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213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列宁 斯大林)【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西方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 (英国为代表)斯大林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为代表)中国模式: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中国为代表)【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并能正确评价其利弊,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第一环节】 困惑中艰难起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一、背景生于“忧幻”之中1、忧:(1)政治、军

2、事形势: (2)经济形势: 2、幻: 材料A: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途径。”二、内容追随马克思的理想1、内容:马克思的设想列宁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取消 分配普遍 社会主义= + + 2、特征:(1)、否定 (2)、否定 (3)、依靠 和 管理经济;三、评价结论1:集中了 ,巩固了 结论2:严重 利益,挫伤了 结论3:引发了严重的 和 结论:4:不是向 的正确途径 (原因: )【第二环节】 直面现实的退步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一、背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的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内容 一次勇敢的调整1、内容:马克思的设想“新”在哪里(特征)列宁的实践:新经济政策内容公有制恢复 农业 实行固定的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 ; 允许本国和外国 经营;计划经济肯定 和 存在;商业允许 ;恢复 和 ;按劳分配分配废除 ;实行 ;2、影响:(1)、提高了人民的 (2)、促进了 (3)、稳定了 【第三环节】 强力推进的跨步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28年之后)一、背景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个人经济发展思想的转变;客观的国内外局势;二、内容材料B: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归纳为内容之一: 材

4、料C: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归纳为内容之二: 材料D: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归纳为内容之三: 小结:斯大林模式(经济)= + + + ;三、评价是非材料E: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归纳结论1:实现 ,促进了 为世界 的胜利奠定 ;材料F: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

5、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归纳结论2:开辟了一种崭新的 体制和一条新型的 材料G: 苏联人均消费品数量时 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 - 45015-2019381940420 - 43025归纳结论3: 提高缓慢;材料H: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

6、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归纳结论4:忽视了 和 的发展,导致 失调;材料I: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归纳结论5:损害了 ,不利于调动 ;材料J: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归纳结论6:企业缺乏 和 ,阻碍苏联经济 ,体制日益 ,导致 ;【小结】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习题巩固】1(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二)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

7、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闪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2(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赢得了一战的胜利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了工农联盟3(2012广州市区际联考)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

8、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4(2012广州市区际联考)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余粮收集制5(2012广州市区际联考)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下列关于这种认识的后果不正确的是( )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