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104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五: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检测六文化经典阅读1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让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

2、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请联系生活谈谈孔子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

3、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注: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三归:市租。根据管子山至数的记载,市租按常例应该由国君收取。齐桓公称霸后,对于管仲恩赏有加,就将收市租的权力给了他。摄:统辖。反坫(di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4阅读论语

4、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5阅读孟子选段,回答下列问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

5、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离娄上)注:圹:同“旷”,旷野。爵:同“雀”。鹯:一种像鹞鹰的猛禽。(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了什么道理?(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反映的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认识。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注:道

6、,通“导”。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桓魅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1)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待友之道。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1)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7.28)结合

7、这段话,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注:王:指齐宣王。大:扩大。赫斯:发怒的样子。爰:于是。遏:阻止。徂: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

8、东莒县,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消灭。笃:厚。祜:福。厥:用法同“其”。衡行:即“横行”。(1)孟子引用诗中的话强调了“文王之勇”,什么是“文王之勇”?请简析。(2)孟子又说:“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勇”的理解。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

9、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0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注

10、: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1)孔子和孟子认为应该怎样侍奉父母?(2)请结合孟子的观点谈谈应该怎样修身?答案与解析专题检测六文化经典阅读1(1)以德治国。(2)示例:不矛盾。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对冉有不应用那种道德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2(1)率真(直率)、不谦逊。(2)示例:因为孔子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3(1)管仲之器小哉;管仲是仁者。(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

11、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4(1)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示例: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5(1)是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示例:上面选段,孟子强调的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孟子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两个选段都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6(1

12、)示例:君子能积极地以敬持身,没有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这就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2)示例:朋友有过失或疑惑,应诚挚地帮助他。用合乎义理的内容来劝导他;劝导的辞气,沟通的态度方法等,要因人、事、情景不同而深加考虑。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7(1)目的在于劝诫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让美德善行流行天下。(2)示例:孟子这句话是希望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养成自己的美德。修养美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并且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

13、有益于社会的人。8(1)“文王之勇”实际是国君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胆略和威勇,即大勇,孟子认为与邻国交往,不是基于一己的利益而用武,而是为了全天下人民的利益而用武。这体现了仁者主政不以大自居,且能以大事小。(2)在孟子看来,勇有小勇(匹夫之勇)与大勇之分。从效果来说,小勇敌一人,而且自身遭难不说,还累及父母家人;而大勇则可以安天下,而且符合道义,是一种勇德。9(1)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义利并举),义以生利,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见利思义)。(2)示例: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10(1)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2)示例: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就能侍奉好父母,反之就不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是所有服侍工作的根本。守护自己而使自己归于仁义礼智,就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守护自己是人一切操守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