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602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

2、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

3、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二、三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影响我国天气

4、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

5、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

6、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四、学法指导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

7、求知欲。(二)讲授新课1.锋面系统(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引出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依据】(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

8、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问题: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结合动画的展示,设计5个问题,是依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简入难,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生,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的知识、得出结论】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

9、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设计表格,学生填写)【运用表格,一是为了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二是由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传授;三是把一些繁杂的文字进行简单的编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加以我们家乡的实例:“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由同学讨论分析原因,这样设计重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2.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在设计这个课题的时候,充分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结合高一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加以分析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

10、飞雁”增加地理课堂的文学性】(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格2)【在这里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启发学生从低压、高压的气

11、流特征入手,讨论分析二者所影响的天气特点,运用比较方法,更能使学生掌握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情况,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介绍锋面气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3)锋面气旋【在处理锋面气旋时,借助动画,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总结新课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

12、的个体,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媒体,收集未来几天齐齐哈尔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课堂结束语)几日来的鹤城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板书设计2.5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锋面结构与特点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类型与天气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基本的气压类型2.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