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382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备课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或世定制、世官制);商:内服外服制西周分封制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目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拱卫王室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实施者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内容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3、被封诸侯的权利:

2、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作用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周成为强国局限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破坏瓦解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西周宗法制目的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

3、盾内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深远影响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

4、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练习题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王

5、位世袭 B嫡长子继承制 C内外服制度 D礼乐制度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周王妻妾称谓妻(原配)A二哥(22岁) B三哥(18)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四哥(15)6、在西周,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A B C D7、说文解字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联系纽带主要是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8、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西周分封制等级序列的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周王卿大夫诸侯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士诸侯卿大

6、夫9、山东省的简称为“鲁”,该简称最早起源于A夏朝神话传说 B甲骨文记载 C古代地名 D西周分封10、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服从周王命令 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 随从周王作战A B C D1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12、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BC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中央确立皇

7、帝制度由来“三皇五帝”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九卿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但没任命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建立地方官制1、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长)分别是郡和县的最高地方长官,他们都由朝廷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郡守职责:上承中央命令,下督责下属各县,考察县令(长)3、县令(长)职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4、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

8、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1、以皇权为中心,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2、家天下。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本质君主专制作用影响秦利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弊1、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与权臣乱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使秦迅速灭亡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后世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分封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最主要的不同),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

9、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受制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都是地方一级机构、都是为巩固统治而设立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练习题1、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

10、忽必烈一定乾元3、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5、秦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其中掌管军事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6、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里的“师古”是指学习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7

11、、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对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A B C D9、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0、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 B卿大夫封地 C县 D诸侯国11、阅读下列材料: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

12、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

13、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答案】(1)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指分封的诸侯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答案】(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演变过程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历代都沿用

14、西汉削弱相权原因:汉初宰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措施: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期形成“中朝”(“内朝”)决策机构,制约了相权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魏晋分散相权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分散相权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君权独尊影响: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沿袭宋初分割相权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掌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计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称“二府”)作用: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元朝相权反弹设立最高行政机

15、关中书省,相权扩大,元后期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方政治制度汉初中央集权受威胁原因: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影响)武帝时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并建立刺史制度,设有州为监察区作用: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中后期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原因:节度使权力太大,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宋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文臣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元创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创立行省制。实行行省路府

16、州县五级制。边远地区设宣慰使。设彭湖巡检司管辖彭湖列岛与台湾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影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选官用官制度西汉察举制自下而上举孝廉者为官魏晋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定人才,不利于选拔真才初学隋科举制创立文帝用分科考试来选官,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科举制发展完善作用影响: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没用演变特点或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与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中央对地方(包括边疆)的控制不断强化,地方势力不断削弱练习题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

17、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2、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立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位高权重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察

18、百官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6、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史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B C D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分之郡县,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19、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9、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11、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蕃院 D乌思藏都司12、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

20、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废宰相制 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 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 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创内阁: 过程 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后来:内阁

21、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康熙帝:设南书房 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

22、中央集权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练习题1、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 D.皇权、相权

23、矛盾得到调和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 B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 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4、明朝撤消丞相官职,内阁地位得以上升,主要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5、“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24、 D传达圣旨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设立南书房7、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制度日趋稳固 B封建制度日趋衰落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8、历代官僚体制变化的根本原则是 ( )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防止地方割据C提高工作效率 D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9、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10

25、、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11、导致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保守和停滞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C官僚系统的日益腐败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12、明清统治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了顶峰,这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是 ( )A皇帝个人独断难免失误 B官吏唯上是从、因循守旧C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化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

26、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3)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4)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5)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答案】(1)协助皇帝,助理万机;(2)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3)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4)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5)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