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460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项目名称:高中化学学科课程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公章: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校长签字:李 仁 伟 申报日期:2015年3月20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于二一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重点中学。二四年转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36个高中教学班,教职工23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38人,硕士研究生11人,研究生结业17人,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1人。学校坐落在靖江市文化古镇生祠镇,紧邻著名文化景观岳王庙和刘国钧故居。校园内建筑、绿化和景观交相辉映,自然美、人文美融为一体,各种教学

2、、生活、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每间教室均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16000平方米左右的学生公寓、食堂可容纳数千名学子住宿和就餐,运动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和完备的运动器械。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60多年来培养了以翟婉明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近年来,学校上下直面困难,敢于担当,调整思路,锐意进取。以规范教学秩序、狠抓教学常规为突破,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分层教学、分类达成策略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活力课堂”。以校园文艺节、科技节、

3、体育节、读书节、对外开放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二)学校特色1.学生自主化管理特色得到深化,促进了学生自主化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恪守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它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它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相应能力,具有健全人格与全面素质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理念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也形成了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的优良教育传统。围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级自我管理、宿舍自我管理、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等方面,借助“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和“学生

4、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探索研究,我们以校园环境、学生餐厅、宿舍文化和广播体操这四大“文明窗口”的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创新了班级民主化自我管理、宿舍民主化自我管理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自主管理的实践中,主体性、创造性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和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形成了学生民主化自我管理的德育特色。2率先走进研究性学习,首创了课程实施模式2000年,我校就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在扬州师范大学吴星教授的指导下,全校教师经过两年的艰辛探索,在国内首创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省有

5、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教育厅领导高度赞扬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相当多一批农村的学校具有普遍的意义”。成才导报、靖江日报等报刊专题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我校的经验受到省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关注。更为可喜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有效渗透,我校教师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三)建设优势1.组建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我校与扬州大学及江苏省化学教育学会达成了共建意向,由学会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其主要成员为:马宏佳、倪娟、吴星、高兴帮、夏淑萍

6、、曹坤等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把握课程基地的建设方向,并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撑、教师培训,努力创建充分展现创新理念、实践主题、时代特征、文化品位的教学环境;负责面向教学资优生的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和创新实验,建设面向师生共同发展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负责专家评估、中学教研机构评估和学校评估的三方联合评价和诊断,强化教学环节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还明确了具体的分工和指导,并形成了定期来校指导的机制。2.指导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扬州师范大学团队组成:吴星(博士生导师)以及多位海归博士及在读博士生。其中吴星在教师专业发展、化学学习比较、资优生教育和国际比较方

7、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侧重于教师研修方面的指导;目前扬州师大化学教育团队正在承担一个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主要国家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本基地的建设。3.学校研究性学习优势我校首创的“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过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学校倡导并探索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渗透,教师围绕学科问题和学生问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

8、转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我校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指导学生在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和研究论文就多达20多篇,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4.以我校骨干教师为主体,成立了靖江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课程基地以校骨干教师为主体,吸收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和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建立了靖江市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共有骨干教师14人,其中有1人为靖江市名教师,2人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多人为泰州市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事业心强,接受挑战意愿强烈

9、;在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期间,他们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在省、市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共同体的研修有严格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并形成了“勤于研修、精于专业、乐于奉献、敢于超越”的教研文化;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学历高、干劲足,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把握学科能力和科研能力发展快,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课程基地建设开放平台的支持下,各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可以吸引更多学校的加盟,从而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进度和成果的质量,也有利用于成果的推广和效能的提高。二、 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一)项目基础1.学校的

10、项目基础学校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期间先后承担了江苏省立项课题、重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获得了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我校教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论文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学校还开发和出版过一套校本教材我身边的化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程,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多门校本课程获得了校本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立项,其中一批成功实施的校本课程已进入了出版程序。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功孕育了“乐于奉献、精于专业、勤于研究”的教师科研文化,有一大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研究实力雄厚。我校骨干教师团队中

11、有网络教学能手,还有著作等身的学者型教师,他们的敬业态度、丰富的研究经验、卓越的把握学科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都是完成课程基地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2.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我校与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及江苏省化学教育达成了共建意向,由两校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3.专家的指导基础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吴星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是多次参加江苏省高考命题的专家,也是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主要编写者之一,长期在一线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二)建设目标1构建“新型课堂”改革开放30

12、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常规化学问题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四个认知水平 “概念”、“领会”、“分析”、“感悟”中,学生在前三个水平上进步显著,但在第四个水平上却略有下降。一些国际比较研究也表明,中国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欠缺:不善于解决非常规的、开放性、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存在不足; 缺乏合作的精神与学习方式。实施化学新课程以后,虽然在理念上已经对上述三个方面有所强调,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课程基地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

13、和自主性于一体的高中化学“新型课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中化学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以基础拓展课堂,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师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打造“优势学科”在所有国家,化学都被看作是中学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尖端人才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大型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都把学生的化学成就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基于上

14、面的考虑,我们启动建设化学发展创新课程基地,以梳理高中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为重点,围绕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为载体,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化学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具有引领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物质呈现平台,并在物质呈现平台的提档建设和使用体验中,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辅助设施及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方法,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物质呈现平台包括:高中化学

15、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和校本课程;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化学兴趣与创新设计资源库;上述资源的建设都有相关的研究项目作为支撑。3促进“专业发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是关键;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校为本的、围绕课堂的教学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程基地将通过建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将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组织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一批在中学化学领域有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知名教师,打造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化学教师专业

16、发展团队。项目一: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物质呈现资源库1项目概述:近年来,化学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哪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大家普遍认为,中学的化学课程与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上。本项目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建设信息化资源、物化资源和实践性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积件、课件和流媒体资料等;物化资源包括实物模型、寓教于乐的实验器具和创新制作的教具等),将化学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

17、现,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增强学生理解、巩固、生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为基础,强化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实施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开发并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2.操作流程:(1)购置相关硬件。如电脑、图形计算器、声像采集与集成设备等,建立一个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实验室,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梳理、重点难点突破提供物化载体。(2)核心概念和方法梳理。借助高校的

18、力量,结合化学家、化学课程、教材与教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确定高中化学的发展脉络,梳理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3)重点、难点调研。依据高中化学的发展脉络及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在每个教学模块中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课程、教学和学习三个角度,运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理清教师的教学困难和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及原因。(4)建设信息化资源库。针对教师教学困难和学生学习障碍,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积件,建构化学模型,以直观物质型、动态生成性的形态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感悟,逐步形成信息化资源库。(5)设计化学实践性课程。对于不宜用信

19、息化手段直观呈现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高校专家的指导下,制作实物模型、实验教材等物化资源;设计兼具科学性、创意性和互动性的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开发化学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障碍,开发并实施能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校本课程;依据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开发以学生学习活动单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材。.预期成果:(1)建成高中化学重点、难点信息、物化资源库;(2)促进学生化学的基础和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3)利用上述资源优化教学的研究论文;(4)基于教学研究实验室,生成一批精品课程。项目二:高中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1项目概述:由于受到许多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限制和高考的引导

20、,我国学生比较擅长解决常规的化学问题,但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在化学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具有实际背景的化学应用方面也有许多缺陷,如建模手段不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薄弱,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亟须寻找途径予以突破。本项目将以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化学探究、化学建模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生活实践体验为基础,以模拟实验室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主体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化学学习内容,感受学科之美,体验化学的价值,促进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化学探究、化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培养学生创

21、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2操作流程:(1)软、硬件环境建设。在扬州大学化学科学院的指导下,建立两个化学模拟实验室,配齐所需的软硬件设备。(2)教师培训。借助高校师资和教学研究机构的力量,通过讲座、外出参观和校本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3)学生培训。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使部分有专长、感兴趣的学生从高一起就逐步掌握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师生运用技术的水平;对于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可通过选修课程,让化学资优生掌握设计实验,丰富学习手段,解决学习中的难点。(4)创新设计资源库。以人教版中高中化学教材

22、中“化学探究”和“资料卡片”这两个专题为切入点,梳理高中化学教材中相关素材,科学设计探究性实验问题系列,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创新模拟实验室中验证、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预期成果:(1)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建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验平台;(2)指导学生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小论文,并争取发表,或编印成集出版;(3)基于化学探究和化学建模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的研究论文;(4)促进学生在化学个性爱好中多元特色发展。 项目三:化学资优生培养计划1.项目概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实力的基础,化学思维能力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化学资优生的教育,美国有专

23、门的资优教育法规,韩国有许多化学资优教育研究中心,并每年召开一次化学资优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大量研究表明,化学资优生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在化学课程基地中设置化学资优生的培养计划,在实践基础上寻找一个适合我省乃至全国高中化学资优生特点的培养模式。本项目将关注化学天赋突出,对进一步学习化学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借鉴国内外化学资优生的培养经验,与高等院校合作,为化学资优生开设部分高等化学课程,邀请大学教授为学生作化学发展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化学探究和化学建模活动。同时,通过对一些化学实验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发挥他们的专长,激发其化学学习的潜能,为学生兴趣、特长、职业和终身发展

24、相和谐的人生未来奠定基础。2操作流程:(1)制定规划。根据学校的课程资源、地缘优势和化学资优生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的化学资优生教育计划。(2)开发校本教材。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编制并实施适合高中化学资优生的校本教材(围绕提出问题、化学建模、开放性问题、非常规问题)。(3)进行培训。借助化学模拟实验室的平台优势,开展一系列的化学探究和化学建模活动。(4)教学实践。有计划地开设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化学课程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前沿讲座,拓展化学资优生的视野,激发化学潜能。(5)化学资优生跟踪调研。选定部分化学资优生作为跟踪调研的个案对象,通过对个案学生的跟踪调研,研究化学资优生培养计划的实际效果。.预期成

25、果:(1)化学资优生培养的研究论文;(2)初步探索出适合农村普通高中化学资优生培养途径。项目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项目概述本项目依托化学课程基地和我市名师工作室,组成以我校化学教师为主体的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以问题、读书、行动、反思、改进为基本模式的名教师成长途径,力争出研修精品,出学科品牌教师,出学科品牌,提升学科文化品质。通过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催生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力争五年内发展共同体成员在学科理论研究上出样板,学科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名师成长上出经验,使发展共同体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发源地、学科知名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教育名家的孵化地。力争到2016年

26、每位学科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成员都再上一个新台阶,出一批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以及省、市级教育名家。.操作流程(1)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交流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微博”。通过网络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代表性成果、公开课课例、教学资源等。实现教师间的即时交流研训,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交流,共谋专业发展。学习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参与外界的学习交流。如每年的江苏高考信息发布会、观摩省级优课等。一方面,与高校联系,聘请高校化学学科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为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化学年会或江苏省化学年

27、会的专业论坛,组织教师观看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化学名师课堂并进行网上交流活动。研究平台。组织发展共同体成员对自身的教学艺术、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定期召开教师发展共同体例会,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多样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成果、分享智慧的广阔平台。(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管理。健全机制。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补偿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动力;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反馈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馈教师成长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成长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科学管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档案,科学

28、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便追随名师的成长足迹,为其他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科学优化专业发展路径,实现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在保持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定性考核,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3.预期成果(1)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或省教授级高级教师)不少于1名,泰州市名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不少于2名。(2)通过5年的研究实践,争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5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0篇;出版发行化学校本教材2套;出版高中化学教学专著至少1本。三、项目创意及效能分析(一)项目创新之处

29、1.开发、整合多种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库,能有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提升通过对高中化学信息资源、其它物化资源和实践性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和有效运用,使呈现课程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方式更加直观,可以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感悟;通过高中化学实践性活动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的学习新理念,提高了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2.建设高中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提供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的物质平台通过购买电脑、计算器、实验器材和数据采集与集成等设备和相关软件,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和优势,运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

30、,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自主学习、实验探究的化学创新实验室,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验性,不但创新了教学手段,还能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平台。3.丰富了高中化学资优生的培养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化学资优生的培养必须从初中阶段开始。因此,通过在化学课程基地中设置化学资优生的培养计划,在实践基础上寻找一个适合农村普通高中化学资优生特点的培养新模式,丰富我国化学资优生培养的经验;通过化学资优生培养计划的实施,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个性化帮助,促进了化学资优生的终身学习和提高,加快他们的成才。4.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创新

31、了化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通过搭建共同体教师学习、研究和交流等专业发展平台,对学校研修文化进行优化和重构,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实践性经验。同时,以名师的发展带动全校乃至本区域内全体师生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以名师经营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宗旨。5.通过高校联动、校际共建等方式建设课程基地是一种创新学校通过成立课程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兄弟学校共同参与资源开发等方式,一方面保证了课程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质量,保证了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普适性和建设进度;另一方面,也为成果的后续推广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发挥课程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更多学校的师生共同发展。(二)效能分析1.组建专家

32、指导委员会有助于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我校与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及江苏省化学教育学会达成了共建意向,由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把握课程基地的建设方向,并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撑、教师培训,搭建综合性的教学平台,努力创建充分展现创新理念、实践主题、时代特征、文化品位的教学环境;负责面向化学资优生的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和创新实验,建设面向师生共同发展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负责高校专家评估、中学教研机构评估和学校评估的三方联合评价和诊断,强化教学环节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职责都充分以项目引领发展,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基地拓展课堂,

33、必将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和优质化发展。2.梳理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有助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准备把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物质呈现资源库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基础性重点工程,重点梳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来建设信息化资源、物化资源和实践性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等,拓展课程有效运用途径,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生成知识,有利于减负增效。另一方面,以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梳理为基础,加强高中化学创新模拟

34、实验室运用的针对性,找准化学资优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支点,并促进各层次学生的终身发展,必将有利于纠正当前高中教育重课堂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利于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搭建开放的网络资源展示和共享平台,有利于引导全面发展在课程基地建设的中期阶段,我们将搭建开放的网络平台,以利于成果的展示和共享,促进师生的互动,使成果尽早地转化为教育质量,发挥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效益,这有利于破解课程单一、实施单一、手段单一等问题,从而达到以课程整体开发、全面建设为重点,促进师生多样化学习、全面发展;通过上述网络平台的搭建,通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效和

35、进度进行评估,及时运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实践、发现前沿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创造潜能、不断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必将有利于课程基地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行指导;通过上述网络平台的搭建,还有利于成果的推广,让更多的师生受益,丰富和完善高中化学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本地区乃至全省高中化学教育质量,为学生兴趣、特长、专业、职业和事业融为一体的人生未来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职业生涯、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相统一的理想搭建平台。四、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一)项目保障1组织保障、加强领导成立课程基地领导小组。由李仁伟任组长,倪金芬任副组长。其它主要成员:刘国钧中学化学组

36、成员及靖江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1)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基地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并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保障基地建设顺利进行;负责阶段性研修成果的推广并指导靖江全体高中化学教师实践的指导。(2)各项目建设负责人如下:项目一负责人:叶小青、王小乔、吴红波、张 俐、展君梅。项目二负责人:杨银鹏、刘 佳、陈建军、唐桂萍。项目三负责人:刘海燕、印荷萍、赵文娟、李水明。项目四负责人:朱益虎、曹银娣、刘正娟、蔡华锋。2保障资金,确保投入政府首期投入硬件建设240万,用于建设一个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实验室和二个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首期软件建设每年50万,连续投入五年,用于教师培训和研讨交流、聘请专家指

37、导和评估、教师具体实践奖励、发表论文和著书立说的资助、化学校本课程和教材的资助。3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化学课程基地申报准备工作和具体实施工作。4.项目引领,科研攻关定期组织化学教师进行培训,认真学习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技术;以项目引领发展,按照各项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在项目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各项目的建设。共同研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专家指导下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攻克遇到的难关,确保各项目的实施与推进。5.建立制度,评价激励建立刘国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明确每一位成员的岗位职责,在按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38、的基础上,对有创造性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二)社会支持1.智力支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和泰州市、靖江市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智力支持。在我校教师制订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初期,就承担了方案制订的指导和审核工作,并将在未来的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全程指导、评估和督促,并承担师资培训和部分化学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2.资金支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靖江市政府和靖江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他们将在未来的课程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用于添置设备、专家往来、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成果推广和发表等各方面的费用。3.技术支持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扬州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实验室、将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技术

39、支持,确保各建设子项目顺利完成。4.人力支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中,得到了全校教师的支持,全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制订省课程基地建设方案,通过教师申报和专家组评审,确定了化学发展创新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此外,在教育局的统筹下,靖江市三星级和四星级高中的部分化学骨干教师组成了专业发展共同体,他们将以饱满的激情,认真参与研修和建设,为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奉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五、项目支出预算表单位:万元支出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市、县财政投入学校自筹省财政补助小计合 计一、设备购置费小计 数字实验室设备 200200100 数字白板设备1030 二、教学资源开发费小计 影像教学资源开发费520 教学资源开发费 三、材料费小计 实验材料25 材料 四、实验费小计 仪器损坏实验费12 实验费 五、培训费小计 教师培训费43 培训费 六、其他费用小计 出差费23 费 六、申报意见校内组织申报情况 同意申报 (盖章)2015 年3月20日县(市、区)、市教育局、财政局意见 (盖章) 年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