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541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研究生姓名 学 号 院(系、所) 学科、专业 学校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企业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入学日期 摘 要内蒙古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对于优化社会能源结构,改善我区自然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49.5MW风电场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风电场的风力资源状况、风电机组选型、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及CDM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1)本期工程测风立70m 高测风塔1 座,采用了进口NRG 测风设备,分别观测10m、40m、

2、50m 和70m 四个高度的风速,10m 和70m 两个高度的风向,通过对风电场一年测风数据的分析处理,参考本地气象站30年的资料,推算出代表年各风能要素。本风电场风能资源初步评价结论为:全年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分别为W、WNW,风功率密度等级为5级,属于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区,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2)根据风电市场近年来不同产品的运行情况、生产历史、并考虑国产机组的实际情况,通过对750kW、850kW和1500kW 三种机型在功率曲线、年净发电量、经济性等方面的比较,本期风电场推荐安装机型为1500kW型。然后进行能量估算、发电量估算,以获得较大发电量为原则,完成了风场风电机组的选型。(3)根

3、据环境保护标准,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内蒙古正镶白旗风电场的建设运行对当地环境空气、水环境的影响很小,对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环境管理建设降到最低限度。(4)通过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CDM机制引入进一步说明,项目投产后的收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建设风电场是可行的。关键词:风电场;建设;可行性ABSTRACTInner Mongolia is vast in territory, and the wind resource is rich. Sp

4、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industry i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optimizing society energy structure, improving regio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reg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ilingol pledge 49MW wind electric field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

5、ject, conducting the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study separately from the wind power resource condition, wind power machinery shap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content mainly may divide into three parts:(1) Through a wind electric field year anemography data analysis processing, uses

6、 the representative wind resources data which from a reference meteorology station master the series material appraises this actual year, calculating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representative year, analysising the wind resources condition in the wind electric field.(2)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t

7、he production history and considering domestic situ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of wind power market in recent years, initially chose 750kW, 850kW, the 1500kW three types products, carrying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using WASP8.0 and WINDFARMER software, the wind field wind electrical machinery shapin

8、g, the arrangement has been completed. (3)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 to this aspect and so on and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 conclusion of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figuring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Inner Mongolian Zhen

9、g Xiangbai County Wind electric field has little influence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ir,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e sound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may through taking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 and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o decrease

10、 the influence.Thi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social economy, the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nvironment benefit is extremely obvious, the construction of wind electric field is feasible.Key word: Wind electric field;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目录第一章 绪论 11.1 引言11.

11、2 工程背景 31.3 工程建设必要性41.4 研究的主要内容4第二章 风力资源 62.1 风电场地形风力资源概述 62.2 风电场所在地区气象站资料分析62.2.1 平均风速年际变化和多年逐月平均风速 72.2.2 多年平均全年各风向频率 92.3 风电场风力资源评价102.3.1 风电场测风情况概述102.3.2 测风数据的处理 112.3.3 风电场实测年风能要素计算 142.3.4 实测年风资源评价 252.3.5风电场代表年分析 252.4 风电场风能资源初步评价结论 37第三章 风力机组选型和布置 383.1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383.1.1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范围的选择383.1.

12、2 风力发电机的机型选择 383.1.3 确定单机容量393.2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403.2.1 风电场风能资源条件 403.2.2 风电场地形条件413.3 风电场年上网电量测算 413.3.1 年净发电量估算413.3.2 能量损失估算413.3.3 年上网电量测算423.3.4 初步结论与建议42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434.1 环境保护 434.1.1 环境现状 434.1.2 环境保护标准 434.1.3 环境影响分析 444.1.4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454.2 水土保持 454.2.1 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 454.2.2 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454.2.3 水土保持

13、设计结论 454.3 结论 49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及CDM项目评价 50 参考文献 57致 谢 59作者简介 60第一章 绪 论1.1 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地球上可利用的常规能源日趋匮乏,如何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越来越体现其优越性。作为能源首位的电能原来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其燃烧后产生的SO2、CO2等有害气体及烟尘排放到大气当中,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为了减少火电对大气的污染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

14、都在积极的发展风力发电。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资源,最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凭借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在全球同类行业中创造了最快增速,目前以每年32%的增速在发展。风力发电与火电等其他发电方式相比有诸多优点,突出体现在环保方面,一台单机容量在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近年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2006年全球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7422.3万千瓦,是1981年的4900多倍,1992年的27倍多。1.1.1 国际风力发电发展状况风能发电在欧洲最为先进,其中德国、丹麦和西班牙三国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约占全欧洲总装机容

15、量的84%,截至到2005年底全世界风电装机已经达到6000万千瓦,平均增长率达到30%,单机容量4000KW的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运行,风电场建设已经从陆地向海上发展。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和常规能源已经十分接近。其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风电产业发展步伐较快,政府积极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鼓励风机制造业,目前印度风电机组超过70%的零件已实现国产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最近,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签署了风力12关于2020年风电达到世界电力总量的12%的蓝图的报告,期望并预测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31亿千瓦时,发电量253万亿千瓦,风力发

16、电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2%,并在全球范围内减少100多亿吨二氧化碳废气。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解决世界能源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展前景十分可观。1.1.2 国内风电发展现状最新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7.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陆地、近海海域及岛屿。三北地区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风电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破坏性风速极少,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目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一五”发展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有效手段,而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商业化运营的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风机装机

17、容量达到126万千瓦,2006年达到了260.4万千瓦,同比增长了107%,内蒙古、新疆、河北、江苏等省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基地,我国有关部门提出规划目标为到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为400万千瓦,到2020年装机规模为3000万千瓦。但与其他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相比,我国的风能发电事业相当落后,2006年底的装机容量在亚太地区仅占22.3%。造成风电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有:风能资源资料缺乏、大型风电机组依靠进口和风电价格偏高。小型风电机组效率低,而高效率的大型机组依靠进口,加上关税等因素,造成我国风电价格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投资回报率低,难以发展,直接影响了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导致恶性循环

18、。1.1.3 风力发电的优势(1) 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2) 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只要完成接入系统工程,安装一台就可投产一台,不受整体规模影响。(3) 可靠性高、运行维护简单:由于现代高科技运用到风力发电机组,机组寿命提高。同时运用的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了风机的自诊断功能,实现了单机独立控制,不影响整个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只需要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1.1.4 CDM简介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sim,CDM)是一种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9、机制。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商业化运营的技术,但单位发电投资成本和上网电价偏高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风电项目具有通过CDM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如何量化CDM对于风电项目的影响成为风电场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有无CDM资金支持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从内部收益率和上网电价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CDM的“碳交易融资”的存在,一些原本经济上并不可行的风电项目变为可行。最后对具有良好经济性的CDM风电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1.1.5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风电情况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风电项目获国家和自治区发改委核准风电项目24项,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2万

20、千瓦。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分别核准了大唐锡林郭勒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灰腾梁A区一期49.5MW、北京国际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朱日和49.5MW、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朱日和49.5MW等3个风电项目。至此,锡林郭勒盟已经核准风电项目24个,装机总容量达到162万千瓦。 锡林郭勒盟风力资源丰富,总蕴藏量达5亿千瓦以上,占全区总量的50%左右,占全国总量的20%,可开发利用量超过5000万千瓦。目前,已开工项目15项,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到2008年底,预计累计投产装机容量将达到80万千瓦以上。1.2 工程背景为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风能资源,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促进公司可

21、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我区的自然环境,拟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建设49.5MW风电场工程。正镶白旗风电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镶白旗东部区域,距旗城约30km,北距锡林浩特市286km。海拔1230m1250m 左右(黄海高程,下同)。正镶白旗地处阴山山地北坡,内蒙古波状高原南缘,东与正蓝旗相邻,南与太仆寺旗和河北省康保旗交界,西与镶黄旗和乌兰察布盟化德县接壤,北与苏尼特左旗毗连。正镶白旗大陆性气候显著,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热干燥,秋季凉爽湿润,冬季漫长寒冷,一年四季光照充足。据正镶白旗气象站有关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2.7,月平均最低气

22、温-17.6,月平均最高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349(1961 年),极端最低气温-35.9(1971 年),平均无霜期112 天。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最大降雨量502.4mm(1961 年),年最小降雨量232.1mm(1962 年)。多年平均风速4.0m/s,全年大于八级(含八级)大风日数平均为70 天,以春季为主。拟建风电场场区不仅大风日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着丰富的风力资源,适合开发大型风力发电场。1.3工程建设必要性1.3.1风电场建设符合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需要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调整电力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符合内蒙古

23、自治区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内蒙古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电为主,煤炭资源开发和水资源的利用浪费很大,调整能源结构,成为当前紧要问题。因此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是非常必要的。1.3.2风电开发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一条途径。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我国政府已经制定出“开发与节约并存,重视环境保护,合理配置资源,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的方针。风电的开发建设不但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调整,更体现了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响应,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1.3.3风电的开发建设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镶白旗地域辽阔,地方经济发展

24、缓慢,主要原因是土地沙化非常严重,而风能资源却非常丰富,充分利用风能资源,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带动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能源短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风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效果显著。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对于优化社会能源结构,改善我区自然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49.5MW风电场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风电场的风力资源状况、风电机组选型、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及CDM引入等方面进行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1)根据当地气象局30年

25、的测风资料及风场内测风塔10m、40m、50m、70m大量的实测数据,参照 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及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分析计算出风电场10m、40m、50m、70m高年平均风速、平均功率密度等数据。(2)根据风电市场近年来不同产品的运行情况、生产历史、并考虑国产机组的实际情况,对750kW、850kW、1500kW 三种机型进行功率曲线、年净发电量、经济性等方面的比较,通过风场风电机组选型,计算出风电场机组发电小时、发电量等。(3)根据环境保护标准,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探讨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及环境管

26、理建设措施,使得对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通过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CDM机制的引入进一步说明项目投产后的收益。第二章 风力资源2.1 风电场地形风力资源概述正镶白旗风电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镶白旗东部区域,距旗城约30km,北距锡林浩特市286km。场址中心位置坐标约为东经1152934,北纬422815,海拔1230m1250m 左右。正镶白旗地处阴山山地北坡,内蒙古波状高原南缘,东与正蓝旗相邻,南与太仆寺旗和河北省康保旗交界,西与镶黄旗和乌兰察布盟化德县接壤,北与苏尼特左旗毗连。正镶白旗大陆性气候显著,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

27、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热干燥,秋季凉爽湿润,冬季漫长寒冷,一年四季光照充足。据正镶白旗气象站有关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2.7,月平均最低气温-17.6,月平均最高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349(1961 年),极端最低气温-35.9(1971 年),平均无霜期112 天。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最大降雨量502.4mm(1961 年),年最小降雨量232.1mm(1962 年)。多年平均风速4.0m/s,全年大于八级(含八级)大风日数平均为70 天,以春季为主。拟建风电场场区不仅大风日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着丰富的风力资源,适合开发大型风力发电场。2.2 风电场所在地区气

28、象站资料分析正镶白旗气象站距离风电场大约30km, 气象站基本情况见表2-1。表2-1 气象站基本情况一览表站名位 置东 经北 纬高程(m)多年平均风速(m/s)统计年限正镶白旗明安图11500421811404.01971-2004备注:正镶白旗站测风仪按国家标准检测过。正镶白旗气象站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具有近40 年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建站以来从未发生过迁移,本次采用其有关资料进行区域性气候要素评价。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2-2。表2-2 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项 目单位正镶白旗气象站指 标发生时间气温多年平均1.91960 年1999 年多年极端最高34.91961 年6 月1

29、日多年极端最低-35.91971 年2 月6 日气压多年平均hPa864.21960 年1999 年年最高平均hPa864.91964 年年最低平均hPa862.81966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年总量mm363.31960 年1999 年年最多降水量mm502.41962 年多年一日最大mm232.11962 年风速多年最大m/s28.01977 年6 月10 日风向为WNW多年平均m/s4.01960 年1999 年冰雹年平均次数次4.4年最大次数次8年最少次数次1备注:统计年限为1960-2000 年2.2.1 平均风速年际变化和多年逐月平均风速正镶白旗气象站19712004 年历年平均风速成

30、果见表2-3;19962004 年多年逐月平均风速成果见表2-4。表2-3 中,正镶白旗气象站近30 年的年平均风速变化较大。近30 年(1975 年-2004 年)年平均风速为3.48m/s ,近20 年(1985 年-2004 年)年平均风速3.3m/s,近10 年(1996 年-2004)年平均风速为3.2 m/s ,这表明气象站的长序列风速呈递减趋势,风速减小主要原因是城镇范围扩大、建筑物逐渐增多,同时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等绿化措施也使风速较过去有所降低。正镶白旗站风速年际变化直方图见图2-1。根据资料,统计正镶白旗站1996 年2004 年多年逐月平均风速,每年秋末至次年夏初风速较大,1

31、0 月6 月平均风速分别为3.5m/s; 7 月9 月平均风速为2.6m/s,表明全年风速具有季节性变化。详见表2-4,风速年内变化直方图见图2-2。表2-3 气象站历年平均风速年份(年)平均风速(m/s)年份(年)平均风速(m/s)年份(年)平均风速(m/s)19714.119833.519953.519724.719843.519963.819734.719853.219973.519744.319863.219983.419754.219873.719993.319764.219883.420002.719773.819893.320012.819783.819903.420023.51

32、9794.019913.420033.019804.119923.220043.219813.719933.319823.319943.5备注:19712004 年年平均风速为3.59m/s表2-4气象站多年逐月平均风速 单位: m/s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风速3.33.23.84.03.83.22.72.42.63.23.43.53.2备注:统计年限为19962004 年图2-1气象站多年年平均风速变化图图2-2气象站多年平均风速年内变化图2.2.2 多年平均全年各风向频率统计正镶白旗气象站19712000 年多年平均全年各风向频率,主导风向为WNW,

33、相应频率为13.0%,详见表2-5 和图2-3。表2-5气象站多年平均全年各风向频率 (%)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频率32111124677710136522注:统计年限1996年2004年图2-3 气象站多年(1996-2004)平均年风向玫瑰2.3 风电场风力资源评价2.3.1 风电场测风情况概述测风的目的在于掌握风场风速在平面上的分布及随高度变化的情况,确定其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自2003 年12 月开始在正镶白旗地区选址测风。由于风电场区域地势开阔,平坦,本次测风立70m 高测风塔1 座,并分别观测10m、40m、50m 和70m

34、四个高度的风速,10m 和70m 两个高度的风向,采用了进口NRG 测风设备,其中70m 高安装两个风速传感器,其余各高度均安装一个风速传感器,10m、70m 各安装1 个风向传感器,同时在10m 高安装温度、气压传感器各一个。所采用的进口风速传感器均经标定。测风塔位置示意图见图2-4,测风塔的布置基本可以反映风电场区域内的风资源分布情况。测风设备安装情况见表2-6 和表2-7。表2-6 测风塔安装位置表测风塔高度地点东经北纬塔基高程(m)70m塔位11529344228151239表2-7风场测风仪安装高度及编号测风塔高度测风仪安装高度设备型号观测项目70m10mNRG#40 风速传感器NR

35、G#200 风向传感器#110S 温度传感器BP20 气压传感器风速、风向、温度、气压40mNRG#40 风速传感器风速50mNRG#40 风速传感器风速70m NRG#40 风速传感器风速、风向NRG#200 风向传感器2.3.2 测风数据的处理参照 GB/ 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及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根据风场测风获得的原始数据,对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检验出不合理及缺测数据,经处理后整理出2004 年1 月1 日至2004 年12月31 日连续完整的风场逐时测风数据。完整性检验(1) 检查测风塔各高度上测风数据的数量是否等于预期

36、记录的数量,结果见表2-8。(2) 检查测风塔各高度上测风数据的时间顺序是否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是否连续。检查结果为:测风塔各高度上测风数据是连续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测现象,其中, NRG 由于维修设备,缺测五次(每十分钟记录一次),该仪器的数据缺测率几乎为0,风向数据缺测较多,为1.9%3.0%,缺测主要出现在冬季,原因是此地区冬季风大持续时间长且风、雪、沙尘交加,容易引起风向仪被冻住或增大转轴摩擦力。表2-8 测风数据及缺测次数统计表项 目观测日期总测次(次)风速缺测(次)风向缺测(次)缺测合计(次)缺测率(%)10m、40m、50m、70m风速气温、气压2004.1- 200

37、4.1252704(次/十分钟)5050.010m风向2004.1- 2004.128784(次/小时)05355353.070m风向2004.1- 2004.128784(次/小时)03353351.9合 计333792308709000.27从表2-8 可以看出,风电场缺测数据较少,其中风速的缺测率几乎为0,10m和70m 风向的缺测率分别为3.0%和1.9%,总得测风数据缺测率为0.27%,即测风完整率为99.73%,满足GB/ 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中所规定的测风完整率大于98%的要求。合理性检验测风数据主要参数的合理范围、相关性及趋势性检验的参考值及实测不合理

38、数据统计见表2-9。表2-9 中,风速、风向和气温实测数据均在合理范围内。测风塔风速相关性不合理数据比例1.40%;风向相关性不合理数据比例在8.37%17.29%之间。趋势性不合理判别中,气压不合理数据比例0.01%,气温不合理数据比例0.06%,风速不合理数据比例为0.05% 0.26%。表2-9 实测不合理数据统计塔号测风高度(m)主要参数合理参考值次数总测次(次/小时)比例(%)1#10m、40m、50m、70m、气温、气压0平均风速小时平均值40m/s0702720.000风向小时平均值3600351360.0076kPa气压小时平均值88kPa087840.00平均风速的1小时变化

39、6m/s163702720.23平均温度的1小时变化5C587840.06平均气压的3小时变化1kPa187840.0170m/5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2.5m/s287840.0270m/4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3.5m/s387840.0370m/1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5.8m/s087840.0070m/5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2.5m/s7187840.8140m/1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3.5m/s12387841.4070m/40m高度小时风向差值22.51519878417.2940m/10m高度小时风向差值22.573587848.37缺测和不合理数据的处理a) 风

40、速处理通过对同一方向不同高度的仪器或同一高度两台仪器进行对比分析,将测风塔缺测风速采用同一高度数据进行替换或利用风切变幂率公式推算各高度缺测风速的方法处理。b) 风向处理对于风向缺测数据及因仪器故障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合理数据,通过对同一方向不同高度的仪器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相邻高度互为替换。不同高度风向相差大于 22.5的数据主要用上层数据替换下层数据,并对比分析各高度的风向频率,进行适当的调整。c) 气压处理对于因仪器故障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合理数据,采用相邻小时数据替换。测风有效数据完整率计算有效数据完整率按下式计算: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测数目-缺测数目-无效数据数目)/应测数目100%经计算正镶

41、白旗风电场有效数据完整率为:(333792-900-2687)/ 333792100%98.9%,满足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规定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大于90%。2.3.3 风电场实测年风能要素计算测风数据经处理后,整理出2004 年1 月1 日至2004 年12 月31 日连续一年完整的风场逐时测风数据,通过现场调查和收资并对测风数据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降低了测风数据不确定造成的偏差影响。选择测风塔各高度的两套测风仪中运行情况较好的测风仪的测风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分析依据,即选择风速传感器为10m、40m、50m 、70m 和风向传感器为10m 和70m 的测风数据作为实测数据。风切变指数根据测风塔2004 年1 月1 日2004 年12 月31 日不同高度的实测数据推算风切变指数,求得风切变指数为0.063,其为10m40m、10m50m 和10m70m 风切变指数的均值,详见表2-10,其中50m70m 风切变指数最大,为0.135。表2-10 测风塔实测风切变指数计算结果测风高度年平均10m 切变40m 切变50m 切变70m8.040.0740.1230.13550m7.680.0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