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364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胜利70周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战胜利70周年实践报告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两篇汇总 篇一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多分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华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史诗。为了了解历史,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开展“印象辽宁”主题实践活动。2015年7月21日、22日“红色夏日,青春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团委书记吴红的带领下来到大连万忠墓和日俄监狱进行参观学习。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略军闯进旅顺在旅顺城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疯狂屠杀!

2、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婴孩均遭杀害。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秀丽的旅顺变成血染的人间地狱。2万名无辜同胞惨死在日本帝国主义屠刀之下,幸存者只有36人。1895年2月,当地居民将死难同胞尸体分三处集中火化,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日军为掩世人耳目,曾经在墓前立一木牌,上写“清军将士阵亡之墓”。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元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故在万忠墓前建享殿三间,殿堂匾额包以铁板皮,书“万忠墓”三字。参观完万忠墓,每一名成员的内心都十分沉重,牢记国耻,勿忘历史。参观完万忠墓,

3、队员们来到了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房,这是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监狱。 它由沙俄始建于1902年,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后接管并扩建了监狱。走进博物馆大门,青红两色的监狱大楼给队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解说员告诉大家说:青色砖墙表明它是沙俄建立监狱时的“原作”,而红褐色的砖墙则是日军占领旅顺后扩建的部分。与世界上所有的监狱不同,它是世界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连续修建、连续使用的一座监狱。它所关押的并不完全是中国人民,还有反战的日本进步人士以及美国飞行员等。最初,这里只有主楼和87间牢房。日军接管后,1907年开始扩建,将牢房增加到275间,不仅有普通牢房,还有暗

4、牢4间、病牢18间。1920年,这里改称为“关东厅监狱”。1926年,改名为“关东厅刑务所”。1939年最后定名为“旅顺刑务所”。成为监禁、迫害和屠杀中国人民和国际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旅顺监狱牢房建筑呈三层楼的“大”字型放射状,每层牢房都是并列两排。队员们沿着黑暗的甬道走去,透过门上的铁丝网,可以看见囚室内部。日寇在狱中杀害了无数中国革命者和国际进步人士。据原刑务所长田子仁郎供诉,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他还亲自指挥看守在绞刑室里秘密绞杀了抗日志士刘逢川、何汉清等人。日寇还烧毁了大批监狱档案,以掩盖恶魔罪行,使日寇统治监狱40年间究竟杀害了多少仁人志士,成为千古之迷。参观之后,每一位成员的内

5、心都很沉重,可以想象到被关在这里那些爱国志士心中的压抑和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还曾在这里创造过党支部,让同学们对党有了更加崇拜之情。这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党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同学们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要忘记历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篇二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下定格成永恒。利用今年暑假,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无言,精神不朽。78载光阴流转,隐不去哀鸿遍野的惨痛,荡不尽殷殷鲜红的血痕。历史

6、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抗战精神,也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勇前行。15天时间,200多人次,资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沈阳、抚顺、朝阳、大连、鞍山、锦州、本溪等多个城市,探访那段战火纷飞的激荡岁月。不忘历史之殇沈阳“九一八”7月18日上午9时,资土学院红色之旅在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柳条湖桥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正式启动。馆前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犹如台历的巨大石碑庄严沉寂。石碑上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的无数骷髅,诉说着千万同胞冤魂的呐喊与呻吟。在启动仪式后,同学们走进展厅参观展览。馆内以大量照片、文物和视频影像,全景式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

7、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炮火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日军把守的城门、731部队全景、白桦林露营的抗联西征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历史。“忘记英雄,就会沦为堕落之邦;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振兴中华,人人有责。”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就镌刻在纪念馆的墙壁上。走出纪念馆的每位师生都被鲜血写成的历史深深感动。“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中国的年轻人全面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让那场战争永远警醒

8、世人。”资土学院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样,我们正视历史,也是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感怀先烈之勇朝阳“赵尚志”位于朝阳市中山大街的赵尚志纪念馆庄严雄伟。7月21日上午,资土学院红色之旅朝阳团队带着崇敬心情,来到赵尚志纪念馆。广场前,全体人员垂首肃立默哀,表达对赵尚志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走进纪念馆,从忠义之家、刚烈少年,寻求真理、投身革命,武装抗日到威震北满,诠释着抗联将军赵尚志悲壮而又传奇的一生。厅内玻璃钢材质的赵尚志雕像、反映赵尚志作战的图片,以及赵尚志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这位深受民众爱戴

9、和敬仰的抗日民族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存。“缅怀的意义在于继承和弘扬,我们追忆历史,缅怀民族先烈和革命前辈,是为了从中获得启迪,永远勿忘国耻,铭记国难,捍卫和平。”走出纪念馆,学子们满怀豪情、信誓旦旦。感怀和平之重抚顺“万人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各地烧杀淫掠,为非作歹,推行了极其残酷的殖民统治。平顶山惨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罪恶历史上采取三光政策的产物。有血有肉的3000多村民在日军的屠杀下魂飞云霄,堆堆尸骨,把痛苦镌刻在人间。7月24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抚顺团队来到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带着沉重的心情,寻访这段特殊的历史印迹。

10、汽车拐过几道弯,绕过一片片逶迤的矿区,便可看到右侧的绵绵山岭,平顶山纪念碑就掩映在这苍松翠柏之中。走进纪念馆,一种悲切凄婉之情陡升。孕妇骨骸内依稀可见腹中胎儿的挣扎;被捆着铁丝、戴着脚镣或头骨被打漏的遗骸在肃穆和宁静中处处是浓重无声的悲歌。面对着三千遇难同胞的冤魂与白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无尽的悲愤与哀思。“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参观过万人坑后,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学生王思博说,当了解到安放纪念碑处就是日军当年架设机枪的地方,也是当年安放炸药,崩山埋尸之地,让自己意识到历史的惨案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我们不能忘记日军对于我们的暴行,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正视历史,以历史为

11、动力,努力学习,时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随后,同学们来到抚顺市战犯纪念馆,并在赎罪碑前进行签字宣誓仪式。“纪念馆承载着历史教育、反对战争、传递和平的神圣使命。我们来到这里聆听先辈的故事,以史为镜,修养己身,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开创未来之光本溪“抗联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8月2日上午,高亢的国歌声唱响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资土学院红色之旅本溪团队走进这片“林海雪原”,寻访抗联英雄们的足迹。皑皑白雪路,森森林木间。作为抗日义勇军的策源地和抗联一军一师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本溪大地上演了众多志士的英雄事迹,邓铁梅、苗可秀等抗日义勇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

12、抗日的钢铁长城;杨靖宇、李兆麟也曾率领抗联勇士在本溪地区给日寇以重创。镌刻着1630位革命烈士名字的“英名录墙”,代表着抗联将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纪念馆内,一件件历史文物安静倾诉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震颤心灵。同学们依稀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金戈铁马,看到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历史。从兴盛到衰败,再到复兴与崛起,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蕴含的抗战精神。注:上图:同学们在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前宣誓“在今天和平的环境中,历史留给同学们太多的思考。觉醒的中国,早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早已告别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并以举世瞩目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不再是飘渺虚幻的期待。”辽宁科技学院团委书记韩娇期望我们青年学生,要通过历史这本教科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英勇的呐喊已经沉寂,壮烈的牺牲也已远去。钩沉往事,面对未来,一种激越而凝重的血液仍在我们心中流淌。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更要坚定目标、砥砺奋进,创造下一个“中国奇迹”。2015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