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392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生物全册导学案.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学习重点: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学习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生物学是研究_和_的科学.科学问题靠_和_来回答.通过_和_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做出解释,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

2、真谛。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等仪器,或利用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二、小组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3-P7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

3、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呼出_。(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七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3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4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三、归航拾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四、随堂测试:1下列现象中

4、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

5、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 应激性鲸喷出水柱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 五、学习感悟: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

6、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1、 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学习难点:1、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2、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人口普查也是_。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二、小组合作探究:(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7、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2)分组: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 、环境变化 的路线;(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和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和_。(5)归类(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注意:1、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要凭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都要如实记录下来2、要爱护生物,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不要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3、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

8、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高和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二)生物的归类方法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种生物,其中植物()种,动物()种,其他生物()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和_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和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等。3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

9、幅照片。(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列出你的分类结果:三、归航拾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的困惑:四、随堂测试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

10、述是()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

11、、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8.谈起宠物(如狗、猫)你一定很感兴趣,你所居住的小区或村庄内有一定数量的宠物存在,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它们不向人类传播疾病等问题,也许你并非十分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广泛的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相关内容告诉身边养宠物的人。那么,你(或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做这个调查呢?调查目的:_。调查方式:_。调查对象:_。调查范围:_。调查方案:_。五、学习感悟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寄语:生物的生活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息息相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

12、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合作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情感目标:理解生物的生活与其周围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爱护实验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3、培养分析、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学习难点: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称之为 。2、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 以及存在于它周围的 。3、探究一般是

13、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4、对照试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的试验导入新课: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的生存的。想一想: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陆地上,若让它们对调,结果会 ;热带植物适于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也会 ,所以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二、小组合作探究:(一)通过学生的举例归纳:影响生

14、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4-16页,完成下列各项:1.试完善右边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很多鼠妇,你们从哪里收集到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学生试验.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2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提出问题: (依据各小组课前找到鼠妇的地方).作出假设: (依据鼠妇喜欢生活的环境).制定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

15、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活的影响”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 (2)你们的结论是什

16、么? (3)计算出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为什么要计算出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5)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6)如果不一致,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原因。3.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三)探究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6-17页,完成下列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非生物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自己的天

17、敌,这说明了什么呢?1、生物因素指 。2、畅所欲言: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根据你所了解的自然常识,试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如: 合作关系如: 竞争关系如: 寄生关系如: 。 3.某校四年级有两个班,星期三甲班有6名学生突发疾病:胃痛、呕吐、腹泻、发热,被送往医院。经诊断,病因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某种致病细菌A。星期四乙班又有5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数日后该年级发病人数增至43人,病因都是患者血液中含有A菌。学校向细菌研究专家求助。假如你是接受学校求助的细菌研究专家,请思考下列问题。(1)你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是:(2)对这个问题,你的假设是:(3)你准备

18、如何开展研究工作?请写出研究思路。2某学生为证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将一盆植物如图所示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该如何设计? A.盆中装无机盐和水 B.盆中只装水 C.盆中只装无机盐 D.盆中只装水答三、归航拾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的困惑:四、随堂测试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19、(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7.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A.阳光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B.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温度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D.空气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蛾在夜晚出来活动8.在做了“探究

20、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两种环境的对照。(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五、学习感悟第二节 生

21、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寄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创建美好生态家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

22、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学习重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2、对“生产者”的理解3、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理解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 的,称之为生态平衡。导入新课:(展示家庭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二、小组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

23、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0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2.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非生物部分:阳光、 、 、 等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主要是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 分解者: 、 、 3.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4.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看课本2123页完成下列各

24、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和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食物网):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箭头是从 指向 。物质和能量沿着 和 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 。2.通过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3)食物链中有分解者吗?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

25、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 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2.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3.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4.分析课本26页的资料,讨论思考:(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5俗话说“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它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1)生产者是_。(2)消

26、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联系就形成了食物链。那么右图中有_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_。(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黄雀对螳螂的行为是_行为三、归航拾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你的困惑是:四、达标测试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 池塘中的水草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

27、度将会()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6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鱼类藻类水生甲虫池边杂食动物水蚤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A BC D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C.DABCE D.CEBAD8、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从总体上看,植物的

28、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其理由是: 。 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五 学习感悟: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师寄语:保护和爱惜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义不容辞!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

29、类型。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1.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学会利用资料分析提取信息,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使最大的生态系统 3.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_,它是_共同的家园。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扮演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不同的角色

30、,来体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二、小组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本26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 )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的深处。这个厚度为( )的圈层,包括( )、( )和( )。3.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二)阅读下面插图,思考以下问题: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3.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4.总起来说,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_、_、_、_、_、_。

31、宇航员在太空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 、 和 。 5.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菜农会经常浇水、施肥、松土,晚上还要在棚顶盖上草帘,而早晨把草帘卷起,且一个大棚栽种适量的作物,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哪些基本条件?(三)运用本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电视上经常会播放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公益广告,如:我们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如果从本节课内容的角度出发,该怎样理解?2.你饲养过小动物吗?回想一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小动物的?它们生活得好吗?如果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三、归航拾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四、随堂测试 1生物圈的范围为()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大气圈和水圈的

32、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地球及生物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6.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7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