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804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古代文学 唐宋部分试卷(5)适用班级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顺序颠倒不影响题意可以得分。)1.隋代诗人卢思道的 一诗是一首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而写的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初唐著名诗人 的长安古意一诗中的名句。3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作 是一首长篇歌行,虽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却赋予它全新的内容。4盛唐诗人 的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其山居秋暝就是这方面的代表。5 是中唐前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受盛唐气

2、象的沾溉,也有时代的悲凉伤感的情调,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其诗歌名篇。6柳宗元的诗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其 一诗就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来寓托环境的险恶。7晚唐诗人杜牧以“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准确地概括了诗人 诗歌的特点。8白居易一生以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人生主要以兼善天下为指导,其诗作以讽谕为多;后期人生主要以独善其身为指导,其诗作以闲适为主。9元稹的 是第一篇完全不涉及神怪情节、纯粹写人事的男女之情的小说,在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10杜牧寄扬州

3、韩绰判官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11“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 而得名的,词人 被尊奉为这一词派的“鼻祖”。12范仲淹 (塞下秋来)一词写边塞题材,开辟了崭新的宋词境界,而其沉郁悲凉风格则为后来豪放词滥觞。13北宋词人晏几道与五代、宋初词人写泛化恋情不同,而是表现自己与具体的莲、鸿、萍、云四位歌女的悲欢离合,其词集名为 。14青玉案(凌波不过)一词是北宋词人 的代表作,词中“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堪称点染的绝唱。15范成大的诗歌以 六十首最为有名,他真切描绘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和真实情况,使田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诗。

4、16张炎在词源中用“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语来评价了南宋词人 的词;而用“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 之语评价了 的词。17元好问 相当全面评论了自汉魏迄宋末一千余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了重自然天成意境和雄放壮伟风格的诗学主张,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得分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1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的诗人 ,其诗歌创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境界,其代表作野望就是如此。A.王勃B.王绩C.宋之问D.骆宾王2盛唐诗人 虽为隐逸诗人,并非无意仕进,其临洞庭赠张丞相一诗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诗写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

5、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 A.孟浩然 B.常建 C.祖咏 D.韦应物3白居易的讽谕诗由新乐府五十首、 十首和讽谕时事的五言古体若干首组成,共有一百七十余篇,大都作于贬谪之前。A.秦妇吟 B. 秦中吟 C. 秦地吟 D. 秦关吟4北宋词人 的词颇具开创性,其词脱离柔情软调的传统,由抒写自我性情怀抱、人生感受转向咏史、怀古,用词来反思历史和现实,其代表作有桂枝香金陵怀古等。A.欧阳修 B.张先 C.晏殊 D.王安石5在北宋词坛上, 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是其词的特点。A.柳永 B.李清照 C.秦观 D.周邦彦6被称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的作品是 A.离魂记 B

6、.莺莺传 C.李娃传 D.霍小玉传7诗人 性格刚正,几遭贬谪,又主张“不平则鸣”,因此他的诗歌多有抒写怨愤不平之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A.钱起 B.刘禹锡 C.韩愈 D.柳宗元8杨万里早年学江西诗派,后改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领悟了“师法自然”,形成了“ ”,其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风趣。 A.书斋体 B.诚斋体 C.荣斋体 D.城斋体9“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 的诗句。A.苏轼 B.黄庭坚 C. 王禹偁 D.陆游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 的手笔。A.晏殊 B.柳永 C.欧阳修 D.张先得分得分三名词解释(每词4分,计20分。)1.盛唐边塞诗派2. 唐传

7、奇3. 江西诗派4.“诗史”5“以文为词”得分四默写古诗词并就该诗词内容与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默写4分,分析5分,计9分。)默写: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分析: 得分五简答题(每题7分,计21分。)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主要有哪些? 2举例说明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哪些?3试阐述苏轼是如何实现对词体的变革的?得分六举例阐述题(20分。注意:凡没有具体诗歌作例证或例证过于单薄的,要酌情扣分。)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历来许多学者都对于此一问题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现当代的一些著名学者的分析和评论,更是鞭辟入里,深刻而精到。兹举二例:1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说:“有唐诗作

8、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藉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澈,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2缪钺先生在论宋诗一文中指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

9、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如登高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对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在唐诗和宋诗二者孰优孰劣、孰高孰下的问题上,你的观点是怎样的?你认为唐诗和宋诗究竟有哪些同?哪些异?请举例阐释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