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767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摸索最好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增加“形式美”与“内容美”便是在探索中找到的方法。关键字:音乐教学,形式美,内容美目 录1. 引言32.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方式42.1音乐教学的目的42.2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方法42.2.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42.2.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52.

2、2.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52.2.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52.3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53.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53.1“形式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53.1.1教师的姿态美83.1.2教师的语言美93.1.3教师的范唱美93.1.4教师的伴奏美93.2“内容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93.2.1教学音乐的旋律美123.2.2教学音乐的寓意美124.音乐课堂教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与体现124.1简单:“梨花一枝春带雨”124.2奇异:“忽如一夜春风来”124.3节奏:“坎坎砰砰随手长”144.4对称:“两岸桃花夹古津”134.5统一:“二十五

3、郎吹管竹”144.6和谐:“散入春风满洛城”145.“形式美”和“内容美”融入课堂的优缺点156.结论15致 谢16参考文献171. 引言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审美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2. 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方式122.1 音乐教学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教育现象至于,我国

4、的音乐教育也是世界上教育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3000年前的商朝就已经设置了音乐教育机构,单在历代宫廷中的音乐教育都是为统治者的精神享受服务的,而在当代,我们的音乐教育却是“育人”。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同其他的基础学科的教育目的都是一样的“育人”。而且,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在对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纯理论和高技能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必然是老师教会学生乐理、识谱、唱歌等,但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

5、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2.2 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方法 现阶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1.2.2.1.2.2.1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2.2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2.2.3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 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

6、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2.2.4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2.3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本身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3.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1233.1 “形式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形式美是指生活中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包括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从而

7、产生美的样式。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形式美包括教师的仪表美、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范唱美、教师的伴奏美,当然教学内容的形式美也是取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元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论乐时提出过“ 美”和 “ 善”的标准,以区别形式和内容,他曾谈到:“ 乐,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 从之,纯如也,檄如也,绎如也,以成。”这里的“翁如、纯如、缴如、绎如等都是描述音乐的形式美。音乐形式的构成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基本要素的组合( 包括旋律、和声、复调、 配器等) ,从而体现了音乐的 “ 形式美”的法则,即音乐应该是和谐对比、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等。就形式美而言,是人

8、们从实践中不断审美而发现的,同时又指导着人们去运用和创造更多更新的美的形式。比如:被称为旋律大师的柴科夫斯基在他的旋律线条中,体现出一条各具色彩和情感的音乐线条美;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中,渲染的则是英雄般的和弦力度与节奏;德彪西则偏向于新颖的、印象式的和声织体;格里格喜欢细腻的配器这些做法,尽管乐曲表现内容与方式不同,但美的法则却是一致的,即作曲家们在遵循形式美的法则, 并且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新的形式美。可以对形式美的法则作如下简要的归纳:从音乐形式各部分的关系看,对答、对称、对比、呼应、协和的审美法则起着重要作用,这几项都是自然律动的体现。美即生活,美贵乎自然;在音乐形式中体现 自然的美就包含着

9、这几项法则。有人因它由来已久,称之为古典的法则。其实我国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都一直在运用着这些法则,从未背弃过,因为我们主张音乐是表现生活的。在西方,从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虽然一再尝试,进行各种突破,但仍可以看到这些法则在作品中发挥作用的痕迹。甚至序列技术的倒影手法,它也还是属于对称原则的范围,尽管这种倒影只具有数学的意味。这几项法则同样也是发展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上、下旬对答,给人一种圆满和快意,这是先民很早以前就发现的;中世纪以后,西方复调音乐也运用这一法则作为发展原则,但已不是简单的上、下旬关系了。对比的法则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扩充则更大,由调式、力度、速度乃至音

10、区、音色、段落、背景与主题等等的映照、对比,成为音乐逻辑思维发展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音乐形式的各部分是有机联系体,通过各种法则联系起来,从而展现出美感。音乐在形式上也体现着数的规则,象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宇宙的一切都可以用数来表达,而音乐的旋律就是数的表现。数的原则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出美来,给人以美感,这就是音乐的形式美。从音乐形式的内在联系看,变化统一、对立统一、推陈出新的审美法则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自然法则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本身具有辩证的、逻辑的意味,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形式也自然地带有这方面的特性。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周易上讲“ 生生之谓易”。人的审美要求

11、也自然地追求变化、追求出新,新的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应该是新的。音乐形式要适应人的这一审美心理,理应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音乐是音的流动建筑,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 变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变化统一的法则在音乐艺术中,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更为重要。我国民问歌曲、乐曲,特别是戏曲音乐,都遵循着这一审美法则行事,移步换形,利用原有形式作各种变化,既新鲜又熟悉,既陌生又了解,在亲切感中引发出美感来。这都是音乐形式通过作者和鉴赏者的感受,丰富了形式美感。也是美学中一条重要的法则,音乐形式本身呈现的美是有限的,而是通过鉴赏者对形式的内部联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扩充、深化了音乐的形式美感。流畅、明

12、亮、纯净、连贯、协调、华丽、简朴、宏大、精细等等原则,历来多被人们所关注。孔子所谈翁如、纯如、檄如,就是指的这方面的审美要求。西欧古典音乐所以至今犹为各国群众所喜爱,形式上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审美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民歌能流传若干世纪而仍保持其永恒的魅力,简朴美是不容不考虑的因素。流畅、明亮、纯净等等原则也是生活中自然美的要求,将它们视为古典原则亦无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则的涵义显然有着不同的扩充。马勒的交响乐中所体现的宏大,远非海顿、亨德尔的作品所能企及: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 春江花月夜中的细腻、精致也不是当年的 春江月夜所能比拟。所以这些原则,并不是一种凝固的程式,而是音乐家们共同遵

13、循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审美信条。我们应该看到音乐的外在形式不是自足的,不止涉及到乐调本身,而且受到音乐的内容的制约,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形式。自然美的要求,将它们视为古典原则亦无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则的涵义显然有着不同的扩充。马勒的交响乐中所体现的宏大, 远非海顿、 亨德尔的作品所能企及: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细腻、精致也不是当年的 春江月夜所能比拟。所以这些原则,并不是一种凝固的程式,而是音乐家们共同遵循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审美信条。我们应该看到音乐的外在形式不是自足的,不止涉及到乐调本身,而且受到音乐的内容的制约,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形式

14、。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形式美应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33.13.1.1 教师的姿态美教师是美育的播种者、耕耘者,也是收获者,所以,教师的仪表、姿态、举止以及课堂上的形体、眼神、脸部表情、手势都要有美感。特别是在处理歌曲感情时,适当地运用手势、动作,更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应提倡音乐教师学习一些儿童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2 教师的语言美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富于感染力,要善于用歌词的语言、立意、音韵、诗意、趣味来引导、发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领悟到音乐的真谛,并获得应有的知识。 3.1.3 教师的范唱美要想把旋律美、节奏美的歌曲范唱好,教

15、师必须熟悉它、掌握它,使范唱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1.4 教师的伴奏美教师必须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把歌曲弹奏出来,并能根据歌曲的情感,配上相应的伴奏,使学生在美的伴奏中尽情歌唱。3.2 “内容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固然,形式在音乐作品中非常重要,但真正体现音乐作品目的和灵魂的还是音乐的内容。所谓内容,是相对于形式而方言的,它是事物的内在含义,也可以说是形式的组织安排的内在依据。事物的内容有时候比较模糊,有时比较明显,有时候则隐藏在暗处,这主要取决于表达方式的运用,音乐的内容就是通过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清晰或模糊主要取决于音乐思维的不同类型,亦即不同音乐体裁在音

16、乐构思上的特征。即作曲家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本身含义的透彻理论运用音乐体裁中的某一默契的形式进行表达。音乐的内容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也有多种流派多种观点的争执。我们可以认为,音乐内容应该具有双重含义,即音乐作品的内容既是可听的,也是可见的,两者并不排斥。因为两种表现方式中,一种是直觉的、非想象的音乐性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非音乐性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内容,它主要依靠主观的想象去实现,因此它也是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因素。音乐中的音乐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基本情绪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种是感性的内容,它是建立在

17、感觉基础之上,是通过音响去体验的。如:一首抒情的音乐作品,听众会觉得心情轻松而愉快;反之,一首激烈的乐曲,听众会觉得紧张,这是一种感官的直觉体验。另一种是 “ 大众化”的内容,它的特点是情绪鲜明,无须做出任何理性判断。对后一种来说,音乐的情绪越鲜明,听众就越容易接受。从某种角度看,凡是流行、通俗的音乐作品,音乐情绪也越是鲜明。 拉德茨基进行曲与 北京喜讯到边寨虽是两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通俗管弦乐作品,在音乐会上往往受到欢迎,这并非作品有深刻思想内容,而是它们同样在音乐的基本情绪上注重了外在的渲染,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贝多芬的 欢乐颂与刘炽的 我的祖国虽是两首不同体裁的、作品内涵相差较远的合唱

18、歌曲,也同样受到人们喜爱,这也是因为它们同样具有乐观的、向上的基本情绪,同样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由此,可以说音乐的基本情绪往往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基本格调。在漫长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借助于形式特征中的某些含义,如:逻辑的与直观的,有秩序的与混浊的,内向的与外向的等等范畴,音乐也有了自身结构的总结,它们构成了音乐的风格体系。例如:古典音乐重视音乐内涵与逻辑性,音乐主要是以主副部的呈示、展开与再现而达到高度的和谐与对比,尤其以贝多芬、莫扎特最具代表: 以肖邦、柏辽兹、 李斯特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则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强调音乐的想象力: 现代主义则使传统的做法( 调性、调式、和声等) 更趋于混沌这些均

19、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体系,它区别于情绪类型的作品,需要人们去归纳、分析,从而理性地认识,而且往往通过专业性的训练才可达到。总之,音乐的风格体系使内容更具体化了。音乐中的精神特征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并非大众化的内容。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被不断地总结与认识,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和理解认识基础上的,它决定了基本格调的性质。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往往被人们称为 “ 英雄性” 的音乐: 肖邦的音乐被称为“ 诗一般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被认为是 “ 悲怆的、感叹的”音乐。尽管这些形容和归纳只是一种概念,但其音乐却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内涵,也正是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真实感受与力量。当然音乐作

20、品本身所提供给观众的内容成分毕竟有限,但是音乐作品可以通过接受者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使之得到非音乐性的内容。非音乐性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听觉想象而获得的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即绘画性内容;其二,通过听觉获得的各种事态发展的过程及情节,即文学性内容。 绘画性内容包括:线条,它体现在音乐的音程关系、时间关系以及抽象性等; 色彩,它体现在音响效果上,即音响的色彩( 调性色彩、和声色彩、配器色彩) :造型,它通过音响组合象征地体现出某种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空间感,但只是听觉上的一种体验。文学性的内容包括: 过程,音乐有开始、有结束,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是时间的艺术:冲突,同文学作品一

21、样,音乐集中地在展开手法( 展开部) 中体现了戏剧性冲突的原则;抒情,具体表现为 “ 借景抒情” , 即借客观的表述来达到主观表达的效果。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内容美”主要包括在以下几方面:1233.13.23.2.1 教学音乐的旋律美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音乐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旋律的课堂教学音乐,例如:在给小低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就应该尽量选择轻快的儿歌作为教学音乐,有条件应配上视频或舞蹈动作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教的内容。3.2.2 教学音乐的寓意美一首具备寓意美的歌曲能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处温馨的心曲,或衬托

22、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若选择的教学音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具有优美的曲调,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那曲调和音韵的美就会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学生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4. 音乐课堂教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与体现笔者以八孔竖笛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在八孔竖笛教学中把握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规律,从事教学美的创造活动。3.12344.1 简单:“梨花一枝春带雨”简单,给人以明快、利落、精炼的美感。竖笛教学要注意简单实用,做到循序渐进,才能有实效。多年的实践

23、告诉我们,可以把竖笛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部分:左手及吐音;右手及连音;高音技巧;双吐及变化音。首先是左手及吐音,左手大拇指按好0孔,食指按好,就吹出“7”音,随着中指按孔,吹出“6”音,无名指相应按孔,小指轻附笛侧,轻轻一吹,就出来一个音“5”学生在惊喜与发现中,很快掌握了左手五个音的指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吐奏的方法,结合乐曲划小船进行练习。学生无比高兴:我们会吹竖笛了依照同样的方法教授其它部分,一般来说,竖笛教学的四个基础部分用四节课就可以使学生掌握,今后根据不同的乐曲及调性,在变化音指法上稍作要求。教学中应注意尽量降低演奏乐器的难度,以浅显、短小的乐曲为主,以简单的配置,浅易的声部要

24、求学生。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浮浅的藻饰。”竖笛教学是一项基础课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尽快让他们获得,让孩子高兴,让他们得到快乐,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美好的追求!4.2 奇异:“忽如一夜春风来”培根说过:“美在于奇特而令人惊异。”而教学中对奇异美的忽视,造成了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和创造性的严重缺失。2竖笛课堂不仅需要学生的模仿,而且需要孩子以及教师的创造。在这当中,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每次竖笛课,教师可以示范吹奏一曲。从世上只有妈妈好,到聪明的一休、同一首歌等,只要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都尽可能示范。再结合教学任务,示范划小船、卖花姑娘、我们多么幸福等,给学生从听觉上感

25、受。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乐曲,也是孩子们容易学会和掌握的乐曲。教师的示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竖笛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则显得更为重要,在竖笛教学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地摸索。他们会惊异地发现:左手拇指漏了点缝隙后,吹出来的音比原来的音居然高了八度;开的孔越多,音就相对高,闭孔越多,音越低从这些活动中学生感受奇异美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影响。4.3 节奏:“坎坎砰砰随手长”节奏是动态性的形式美法则,指具有一定周期性变化或回环递进的连续性运动形式。竖笛教学中遵循节奏规律,把握好课堂调控能力尤为重要。如果一堂课没有合理的准备,势必造成过早或过迟地引入教学高潮,造成学生兴奋

26、程度的减弱。竖笛教学需要有效地调控课堂,在上课伊始可先做长音练习,从最低音开始,力求获得饱满、浑厚的低音,随着音区的升高,注意提醒学生控制好音量,以最悦耳的音量来表现。接着可做吐音及连音的练习,这是竖笛演奏最根本的技巧,是一切精彩表演的基础。遇到难点时可以把困难的部分单独拿出来练习,在熟练掌握后再整体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的课堂气氛也需要随处调控,演奏方式可以多变,选曲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选择,在此前提下适当增加学生能够接受的难度,使学习得以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能平铺直叙,需要有张有弛,起承转合应该恰如其分。4.4 对称:“两岸桃花夹古津”对称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稳定的美感

27、,科学的对称美源自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对称性。竖笛教学活动中也存在对称美的法则,首先表现在演奏姿势上,吹奏时身体正直,头略低,笛管与身体夹角约为45。竖笛演奏时肩部放松,两脚稍分开,身体重心轻微前倾,两手掌相对,腕呈凹形,完全符合自然的状态,是对称美的完美体现。竖笛活动的对称美还体现在演奏中,演奏的队形可以按男女分组,可以按演奏水平分声部。演奏的形式可以是独奏、齐奏或合奏。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特别热衷于合奏,因为不论吹得好的,吹得一般的,都能在合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加以训练,学生能吹奏三声部、四声部的音乐。对称美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而且表现在听觉的体验中。竖笛教学中往往

28、可以增加一些简易的打击乐器,演奏打击乐器的学生按一定的队形排列,根据乐谱的节奏或教师的要求为竖笛伴奏。不仅如此,竖笛还可以用来为歌唱伴奏,在学生乐队的伴奏下,你来敲我来奏,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聆听的享受,学堂里传出动听的歌。4.5 统一:“二十五郎吹管竹”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竖笛教学中的多样统一体现在音准和合奏训练中,集体吹奏时,由于各人口风力量不等,相互间的音高差别可能相当明显。为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注意听他人的笛声,调整自己的音色,使集体吹奏的声音差距缩短在最小的限度,奏出和谐的乐章。为了保持竖笛学习中的统一,教学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力度,只存在最轻度的范围之内,从

29、单音、双音到和弦,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演奏才能有统一的音量和音色。在力度上需要有一定的表现力,特别是合奏训练,对学生的音乐听觉有更高的要求。这种统一的要求使学生意识到演奏中每个人的重要性。统一还体现在色彩的对比中,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竖笛,身着对比鲜明的服装,加之不同现状、不同颜色的打击乐器。运用互补色差的对比,使这种美不但不影响教学,反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中色彩的多样统一,使人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4.6 和谐:“散入春风满洛城”美就是和谐,是整体的和谐,由于相互间恰到好处而使整体显现出协调。它给人以浑然一体、恰如其分、轻松自如的美感。5对中小学生而言,竖笛学习还不主要是

30、学习一门知识或某项技术,竖笛教学更多地应该是带给学生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获得审美愉r兑的感受,竖笛教学的流程应该有一个和谐的过程。竖笛教学中应建立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努力实现“乐”(音乐)就是“乐”(快乐)的目标,力求创造优美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并使二者和谐。竖笛教学应尽可能地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竖笛教学打造成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课堂。黑格尔说过:“美的要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另外一种是外在的。内在的即理念,外在的就是形式。”黑格尔所说的内在即内容美,外在即形式美。5. “形式美”和“内容美”融入课堂的优缺点 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靠老师讲

31、解、示范,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形式美”和“内容美”后,学生们的可以体验音乐的内在,会试着去寻找音乐的美感,体会歌曲(乐曲)作者的内心或意图。6. 结论 正如正文所述,音乐的内容是指一首音乐作品所能引起的听众的感受,或作曲家要向听众传达的作者自己的感受,这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独特性的核心部分,也是某一具体的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根本特征。而形式美则是表达这中感觉的方式、手段,如音乐的急缓、强弱等。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内在统一的整体。形式美与内容美应相互紧密结合,从而才能体现出真正的音乐美。 致 谢本论文从立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都是精心完成的。各书籍参考文献都给予我极大提升,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开阔了我的视野。参考文献1. 彭文晓. 教育美学散论.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 李如密. 教育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 朱立元. 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李秀伟.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新华出版社,20055.张前.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6.韩锤恩.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