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403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即中华民族的三力。处理好这三部分内容及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该框的关键。我认为首先是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对博大精深的理解各不相同,有老师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体现博大,古代科技体现精深;有老师认为独特性体现精深,区域性和民族性体现博大,等等。我认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对于博大可以从数量上或涉及的面上来理解,因此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

2、化,民族文化在数量或涉及面上都是非常丰富广泛的。对于精深可以从质量上或深度上理解,难道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在质量和深度上不够吗?因此,我认为中华文化的这三个特征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这样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难度很大,因为中华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内,关注了博大就容易忽视精深,我在处理该课时就出现了这一失误,致使整个课堂显得泛泛,浅、薄,没有深度,这样就需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加强。让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在感悟文化过程中贯穿对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

3、点拨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升,从而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力量做必要的铺垫,避免跨越性大,使课堂教学更顺畅,避免突兀。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课标要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我在讲课时就没有处理好这一内容,没有很好的突出体现这一重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源远流长的原因,在处理上一定注意这一点。我在处理时虽然是从博大精深引出来的,但在讲述过程中不断强调是两者的共同原因。另外,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最后有一个疑问请教一下,课本上提出的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还是中华民族的三力?尤其看了郭淑杰老师

4、的板书后更是疑惑,我记得她设计的板书:中间是中华文化,左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右边是三力。这样就意味着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而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三力。依据是,其一,课本第67页在讲科学技术时最后一句话,“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其二,第70页正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三,第70页最后一段第一句“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另外中华民族的三力可以在这三处加以挖掘深化。我个人的观点,不成熟,恳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