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设计精品]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设计精品]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单位代码 学 号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数学)提交论文日期:2007 年 04 月 15 日论文答辩日期:2007 年 06 月02 日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4月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2、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目 录摘 要IABST
3、RACTII1研究概述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的意义21.2.1为教材的修改提供相应的依据21.2.2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31.2.3为更好实施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31.3文献综述31.3.1标准理念下数学教材的内涵理解31.3.2影响教材适应性因素假设41.3.3教材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概述51.4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81.4.1研究的问题81.4.2研究方法81.4.3研究过程112研究结果与分析122.1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状况分析122.1.1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量化分析122.1.2典型教学案例分析162.2学生对教材的适应状况分析192.2.1学
4、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量化分析192.2.2教材的学习目标、课程目标阐述及抽样测试分析233研究结论与思考273.1研究结论273.1.1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状况273.1.2学生对教材的适应状况273.2思考283.2.1进一步完善教材283.2.2建立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体系283.2.3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293.2.4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面对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293.3讨论30参考文献31附录1:33附录235附录337附录4:43致 谢44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摘 要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教材的变化是新课程理念作用下的结果,也是新课
5、程改革的一个缩影。本文选定教材的适应性作为研究问题,以人教A版数学1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含深度访谈)和抽样测试等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第一,通过教师调查结果和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后得出:(1)教师对新教材有较高的满意度,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教师在教材内容处理、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评价、探究性教学的组织等方面感到困难,出现一定的不适应。(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对教材的适应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农村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程度相对低一些,尤其在教学方式的影响上,农村教师和10年以上的教师对教材的适
6、应程度最低。第二,通过学生的调查结果和对教材的学习目标、课程目标的阐述和学生抽样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后得出:(1)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基本上是适应的,学生通过教材学习能够基本实现课程目标。但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感到课业繁重,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较差,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成功体验不是太强,对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操作感到困难。(2)学生对教材的认同感、教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教材对学习方式的影响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教材的适应程度表现出:女生比男生低,普通中学的学生比重点中学的学生要低,农村学生比城镇和城市学生要低。基于以上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如下的拓展性思考
7、:(1)进一步完善教材;(2)建立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体系;(3)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4)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面对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实验教材 适应性 调查The adaptation research ab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s of new curriculum creteria in senior middle - school mathematicsBased on the convey of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A) in Wenzhou ABSTR
8、ACTThe textbook changes a lot as a result of the conception of new curriculum. The essay chooses the adapt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s the research problem by questionnaire, case analysis and samples to prove the following:Firstly, Through the result of teacher investigation and typical teaching c
9、a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ers are well content with the new textbooks but less suitable for the difficulty how the teachers deal with the material and how to explore and assess the teaching. Besides, there are some big differences in adaptation between schools, sexes, ages and areas. Espec
10、ially, the teachers from rural areas and above 10 years show the least adaptation to the textbooks in teaching style.Secondly, Through the result of students convey and the target of curriculum, it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tudents are basically suitable for the textbook-learning. However, they feel
11、 a little difficulty taking interest in maths,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self-exploring in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ve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schools, areas and learning styles influence the adaptation greatly. The girl students show less suitable for the textbook than
12、boy students. Students from common schools show less suitable than those from key schools.In conclusion, it is thought from above research that the textbook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harmony with new curriculum, besides, the teaching conception s
13、hould be further renewed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face the advanced challenge in teaching.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riteria.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adaptation. investigation1研究概述1.1问题的提出从2003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下简称标准),到2004年9月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的实验,再到各省、市、地区新课程
14、改革的逐步铺开,新课程在教育的热土上已“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成累累硕果。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依托与载体,数学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教材的变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标准要求编写的实验教材数学1(人教A版)的主要内容是集合与函数。全书分为三章,共同36课时。具体内容见下图目录: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上)中的“函数”一章比较,发现有了不少改变。主要表现:(1)改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
15、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2)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处理”的要求。(3)增加了“幂函数”一节;在2000年修改教材的时候,删去了有关幂函数的内容。缺少了幂函数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种损失。因此,新教材恢复了“幂函数”一节,但只研究五个特殊的幂函数。(4)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作为函数应用中的一节新
16、增的内容。更加突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5)每节都增加了“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在函数章节的引言部分都增加了生活例子,在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等,都增加了实际问题,最后一节标题就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还有“探究案例”中的应用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除教材内容变化外,新课标实验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更美观、清晰;编排形式上增加了思考问题、提示语、总结语、探究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依据标准编写的教材无论在内容编写、内容呈现,还是在体系编排、素材选择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教材更加注重的学生的
17、阅读,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材的地位、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作用下悄悄的变化。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是教材的灵魂,教材的变化是新课标理念作用下的结果,反映出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变化必然要求有相适应的教材观、数学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按标准编写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反映标准的要求上做得怎样?对教学一线教师的使用情况如何?学生在学习上又有何反映呢?这些问题都与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有密切关系。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利用新课标教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变化内容的处理,反映出教师是否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这就反映出教师对教材教学的适应情况。对学生
18、而言,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素材,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状况、要求掌握程度和目标达成等方面是否有效,这就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学习的适应情况。数学教材的适应程度实际上也反映出整个数学课程改革是否真正的被理解和实施,所提出的理念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教材不适应的话,谈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施?所以,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教材适应性研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以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人教A版)为载体展开研究,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1.2研究的意义1.2.1为教材的修改提供相应的依据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磨合、调整
19、和推进的过程,教材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必须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按标准编写的教材是否被教学一线的师生所接受?是否被普遍适应?若没被适应,是哪些方面不足?若已经被适应了,那么它的优点又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场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温州作为一个经济活跃教育质量中等偏上的中小城市,在推行数学课程改革中,具有某种典型性,为教材的修改提供可靠和有力的依据。1.2.2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体现了教材的“中介性”和“工具性”。教材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数学课程改革的
20、实施程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真正有效地被贯彻和实施是数学课程改革是否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确定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新课程改革制定下一个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1.2.3为更好实施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的理念需要通过教师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当新教材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理解标准要求,思考教材编写的意图,思考新教材“新”在哪里,“改”在何处?如何“实施”。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更需要从操作层面把握课程改革中原有内容要求和处
21、理方式的变化,对新增内容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作相应的思考,更好发挥新课标教材的“新”功能。通过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在操作层面,进一步探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新思路。1.3文献综述1.3.1标准理念下数学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含义相当广泛,不同的背景下对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与课程和教学相关的教材观包括以下几种:教材即狭义的课程;1 欧阳钟仁.现代启发式科学教学研究M.广西: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教材是课程的物化形态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材就是一种教与学的矛盾的产物,是教学的一种工具;2 李嘉瑶等.教材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教材包括了教师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在这个意义
22、上,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使教育活动得以开展;3 丁尔升等.中学数学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中小学教材指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1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以上提到的教材观中,与课程和教学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了教材是权威,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标准的颁布和相应教材的实验标志着我国的数学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的课程观也引来了崭新的变化,以知识本位的课程观逐渐向经验本位的课程观转变。“从知识本位到经验本位,在课程发展和课程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经验
23、本位课程观明确了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学习者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2 丛立新.新课程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2经验本位课程观中数学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则是双向互动的。在“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托和载体的数学教材,新教材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教师教材学生图1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拓展了教材的范围,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材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新教材注重“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三维目标之中,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新课程
24、背景下的数学教材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不是权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是在师生之间搭起一个交流的平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静态单向转向现在的动态多向(如图1)。 1.3.2影响教材适应性因素假设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生物学家施瓦布(J.J.Schwab,19091988)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因素的适应与否都取决于其它因素的相关情况。上述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由图2
25、来表示:3 黄颖.数学新教材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3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图2 从图2中看出,影响教材在课程中适应因素为教师、学生及环境,这是构成本研究的假设。同时又基于以上标准理念下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动态多向关系的分析。从教材的工具性和使用性角度出发,教师和学生直接作用于教材,对教材的适应性起着主要的作用,是影响教材的适应性的两个主要因子。因此,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3教材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概述对新教材的研究是从新课程实施的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开始的,从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6、实验稿)颁布开始,就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成果。2002年开始,教育部西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出版了专著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涉及新课程实施前的现状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新课程实验跟踪调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有关专题研究等内容。例如,宋晓平在相关研究1 宋晓平.西北地区新数学课程实验跟踪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8.第12卷第3期.1中指出:“新课程实验使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学方式均发生变化,这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新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分配不公,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对数学
27、探究教学存在误解,教师对教科书的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是从新课程实施的宏观层面上的适应性研究开始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方面,马云鹏等研究后得到结论2 马云鹏,唐丽芳.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1期.2:“在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教学法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法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着城乡差别。”再如,谢小云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态度意愿、理念和知识能力三个层次,对浙江省小学教师角色适应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得出3 谢小云.新课程背景下浙江省小学教师角色适应性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5.10.第27卷第5期.3:“在实施新课程
28、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是明显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同时,就教师在适应新课程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进行重点评述,为教师适应新课程提供参考。”期中也不乏有深入课堂的微观研究,如巩子坤和通过对两堂课(某直辖市为检验新课程实施情况而举行的市级公开课)的比较研究得出1 巩子坤,.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适应性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5,8.第14卷第3期1:“从理论上讲,新课程理念能够为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理念要转化为行为,在课堂实施中不走样,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协调、相一致,尚有一段时日。在即将全面推广新课程实验的今天,阻碍改革顺利进行的问题重心已经从理解为什么转到了思考怎么做。”高中新课
29、程改革从2004年进入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的实验开始,现今正进入第3个年头,正处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伊始阶段。从文献查阅来看,有关新课程中教材方面的研究多数是综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宏观的研究之中。项晶菁在硕士论文陕西省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实施适应性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编数学教材的特色、当前在基础教育方面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路以及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和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理论、新观点和目前陕西省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特别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性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对教师的数学观、教学观、教学行为及对课程改革的期望等方面做了研究,文中有涉及到新
30、教材的内容,但她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且侧重于理论意义上的研究,缺少在实践层面上的操作。范广辉在硕士论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中,抽取了山东省的26所高中为调查样本,内容涉及到新课改的师资及硬件备件、标准的实施情况、师生对教材的评价情况、家长和社会对新课改的评价情况以及新课改的教学实施情况等几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师生对教材的评价主要是集中的教材编写的文本表现上。金立村老师(山东省临沂市教学研究室)在山东省临沂市高中新课程实施一年后,对课改一线的数学教师进行了调研,内容涉及课程目标实现情况、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理念与方式有哪些改进、新课程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方面2 金立村
31、.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一年来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通报,2005年,第44卷第9期.2。他的研究从实践层面上了解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状与困惑,也涉及到教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理念与方式等方面的困惑。在以上的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现状,对新教材的研究都有涉及,但还没有专题专项研究,教材的适应性更是缺少深入,研究方法也只是局限在调查。很显然,教材的适应性研究还不是太多,这也是本文选择教材的适应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也是填补以上研究的空白。对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研究也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而陆续进行。如彭上观在硕士论文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内容结构和使用情况
32、的若干比较中,以三种版本(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数学1的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角度比较了三种版本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同时深入实验区进行调查与访谈,内容涉及问题设置、习题设置、数学的应用、数学文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学学习方式、对教材的满意度等方面,从实践层面了解师生对新教材看法。并在文本比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教材编写的几个建议。同时,彭上观又研究指出1 彭上观.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11月,第14卷第4期.1:“大部分教师认可新教材在问题设置上的做法,新教材的习题难度有待调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提高的广阔空间,新教材给学生
33、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满意程度一般。新教材的进一步推广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加强与新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要多举办新课程研习,多举行示范课,加强对教学的指导;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进度,缓解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本研究对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尤其是对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内容涉及广泛,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看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由于他的研究是侧重于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研究,对教材的适应性只是通过调查结果的侧面反映得到一些结论,而且也缺少一定的教学案例分析。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黄颖在硕士论文数学新教材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中,研究了两
34、个基本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概念和影响教材适应的多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同时对重庆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及检验,得出教师、学生、家长对新教材认识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新教材编写的建议:加强对新课改的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农村的教学网络建设,教材编写应该注重广泛适应性,教材选择应该注重地区适应性。这是真正意义上对新教材适应性的深入研究,但是从调查问卷的设计来看,没有全面反映师生对教材编写的评价(如问题设置、习题设置、数学的应用、数学文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学学习方式、对教材的满意度等方面),更是缺少在操作层面上的案例分析。在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方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朱德全和宋乃
35、庆在西南地区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适应性调查研究2 朱德全,宋乃庆.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3月第3期.2,该研究针对西南地区的实际,着重调查研究了4种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情况。调查的目的与内容主要涉及新教材与新课标的一致性、新教材知识系统组织的合理性、新教材实验的效益性以及新教材实验的条件性等问题。该研究为整个西南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以上两项研究都是侧重于西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果,而且对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较全面了解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适应程度。从以上的文献综
36、述来看,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新课标实验教材(如某模块、某具体内容编写等方面)实践过程中的适应性方面的研究更是缺少。教材的研究大多综合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宏观研究之中,对教材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微观研究。同时,对深入课堂教学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多,更是缺少一定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也缺少一定的定量研究(如抽样测试、教学实验等)。因此,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他人的调查问卷(在下面“研究工具”中进一步阐述),采用调查量化分析和抽样测试进行定量研究。利用自身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有利条件1笔者本人担任新课程的高一数学教学,所在学校正是温州市高
37、中数学新课程样本校,笔者也多次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活动举行公开课,有机会参与各项新课程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深入课堂,利用教学案例和深度访谈进行定性研究。1.4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1.4.1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人教A版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为载体,主要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文本表现(如教材编写内容)的适应状况的调查入手。同时聚焦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来反映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教材的适应状况;结合学生的抽样测试,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析入手,分析教材的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协调性来反映教材的适应性。具体表现为:(1)通过师生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和教材的认同感等方面调查结果的量化
38、分析,反映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感受,分析师生对教材在文本上的表现是否适应。(2)教材中内容变化是标准指导下所起的作用,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反映教材中蕴含的标准理念是否有效地被转化为现实行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是否与教材编写的理念相协调,从而说明教师教学行为对教材的适应状况。(3)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教材学习目标、课程目标的阐述和对学生的抽样测试的结果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达成的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协调性,进而说明教材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是否适应。1.4.2研究方法(一)研究工具(1)问卷:主要参考了彭上观的关于高一数学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卷)2彭上观.
39、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内容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若干比较D,华南师范大学,2005,62,根据本研究特点编制高一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教师卷)。教师问卷包括19道客观题,3道主观题,内容涉及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对教材内容编写的看法、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设计、数学文化、教学评价的操作等方面。学生问卷包括20道客观题,3道主观题,内容涉及对教材的认同感、教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方面。(2)典型案例分析(含深度访谈):利用笔者是新课程实施教学一线的有利条件,深入课堂听课、上课,同时对执教老师的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通过典型
40、教学案例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进而反映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适应程度。(3)抽样测试:为了了解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的适应程度,本研究还借助于全市统考的机会,采用抽样测试来反映学生对教材内容、教材要求、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适应程度, (二)研究对象(1)调查对象:在温州三区及各县分层抽样方法,教师共发问卷68份,回收问卷61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4%。学生共发问卷295份,回收问卷276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97%。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项目类别教师(60人)学生(269人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性 别男32
41、53314353女2847712647地域分布城市2541793344城镇2338385316农村12209134学校类型重点中学1220154572普通中学4880115428学 历硕士及以上233本科58967本科以下00教 龄5年以下29483510年1931710年以上1220(2)案例选取:由于笔者担任新课程高一数学教学工作,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频繁,有丰富的教学课例。本研究选取温州市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样本课”的课例为案例分析载体,对执教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课后深度访谈。以突现它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3)抽样测试的被试:利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一全市统考的机会,选取笔者本校(
42、是省一级重点学校,学生来自城镇、农村、城市均有一定比例)一个班级(女27人,男24人)进行统计分析。(三)数据分析(1)问卷的量化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量化,依次给予4分、3分、2分、1分。采用四级量表法,评定标准为:A等(3.5-4.0)为最好,B等(2.5-3.49)为较好,C等(1.5-2.49)为较差,D等(1-1.49)为最差。利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利用Excel进行平均数、方差计算。由于本显著性检验属于双总体不相关样本,且样本容量较大(都超过了30),故采用双总体差异性Z检验,公式为:,再取显著水平临界=0.05(Z=1.96)相比
43、较来说明差异显著性。(2)课堂案例分析:利用平常的教研活动进行课堂观察及课堂录像等手段,通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教材处理、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教材要求和教材理念的把握等方面)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课后的反思与深度访谈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教材教学的适应状况。(3)学习结果测试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平均分、标准差及满分率的统计,依据教材的编写内容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学生测试结果统计、教材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比较阐述,分析学生学习达成的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协调性,进而说明学生学习达成对教材的学习目标适应状况。1.4.3研究过程基于以上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过程如下图3:相关理论学习与文献查阅提
44、出研究问题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及抽样测试教师深度访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思考图3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状况分析2.1.1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量化分析(一)教师对教材的评价的项目分析(1)对数学课改和教材的认同感表2 教师对数学课改和教材的认同感数据表项目内容项目数平均分标准差s评定等级对数学课改的信心12.80.63B对教材总体满意程度12.620.55B教师对教材教学的适应程度12.770.53B学生对教材学习的适应程度12.520.56B从表2看出,教师对课改都有较强的信心,对教材的编写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对教材教学也是比较适应。同时,教师认为
45、学生在教材学习上也是基本适应的,但得分相对其它项目偏低一些。(2)对教材内容编写的看法表3 教师对教材内容编写的看法数据表项目内容项目数平均分标准差s评定等级教材内容编排、呈现方式12530.59B问题情境的设计12550.67B习题的设置32890.62B教材内容处理12120.71C教学要求的把握12580.59B表3中看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编排、呈现方式、问题情境的设计、习题设置、教学要求的把握方面评价较高,认为教材的编写是合理、可行的。但是在教材内容处理方面表现出不自信,把握程度不高。(3)对教学方式的影响表4 教材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的数据表项目内容项目数平均分标准差s评定等级教学方式的变化12800.65B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组织12220.52C对探究学习方式的注重13030.60B对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情感、态度方面的关注13230.56B信息技术的运用13460.80A 从表4看出,新教材实施后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相当普遍,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但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表现出很大的困难。(4)教学设计、数学文化、教学评价的操作表5 教学设计、数学文化、教学评价的操作数据表项目内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