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758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上的记忆革命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课程设置越来越完善,在不可能向课外要成绩的同时,一股向课堂要效率的高效课堂构建之风悄然兴起。音乐课堂固然如此。在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堂上,如何保障学生能做到学而不忘,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经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提炼,结合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成功经验,摸索实践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活动建构音乐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对音乐的活动体验,让思维记忆上升为活动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实践中,它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其精髓如下: 首先,动作记忆优于概念记忆。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一种概念或是定义的掌握,

2、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背几遍,做到熟能生巧,我们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重要理论,可见使用的有多么的广泛。可是,在时间有限的音乐课堂中,靠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义务教育七年级13测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的学习中,进行曲的定义是学习的重点,我曾经让学生先去背诵定义,然后在概念的指引下再去进行相关的内容学习,当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下节课的反馈中,学生皆不能复述进行曲的定义,究其原因,就是仅仅是为了掌握定义而为之,未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为此,我经过反思,尝试了另一种方式,为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去朗读或背诵他

3、的定义,而是先通过对进行曲题材音乐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然后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升旗仪式、运动会、表彰会、庆典活动等)的具体体验,总结此类音乐的特点,结果学生总结的非常精彩,在体验活动中居然创造出来了不同速度和不同情绪的几种步伐节奏,学生自己就把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当然了,学习效果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其实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是比比皆是的,比如学自行车,纯搞理论分析是上不了路的,亲自实践获得体验后的掌握,即使十年不骑车,一旦用到,那也不会忘记的,照样上路,不会有错。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到音乐课堂中去就是一个改变,一个足以发生质的飞跃的改变。

4、 其次,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一种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的强加来代替的。看一看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虽然已经被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所取代,但其遗留的因素仍然在把控着音乐课堂,歌曲学习老师逐句教唱,音乐形象在老师的讲解下固定统一,有不同见解的被视为另类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是缺乏教育指导精神,而是教师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往往是图省事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权利。在全国第五届音乐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李昕蔚老师的大河之舞

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李老师在节奏的教学中没有强求学生先进行节奏的学习,也不是先拿出手来把哪一条节奏进行掌握,而是让学生先在乐曲的欣赏感受中获得体验,待激发起学生的模仿体验的欲望后,然后顺其自然,引导学生把看似复杂的踢踏舞蹈节奏顺利的掌握,随后的展示自然都是信心百倍、相当精彩。后来,有许多听了此课的老师都感叹李老师的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善于展示自己的特长等等,而我们认为,李老师的成功得益于是在关注学生的感受,遵循学生的学习的规律,在引导而不是在强加,在感染而不是单纯的感动,就这样,学生在李老师的感染下自然的把几种节奏进行了区分,又在活动中进行对比体验,这是活动参与中的主动体验,知识在这种活动中

6、自然的进行了构建,零散的变成集中的,片段的变成整体的。这就是我们研究和倡导的活动建构音乐教学模式。 再者,变压力为动力 我们在研究中总结认为,音乐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反对教师的灌输;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对“一刀切”的大一统评价方式;强调互动的学习方式,反对单项的信息交流。这种思想引导我们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教学方法,不要只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是不是好?歌曲会唱了吗?音乐知识掌握了吗等等?而传统的评价最直接最简单,会的就是好的,对的就是会的。这种评价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一目了然,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只重结果,不管过程,我

7、们都知道,音乐教学过程的活动体验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直接因素,也是学生进行知识情感建构的重要过程,忽视了这一点,也就忽视了音乐教育育人的重要功能。在我的教育反思中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难忘,那是在八年级期末音乐考试中,一个叫王伟的学生在歌曲考试中拒绝演唱,在我的坚决要求下,他沙哑着嗓子,走着调、怪怪的唱了美丽的村庄,想到他刚才的无礼,我给了个不及格,声称再唱不好就别上我的音乐课了。结果他哭了。后来,在他给我的信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学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就是唱不好歌,因此非常自卑,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一起演唱,从中他领悟到了音乐的无限魅力,尤其是喜

8、欢听我对音乐与人生的阐述,可是,在考试中却没有及格,这让他对音乐课和我的判断产生了疑虑,难道唱不好歌曲的学生就没有资格上音乐课吗?难道就不能及格吗?我汗颜,我及时的找到了王伟,仔细了解了情况,并且帮助他分析了他唱不好的原因,并鼓励他一定能唱对,结果他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也真的学会了唱歌。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情商形成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时候的结果评价并不是全对的,在建构主义评价观里就有这样的理论依据。 其实,在我们每天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就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今的学习原则正在倡导“学乐”精神,这也是对传统苦学精神的一个颠覆,活动建构正式如此,如果连最基本的兴趣都谈不上,就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了。活动建构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对平时我们上课、听课和学习的一个总结,然后在反馈到课堂上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想,一种“心中有学生,用音乐去育人”的一种探索。希望以此文激起千层浪,获得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交流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