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796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一、引言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3)中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最重要课型之一,肩负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文化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着词汇、短语、句型、文本字面意义和翻译的语言识别层面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只要求接受和消化知识,不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看法,思辨、质疑、表达能力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品格得不到锻炼,远离阅读的终极目标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意图构建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并以一个教学实例,分析和讨论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及内涵 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是借助阅读文本,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阅读课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渗透,让学生用语言想象,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在语言交际中让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思维质量,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这一思路,笔者拟构建“问题导学活动体验发展思维”的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 首先,以问题促进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以英语阅读文本为载体,充分挖掘教

3、材,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有一定深度、广度和难度的问题,采取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挑战彼此、挑战教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以活动促进体验。阅读是一种体验性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和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身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思维和语言不能脱离身体的经验而存在,阅读是用语言进行思维,使用语言的阅读就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学习恢复了“学习”的原始性质(黄远振,2012)。 再次,以体验促进思维。英语阅读应将思维训练融合于课堂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给学生体验的机会。从作品视域关注作品内

4、容,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概括;从作者视域思考作品的故事和情节,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评论和解释;从读者视域思考阅读文本,提出个人观点或见解,进行创意表达。这种体验式学习,注重学思结合,突出积极思维,有助于训练学习者思维方法,培育创新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三、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操作实践 本节以人教版高一第四单元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为例,阐述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1.教学目标 本文属于叙述文体裁,文章描述1976年凌晨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在语言方面,本课文本共有452词数,生词(书后词汇表中的)37个。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复杂的数字,

5、出现许多定语从句,篇幅较长,并且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对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段落清晰,脉络清楚,便于学生掌握其主旨大意。根据文本特点,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Identify and use some content-related words to retell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e.g. burst,ruin,injure,destroy,shock,rescue,trap,bury,suffering,extreme,shelter,etc. (2)Find topic sentences to produce the summary o

6、f the reading passage. (3)Talk about the writing style and paraphrase the title and some sentences. (4)Know how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help others in thedisaster. 2.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导学 在整体理解环节,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readin lines),同时进行逻辑性思维。教师把课文分成signs,damage,rescue work三个部分,设计与文本特定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相关的问题,学生读后概括文章大意、

7、梳理文本结构。 Q1: What were the strange things happening before the earthquake? Q2: What damage did the earthquake cause? Q3: What did soldiers and workers do in the rescue? 在这三个问题引导下,学生阅读课文,整体理解文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够列举地震前一系列反常现象(如village wells,animals,water pipes),寻找地震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破坏的信息(如buildings,animals,people)

8、,归纳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如dig out,bury,build shelter)。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一些细节信息转换成structure map,在黑板上勾勒一个思维结构导图(见下图),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环节:活动体验 理解文本大意之后,引导学生解读语言内涵(read between lines),通过语言把握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与语言表达的技巧相关,要求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关注文本字里行间的意思。 Q4:What does the sentence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imply? Q5:Wha

9、t does the sentence “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mean? Q6: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结合语境讲解课文。通过解释Usually,night time is the time to sleep,and night should be quiet and safe. But that night everything was different. The writer used it as a title to sho

10、w how terrible and how unusual that night was. Also it could draw readers attention.理解文章的标题;通过分析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绝望无助,理解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通过理解救援工作的内容,导出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的复苏迹象。 在理解语言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技巧。强调表达效果,如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rose and fel

11、l.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拟人化修辞手段,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等。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环节:发展思维 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read beyond lines)。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结构图、关键词复述课文,模仿使用语言。然后,教师提供图片和视频,提出创造性思

12、维的问题: Q7: How does the author create the mood in the text? Q8: What to do or not to do when suddenly an earthquake hits in school? Q9: How will you help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stricken areas suppose you are a volunteer? 学生需要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才能回答这三个问题。针对问题7,学生根据The mood is serious and a bit sad,but not

13、hopeless. And it is created by giving a lot of details. 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情绪;针对问题8,学生联系自己亲身经历,在独立思考后形成以下观点:Crouch and cover the head with school bags,protecting head and neck. Take cover in the corner of the classroom or under the desk. Wait until the quake is over. Never jump from buildings in panic. Dont p

14、anic. Dont rush out of the classroom until the floor stops shaking.等。针对问题9,组织相关话题的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个人观点,如We can be a volunteer teacher for the children. Donate money or supplies such as medicines. We can even pay a visit to them to make them know they are not alone. Invite the children to my family and

15、give them my love and care to help them go through the disaster. 3.设计意图 三个环节都围绕“问题导学活动体验发展思维”的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开展,这三个环节层次推进、逐步递进、不断深入,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思维。 在问题导学环节,提出三个认知性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整体理解课文。为达到readin lines的目标,本节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列举地震前自然界的所反映的迹象、寻找地震造成破坏的信息、归纳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主要是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转换文本信息的

16、形态,把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变为直观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概括大意、梳理结构,把关键信息在思维导图中凸显出来,帮助他们进行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以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在活动体验环节,着重诱发学生read between lines,使之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进行判断推理、求同辨异的思维。通过重点解释某些句子、解读课文的标题的、分析文本的内涵;通过揭示语言表达技巧,发现作者未言说的立场和观点。这些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层理解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本环节组织了依托问题的小组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知识与身体的互动,知识与情感的互动,产生积极想情感体验。因为,体验是学习者自身目的、个体情感和已有经验的融

17、合,是激发好奇心、营造学习情境、增强创造力和促进学习者成长的动力源(杜威,2004)。 在发展思维环节,目的是引发学生read beyond lines,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让学生提出个人观点或见解,进行创意表达。本环节设计两个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模仿中进行创新。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其次,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看法,抒发个人情感,这种个人化理解是语言产出,有助于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梁美珍,2012)。设计的三个问题,是让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高瑞,2011)。教师应遵循教

18、育生活化原则,把语言体验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思维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并非是线性的活动,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环节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每个环节应根据其教学特点各有侧重(梁茜,2012)。 四、小结 “问题导学活动体验发展思维”的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将思维训练融入阅读教学全过程,探索“问题、活动、思维”的学习方式,以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其思维结构为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其思维能力、辨别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在阅读课中引入思维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对客观事物进行正

19、确判断的思维,促进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与作者的观点交流,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挑战已有的思维方式、接受新思想、感受不同的情绪,培养一些批判性思维技能;通过不同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以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更多的活动体验机会,变被动的阅读为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质量(黄远振,201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姜文闵,译,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黄远振:中学英语文学体验阅读:理念与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4高瑞: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第11期。 5汪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年第1期。 6梁美珍.:高中英语文本处理阶段的问题类型及设计方法,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 7梁茜:思维训练与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责任编辑:周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