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944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湖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在众多的期盼中降下帷幕。今年我省采用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南卷),试卷结构及分值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物理8个,化学7个,生物6个,每题分值为6分。第卷由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物理4个,分值47分;化学三个,分值43分;生物4个,分值39分。选考题由二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做一个模块(不得跨模块选做),分值三个学科均为15分。新高考更注重选拔

2、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凸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锐意创新,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试卷结构 题型及得分情况:必考选考卷卷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生物1-6T化学7-13T物理14-21T物理22-25T化学26-28T生物29-32T33T34T35T36T37T38T赋分364248474339151515151515得分24.6730.826.7815.9721.1520.74.623.425.538.386.8810.821.2.3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知识内容题序题型认知等级赋分

3、说明细胞的结构1选择题B6必考细胞的代谢2选择题B6必考实验材料的选择3选择题B6必考生态系统4选择题B6必考动物生命活动调节5选择题B6必考遗传和变异6选择题B6必考内环境与稳态29填空与简答C9必考植物激素调节30填空与简答C9必考生态系统31填空与简答C8必考遗传与变异32填空与简答C13必考生物技术实践37填空与简答C15选考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38填空与简答C15选考注:A表示“了解”,B表示“理解与掌握”,C表示“综合运用”23生物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3.1生物试题的特点2010年生物试题共计90分,其中75分为必考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1、2、3的范围内,15分为选考部

4、分,试题内容在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生物试题与前五年生物试卷相比,题型及数量上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表现在:一是选择题由五个题增加到了六个题,每小题6分,共36分;二是非选择题与往年有所不同,分为四个必考题(29题、30题、31题材、32题)和二个选考题(37题38题)。分值也发生了变化,必考题总分39分,其中29题9分,30题9分,31题8分,32题13分;选考题15分,二个题中任做一个(37题与38题分值相同,均为15分)。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

5、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4、非选择题的第30等题;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选择题的第1、第2、第3、非选择题的第29等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如第30题、31题、32题等;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如选考题的第37、38题等。(2)命题注重平稳过渡,倡导创新意识。湖南等省首次参加新课标高考,今年高考命题已充分考虑各省实际情况,在命题内容及形式、难度与09年相近,80%左右的题考查内容注重基础知识。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选择题的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如第29、30题)

6、,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如第30题的“植物激素调节”的考查,32题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37题的“玫瑰精油提取”的考查等,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3)注重基础性知识,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学科内的综合性不强。多数考点仅涉及某节或某章的内容,少有跨章节命题。试题紧扣教材,考点与题干中信息联系紧密。如29题关于免疫学的考查、31题关于生态学的考查等。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

7、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除第32题难度较大外,其他题目难度基本与2009年持平。(4)命题注重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激素调节、免疫学、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从试题分布来看,必修三所占比例最大(38分),含免疫学 (29题9分)、植物激素调节 (30题9分)、生态学 (31题8分、选择题第4题)、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选择题第5题6分)。必修二次之(22分),含遗传变异 (32题13分、选择题第6题6分)。必修一占18分,分别为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脂肪的检测、质壁分离与复原及RNA的检测(选

8、择题的第1、2、3三个题题)。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占15分。(5)倡导新课程理念,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技术的联系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今年的高考题中选考题考查的模块“生物技术实践”和模块“现代生物技术”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考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让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考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6)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在今年的试题中,实验仍是考

9、查考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结果处理与表达的能力。如第30题的植物激素的调节侧重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第5题、第30题中实验所涉及的情境在教材中能均能找到其对应的知识点,是教材内容的变式和提升,强化了考生对实验全过程的体验。总之,今年生物试卷还是体现了高考测试的持续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

10、了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试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锐意创新。试题注意了难度梯度的合理设置,除第5题、32题难度较大外,总体稳定。2.3.2今年生物试题的不足:(1)少数题型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如选择题的第五题,教材中只要求学生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对神经冲动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内外的K+、Na+离子的变化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关系并不作要求。(2)选考题的37题与38题两个大题,题目难度的设置不相同。从试卷抽样看,37题的平均分为6.88分(难度系数0.46),难度较大,而38题的平均分达10.82分(难度系数0.72),难度较小。两个题的难度设置不相同,势必造成

11、对选考38题的考生不公平。(3)今年生物试题的考查,学科内的综合性不强,多数考点仅涉及某节或某章的内容,少有跨章节命题。这样的命题不利于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29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抽样数29082平均分6.4标准差2.43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2.06%2.62%1.70%11%1.24%18.1%1.45%28.9%1.23%31.6%2.试题分析与评价该题为一道验证性实验分析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的掌握情况及对考生在实验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试题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形成的,考生比较熟悉,难度不大。

12、根据“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该题平均分为6.4分,实际难度为0.71,与预想的基本符合。该题是一道常规、典型又较为理想的高考试题,符合高考对人才的选拔要求。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从考生答题情况看,29.本题主要有以下错误:基础知识体系混乱。该题重点考查免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严格区分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同时又要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别严重,说明在复习迎考中重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疏理和强化。审题不认真。本题是一个体液免疫的实例,但并未指明具体的抗原,结果答题时,很多考生答出了“病毒、疫苗”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题量较大、时间紧、粗心、审题不仔细等

13、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不太好。不注意细节。如试题(1)要求写出“细胞”两字,试题(3)第一空也要求写出“细胞”两字,结果有20%左右的考生没写而失分,试题(3)后两空是选择题,结果有很多考生因未写全而失分,尤其是“编码抗体的基因”,丢了“基因”两字的人特多。出现这些现象与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分不开。考生字迹太潦草,阅卷老师根本不认识,导致该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因错别字如“细细胞、红细细、将细胞”等失分,有些考生因丢字如“编码抗的基因、编码体的基因”等失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平时自我要求不严。答案写错地方导致失分。从试卷的抽样情况和阅卷老师的反映统计看,试

14、题(3)的三个空应是上二个,下一个,结果有少数考生写成了一排,这样导致失分是不应该的。30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本题满分为9分,对试卷随机抽样结果如下抽样数138645平均分4.38标准差3.4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17.8%11.8%9.0%9.2%5.1%6.3%3.2%12.4%2.7%22.2%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植物生物活动调节(生长素)的实验设计分析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及有关的实验设计分析的考点。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难度系数为0.

15、49,虽然得满分的比例最大,但得0分和1分的也非常大。其主要原因如下: 考生如果理解了题干及相关知识,就容易得满分。如果连题干都没看懂,不理解这个实验,就无法动笔,所以空白卷很多;或者写了,但与题目所问问题无关,有的不知所云。 审题能力差。如:很多考生把“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写成了为什么弯曲生长。又如:把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也就是“到底是低浓度(A),还是高浓度(B)”答成了为什么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等。再如:把探究性实验理解为验证性实验,只写一种情况,而不把两种情况写全。粗心大意。如有些考生将“两重性”写成了“两面性”、“两重新”等。又如:浓度”写成了

16、“低浓度”。将“”写成“a”、甚至写成“b”。再如:将“12”写成“22”导致不应有的失分。语言模糊,表述不清。如把“1对应的浓度为低浓度(A)”写成“1对应是浓度(A)”。把“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写成“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靠近(小于)A”, 把“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写成“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靠近(大于)B”等。很多考生一大段文字,找不到一个得分点。 结果与结论与正确答案正好写反。如:“若2小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若2大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把“低”和“高”字对调,结果6分只能得2分。31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抽样数100538平均分6.52标准差1.74得

17、分值(分)012345678所占比例1.75%1.15%1.68%3.8%5.8%7.7%14.4%29.9%33.7%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生态学知识的试题。综合考查了种间关系、种群密度调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把握,书本知识的应用迁移,以及对信息的搜集能力、图表的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语言表达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小,有一部分学生得分较高,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得分较低,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类型。识图能力不强,不会辩别差异。如部分学生将图中“竞争”关系判断为“捕食”或“寄生”。分析能力不强,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如试题中问:在食物链acd

18、中,当d数目大量减少时,c和d 数量如何变化?当a大量减少时,c和d数量如何变化?部分学生却没有分析出来。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生物学术语进行规范准确表达。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表达“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等生物学概念或术语。心算能力不强。试题考查了标志重捕法的计算,部分学生将答案400算成了4、40、4000、625等。审题习惯、答题习惯不好。未审清题就答题;答题时未看清指定答题位置等等丢分现象依然存在。32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抽样数90792平均分3.4标准差3.64得分(分)02456789101113比例29.6%40.1%3.3%1.1%3.14%2.0%14.1%0.08%

19、1.75%0.59%3.8%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大题为遗传变异题,考查内容为“自由组合定律”。侧重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目以植物花色的遗传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杂交实验结果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尤其是第三小问,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只有3.4分,难度系数0.26,标准差为3.64。是生物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题,其原因是: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

20、个遗传的基本定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两个基本定律的运用。在本题中,花色共有三种颜色,即紫色、红色和白色,通过实验2和实验4的结果表明,F2的表现型为9紫:3红:4白,应为表现型9:3:3:1比例的变型,是属于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四组实验所提供的实验结果数据,不理解“9紫:3红:4白”、“3紫:1白”的含义,因而错误地认为,该植物花色的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是本题得分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小问,情境设置比较复杂,对题干中“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必须经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缜密的思维,才能推出这其实就是F2中的双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

21、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为欠缺,导致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后代花色有几种表现型,当然就更不知道其比例了。这是本题得分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的掌握不够。如第一小问,很多学生把“自由组合定律”写成了“孟德尔遗传定律”、“自由分离与组合定律”、“孟德尔自由杂交定律”、“自由分配定律”、“基因重组定律”、“自由遗传定律”、“自由选择定律”等等。错别字多。如把“自由组合”写成“自由主合”、“自然组合”、“自由结合”、“自由组成”等等。这主要是学生平时学习大意,没有很好地理解“自由组合”的含义造成的。对题目提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有欠缺,因而对亲本P、F1、F2的基因型

22、不能正确写出。如把亲本基因型“AABB X AAbb(AABB X aaBB)”定成“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等等。37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抽 样32920平均分688标准差242012345678910111213140.8%1.6%2.7%4.6%6.7%9.7%13.3%17.2%18.7%13%6.3%4.0%0.8%0.4%0.04%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主要考查了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的方法、原理、影响

23、因素等相关问题。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6.88分,难度系数0.459,标准差2.42,偏难。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出题意图把握不够,对教材不熟悉。如在回答第一小问玫瑰油具有的性质时,要求学生答出三点,且在教材P73页有原文,但学生能答出两点以上的很少,普遍仅能回答其中一种性质,由于回答不完全,失分现象很普遍。审题和识图能力不强。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变化趋势时,对变化趋势的描述不准确或不完整。在第五小题中,很多学生并未理解在a处是个峰值,

24、将答案写成a b等,或完全脱离图表,或随便给个数字,如2、5等。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如二小题的第二问,几乎没有学生答对,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区分提取量与提取速率,常将两者赞同,从而答为先增后减或其他类似答案,也有部分学生只考虑到提取量的增加,没有考虑到最后应该保持不变。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如第六小题第一问,学生在能与不能中无法做出选择,后面的理由也就无从说起。38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抽 样53614平均分10.82标准差2.7201234567891011121314150.1%0.2%0.3%0.5%1%1.9%3.4%5.6%7.7%12.4%10.3%21%7.8%23.2%3.2%10.

25、8%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植物组织培养”,考查内容较基础,主要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影响因素、应用等相关问题,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使考生感受到了生活就是知识,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难度相对较小,平均分为10.82分,标准差2.77,难度系数0.72。学生失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严谨的答题习惯。如第(3)小题有三个空格,有部分学生仅仅书写两个答案,却又无法判断是

26、答的三个空格中的哪一个,造成不应有的失分;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第(4)小题的答题中。还有就是学生的答案与题号不相符,如本题为五个小题,而学生的答案中却经常出现四个或六个题号的情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本题的(3)(4)(5)小题中均有从两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题目,但有部分学生却不知怎样选择。如(3)小题就有学生将两个答案都选上,还有部分学生将“降低”写成“降底”、“将低”等。甚至还有学生没有从中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思书写一个新的答案,如(4)小题中将“不能”写成“不可以”或其他类似答案。图表分析能力欠缺。如(4)小题第一、二空要求说出变化趋势,只要看懂了图,答案非常简单,图本身也不难看懂。

27、但仍有少数学生将“下降”判断为“上升”,将“先增加后减少”判断为“逐渐增加”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用词不规范。如第(3)小题第二空,很多学生将“细胞分裂素”写成了“分裂素”、“植物分裂素”等,也有的学生不清楚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随便写一种植物激素,如答成“脱落酸”、“赤霉素”、“乙烯”等。4.对中学各学科教学建议4.1对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建议1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中学要重视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事实证明,对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不好,理解有困难的考生,做再多的难题或怪题也无法提高成绩。只有基础牢固,又培养了较强综合能力的考生,才能考得高分。例如第25题,在掌握好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

28、圆周运动的基本知识后,再运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整地解决此题而拿高分。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每个主观题中都大量存在“物理量不用题中给的符号,也不用物理学中规定的符号,而是自己另立一套,既不说明,又彼此矛盾”的情况。有些同学自己设置符号,自己制造混乱,导致全题错误。根据题目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先得表达式,再代入数据得到结果的解题方法没有被大部分同学所掌握。3重视几何作图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圆的弦长与半径、弦切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等。这些常运用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考题中。4重视学生实验基本功的提高,培养学生的

29、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基本仪器的使用(例如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很多考生不知道接线柱在哪),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规范作图等一定要严格要求。5重视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对物理中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大大增强,数学运算能力直接影响了考生物理成绩。因此,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有效数字的运算,不能只教给学生物理思维。必要时要教给学生详细的运算步骤、运算技巧。没有较高的运算能力,“提高物理成绩”将是一句空话。近几年各地高考中用过的较特殊的数学知识还有余弦定理、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求和、判别式等,平时教学虽然不可当作重点,但均要有所涉及。4.2对中学化学学科教学建议从今年高考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及得

30、分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回归教材 注重基础基础是能力之本,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现在很多学校高三教学都是发12本厚厚的复习资料,外加大量的测试题、练习题。学生自始至终做题听题做题听题。学校以发了多少试卷、批改多少试题评价老师,完全脱离教材,忽视基础知识教学。从近两年高考化学试题组成看,有较多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翻开教材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例如:今年化学卷的第7题,26题(1)、(2)、(3)问,27题,28题第(1)问,36题的I(1)、(2)、(3) II(1)、(2)、(3)问,共43分。从今年高考化学卷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如:26

31、题“砖红色的G沉淀”,有超过一半的考生把G推断为Fe(OH)3、Fe(OH)2、Cu(OH)2、FeO、CuO、Fe3O4、Fe2O3、说明考生对常见物质的颜色记忆混乱、模糊。另外还有一成多的考生把B推断为NO,说明这些考生对NO氧化成NO2是否需要高温、催化剂不太清楚。再如35题,考生对合金成分的记忆很不清晰,乱填一气,有点印象的考生大多数也不能把正确的文字或符号书写出来。还有把丙烯的烯写成“希”、“稀”等等,这些都证明了学生对课本陌生、不熟悉。因此。建议在高三教学时要重视教材,督促学生看看课本,夯实基础。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从容应对能力试题。2.强化化学实验减少话说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2、,今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达到35分,从今年考生对化学实验试题答题情况分析,得分很不理想。例如28题平均分只有6.35分,对于锌和稀硫酸反应剩余锌的颜色回答正确不足千分之一,回答“银白色”、“白色”的达到99%,对加快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有较多学生填写催化剂;还有27题第(1)问认识蒸馏烧瓶的考生不多(仅为30%),第(3)问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很多考生填写“加热褪色,冷却变红”,以上现象的出现证明了老师、学生对做实验缺乏动手,据了解很多学校都没有做足该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特别是高三年级,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该做的化学实验改为话说实验,用语言表述实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考生

33、回答“银白色”“加热褪色”“白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建议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强化化学实验,减少话说实验。3.加强字符规范书写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从今年理综化学卷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看,还有下列情况丢分较为突出。书写不规范,例如把丙醛写成“CH3CH2COH”或“CHOCH2CH3”;把Cu写成“Ca”或“CU”等。化学反应不配平或漏掉生成物或抄错,例如36题第(3)问有10%的考生漏掉H2O;26题第(3)问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前面系数2的考生超过8%。还有36题考生抄写化学反应时,有超过10%的把对位抄成邻、间位。错别字多。字符书写潦草难以辨认。书写有机结构简式多氢少氢等。以上情况的出现并非学

34、生化学基础知识的欠缺,而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议教师板书一定要规范、工整给学生以示范,在作业批改时发现学生有不规范书写情况的要及时指出,要督促学生改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4.3 对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建议夯实基础,加强生物学主干知识的教学今年生物试题的考查,其大部分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而学科内的综合性并不强。试题紧扣教材,考点与题干中信息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依据考纲,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不仅要熟悉,而且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答题时

35、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基本概念、基本术语或学科名词要书写正确,并不断地强化、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今年的试题仍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本节聚焦、插图、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和拓展题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教材中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图表。要加强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识图能力,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审题、捕获题设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等技巧的训练,并强化用科学、规范

36、的语言进行表达。做到审题迅速,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到位,书写语言严谨、规范。平时教学中更应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要及时纠正,针对考试试卷中出现的不规范答题必须反复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今年的理综考试中,出现了选考题,在做选考题时,要求学生先在答题卡上填涂考生选考的题号,然而,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在相应的题号上填涂或填37题做的却是38题或填38题做的却是37题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的高考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地强化、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重视教辅资料,但决不能用教辅资料取代教材。教辅资料作为学生学生的课外资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37、用,并有泛滥之势。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既要用好教辅资料,但更要关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教材是的相关住处、课后练习和旁栏思考题等。要引导学生从题海解放出来,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生物实验注重考查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设新情景,培养创新能力,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进入新课程后,实验与探究将显得更为突出。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始终以课本实验为根本,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要加强教材的经典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要创设情景,再现实验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要变“讲实验”为真正的“做实验”,平时的教学也要不断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此外,教学中还可将中学生物实验分类归纳,以启发实验设计思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