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谈“太阳高度的复习”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论文:谈“太阳高度的复习”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太阳高度的复习”文章摘要:明确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并能应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某个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知识。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某天或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全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变化规律,注意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关键词: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 直射点 晨昏线 地平面 纬度 南北极点高三地理学习、复习中令老师与学生最感烦恼和困难的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看似内容很少,可深究下来:内容多而难,与数学知识联系又紧。对文科学生来说确是头疼的。太阳高度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太阳高度复习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有关知识点。一 理解概念1 、太阳
2、高度(用h表示)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当某地处于 昼半球 h 0 夜半球 h 12小时,该地与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若昼长 B = C D =4、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D )A 昼夜平分 B昼夜等长 C 极夜 D 极昼二 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一)某日或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H的变化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越大,当地的H就越小。(计算公式见上)关键是某天或某时刻H的纬度变化图的阅读(如图)。读图可知:直射点纬度为aN,北极点的太阳高度a,刚出现极昼极夜的纬线纬度分别是(90- a)N、(90- a)S,赤道上的H=90- a。H自aN向南北两侧
3、递减。 (二)某地或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H)的年内变化(1)回归线之间地区,H 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即一年中H有两次达最大值。(图9)若当地在南半球,则两个最大值(峰值)出现在北半球冬至前后,当地越接近南回归线,两最值间时间间隔越少;峰值间的谷值为冬至日时的H。(北半球依次类推) 这一地区各地的H年较差在46522326之间,越接近赤道,H的年较差越小。 (2)回归线上:H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次最大值,H的年较差为4652。(图10)(3)回归线至极点间的地区:H的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H只有一个的最大值。而各地的H年较差为均为4652。若当地纬
4、度,Hmin=90-(+2326),Hmax=90-(-2326),其差值为:4652(图11)(三) 正午太阳高度(H)的应用(1)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的倾角调整(图12)为了更好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间的倾角,让太阳光线与受热板间呈直角。则其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H)关系:+H=90(2)楼间距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间距应保持适当距离。一般各地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H为标准,若楼高为h,则楼间距L=hctgH(图13)(3)室内光照面积大小室内光照面积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是室内光照面积越小。(4)正午影子长短、朝向及朝向维持时间
5、计算、一般物体(高为h)影子长短(L)与正午太阳高度H呈负相关,即L=hctgH、不同半球、不同纬度地区的影子朝向有较大的差异: 北(南)极圈北(南)极地区:极夜时各地正午无影子;北极点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朝正北;其余各地正午太阳终年在其南(北)方,日影均朝正北(南)。极圈回归线间各地区,正午日影北半球终年朝正北,南半球终年朝正南。回归线赤道间地区,正午日影有时朝正北,有时朝正南。结合直射点移动的回归周期,直射点在地表移动1纬度,约需花4天时间,可知任何地点的正午日影朝向及持续时间:如20N地区的正午日影朝正南的时间约为28天。因为:此地有两次直射现象,又与北回归线差3.5,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到此纬线须花3.54=14天,那么直射点移动到此在6月22日前后14天,也就是6月8日和7月6日。从6月8日到7月6日直射点一直在20N纬线以北,正午影子持续朝南,共28天。 若掌握以上一些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这块内容的难题也就能克服了。 参考文献:1、大学教材地球概论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2006高中总复习名师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