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589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以及礼乐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姓名:曹志华学号:1010411501 班级:101041C1【摘要】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之礼一脉相承,而周礼集其大成。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个认识和判断是合乎历史事实的。通过周公的制礼作乐,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最终得以定型和成熟。 【关键词】孔子 礼乐思想 儒家 和谐社会 一、孔子的简介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

2、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礼乐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何为礼乐?二、礼乐思想(一) 礼乐思想的形成礼乐,顾名思义是指礼节和音乐。礼是规范体系,是典章制度;乐则是礼之内在精神的体现,它突显了礼与人之内在心灵秩序的关联。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

3、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 礼乐的发展正因为西周礼乐文化是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长久孕育其间的生命力的勃发,所以尽管它如同宗教诫律一样,要求人们尊奉和恪守,却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陌生化”的感觉,它恰恰是对人们生活的赋型,给人们带来的恰是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秩序感、稳定感和安全感,乃至于人们日用而不知,对礼乐本身的理智反省和意义理解反倒没有发生的可能了。然而,先秦历史进入春秋之后,一场天崩地裂的巨变发生了,在这场巨变中,“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宗法人伦秩序的破坏和紊乱标志着通过礼制而建立起来的政

4、制模式的解体,史籍上所说的“礼崩乐坏”的局面严重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三) 孔子对礼乐思想的继承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礼乐文化情有独钟,先秦儒家之所以能够对“三代”,尤其是对周公之“制礼作乐”进行系统的理智审查和深度的意义阐释,根本的动力就在于他们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已经是“礼崩乐坏”了,礼乐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都成了昔日的记忆,正是在对昔日礼乐文化的追忆和思考的过程中,礼乐文化的精神性价值和意义向人们呈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恰是礼乐规范秩序的被破坏而催生了华夏文明的第一个思想时代“百家争鸣”的诸子时代。先秦诸子都是通过对崩溃了的礼乐秩序进行反省和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所谓

5、“百家争鸣”则是根源于他们对传统礼乐秩序之精神实质与社会功能的不同判断而已。(四) 孔子对礼乐思想的发扬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生活于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的确没有另外制作新的礼乐,他无意于提出一套新的制度体系的规范性构想。在他看来,制礼作乐是圣人之事,而他自己从不敢以圣人自居。但他绝不是泥古不化者,他是思想家,是哲人,他提出:1 “三代”的基本视角和立场恰恰标志着儒家政治哲学的诞生2 “君子”对历史职责有道义担当尽管生活于春秋时期的孔子已经难以对“三代”文明描述得具体而细致了,但他远比今人更有把握地认为,礼乐文化是“三代”所共同拥有的。主要把握为礼乐文化的定型与成熟,而周公的“制礼作乐

6、”正是礼乐文化走向高度自觉的标志。孔子之所以“好古”,是期望在追忆“礼乐文化”历史的过程中揭示现实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同时呈现一种历史自觉意识和民族精神的理性根基,进而凸显现实政治实践方案的“历史”正当性根源。孔子作为政治哲学家,尤为重视教育问题。在他看来,学习或道德修养应当从了解古代典章制度、礼乐思想是一个开始。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性经典文献和实践礼制才可能成为“仁人”。(五)礼乐思想的根本目的孔子之所以高度赞颂周公的“制礼作乐”,根本目的在于开示社会政治秩序重建的精神方向,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真实的知识考古,是不在孔子的视野之内的。三、礼乐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

7、类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个崇高理想的感召和引领下,艰难地转化和克服恶的诱惑,朝着善的方向努力前行。当今,很多学者认为恶是推动历史车轮的有力杠杆。然而,善的理念与追求却又总是在不断地矫正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在先秦儒家所要建立的和谐的礼制秩序包括两个层面:1 外在的规范秩序2 内在的精神秩序两者是直接相关的,内在的精神秩序为外在的规范秩序结构提供了人性依据。先秦儒家坚信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礼乐思想的维系,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怀揣着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孔子通过对礼乐文化的发扬,希望人们能够和谐的生活。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延伸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这

8、种思想,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和谐社会。礼记说: 人之所以为人,礼义也。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儒家认为,人是通过礼来 自别于禽兽 的。礼记说: 礼也者,理也。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就是符合道理的行为规范。礼的精神所要体现的是一种不能移易的道理,只有固守住礼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文明时代的人。孔子的礼乐思想是对人们高度理性化秩序的规范,也是高度人性化的人文关怀。礼乐思想主要体现的事和谐的秩序,无论是规范上还是精神上。而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需要这两点,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就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形成和谐社会,就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礼乐不单单是改善人性,也是对政治的促进,当人民生活幸福,精神生活不再空虚时,全民的精神面貌也就得以提升,这当然就有益于政治的发展。和谐的生活,和谐的政治,礼乐思想得到升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四、参考文献 1陈炎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澔礼记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