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4.运动、空间与时间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74.运动、空间与时间 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运动、空间与时间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通过事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系的选择,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具体例子的探索知道空间位置的描述方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过 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用坐标方式描述空间和时间以及信息窗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重点如何描述空间,区分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案 例 设 计本节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
2、的第一节课,在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本节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机械运动的探索教学设想: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为底韵,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应用的建构思想进行教学。 具体操作如下: 1、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出发,引出机械运动概念多媒体展示:体育运动,生命运动,政治运动,机械运动画面。学生识别运动形式,探索机
3、械运动的共同特点-有位置的相对改变,总结出机械运动的规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机械运动进行定义、板书,学生再举一些例子。2、机械运动是相对物体有位置改变的运动,因而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状态也就难于确定,进而讲解参照物、参照系,同时举出一些运动的实例,分析其参照系的选取,强调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以大地为参照系。3、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系的运动形式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由学生举出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适当的补充,如:小小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在云中穿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等;运动电梯中人的运动状态;行驶的火车中人的静止二、教学重点-空间位置的描述 教学
4、设想:本部分内容主要突破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会物体空间位置的描述,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物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如何用数学方法描述空间位置,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相互讨论)。2、学生自述自己的空间位置(教师提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3、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空间位置(教师引导,纠正)。4、师生共同总理、反思描述物理空间位置的方法,以城市中行驶的汽车为例进行规范描述。5、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练习巩固。6、“信息窗-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可让学生自学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做为预习内容来处理,也可以教师讲解。
5、三、时间的描述教学设想:教学实践证明,时间与时刻的问题学生经常碰到,但认识模糊,分辨不清,在“原认识”的主导下,形成了惰性思维,再加上时间与时刻概念抽象,区分起较为困难,因而时间与时刻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具体处理如下:1、直接举例讲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3点10分到站,3点15分开出,在本站停留5分钟,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课本p16页神州长5号飞船飞行的一些重要时间和时刻。2、采用极限法比较说明时间与时刻的关系。当时间取的不能再短时间就接近于时刻。3、对比时间、时刻,直线、点之间的相似性。4、采用图像法直观表达时间与时刻这一抽象问题。5、利用例题巩固和理解时间与时刻概念。如:前三秒,
6、第三秒,第三秒未,第三秒初是时间还是时刻?6、学习时间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及其测量仪器简介。四、复习巩固,课堂练习。五、知识的延伸,视野的扩张:结合科技前沿、简单介绍霍金的时间与空间观(根据不的班级,不同的课的进程,进行适当的介绍)。教 学 流 程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简要说 明1、多媒展示体育运动、生命运动、政治运动、机械运动等等。提问运动的分类?2、引导分析机械运动的特点?运动分类引出机械运动,参照系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讨论各种机械运动的共性,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以构建的方式,问题的意识,熟习的方法,引入新课1、引导讨论运动的相对性?2、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提问?运动分析,导出
7、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学生举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初中已学,些处侧重例子的分析和辨证思想的渗透。1、引导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教室内的空间位置。2、引导探究用数学方法描述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抽象出物理模型。物体空间位置的描述学生探索描述空间位置的方式学生动手画出物体的空间位置(多例)着重阐述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数学地理进行空间位置的平面、立体、动态的描述。空间位置变化的描述,介绍全球定位系统。1、学生进行图象,语言,文字等形式对空间位置进行描述。2、自学信息窗打破学科本位,体现各学科的灵活渗透,在应用当中巩固重点和难点。1、由空间
8、过渡到时间、时刻。2、提问时间与时刻的区别?4、采用多种方法描述时间与时刻。从空间位置变化引出时刻与时间,并学会描述。比较时间与时刻,学习各种描述方法 体会空间与点,时间与时刻的转换思想,通过多种方法的描述理解概念。 布置课堂练习,多媒展示课外信息。 复习巩固,信息扩展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学生书写巩固本课内容相关网址1、2、3、最大特色本节课自始至终,十分关注学生的原认识,每个内容段的处理都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案例评 析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从内容结构上分成:机械运动、空间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三部分来处理。通过不同形式的运动分类对比引出相对位置改变的一类运动
9、形式,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对自身空间位置的抽象、数学方法描述真正的学会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时间到时刻的缩成法”、“点、线与时间、时刻的比较法”、图像法、习题法等多种方法的对比,识别时间与时刻,通过信息窗、课内补充内容,课堂内容的建构方式处理,以及学生主体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始终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