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144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计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6205010107学分:3总学时:48课程开设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前期课程:经济数学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统计学原理与实务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任务: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

2、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二)能力目标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教师在课堂讲授统计理论、演示计算方法、分析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堂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组、计算、制表、分析。五、考核方法考试考核。考核的方式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方式。即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30%平时成绩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质量,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总论教学要求:介绍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

3、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作用 一、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作用三、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统和总体单位二、标志和指标三、变异和变量四、指标和指标体系教学重点:统计学中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统计调查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二、统

4、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拟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报表二、普查三、重点调查四、典型调查五、抽样调查教学重点:调查方案的制订,统计调查方法。 第三章 统计整理教学要求: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要重点理解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等概念和内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教学内容:第一节 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二、统计

5、整理的步骤 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二、统计分组的方法第三节 次数分布和统计表一、次数分布意义和种类二、分配数列的编制三、 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四、次数分布的类型第四节 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二、统计表的构成三、统计表的分类四、统计表的设计五、统计表的编制要点教学重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的概念和内容。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教学要求:本章对这两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这两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两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三、总量指标的

6、计算要求 第二节 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意义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教学重点:两种综合指标的概念及种类,六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教学要求:本章对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平均指标一、 平均指标的概念二、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五、众数和中位数第二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 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运用,标准差的计

7、算与运用。第六章 时间数列教学要求: 动态数列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了解直线趋势测定的各种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 动态数列的概念二、 动态数列的种类第二节 动态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长量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 动态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二、增长速度三、平均发展速度四、平均增长速度教学重点: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第七章 统计指数教学要求:指数分析法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

8、学习要求了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一、统计指数的意义二、统计指数的作用三、统计指数的种类四、同度量因素第二节 综合指数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一、平均数指数的概念二、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形式三、平均数指数的应用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二、因素分析教学重点: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七、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一 统计调查应用教学要求: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1.确定调查背景2.

9、确定调查目的3.确定调查对象和方式4.确定调查项目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6.学会设计调查问卷7.对该调查方案的评价教学重点:学会设计调查问卷;能对该调查方案做出的评价。项目二 统计资料整理应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会统计分组的方法,并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分配数列的编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教学内容:1.对项目一取得的资料按数据大小排序2.进行统计分组,以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各个组之间的差异3.编制统计表八、课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序号教学内容必讲/选讲参考学时1第一章 绪论必讲42第二章 统计调查必讲43第三章 统计整理必讲44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必讲65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

10、异指标必讲46第六章 动态数列必讲47第七章 统计指数必讲6合计32(二)实践教学序号实验/实训项目必做/选做参考学时1统计调查应用选做82统计整理整理应用选做8合计16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提供不少于四门书目)(一)必读书目:1吴惠荣主编, 统计学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2史书良主编,统计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3. 李洁明、祁新娥著,统计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二)参考书目:1.陈嗣成、黄书田,新编统计学原理指导与题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2栗方忠主编,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3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2年2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