挖根器4把。3. 个人需

20、带的物品主要包括华东种子植物检索手册、植物学彩色教材、采集记录本1本,笔记本1本,旧杂志或吸水纸(供作小标本用),铅笔,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和刀片等实验工具,雨具,帽子,球鞋,水壶等生活必需品(如换洗衣服、洗漱用品)。三 其它需事先安排的事项a作好实习经费预算:事先须对实习基地物价作详细了解,列出需要开支的所有项目,估算所需经费。应在保证实习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开支。b提前一定时间确定出发日期:实习时间的确定宜早不宜迟,以利于教务人员尽早安排出实习期间其它课程的停课。确定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的原则是保证实习中有较多植物处于盛花期,兼顾植物分类学的教学进度。c预订交通工具(包括出发的准确时间和

21、地点,回程日期等):一般需提前1个月预订。d通知实习基地作好食宿准备:尽可能保证师生在实习期间有较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和膳食质量,这也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关键。野外工作比较劳累,饮食和休息不好,影响健康。e安排动员大会:实习前数天内召开为宜,从思想上、业务上和生活上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对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纪律、组织、注意事项、准备工作等方方面面作一个详细说明。特别是出发时间、日程安排、应带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等应让学生心中有数。f器材、资料准备工作的分工。 第四部分 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识别、鉴定方法同学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要运用已学到的书本知识,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新的角度去

22、认识植物,观察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探索植物界的未知领域。野外实习提供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很广的,但如何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实习,使自己的植物学知识和野外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增长和提高?这一方面需要指导教师的指点,更重要的是需要同学们自身的勤奋与钻研。由于野外实习是一个周密安排且十分紧凑的野外教与学的过程,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为此,下面按照实习的一般进程,谈谈如何进行野外实习。 (略。课堂内讲授)第五部分 专题性实习 同学们在实习中认识了一定量的植物,对植物界的整体面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植物学中蕴藏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无限的,需要同学们亲自去实践、去挖掘,锻练自己思考、

23、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在生活经历中和在实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已经发现了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或遇到了想尝试探索的问题,如花的结构与传粉的适应性、环境与植物分布的关系、植物形态演化规律在分类学上的应用、易混种类的区别等,有独立地作一番深入的观察与探索的欲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示范性的专题,引导同学们自主地进行研究。(见下页) 专题研究一般程序如下: 1专业知识准备 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是这次实习中专题研究的最重要基础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专题研究就是这些植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为此,实习前同学们应充分复习相关内容,实习的前一阶段中应尽可能多地鉴别植物种类,为专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4、。 2确定题目 由于野外时间有限,定题宜及早完成。但是如何定题呢?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深入现场去寻找,发现自己感兴趣而又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一个能够不断发现问题的人也是一个能够不断进取的人,我们要从确定题目开始,培养自己观察、对比与思考的能力。 3收集材料 题目一经确定就要广泛收集材料,包括标本采集、生态环境、文字资料等。 4观察、实验、思考 从各种事物的对比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写出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是自己对某一专题经过一番调查、观察、思考以后的归纳性的总结,学术性报告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不同文体可以有不同的格式,可以根据选题性质而定) 前言(问题的

25、提出):说明论题的意义、前人曾做过哪些工作,留下什么问题(由于在野外,资料不全,可以从简写,但要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一题目)。 材料与方法:写下自己的工作内容,包括过程、地点、环境特点、工作方法。 数据分析:结果描述,展示数据等等。 结论与体会:写出几点规律性的概述或工作体会。 参考资料:进行此项工作引用了哪些资料。可以设想,同学如果今天能够独立地整理出实习地的某一类植物的名录与检索表,明天就有能力全面调查某一山区的植物;今天能够搞清楚初夏的草花,明天就可能撰写一本某地区野生花卉的书籍;今天对苔藓、蕨类、药用、芳香、淀粉植物等很感兴趣,明天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今天作了几个样方调查,明天就可能

26、成为生态学家。即使将来不搞植物专业,把握这一大好时机,在创造性的探索中锻炼、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本领,终将会受益无穷。事实上,我们进行野外实习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同学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植物学专题(示范): 山科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调查 这类题目不宜选择种类过多或种类过少的科,主要是考虑时间与工作量的合理分配。一般应先对该科在该地的大致种类有所认识,并采得每一种的凭证标本,在此基础上广泛调查其分布点。再将所得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检索表、种类分布图等形式,最后分析归纳。 植物种内变异的调查及探讨 种内变异研究需选择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植物种为对象,并尽可能地了解其近缘种的特点,以

27、便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所选择的种是否可划分为不同的种,或将其与近缘种归并为同一种。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结论要有理有据。 植物种间关系的调查及探讨 种间关系的研究如果侧重分类,可选择同一属(或科)中有不易识别的种类的类群进行研究鉴别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选择有显著差异的类群探讨其亲缘关系;如果侧重生态关系,可作为生态学专题到生态环境中去收集素材,考察其相互影响。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山常见植物分科经验谈 要求对该地十个以上常见植物科有较完整的认识,不能泛泛而谈,要谈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不仅仅按书本上的描述做。 发掘具有特定经济用途(或学术价值)的植物 这是题材相当广泛的题目,但不能

28、照抄照搬书本记录,要亲自出去探索,以自己的眼光去发掘。可以是到野外去考察这类植物的资源状况如分布及贮量,也可以是发掘尚未发掘出来的用途或价值,如观赏、艺术、原材料、农牧业生产等方面。要求涉及植物种类不少于10种。 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理论与实践 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可从不同种类、不同生境、不同采集目的、不同制作方法等方面入手。不得照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中的现有资料。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调查植物营养器官在不同环境下变化很大,此课题可以从几方面调查:各种变态器官的来源、植物的不同分枝方式及不同生境下叶形态、结构的变化、各种营养器官在分类鉴定中所起的作用。如“蔷薇科的托叶在鉴定种时的作用”等

29、。在观察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开花植物有性生殖器官的调查此课题可分别从:a花序类型的多样性;b花的结构与传粉关系;c雄蕊的成熟与开裂方式等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花序的类型调查可选择各类型的花序,观察其花开放的顺序,绘出示意图,从而总结出花序的类型。花的结构与传粉关系调查必须仔细观察几朵花,注意传粉昆虫的行为,然后进行解剖,分析其结构与传粉的适应。雄蕊的成熟时期,其形态、开裂方式直接与传粉有关,通过调查研究,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蕨类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孢子囊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多样性调查此课题可分别从叶形、叶脉、维管组织的结构或孢子囊的着生方式、形态结构、开裂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对调

30、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推理。苔藓植物生活史及不同生长环境下其形态结构变化的调查对苔藓植物生活史的调查,可选择一种苔类植物和一种藓类植物,收集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材料,观察并描述其结构,在此基础上比较苔和藓的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差异,从而探讨苔藓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对不同生境下苔藓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变化的调查,应注重观察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如有生活在水中的或能生活在裸露的岩石上选择不同的生境,收集标本,从形态结构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害虫与植物间的适应在实习中你会观察到有些植物小虫特别爱吃,它们之间是否有专一性?有些植物是它们的中间寄主,可探讨一下这些植物含有哪些后含物,或它们之

31、间是如何协同进化或如何相适应的。 植物对光因子生态反应的观察 建议观察山丘不同坡向上植物组成的变化,因为阴坡与阳坡在光照、热量条件方面的差异,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所以相应地阴坡与阳坡的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群落结构往往有很大差别。可选择一个小山丘详细调查,考察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与光因子的关系。亦可考察林内及林缘植物与光因子的关系。在这里,可用“样线法”考察植物种类组成及植物群落结构概况。 几种资源植物种群年龄组成的调查不同年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组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越复杂,种群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可见年龄组成对于种群动态发展非常重要,

32、可用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时可设置若干个5平方米左右的样方,分别统计某种群各年龄级的株数,然后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调查一个种的个体与生物、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会影响到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通常分为均匀型、群聚型和随机型三类空间分布格局。要求寻找分别属于这三种类型的种群并绘出分布图。 山植被地带性分布状况调查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着纬度增高而减少、纬度降低而增大,水分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渐渐减少。在这种水热条件下,一方面植被类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带状更替即纬向地带性,另一方面随距海岸远近发生有规律的带状更替,即经向地带性。此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水分、土

33、壤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垂直地带性。综合考察以后,分析该地植被的特点。要求对各群落优势种(目测估计)列出清单。第六部分 附录附录1 专题性研究论文范文4篇(一) 百花山上赏百花王文奎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久居都市,很难见到清澈的蓝天和突兀突幻的云雾,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然而,在7月里当我们走进百花山的怀抱时,这一切:蓝天、云雾、纯净的空气伴随着那漫山遍野的山花都为我们所尽享。百花山位于北京西郊门头号沟区,驱车前往约需4个小时。该山海拔2049米,是北京附近的高山之一,地形复杂,植被保护较好,夏季气候凉爽、溪流不断,野生花卉种类较多且生长繁茂,尤其是山顶草地,在每年的6

34、-8月,如花毯铺地,美不胜收。7月,海拔1900米左右的百草畔和五花草塘两处大面积的草地上繁花似锦,几十种以上的各色野花竞相怒放:紫红色的大花杓兰,不仅花色鲜丽,而且花形奇特,它那如兜的唇瓣是为传粉昆虫设立的“迷宫”,当小虫寻找花蜜而爬进爬出时,便充当了花的媒人。如果你稍留意观察,还会见到大花杓兰的小兄弟紫点杓兰。它的植株和花朵都比其“兄长”小,但吸引昆虫传粉的任务完成得一点也不差。它的唇瓣虽然没有大花杓兰的唇瓣那么显眼,但在白底上点缀着紫色的斑点,更显得典雅别致。在草地上还能见到著名的兰科药用植物手参,它的花粉红色,十分小巧,但却以多取胜,每一个总状花序上可以开出几十朵带有长距的小花,犹如一

35、群小蜻蜓顺序落在了花葶上。此时,在百草畔草地上最出风头的花朵要数金莲花了。它不仅每一朵花都显得那么亮丽,而且一开就是一大片,挺直的花梗将一朵朵金黄色大如洒盅的小“莲花”托出绿浪翻滚的草丛,放眼望去,恰如给整个草地铺上了一床金色的花毯。当我们在感叹金莲花的美景时,在草丛中以闪现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花。它的黄色花冠直立,具4个裂片,每个裂片基部都向外延伸成一个略向上弯曲的淡黄白色的距,整朵花看上去犹如船上用的铁锚。原来这就是龙胆科植物花锚。它的花形奇特,却奇得有道理,因为只有那些吻较长的昆虫才能采到深藏在花锚花距中的花蜜,在采蜜的同时也充当了花锚的“专业媒人”。百花山的山顶经常会被云雾笼罩,每当风起

36、云涌时,便宛若进入了仙境般的梦幻之地。或许正是这种云雾,不仅给百花山披上的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为生活在岩石上的花卉提供了水分。在一堆碎石边,我们的目光被一种开着小白花的低矮草本植物所吸引。它的卵圆形或心形叶片碧绿碧绿的。纤细的花茎上顶着一朵雪白的小花,花瓣上没有一丝的杂色,连中央鹅黄的花蕊也是那么的洁净 。旁边的几株还正含苞待放,每一个花蕾就像一颗珍珠在闪光。青翠欲滴的叶,洁白无瑕的花,与周围锈黄的碎石形成一种强烈的质感与色彩的对比。怀着好奇之心,我们翻开了随身携带的北京植物志,经检索查对得知这种植物属于虎耳草科。名叫梅花草,多生长在较潮湿的草地上或水沟边。能在这贫瘠干燥的碎石地上到它,看来山顶

37、的云雾帮了大忙。在那一片碎岩、乱石的山岗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花草在顽强地生活着:具有蓝紫色唇形花冠的并头黄芩和岩青兰,头顶着4枚金黄色大花瓣的山大烟(山罂粟),白色小花如满天星般的灯心草蚤缀,花瓣粉红色的石竹等,把这枯涩的碎石世界装扮得五彩斑斓,一派生机。从山顶部的草地往下走不远,便是一片白桦林,可惜尚未入秋,要不然那金黄色的白桦叶、洁白的树干衬着蔚蓝色的天空,又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白桦林的夏季也有它的动人之处,在林下和林缘生长着许多在山顶草地上少见的较高在的野花,如华北耧斗菜、落新妇、狭苞橐吾、缬草、柳兰柳兰是这些与树林相伴的花卉中,生长最为茂盛的,植株高达1米以上,总状花序有30-40厘米

38、长,每个花序可以开出数十朵具有细长花梗的红紫色小花,每当微风拂起,就如一群蝴蝶在林下翩翩起舞。百花山里有一条很清澈的溪流,可以溯源至最高的山顶草地,一路穿过花丛,树林,或窄或宽,曲曲折折,层层跌落形成二三十米高的瀑布,最终欢快地汇入山下的河流。我们沿溪而下,听着这夏季山林中最动听的乐音,带着百花的芳香,走出了这童话般的世界。 选自植物杂志1999年第3期(二) 福建省满山白资源的初步研究福建新大陆药业有限公司 李字才 张冶 满山白系杜鹃花科植物毛果杜鹃(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以其幼嫩枝叶入药,具祛痰、止咳、平喘、消炎作用1,为专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

39、喘等症的满山白系列药物的主要原料。该植物经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福建医药研究所鉴定、研究、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满山白全株含黄酮类(槲皮甙、金丝桃素、槲皮素等),三萜类,酚性化合物、鞣质,有效成份为满山白总黄酮1。满山白总黄酮有祛痰作用,满山白黄酮高剂量有较显著的抗炎作用。 笔者自1992年以来,对满山白的野生资源及其生长习性等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观察,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1 满山白植物形态特征 为常绿灌木,高0.5-2.5m,茎外皮灰黑色,幼枝密生金黄色或红褐色糙伏毛。叶互生或簇生枝顶、春叶较大、夏叶小、薄革质、长圆形、卵形至宽卵披针形,长0.8-16cm,宽0.5-4cm先端渐尖,有锐尖头,

40、基部阔楔形,叶面深绿色、无毛、叶背密生黄褐色长粗伏毛。花3-10朵簇生枝顶,花柄密生粗伏毛;花萼5裂,密生红棕色长毛;花冠狭漏斗形,长0.8-1.7cm,白色或粉红色,上唇半侧裂片有紫红色斑点,雄蕊5,伸出花冠外。蒴果椭圆形,长约0.8-1.5cm,密生糙伏毛;种子细小,褐色。花期2-5月,果期5-10月2。2满山白植物形态特征 野生者多见于向阳山坡灌木丛或松林杂木林中,福建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平、建瓯、顺昌、武夷山等地2,江西、湖南、贵州等省也有分布1,3。 满山白的分布特点呈不规则棋盘式分布,笔者重点调查了南平、顺昌、建瓯等地,调查中发现满山白在福建主要分布在闽北山区,属野生无栽培品,南平茫

41、荡山脉分布最多,茫荡山脉为南平、建瓯、顺昌三县市交界山脉,该山脉海拔500-1300m,气候凉爽湿润、多雨多雾、年降雪2-3次,一般气温在26.5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7.8,在茫荡山脉脚下的建瓯迪口、南平大横东坑等亦有较多,远离茫荡山脉的建瓯东游东峰镇霞镇村也有较多分布,海拔在200-700m,一般平均气温在25.2,气候较温暖干燥。可见,满山白在亚热带气候区对小差别的气候差异无特别要求 生长在茫荡山脉高山区的南平茂地、大洋,顺昌高阳,建瓯迪口等地的满山白多生长在灌木林中,杂木林、松林中也有分布,在松树下仍可生长良好,分布比较普遍,均匀。该处以黄壤为主,以表层含腐烈士质丰富的草甸土上生长旺盛,

42、风化的岩壁都有分布,多以丛状生长,在茫荡山脉低海拔的南平大横、东坑及建瓯东峰、东游等地的灌木林中很少分布,多在杂木林、松林中,但密度小;平地少分布,多生长在陡坡上,岩壁空旷处生长密集,据当地人说烧山造林后仍有满山白生长,且成遍分布,该处多为红壤、黄壤,在黑土和草甸土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生长旺盛,叶大而厚,深绿色。说明满山白喜凉爽湿润环境,畏高温干燥环境,喜肥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3满山白生长习性 满山白对光照反应极其敏感,喜欢在云雾中的散射光下生长,夏季强光影响叶子的呼吸强度,甚至影响叶子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即强光下易发生灼烧病。对温度也极敏感,一般平均温度20左右,方能适应满山白生长发育要求,春

43、初秋末,气温凉爽,生长快速旺盛,夏末秋初,生长缓慢。湿度一般要求在80%左右生长良好,相对湿度越大,生长发育越旺盛,特别是在空气流通,气温凉爽、云雾大、露水多、湿度大的山区生长旺盛。喜微酸性(PH4.5-6),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疏松透所,保水保温性能好的土壤上生长旺盛。总的来说,满山白生长习性有“五喜五畏”,一喜微酸性土壤,畏碱性土壤,二喜半阴半阳,畏烈日直射,三喜环境凉爽,畏高温干燥,四喜通风透气,畏闷热熏蒸,五喜薄肥勤施,畏浓肥骤加。4满山白繁殖方式的初步观察 (1)有性繁殖 适时采收果实、贮存好种子,一般春播在清明到小满(4-5月)为宜,秋播在白露至霜

44、降(9-10月)为宜,气温在15-20,湿度80-85%,种子细小,宜撒播。 (2)无性繁殖 扦播不易生根,需经生根粉,a-NAA等处理,可促进生根,提高成苗率,田间管理要求较高,春插以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宜,秋插以9月上旬为宜,插枝长约6-7cm,2-3个节。5影响满山白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在高山区气候一般凉爽湿润,多雨多雾,普遍适应生长。而低山 区气候炎热,只适合在乔木林下生长,在灌木林中生长弱小或不能生长,低山区乔木林下的植被丰富,所以造成满山白在低山区分布不均匀,局部分布,由此可见气候差异是其分布特别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满山白果属蒴果,果实容易开裂,种子细小,轻飘,当果实成熟时,种子随风

45、散落,故高山区分布较均匀,普遍。反之低山区多数生长在乔木林中,种子随风飘散不远,故多呈局部分布。满山白雄蕊高于雌蕊,需靠蜂蝶,风力等媒介传授花粉。高山区风力大,低山区主要靠蜂蝶等昆虫授粉,因此授粉率高山区大于低山区,这样,高山区满山白成果率高,可能也是分布相对高于低山区的原因之一。6满山白资源的合理开发满山白为灌木,多为野生,少栽培。从保护野生植物出发,应合理设立资源保护区,合理采收,收取满山白黄酮含量高的有效部位(满山白嫩枝叶),合理间隔2-3年采收,严禁整株砍伐、采挖等毁灭性采收。应积极发展幼松(乔木)林中用撒播式套种满山白的立体造林模式发展满山白资源。参考文献1中国药材公司编著,中国中药

46、资源志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8952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编,福建药物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第一册,368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514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等,满山白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简报,中草药通讯,1976,(11):10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39 选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0, 19(1): 27-29(三) 江西水生野菜资源调查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 季梦成 范淑英摘要 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江西水生野菜资源计有17科21

47、属28种,并对其分布、多度、食用部位作了介绍。关键词 水生野菜;资源;江西我国疆域辽阔,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特有属种及经济植物种类较多,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调查利用野生食用植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到70年代,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水利设施不完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政府、群众救荒意识较强,野生食用植物调查研究、利用工作得以广泛开展。80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曾经几度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此间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需求,呈现出一个低缓局面。进入90年代,人们对野生食用植物的认识重新改变,对它的利用,不再作为救荒之需。野生蔬菜无污染或少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含有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特殊成份,具有医疗、保健功效。水生野菜则更有质地脆嫩,食用期长等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