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766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 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 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

2、、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 自我 更新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 实例: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3、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刺激发生的反应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 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 因为: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应激性是通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生长、发 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一定反应的特征。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

4、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决定的。 5、遗传和变异: 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 变异:使物种不断变化。 6、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世纪以前:积累知识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9世纪前叶:寻找生命内在联系,概括事实资料; 19世纪中叶:阐述事实资料。 19世纪中后期:用实验手段和理化知识分析; 实验生物学阶段生命活动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 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来,研究蛋白质、核酸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四、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概述:生物科学 + 工程技术 1、微观方面:生物工程医药

5、: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成 果 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超级菌。 生态学: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景:对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料匮乏、能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等 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成就:生态农业。 五、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六、作业: 七、后记: “关于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增殖、遗传和变异、细胞内寄生、对抗菌不敏感,而对于干扰素敏感等特 征的微生物。 病毒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不能通过的滤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常见的病毒有牛痘苗病毒、传染性 浓泡皮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非典”病毒等。 病毒的基本化学

6、组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病毒通过核酸复制 的方法来增殖,不进行二均分裂。 病毒体内无核糖体,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正在细胞外的病毒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上是无生命的物体 相似。 病毒在生物进化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有人认为病毒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类型,有细 胞结构的生物是从这类生物进化而来的;有人认为病毒可能是长期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退化而成的。 2、类病毒:最近几年,人们还发现一种比病毒更简单的生命形式,叫做类病毒。它的大小相当于病毒的1/80, 没有蛋白质外壳,仅是一单链核糖核酸分子。 病毒、类病毒都属于专性寄生的生物,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

7、它们虽无细胞结构,但与其它生物一样具有严整的结构。 3、朊病毒: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朊病毒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学者普鲁辛纳。朊病毒只有蛋白质, 没有核酸。例如疯牛病的病原体。 第 课,课题 第 课时,课型 复 习 。总序第个教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1、识记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 2、识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重点 难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教 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在绪论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

8、地球上已知的大约200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些共同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相同的。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实验证明:C、H、O、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另外,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其实,生物体除了常见的9种元素之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

9、学元素主要的有20多种。 种类:20多种。 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类: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Ca、Mg等。 2、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如:Fe、Zn、Cu、B、 Mo等。 注:大量元素是从含量上看,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 N、P、S、K、Ca、Mg等;主要元素是从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C就没有生命;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重量

10、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物是由这六种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C、H、O、N、P、S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如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核酸是由C 、 5.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

11、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一、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诱变因素: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损伤细胞内的DNA。 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能改变核酸的碱基。、DNA。 发生的时期:DNA分子复制时期,如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直接病因:

12、血红蛋白多肽链上一个 2、根本原因:血红蛋白基因上发生改变,由AT变为TA。 特点: 1、: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 4、: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突变概念要素整合图解 将基因突变的内涵、外延、原因、结果、特点、意义等概念要素整合如右图: 三、基因突变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改变性状: 原因: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不改变性状,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当突变后

13、的DNA转录后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同种氨基酸时,这种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突变成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引起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 1、基因突变发生在给后代。 2、如果发生在过程中,可以通过 四、基因重组 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意义: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子代中就可能出现适应变化 的环境的个体,从而在多变环境中繁衍下去。 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的比较 存在诱变因素是否一定发生基因突变? 不一定,但基因突变的频率会提高。 5.染色体变异 1、知识与技能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4、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能够解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评价不同作物、不同的温度对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影响效果。 2、过程和方法 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以实验的方式认识低温对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以致用的理想。通过实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够欣赏别人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

15、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第1课时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概念:由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种类: 1、缺失:染色体中1。、重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如图2。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如图3。、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4。 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举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概念:由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而引起的变

16、异。 类型 1、细胞内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结果:使基因的数量增加或减少。 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等。 三、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概念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多倍体 1、概念:由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三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四倍体。例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 2、分布:在中常见,在中极少见。 3、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杆粗壮,叶片、果

17、实和种子都比较 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单倍体 1、概念: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即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且。 四、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染色体的特点 1、不含。2、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 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 1、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

18、因型为AAa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也可以记作:同一个字母不分大小,重复出现几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有几个等位基因就意味着有几条同源染色体。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第2课时 五、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实验原理:低温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改变。 方法步骤:洋葱根尖培养固定制作装片观察。 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3、解

19、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使细胞分散。 六、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 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的判定 1、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是两个概念系统,主要区别在于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概念与染色体组无关。单倍体一般含一个染色体组,也可以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染色体组,如普通小麦产生的单倍体,就有三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多倍体与染色体组直接相关,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叫多倍体。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以用什么试剂替代?实验中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吗? 可以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替代。能,特别是在高原植物中。 高中生物

20、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 教学设计 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和生物,活跃的生命现象和相对沉寂的生命现象进行对比,使讨论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表面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

21、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入,层层理解。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结构,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枯草杆菌B.噬菌体C.团藻D.草履虫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从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

22、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征。正因为生物有了应激性,才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适应周围环境。 注意:要判断某生物现象是否属于应激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发生反应的刺激;二是看生物体是否对外界刺激发生了反应。如果两者皆具备,那就是应激性。 例: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现象的是。A.蝗虫的体色与绿色的青草一致B.竹节虫的形状与竹节相似C.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D.黄蜂身体上黄黑相间的条纹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该特征的基础

23、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发育,表现出由新生到成熟的阶段性变化是发育。生物个体通过生殖,保证了种族的延续。 注意:生物的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二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不可等同看待。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通过生物生殖过程实现的,因而没有生殖,也就没有遗传和变异的机会。 例: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鲫鱼经过人工饲养,从而演变成金鱼的事实说明生物都具有。A.遗传和变异B.应激性C.适应性D.多样性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具体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又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环境。 针对生物体的基

24、本特征,总结出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通过新陈代谢,使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而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又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才能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一定的应激性;生物体只有具有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各基本特征 例:能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和细胞结构B.应激性和适应性C.遗传变异和生殖D.新陈代谢和生殖 2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 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的介绍中,

25、突出了三大成就: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DNA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几个实例。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工程手段,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其成果层出不穷。如我国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干扰素的问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等,这些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出现,均说明了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和粮食等世界性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6、 注意: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主要朝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方面就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讲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不仅是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取在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后,达到一定的能力的提升:把握生物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的能力;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成败关键;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板书 绪论 1、生物的六大特征:、生物科学的发展和进展、学习生

27、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建议和意见 语速不能太快,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教学目的: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 1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对比、讨论、讲述、提问 教学设计 首先以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供的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元素的对比表进行对比,使讨论提问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学。通过对比,使

28、学生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从无机的非生命环境中元素的组成与生物体元素组成的对比中,发现它们的统一性,了解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特点;从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的元素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元素的组成有区别;从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对比中,发现生物体元素组成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体特性的联系。 玉米与人体的无机物的组成 元素 O C H N Si K Ca 玉米4.443.56.21.41.10.90.23 人 14.625.99.46.30.001.09.67 P Mg S Cl Al Fe Mn Na Zn Rb 0.20 0.10.10.10.11 0

29、.00.0- - -.11 0.10.70.4- 0.01- 0.40.01 0.005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根据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大量元素占生物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上,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包括Fe、Mn、Zn、Cu、B、Mo等。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同的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分别是。 C C、H、O、N C、H、O、N、P、S A.B.C.D.

30、 按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大致可分为下列类型: 构成原生质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等。 调节机体活动的元素:如离子态的Na+、K+、Ca2+、Mg2+、Cl、H+ 及其他离子 OH、HCO3、SO42、HPO42等。 与蛋白质结合的元素:如Fe,Cu,Mo,Co,Zn,I,Mn。 微量调节元素:如B、Cr、Se、As、Ni等。这些元素是不可缺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是最基本的,其中C、H、O、N、P、S6种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部分有机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

31、注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全部形成各种化合物,而是有些参与构成化合物,有的以离子状态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还有的兼有多种功能。 在细胞内可找到至少62种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种,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的主要作用可总结为三个方面:构原、组化和影响。但不管含量的多少,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元素,生物体就不能表现出相应的生命活动,甚至呈现出一定的病症。从这个方面说,它们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3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种类比较确定的,差异性是从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

32、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量的比较得出的。也就是说,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又说明了生物界和 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 例:从根本上说,生物体都是由非生物界中的化学元素构成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的原因是。A.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具有特异性功能B.生物体中有个别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没有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C、H、O、N、P、S等6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例:生

33、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分别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各种化合物新陈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分裂A.B.C.D. 板书 1.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重要作用: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作用:构成原生质、组成化合物、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建议和意见 授课速度不能太快,对某些班还要减慢速度。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34、教学目的: 1 原生质的定义 2 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 成、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 3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4 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 现象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 教学难点: 1 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和重要功能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重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