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2949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指南.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船 员 评 估 指 南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 航海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一、保持清晰观测目标的雷达操作方法11、雷达开机前准备工作 1.1 开关、按钮状态的检查: 船电开关、雷达电源开关应放在“关”位置;雷达面板电源开关及发射开关应放在“关”位置;亮度控钮位置(3分)1.2 天线附近障碍物检查(1分)。1.3 机内加热:低温或潮湿环境,应先接通雷达船电加热电阻通电(1分)522、雷达开机、核实传感器数据并调整在最佳观测状态的操作 2.1 雷达正确开机步骤: 接通船电开关,接通电源开关(4分)

2、 接通雷达面板电源开关(4分) 解释雷达开机发射预热的原因(3分) 接通发射开关(4分)2.2 正确调整雷达工作状态: 调整亮度(5分) 调整增益(5分) 调整调谐(5分) 选择及转换量程(6分) 选择显示模式(船首向上/真北向上/航向向上)(3分)选择运动模式(相对运动/真运动)(3分)2.3 核实传感器数据: 核实本船航向数据(2分) 核实本船速度数据(2分) 核实AIS数据(2分) 核实GPS数据(2分)5033、根据气象海况和航行环境保持清晰观测目标的操作3.1 海浪干扰抑制旋钮使用(4分)3.2 雨雪抑制旋钮使用(4分)3.3 同频干扰抑制(3分)3.4 判断间接反射假回波的方法(3

3、分)3.5 抑制多次反射假回波的方法(3分)3.6 抑制旁瓣反射假回波的方法(3分)20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海况,反复对“增益” “ 海浪抑制”“ 雨雪抑制”进行调整,使得雷达显示图像清晰饱满3.3-3.6 可结合口述形式进行44、雷达关机操作 4.1 断开发射开关(1分)4.2 亮度旋钮反时针到底(1分)4.3 断开雷达面板电源开关(1分)4.4 断开雷达电源开关(1分)4.5 断开雷达船电开关(1分)5二、准确测量目标位置的操作方法11、准确测量目标距离的操作1.1 固定距标圈测距离(3分)1.2 活动距标圈测距离(包括偏心)(4分)1.3 光标测距离(3分)1022、准确测量目标方位的操作2

4、.1 电子方位线(EBL)测方位(包括偏心)(5分)2.2 光标测方位(3分)2.3 相对方位和真方位的区别(2分)10合 计100注:1、该评估内容在真实雷达上操作,部分内容可采用口述方式进行;2、该评估内容为必考,满分100分,得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但成绩不计入总分;3、该评估内容须在5分钟内完成;4、该评估内容为“雷达操作与应用”项目的基本内容,未及格者不得进行该项目的后续其它内容的评估。船 员 评 估 指 南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 航海雷达目标观测及应用-1 雷达定位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雷达目标

5、识别与定位目标的选择 1.1 雷达目标识别识别真回波与假回波(1分)雷达图像与海图比对(1分)1.2 定位目标的选择(1分)孤立易辨、近而可靠(灯塔、灯标、雷康、孤立小岛、岬角等)的目标海图上位置存在的目标位置线交角合适的目标32雷达定位目标测量方法与保证雷达定位精度的操作 2.1 雷达定位目标测量方法活动距标内缘与目标内缘相切(0.5分)点目标测中心方位(0.5分)一般目标电子方位线同侧外缘相切,同时注意修正水平波束宽度的影响(0.5分)2.2 保证雷达定位精度的操作选择量程,使回波显示于1/22/3量程区域(0.5分)尽量选择距离定位(0.5分)采用方位分罗经测方位(0.5分)选择X波段雷

6、达、北向上显示方式(0.5分)33雷达定位方法的选择 3.1 雷达定位方法单目标距离、方位定位(1分)多目标距离定位(1分)多目标方位定位(1分)多目标距离、方位定位(1分)3.2 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海图上完成定位, 并测算出具体的经纬度位置数据(5分)9合 计15注:该评估内容应结合海图进行并须在10分钟内完成。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2 雷达导航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雷达平行线导航操作1.1 在海图上量取计划航线到附近导航陆标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2 以此为半径在雷达上用活动距标作距标圈1.3 在物标所在

7、侧用电子方位线或平行标尺作计划航线的平行线,使之与该活动距标圈相切1.4 航行过程中只要保持该平行线过上述导航陆标,则船舶一定航行在计划航线上2雷达距离避险线导航操作2.1 当计划航向线与危险物和参考物的连线垂直时,采用距离避险2.2 确定安全距离,以此距离作一距标圈2.3 使方位标尺与计划航向线一致,则与距标圈相切的方位标尺线即为距离避险线2.4 调整航向,使参考物处于距离避险线外侧3雷达方位避险线导航操作3.1 当计划航向线与危险物和参考物的连线平行时,采用方位避险3.2 在海图上求得危险物与参考物连线的方向线3.3 将方位标尺调至与该方向线一致3.4 使活动距标圈与方位避险线相切3.5

8、航行时,应使参考物回波始终处于方位避险线外侧注:本项为培训内容,不作评估考试。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3-1雷达人工标绘(转向避让措施)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1.1 标绘次序及时间间隔符合要求、目标位置标注准确(1分)1.2 相对运动线经过目标回波中心、对三点不成一直线时处理方法正确、相对运动线长度合适(1分)22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2.1 本船反航向线方向及长度正确,速度三角形图形正确(1分)2.2 量取他船航向;量取他船矢量长度,求取他船航速(1.5分)2

9、.3 量取CPA方法,标注最近会遇点(0.5分)2.4量取相应线段长度,计算TCPA(1分)4航向误差5航速误差2knCPA误差0.5TCPA误差3min3判断本船所处的局面3.1 分析会遇局面(对遇、对驶、交叉、追越、同向同速、静止物标),如是交叉,应说明来船过本船船首/船尾、左舷/右舷(1分)3.2 判断本船与目标有无碰撞危险,碰撞危险程度的大小。多目标会遇时,指出最危险物标(2分)34根据规则的规定拟定转向避让措施4.1 确定转向方向(0.5分)4.2 预计转向时机并说明理由(时间、距离、来船方位)(1分)4.3 预定转向后的CPA(0.5分)25根据“转向不变线”判断本船转向后来船的相

10、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5.1 根据本船转向角度作出转向不变线(1分)5.2 根据转向不变线判断来船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1分)26通过标绘求出具体转向角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6.1 根据预计转向时机和预定CPA进行转向标绘(2分)6.2 根据标绘量取转向角度(新航向)(1分)6.3 根据与其它船的CPA、TCPA及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本船转向后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1分)4误差标准同27操纵船舶进行转向避让7.1 手操舵转换;考虑惯性等因素,把握操舵时机( 1分)7.2 使用合适舵角,操纵船舶达到预定转向角(新航向)(1分)28核查转向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8.1 跟踪观测并作新航向稳定后的相

11、对运动线,比较实际避让效果与预计避让效果的一致性(1分)8.2 根据比较的结果,分析他船是否采取了行动,若他船有行动,则分析其可能采取的行动(1分)29求取恢复原航向的时机并采取措施9.1 预定CPA,作恢复原航向后的相对运动线,求取恢复原航向的时机(1.5分)9.2 用手操舵操纵船舶,恢复原航向(0.5分)210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回波标注的准确性、各线段标绘的准确性、使用工具方法及测量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船舶操纵性能等2合 计25注:该评估内容须在15分钟内完成。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

12、容-3-2 雷达人工标绘(变速避让措施)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1.1 标绘次序及时间间隔符合要求、目标位置标注准确(1分)1.2 相对运动线经过目标回波中心、对三点不成一直线时处理方法正确、线条长度合适(1分)22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2.1 本船反航向线方向及长度正确,速度三角形图形正确(1分)2.2 量取他船航向,量取矢量长度,使用雷达菜单及按钮,求取他船航向、航速(1.5分)2.3 量取CPA方法和结果,标注最近会遇点(0.5分)2.4量取相应线段长度,计算TCPA结果(1分)4航向误差5航速误差2knCPA误差0.5TCPA误差3min3判

13、断本船所处的局面3.1 分析会遇局面(对遇、对驶、交叉、追越、同向同速、静止物标),如是交叉,应说明来船过本船船首/船尾、左舷/右舷(1分)3.2 判断本船与目标有无碰撞危险,碰撞危险程度的大小。多目标会遇时,指出最危险物标(2分)34根据规则的规定拟定变速避让措施4.1 确定变速方案(减速/加速),考虑其可行性(0.5分)4.2 预计变速时机(时间、距离、来船方位)(1分)4.3 预定变速后的CPA(0.5分)25判断本船变速后来船的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1、分析相对运动线的旋转方向(1分)2、分析CPA的大小变化(1分)26通过标绘求出变速幅度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6.1 根据预计变速

14、时机和预定CPA进行变速标绘(2分)6.2 根据标绘求取变速幅度(新航速)(1分)6.3 根据与其它船的CPA、TCPA及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本船变速后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1分)4误差标准同27操纵船舶进行变速避让7.1 考虑惯性等因素,把握变速时机( 1分)7.2 使用车钟,操纵船舶达到预定航速(1分)28核查变速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8.1 跟踪观测并作新航速稳定后的相对运动线,比较实际避让效果与预计避让效果的一致性(1分)8.2 根据比较的结果,分析他船是否采取了行动,若他船有行动,则分析其可能采取的行动(1分)29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并采取措施9.1 预定CPA,作恢复原航速后的相对运

15、动线,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1.5分)9.2 使用车钟操纵船舶,恢复原航速(0.5分)210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回波标注的准确性、各线段标绘的准确性、使用工具方法及测量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船舶操纵性能等2合 计25注:该评估内容须在15分钟内完成。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3-3雷达人工标绘(停车避让措施)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1.1 标绘次序及时间间隔符合要求、目标位置标注准确(1分)1.2 相对运动线经过目标回波中心、对三点不成一直线时处理方法正确、线条长度

16、合适(1分)22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2.1 本船反航向线方向及长度正确,速度三角形图形正确(1分)2.2 量取他船航向;量取他船矢量长度,正确求取他船航速(1.5分)2.3 量取CPA方法,标注最近会遇点(0.5分)2.4量取相应线段长度,计算TCPA结果(1分)4航向误差5航速误差2knCPA误差0.5TCPA误差3min3判断本船所处的局面3.1 分析会遇局面(对遇、对驶、交叉、追越、同向同速、静止物标),如是交叉,应说明来船过本船船首/船尾、左舷/右舷(1分)3.2 判断本船与目标有无碰撞危险,碰撞危险程度的大小。多目标会遇时,指出最危险物标(2分)34根据规则的规定

17、拟定停车避让措施4.1 说明停车的必要性(0.5分)4.2 预计停车时机(时间、距离、来船方位)(1分)4.3 预定停车后的CPA(0.5分)25判断本船停车后来船的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1、分析相对运动线的旋转方向(1分)2、分析CPA的大小变化(1分)26通过标绘求出停车时机(应考虑冲程的影响)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6.1 根据预定CPA和本船冲程及历时进行停车标绘(2分)6.2 根据标绘求取停车时机(1分)6.3 根据与其它船的CPA、TCPA及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本船停车后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1分)4误差标准同27操纵船舶进行停车避让7.1 把握变速时机( 1分)7.2 使用车钟,

18、操纵船舶停车(1分)28核查停车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8.1 跟踪观测并作本船停住后的相对运动线,比较实际避让效果与预计避让效果的一致性(1分)8.2 根据比较的结果,分析他船是否采取了行动,若他船有行动,则分析其可能采取的行动(1分)29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并采取措施9.1 预定CPA,作恢复原航速后的相对运动线,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1.5分)9.2 使用车钟操纵船舶,恢复原航速(0.5分)210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回波标注的准确性、各线段标绘的准确性、使用工具方法及测量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船舶操纵性能等2合 计25注:该评估内容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

19、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4 雷达自动标绘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一、目标捕获(15分)1最小CPA/TCPA设置准则1.1 设置CPA/TCPA的作用(0.5分)1.2 设置CPA/TCPA的准则(0.5分)1.3 设置CPA/TCPA数据(1分)22目标捕获的含义,建立初始跟踪的过程,目标运动趋势数据的获取2.1 目标捕获的含义(1分)2.2 建立初始跟踪的过程(1分)2.3 目标运动趋势数据的获取(1分)33目标手动捕获和自动捕获在不同航行环境中使用的基本原则及其优势与局限性3.1 目标手动捕获和自动捕获在不同航行环境中使用

20、的基本原则(0.5分)3.2 目标手动捕获和自动捕获在不同航行环境中使用的优势与局限性(0.5分)3.3 目标手动捕获的先后顺序(1分)3.4 目标手动捕获(1分)3.5 真矢量相对矢量的特点(1分)3.6 真矢量相对矢量的选择,转换及矢量长度(时间)的调整(1分)54自动捕获设置方法及抑制区的合理使用4.1 选择警戒圈的距离及区域(1分)4.2 设置警戒圈(2分)4.3 识别被自动捕获的目标(0.5分)4.4 抑制区的使用场合(0.5分)4.5 抑制区的设置(1分)5二目标跟踪(30分)1目标稳定跟踪条件判断,目标运动预测数据的获取及其精度判断1.1 目标稳定跟踪条件(2分)1.2 读取目标

21、运动、预测数据(方位,距离,航向,航速,CPA,TCPA等)(3分)1.3 解释预测运动数据的含义(8分)1.4 精度判断(2分)15含义解释不清,本项为零分2在可能发生目标丢失和目标交换条件下的雷达观测与操作2.1 识别已丢失的目标(1.5分)2.2 判断目标可能交换情况(1.5分)2.3 对已丢失的目标进行操作(1.5分)2.4 对已交换的目标进行操作(1.5分)63判断目标危险的方法及其操作3.1 用相对矢量判断目标危险的方法及操作(2分)3.2 用真矢量判断目标危险的方法及操作(2分)3.3 根据目标预测运动数据判断危险目标(2分) 64本船机动和目标机动对雷达数据的影响4.1 本船机

22、动对雷达数据的影响(1分)4.2 目标机动对雷达数据的影响(2分) 3合 计45注:1、该评估内容未达到及格分(4560%=27分),则“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成绩视为不及格; 2、被评估者必须对运用跟踪目标矢量“判断目标危险的方法及其操作”的操作准确无误,否则“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成绩不及格;3、在雷达模拟器上完成“雷达自动标绘”“ AIS报告目标”“ 试操船”三项,这三项须15分钟内完成。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5 AIS报告目标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一、AIS目标信息11、识别AIS休眠目标、选中目标、激

23、活目标(危险目标、丢失目标和轮廓显示)1.1 休眠目标的识别及操作(0.5分)1.2 激活目标的识别及操作(0.5分)1.3 选中AIS目标的操作(0.5分)1.4 危险目标的识别(0.5分)1.5 丢失目标的识别(0.5分)1.6 目标比例轮廓的识别(0.5分)322、获取AIS目标信息2.1 调出AIS目标信息菜单(0.5分)2.2 读取船名、呼号、MMSI、船舶类型、船长、船宽数据(0.5)2.3 读取船舶吃水、船舶到达港、预计到达时间、船员人数、货物类型(0.5)2.4 读取目标航速、航向、位置信息(0.5)2.5 读取安全短信息(1)3二、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11、AIS

24、辅助雷达避碰的操作1.1 从AIS信息中读出CPA、TCPA数据(0.5)1.2 判断碰撞危险(1.5)222、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条件的选择2.1 比较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信息(1)2.2 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条件(1)2合 计10科目雷达操作与应用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内容-6试操船序号评估要求评分备注1启动试操船的准备(1分)1.1 选择显示方式和运动模式1.2 选择量程和矢量1.3 根据航行条件分析试操船的可行性12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试操船方法及其操作2.1 雷达跟踪目标数据融合

25、AIS报告目标数据试操船方法2.2 指出重点避让目标,预定安全会遇距离2.3 开启并确认试操船是否启动2.4 确定是否延时试操船。若需延时,合理设置延时时间2.5 根据避碰规则确定转向变速避让手段2.6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操船并说明试操船结果23判断试操船结果的可行性3.1 试操船方案(延时时间、转向/变速幅度)的合理性分析3.2 对试操船所形成的局面进行分析,并判断实操是否可行14利用试操船确定恢复原航向/航速的时机4.1 确定最危险目标作为试操船对象,并预定CPA4.2 试操船,确定恢复原航向/航速的时机点4.3 求取恢复原航向/航速的时机(距离、方位/时间)1 合 计5 注: 1 评分标准操作正确、熟练,回答问题完整准确:100%;操作正确、比较熟练,回答问题基本准确:80%;操作正确、熟练程度一般,回答问题尚准确:60%;操作较差,回答问题错误较多:40%;操作差,回答问题基本不正确:20%;无法完成操作,不能回答出问题:0。2 本部分评估考试内容共4项,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及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