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708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2“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

2、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3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4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5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

3、利益”包括()政府有一名公使长久驻节北京 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A B C D6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7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应为()A洋务派 B强学会 C义

4、和团 D同盟会8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这,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C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 D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1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

5、越之处表现在()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A B C D11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12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社会契约论13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

6、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1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书中他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

7、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1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法律面前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16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7“(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收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脱离现实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18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A受实业救国

9、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19.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http:/www m1905 com是CCTV6电影频道的官方网站。网址中“1905”的含义是()A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B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C互联网进入中国 D电影渔光曲的拍摄21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

10、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22全球通史记述,直到1921年,内战和外敌入侵一直在蹂躏着俄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却是红军取得了胜利。也许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方面通常做的更成功。这里的“成功”是指()A颁布了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23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

11、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24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25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

12、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关于 “第二次打击”表述正确的有()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 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A B C D26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27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

13、”,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28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29“西洋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30宗教改革使基督教

14、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A圣经 B教皇 C教士 D繁琐的宗教仪式3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D32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A实行责任内阁 B抽签和轮流坐庄C民众有普选权 D选举和议会立法33.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隋唐实行

15、三省六部制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 B C D34. 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5.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36.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

16、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37.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38.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

17、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机关。”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A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实行议会和行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9.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40. 洋务运动

18、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洋务运动主观目的的范围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C湖北汉阳铁厂 D继昌隆缫丝厂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41题22分,42题18分,共40分)41.(22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

19、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

20、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10分)(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其意图分别是什么?(12分)42.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三小题。一个地名命名或其变更并非单纯来自偶然或者不自觉的语言因素,更多的是历史的折射与反应。材料一 中国城市众多,但是城市的路名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三民路,中山路等。材料二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路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1795年易其名为“协

21、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1)材料一中的路名,你认为哪两个被当今中国大陆与台湾共同使用的频率会最高?分别说出大陆与台湾使用这两个路名的理由。结合史实说明大陆哪座城市最适合使用这两个路名?(9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路易十五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的因素有哪些?广场名称的几经反复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3分)历史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总共6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题22分,42题18分)41.【答案】(1)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7分)作用:冲击封建思想,使国人思想得到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和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每点1分,共3分)(2)抬孔:维新变法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先师,以减少顽固势力对改革的阻碍;尊孔复古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8分)砸孔: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全盘否定儒家文化以便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以便于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