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804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文: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的教育。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力争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一、为什么要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时代的进一步要求21世纪,我国迈入市场经济的大门,加入了wto。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而道德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社会经

2、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还是像过去一样主要靠政治课及学校管理来完成,那是适应不了时代发展需要的,必须在各个学科中包括化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但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尤其是网络的使用,在方便了人们摄取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好的思想到处飞扬。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对象由于是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充裕,往往经不起挫折,不肯吃苦,在应试教育中家长又望子成龙,希望子女有较好的成绩,其他的都好商量,每次家长会时总有好多家长坦言:管不住

3、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如今社会的上一些恶性学生事件如 “马加爵”事件使我们教育者更清楚的意识到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重视素质教育、把德育渗透在化学学科教学,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新课程理念的倡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

4、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从中可以看到,在新课程理念中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德育教育,即把德育教育放在了教学活动中的首位,所以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倡导,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化学学科教学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二、如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又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俗语云“人之师表”这些都说明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

5、默化的过程。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正直、善良、乐观的健康品质,对学生的教育是春风化雨的作用,是最具感染力的。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二)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化学知识中本身隐含着重要的德育内容,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自然观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1、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思

6、想品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我国人民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这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卷爱国主义教育诗篇,如在介绍纤维素的用途时结合中国造纸术的介绍、讲解金属的冶炼时指出中国是最早炼铁和使用铁的国家之一;介绍硅酸盐工业时告诉学生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在石油的分馏这一节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最早发现并使用了石油和煤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由衷的自豪感,更加热爱有着悠久文明的祖国。(2)在基本原理及物质结构中结合化学发展史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懂得许多辩

7、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是从化学的发展中归纳概括出来的,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观。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使学生懂得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2、 通过化学家的感人故事陶冶学生的科学情操在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某些物质、原理的产生和发现,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学习、为真理而学习的热情。如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后不久的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

8、另外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这一切都没有阻止诺贝尔对炸药的研究,终于在最后发明了无烟炸药等,总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项,开设了约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他还设立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诺贝尔的一生展示了他对科学事业矢志不渝的强烈追求,显示着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百折不挠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适当的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能起到极好的效果。3、 加强环保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今社会困绕绿色地球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

9、染等,结合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SO2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学生在听了这些介绍后自然就产生了如何解决酸雨这一问题,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SO2性质的掌握,又能使学生产生为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4、 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新课程标准指出: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1) 展示化学实验现象美如焰色反应、化学仪器美、实验装置的和谐美、实验操作的流畅美、化学物质美等等,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

10、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发展审美创美能力。(2)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中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的颜色突变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3)通过实验的药品量的控制及实验后的卫生工作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懂得勤俭节约。(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

11、价值观。5、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将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统一起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自然、社会上与化学有关的新事物、新科技及突发事件、现象如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关于烯烃的负分解反应以及预防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分子结构及官能团的特性、 “非典时期”的过氧乙酸、苏丹红事件、劣质奶粉事件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使学生在面临有关社会问题挑战时,能作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参考文献:1、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国家教育部 中国基础教育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