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090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一、题材类写景诗即事抒怀山水诗边塞诗送别思乡怀人咏物诗节令诗题画闺怨诗咏史诗二、答题模式类.炼字型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分析句意型分析主旨型人物形象性鉴赏景物(意象)型观点不同型二、技巧类修辞的作用拟人、借代、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双关、用典、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多种感官一字统领型:一句铺垫型承上启下型,以景结情型层层递进型卒章显志型题材类一. 写景诗(一).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

2、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无手法因此步骤二省去)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表现作者对新晴后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分析:考查方向,炼字。答题步骤:选字+手法+字的含义形象化的描述分析+效果(情感+手法效果)(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步骤一时间),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步骤二地点)忙(步骤三特点)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步骤一结构

3、),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步骤二内容)。 分析:第一问是写景诗经常考查的内容。答题步骤:时间+地点+事件(有时是意象)+特点第二问,问好处,实际上就是画面的作用。答题步骤:结构+内容(二).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步骤一)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

4、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步骤二)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步骤三)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步骤四)分析:题目往往可以统摄全篇。结合全诗分析一定要一句一句的分析。(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步骤一)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5、步骤二)分析:问情感,不能光回答情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运用什么手法,通过什么样的内容(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一) 田间桑

6、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步骤二)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步骤三)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四)(4分)分析:回答用总分结构。时间地点特点的总括句子+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分析。(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步骤一)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步骤二) 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步骤三)(4分)分析:回答手法一定要回答完整:修辞+确定内容 回答情感:运用什么手法,通过什么

7、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二.即事感怀诗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

8、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

9、、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二)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0、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一般人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答案:AA项是日惊秋老解释为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是错误的说法,应理解为

11、天象的自然规律的更替使人已青春的年华不再。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中心。 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者深沉凝重。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绪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 沅溪夏晚足凉风,闻道龙标过五溪。 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 莫道弦歌愁远谪,随风直到夜郎西。 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

12、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

13、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思想情趣: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如何体现: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二)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三)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

14、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边塞诗(一)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

15、“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

16、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参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二)望 蓟 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

17、西北边防地带。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2)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答案:(1)(6分。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惊”。(1分)首先是因为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1分)其次,是在严冬初晓、积雪万里的时候,(1分)作者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1分)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1分)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1分)(2)(5分。意思接近即可)诗人虽则早

18、年并不如班超 ,(1分)可是见此边营士气,却也雄心勃勃,(1分)要学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为国立下奇功。(2分)末二句水到渠成地顺应“客心惊”,结束全诗。(1分)(三)雨 雪 曲江 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

19、.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五.送别诗(一) 丹阳送韦参军 暮春浐水送别 严维 韩琮丹阳郭里送行舟, 绿暗红稀出凤城,一别心知两地秋。 暮云楼阁古今情。日晚江南望江北, 行人莫听宫前水,寒鸦飞尽水悠悠。 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

20、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三)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

21、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三)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

22、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六. 思乡怀人(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

23、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二) 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

24、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三)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满林残照见

25、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七.咏物诗(一)咏 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托物言志。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清霜”是指人间正气。用“天地”好。“天地”着

26、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且表明正气始终存在,时间上“秋后”与“清霜”重复,空间上,体现不了正气的始终存在。(二)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27、。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三)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

28、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八.节令诗(一)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

29、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1)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

30、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苦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三) 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竹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此诗写于作者贬官之后。本诗写成后在士人间广为传诵,有“诗之至境”的美称,除对偶外,本诗还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1)首联用

31、叠词“寂寂”渲染周围环境的寂静、冷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颔联写景一远一近,朦胧、淡远、凄清、冷寂,烘托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和惆怅。(3)颈联通过“借酒浇愁”和“登楼望远”两个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被贬外放的痛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离情别绪。(4)尾联先写“回首故山”的细节,再通过反问直抒胸臆,强调颈联抒发的情感。九.题画诗(一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

32、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当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砥石还是残竹,都是作者不愿看到的。(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33、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 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

34、样气氛的,给2分。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 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三)、阅读下面

35、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墨葡萄诗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答案:(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

36、人 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 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 言出十.闺怨诗(一) 贫 女 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1、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答: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一)

37、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二)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步骤三)(二)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答:此诗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口语化(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三) 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

38、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暮秋、衰荷、乱雨、冷月原因:无侣”(或“单栖”)(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步骤一)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步骤二)十一.咏史诗(一)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

39、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比喻。(第一问)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二问) (二).咏史怀古诗两首 汴河曲 汴河怀古 唐李益 唐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 尽道隋亡为此河,隋家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 若无水殿龙舟事,风起扬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

40、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的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从对照映衬中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实则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圣君并提,巧妙地对亡国之君的穷奢极侈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划加以说明。(2分)参考答案: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1分)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1分)(三)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1、这是一首怀古

41、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参考答案:秦始皇已死;秦王朝灭亡(任答其一点2分);秦始皇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崩塌。(2分)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是否妥当?为什么?参考答案:(共4分)妥当。(2分)写汉文帝的目的还是为了写秦始皇。用被后世路人怀念、敬仰的汉文帝反衬在人民心目中地位已崩塌的秦始皇,更表明作者对暴君的批判与否定。(2分)答题模式类炼字类一、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解析该句中各词创造的形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典型例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

42、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案:“空徒然,白白的;(步骤一)“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二)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答案(1)“住”“ 停止”的意思。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以江流被山阻住暗喻

43、命运不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情。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