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3503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习题集.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1型题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A、士 B、府 C、史 D、徒 E、卒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E、外科精义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E、侍疾要语4、首创剖腹术的名医是( )A、华佗 B、李时珍 C、孙思邈 D、叶天士 E、张仲景5、首创中医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 )A、内经B、伤寒论C、千金翼方D、金匮要略E、肘后备急方6、现代注射法的雏形是( )A、毫针 B、三棱针 C、九针

2、D、皮肤针 E、梅花针7、口服全身麻醉用于手术的发明人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叶天士 E、李时珍8、提出“论将护忌慎法”专论护理内容的著作是( )A、外科精义B、伤寒论C、侍疾要语D、外台秘要E、金匮要略9、外科精义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齐德之 E、李时珍10、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A、陈自明 B、张仲景 C、孙思邈 D、齐德之 E、李时珍11、被称为外科“鼻祖”的人物是( )A、张仲景 B、王叔和 C、李时珍 D、华佗 E、孙思邈12、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是( )A、后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E、清朝13、属叶天士所著的著作是(

3、 )A、瘟疫论B、温热论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千金方14、孙思邈首创用细葱管导尿,比法国发明橡皮管要早( )A、100年 B、1000年 C、1200年 D、120年 E、1500年15、用香料药粉作灭菌贮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 )A、黄帝内经B、千金方C、外科精义D、卫济宝书E、金匮要略16、提出“乳母在哺乳时,先要把宿乳挤掉”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千金方C、伤寒论D、金匮要略E、外科精义17、最早提出护理“八法”的医家是( )A、华佗 B、李时珍 C、孙思邈 D、张仲景 E、王叔和18、吴又可所著的著作是( )A、瘟疫论B、温热论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伤寒论

4、19、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怒则( )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20、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喜则( )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21、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悲则( )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22、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恐则( )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23、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惊则( )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24、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思则( )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25、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浑厚庄重,可入( )A、肝B、心C、肺D

5、、脾E、肾26、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可入( )A、肝B、心C、肺D、脾E、肾27、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可入( )A、肝B、心C、肺D、脾E、肾28、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可入( )A、肝B、心C、肺D、脾E、肾29、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可入( )A、肝B、心C、肺D、脾E、肾30、过思伤( )A、肝B、心C、肺D、脾E、肾31、过忧伤( )A、肝B、心C、肺D、脾E、肾32、过喜伤( )A、肝B、心C、肺D、脾E、肾33、过怒伤( )A、肝B、心

6、C、肺D、脾E、肾34、过恐伤( )A、肝B、心C、肺D、脾E、肾35、较详细记载心肺复苏技术的著作是( )A、瘟疫论B、金匮要略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温热论36、传世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孙思邈 D、华佗 E、王叔和37、已有专篇论述饮食护理的著作是( )A、瘟疫论B、伤寒杂病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温热论38、记载药物舌下含服法的著作是( )A、瘟疫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温热论39、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温热论40、本草纲目作者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7、 C、孙思邈 D、华佗 E、王叔和41、发明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的医家是()A、李时珍 B、张仲景 C、孙思邈 D、华佗 E、王叔和42、提出“五禽戏”的杰出医家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孙思邈 D、华佗 E、王叔和43、脉经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孙思邈 D、王叔和 E、华佗44、较详细记载创伤处理的中医古籍是( )A、肘后备急方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温热论45、我国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导尿术的著作是( )A、肘后备急方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温热论46、最早提出用含碘的食物治疗和预防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是( )A、脾胃论B、伤寒论C、金

8、匮要略D、肘后备急方E、温热论47、以下中医古籍中提出对黄疸患者的尿用白纸染尿法鉴别的是( )A、脾胃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妇人大全良方E、肘后备急方48、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是( )A、脾胃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妇人大全良方E、刘涓子鬼遗方49、中国最早的以论述内科病为主的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是( )A、诸病源候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妇人大全良方E、肘后备急方50、提倡以脉象来观察病情的著作是( )A、脾胃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肘后备急方51、唐代被后世医家称为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的是( )A、脾胃论B、备急千金要方C、金匮要略D、肘后备急方E、温热论5

9、2、王焘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的巨著,最突出的贡献是对传染病的论述,其书名是( )A、外台秘要B、备急千金要方C、金匮要略D、肘后备急方E、温热论53、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对中医饮食护理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书名是( )A、外台秘要B、备急千金要方C、金匮要略D、食疗本草E、温热论B1型题A、脾胃论B、伤寒杂病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妇人大全良方1、最早提出用含碘的食物治疗与预防甲状腺疾病的书籍是( )2、这些中医古籍中提出对黄疸患者的尿用白纸染尿法鉴别的是(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脾胃论E、妇人大全良方4、记载药物舌下含服法的著作

10、是( )5、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气下 B、气消 C、气上 D、气乱 E、气结6、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思则( )7、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惊则( )A、肝 B、心 C、肺D、脾 E、肾8、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浑厚庄重,可入( )9、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可入( )10、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可入( )X型题1、后代名医华佗把下列哪些项目融为一体( )A、饮食B、医疗C、护理D、体育E、起居2、千金方对中医护理的主要贡献是( )A、传染病的预防B、妇产科护理C、婴幼儿护理保健D、脾胃调养和护理E、医德

11、教育3、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认为内伤病的主要成因是( )A、饮食B、环境C、劳倦D、酒色E、情志4、黄帝内经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A、整体观B、阴阳平衡观C、邪正斗争观D、预防观E、寒热观5、提示病情恶化的脉象有( )A、脉缓B、脉洪大C、脉直疾D、脉疾而细E、脉束牒牒6、宋金元时期的著作是( )A、太平圣惠方B、圣济总录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开宝本草E、妇人大全良方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一)选择题A1型题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 )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A、肝B、心C、脾D、肺E、肾2、黄帝内经要求习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说明人与( )有密切的联系A、自然环

12、境B、社会环境C、外界环境D、风土人情E、社会治安3、某患者表现为“头痛,发热,四肢无力”,判断该表现是( )A、证B、症状C、病D、标E、本4、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证B、症C、病D、病因E、体征5、属于扶正原则的是( )A、解表B、利水C、滋阴D、豁痰E、祛痰6、属于祛邪原则的是( )A、解表B、益气C、滋阴D、壮阳E、养血7、阳偏盛表现出的阳盛而阴相对为虚的实热证,采用的护理方法是(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通因通用8、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辩证施护C、三因制宜D、护病求本E、标本缓急9、用温补阳气的

13、方法治疗护理虚寒证,称为( )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阳10、治疗护理脱肛、胃下垂不同病证均采取升提中气法,属于护理原则的( )临床运用A、异病同治(护)B、同病异治(护)C、标本兼护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1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 )原则的体现A、因时制宜B、因人制宜C、因人制宜D、因病制宜E、三因三宜12、“邪气盛”的病人适宜的治法是( )A、扶正B、祛邪C、扶正与祛邪并用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13、用寒凉方法护理热性病的护法是(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虚则补之14、阳热之体慎用温热护理法是( )A、寒者热

14、之B、热者寒之C、缓则护其本D、先祛邪后扶正E、因人制宜15、属于逆护法的是( )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塞因塞用16、不属于反护法的是(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虚则补之17、关于辨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B、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C、分析邪正之间的关系D、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E、仅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18、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下列各项中有关标本的划分,错误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15、19、主要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法的是( )A、阴偏盛B、阴偏衰C、阳偏衰D、阴虚致阳亢E、阳虚致阴盛20、寒因寒用适用于( )A、实寒证B、虚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寒热错杂症21、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寒证B、虚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寒热错杂症B1型题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B、“春善病鼽衄”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1、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2、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3、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寒者

16、热之4、用热性药治疗及取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病,属于( )法的运用5、应用寒凉护理法,护理热厥证,属于( )法的运用6、瘀血停滞导致的崩漏,临床上多侧重于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护理,属于( )法的运用7、中气不足,脾虚不运,致腹胀便秘,宜用补中益气、温运脾阳的治法与护理,属于( )法的运用A、病B、证C、症D、病性E、病位8、“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 )9、“异病同治”中,相同的是( )10、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称为( )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阴病阴治11、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使用滋阴药,称为( )12、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使用

17、扶阳药,称为( )A、缓则护其本B、急则护其标C、标本兼护D、用寒远寒E、缓则护其标13、就标本缓急而言,当病人出现大出血情况时,应当采用的护理方法是( )14、就标本缓急而言,慢性病患者,应当采用的护理方法是( )X型题1、属于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基本特点的是( )A、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B、整体观念C、以临床经验为其精华D、辨证论治E、藏象学说2、属于治(护)原则的是( )A、发汗B、涌吐C、祛邪D、扶正E、益气3、属于治(护)方法的是( )A、发汗B、涌吐C、祛邪D、扶正E、益气4、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的是( )A、脱肛B、胃下垂C、感冒D、风湿E、子宫下垂5、对于“施护”的描述正确的

18、是( )A、就是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B、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的手段C、是运用的具体的护理方法D、从属于中医护理原则E、是辨证的前提6、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需要遵循的护理原则是( )A、扶正祛邪B、三因制宜C、护病求本D、标本缓急E、调整阴阳7、病、证、症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一病总有数证B、一病总有数症C、证之总者为之病D、病同则证同E、以上都不正确8、属于补虚方法的是( )A、阴病治阳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阴病治阴D、阳病治阴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9、里热证采用苦寒攻里的方药护理,遵循的护理原则是( )A、扶正B、祛邪C、护病求本D、标本缓急E、反护法10、可用反护法的包括( )A、热

19、厥证B、真寒假热证C、表热证D、脾虚腹胀E、瘀血所致崩漏11、反映辨证施护特点的是( )A、异病同护B、同病异护C、三因制宜D、急则护其标E、急则护其本12、三因制宜包括( )A、因人B、因病C、因时D、因地E、因症13、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的是( )A、阴阳学说B、整体观念C、扶正祛邪D、护病求本E、辩证施护第三章 中医基本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患者室内光线宜充足的是( )A、热证B、阳虚证C、肝阳上亢证D、阴虚证E、肝风内动证2、患者起居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应遵循的原则是( )A、标本缓急B、扶正祛邪C、三因制宜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E、因人施护3、适合室内温度偏低的患者是( )A、阴虚者

20、B、感受风寒者C、身体虚弱者D、阳虚者E、年长者4、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怒伤肝,应采用( )A、以思胜之B、以恐胜之C、以悲胜之D、以怒胜之E、以喜胜之5、下列食物中属于温热性食物的是( )A、鲫鱼B、菠菜C、小米D、芹菜E、山药6、下列食物中属于寒凉性食物的是( )A、大枣B、绿豆C、香菇D、花生E、南瓜7、适合于热证、阳证患者的食物是( )A、桂圆B、红糖C、花椒D、绿茶E、红茶8、适宜春季食用的食物是( )A、清淡养阴之品B、辛温升散之品C、滋阴潜阳之品D、滋阴润肺之品E、滋阴柔肝之品9、产后哺乳期间,不适宜食用的食物是( )A、温热熟食B、清淡温补类C、粥类稀饭D、鲫鱼汤E、

21、寒凉生冷之品10、下列关于饮食调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西北高原地区的居民宜食温热、生津、润燥的食物B、体瘦者宜食滋阴生津、补血的食物C、妊娠期饮食宜凉,哺乳期饮食宜温D、儿童宜食健脾开胃的食物E、冬季饮食忌食辛燥、温热之品11、体型肥胖者宜食的食物是( )A、清淡之品B、温热之品C、油腻之品D、养阴之品E、滋补之品12、适合食用滋阴润肺之品的季节是( )A、冬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春季13、冬季不宜食用的食物是( )A、狗肉B、牛肉C、鸡蛋D、苦瓜E、鳖14、“杯弓蛇影”这个典故运用的情志护理方法是( )A、说明开导B、释疑解惑C、顺情从欲D、以情胜情E、移情异性15、观察病情

22、时,若见患者面色为黑色,则为( )A、瘀血B、虚热证C、惊风D、实热证E、失血16、观察病情时,若见患者面色为黄色,则为( )A、热证B、虚证C、痛证D、瘀血E、惊风17、不属于斑的特征是( )A、色紫黯B、点大成片C、平铺于皮肤D、摸之碍手E、形如锦文18、不属于面色为青色的病证是( )A、寒证B、虚证C、痛证D、瘀血E、惊风19、不属于异常舌态者的是( )A、强硬B、痿软C、短缩D、点刺E、歪斜20、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是指( )A、舌苔由厚变薄B、舌苔由薄变厚C、舌苔由润变燥D、舌苔由多变少E、舌苔骤增骤退21、若患者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见于( )A、疟疾B、湿温病C、外感表证D、半表

23、半里证E、阳明病22、腻苔的特征是( )A、苔质疏松粗大B、舌苔水滑C、苔质细腻致密D、苔质颗粒不清E、舌苔干燥,扪之无津23、若见患者的舌苔为黄腻苔,多为( )A、湿热内蕴B、热盛伤津C、湿寒内困D、疫疠初起E、暑热偏盛24、五更泄泻的主要病机是( )A、食饮内停B、肝脾不和C、大肠湿热D、脾肾阳虚E、肠虚滑脱25、若患者痰白质稠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 )A、寒痰B、热痰C、湿痰D、燥痰E、肺痈26、若患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更甚者,称为( )A、盗汗B、绝汗C、战汗D、大汗E、自汗27、不属于得神表现的是( )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颧赤如妆D、目光荣润E、呼吸调匀28、妇女带下黄臭多

24、属( )A、脾虚生湿B、湿热下注C、肝经郁热D、肾气不固E、脾胃阳虚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的护理原则是( )A、既病防变B、同病异护C、护病求本D、预防复病E、未病先防30、不属于“护正气以抵外邪”的措施是( )A、调理饮食B、药物预防C、适时起居D、避免病邪侵袭E、加强锻炼A2型题1、李女士,70岁。患者面色无华,四肢不温,大便溏稀,舌淡苍白,脉细弱。该患者适宜的病室温度应调摄至( )A、1012 B、1315 C、1619 D、2026 E、27302、刘先生,45岁。患者眩晕1天,因工作不顺利,情绪激动,急躁易怒加重,觉口苦咽干,采用以情胜情法的护理是( )A、以悲胜

25、之B、以怒胜之C、以思胜之D、以喜胜之E、以恐胜之3、黄先生,44岁。腹泻日久,时轻时重,进食不当则便次增多,夹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食少腹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腻,脉弱,辨证为脾虚泄泻,饮食禁忌是( )A、羹汤类B、清淡类C、面食D、粥食类E、肥甘厚味之品4、李女士,34岁。腹泻1天。发病急骤,因进食不洁食物后,立即出现腹痛,里急后重,排水便样。该患者饮食调护的最佳食物是( )A、膏粱厚味B、清淡饮食C、辛辣食物D、凉硬食物E、温热食物5、石女士,78岁。眩晕15年,近1年加重,头目胀痛,耳鸣,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红目赤,步履不稳,舌红苔黄,脉弦数。目前该患者

26、病情观察的重点是( )A、面红目赤,急躁易怒B、耳鸣,腰膝酸软C、心悸健忘,失眠多梦D、舌红苔黄,脉弦数E、头目胀痛,步履不稳6、姜先生,63岁。因天气骤变,感受风寒,出现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于平卧的症状。该患者的证候应属于( )A、喘B、哮C、短气D、太息E、气粗7、高先生,53岁。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无华,目光无采,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呼吸微弱。属于( )A、少神B、失神C、假神D、神乱E、得神A3型题(13题共用题干)李女士,20岁。因受凉,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等症状,苔薄白,脉浮紧。1、该患者的证候属于( )A、热证B、寒证C、里证D、虚证E、

27、实证 2、该患者居住的病室温度宜( )A、1012 B、1315 C、1619 D、2026 E、27303、适宜食用的食物是( )A、清淡之品B、辛香燥烈之品C、油腻之品D、寒凉、酸性之品E、滋补之品B1型题A、移情易性B、说理开导C、以情胜情D、宣泄解郁E、释疑解惑1、对于心存疑惑的患者,宜采用的情志护理方法是( )2、对于将注意力整日集中在疾病上的患者,宜采用的情志护理方法是( )A、以思胜之B、以喜胜之C、以恐胜之D、以悲胜之E、以怒胜之3、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忧伤肺,应采用( )4、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喜伤心,应采用( )A、温补类食物B、平补类食物C、补气类食物

28、D、清热类食物E、行气类食物5、用于寒证患者的饮食调护宜选用的食物是( )6、用于各种疾病恢复期患者的饮食调护宜选用的食物是( )A、糯米B、桂皮C、苦瓜D、山药E、荔枝7、属于寒性食物的是( )8、属于平性食物的是( )A、苔质疏松,颗粒粗大B、舌苔水滑C、苔质细腻致密D、苔质颗粒不清E、舌苔干燥,扪之无津9、燥苔的特征是( )10、腐苔的特征是( )A、阳气不足B、营血气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E、虚阳上越11、若见患者面色萎黄,多为( )12、若见患者颧红如妆,多为( )A、自汗B、战汗C、盗汗D、半身汗E、手足心汗13、阳虚患者多见( )14、阴虚患者多见( )A、口渴喜冷饮B、渴喜

29、热饮,饮水不多C、口干但欲漱口,不预饮D、渴不预饮E、渴不多饮15、温热内蕴的患者可见( )16、痰饮内停的患者可见( )A、寒痰B、热痰C、燥痰D、湿痰E、肺痈17、痰少而黏,难以咳出者,多属( )18、痰黄稠有块者,多属( )A、里证B、表征C、痰饮D、虚证E、实证19、若见患者仰面伸足,揭去衣被,不欲近火,多属( )20、若见患者躺卧在床,蜷缩成团,喜加衣被,多属( )A、脾肾阳虚B、气血两虚C、伤食泄泻D、瘀血内阻E、湿热下痢21、若见患者腹痛泄泻,泻下酸腐,泻后痛减者,其证多属( )22、若见患者,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者,其证多属( )A、镜面舌B、裂纹舌C、痿软舌D、颤动舌E、齿痕舌

30、23、若见患者的舌体震颤抖动,则为( )24、若见患者舌面光滑无苔,则为( )X型题1、适合安置室内温度偏高的患者是( )A、风热感冒B、阳虚腰痛C、畏寒呕吐D、阴虚咳嗽E、风热咳嗽2、适合安置室内湿度偏高的患者是( )A、风寒湿痹证B、阴虚肺热证C、痰湿阻肺证D、阳虚证E、阴虚动风证3、病室环境调节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夏季易感暑热,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B、阳虚证患者宜安排在室温偏低的阴面房间C、年老体弱者宜安排在室温偏高的阳面房间D、阴虚证患者,病室内的湿度宜偏低E、有眼病的患者,病室内的光线宜暗4、生活起居护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夏季起居宜晚卧早起,不厌晨

31、光B、春季起居宜早卧早起,舒展形体C、秋季应注意防寒保暖,使阴精藏而不泄D、冬季起居宜早卧晚起,不扰动阳气E、肝风内动的患者,室内光线宜明亮5、情志对人体脏腑气机的影响,正确的是( )A、思则气乱B、怒则气结C、恐则气下D、悲则气消E、喜则气缓6、情志护理的原则包括( )A、保持心情舒畅B、诚挚体贴C、因人施护D、避免不良刺激E、及时消除烦恼7、不属于温热性食物的是( )A、糯米B、菠菜C、小米D、木耳E、生姜8、不属于寒凉性食物的是( )A、桂皮B、大枣C、冬瓜D、鸭肉E、莲藕9、脾胃虚弱患者应慎用的食物是( )A、平性食物B、寒性食物C、热性食物D、清性食物E、凉性食物10、不符合饮食调护

32、基本要求的是( )A、饮食和宜有节B、饮食宜随意C、饮食宜清淡D、饮食宜三因制宜E、食后应边摩腹边卧床休息11、属于疹的特征包括( )A、高于皮肤B、点小如粟米C、平铺于皮肤D、摸之碍手E、形如锦纹12、既病防变的护理内容包括( )A、调摄情志B、观察病情,早期诊治C、劳逸适度D、及时护理,防止传变E、加强饮食调护13、中医治未病的护理包括( )A、既病防变B、早期治疗C、起居有常D、预防复病E、未病先防14、未病先防的护理内容包括( )A、加强锻炼B、早期诊治C、药物预防D、防止疾病传变E、防止病邪侵袭15、正确的饮食调护包括( )A、西北高原地区的居民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B、体瘦者宜食滋阴生

33、津、补血的食物C、妊娠期饮食宜热,哺乳期饮食宜凉D、食后应边摩腹边卧床休息E、儿童宜食健脾开胃的食物16、情志护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保持乐观的情绪,可以预防七情致病B、男性属阳,易为狂喜、大怒而致病C、女性属阴,易为惊恐而致病D、情志异常,内伤脏腑E、老年人易为思虑而致病17、夏季不宜多食的食物是( )A、冬瓜B、桂圆C、乌梅D、绿豆E、羊肉18、饮食调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外感热证的患者宜食新鲜的果汁B、肺阴虚者宜食百合、银耳C、咳嗽痰白、清稀者宜食梨、枇杷D、水肿者宜食赤豆、薏苡仁等利水消肿之品E、肝胆系病证的患者宜多食动物脂肪,忌食辛辣等刺激品19、服药的饮食禁忌,正确

34、的是( )A、何首乌忌醋B、甘草忌鲤鱼C、茯苓忌萝卜D、乌梅忌苋菜E、薄荷忌鳖肉20、饮食调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老年人宜食血肉有情之品B、饮食不可偏嗜C、饮食有节是指饮食宜少量且种类以清淡为主D、饮食宜因人制宜E、饮食宜因时制宜第四章 辨证护理基础(一)选择题A1型题1、八纲辨证的总纲是( )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燥湿2、自汗服用的汤剂最佳的是( )A、归脾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半夏厚朴汤D、玉屏风散E、银翘散3、卫分证发热无汗者,可遵医嘱针刺( )A、涌泉B、太溪C、支沟D、大椎E、血海4、暑温口黏而苦,可食用( )缓解症状 A、佩兰B、玉米C、西红柿D、南瓜E、菠

35、萝5、以下去心火效果较好的食物是( )A、陈皮B、榴莲C、猪心D、苦瓜E、土豆6、卫气营血辨证是著名温病学家( )的理论精华A、孙思邈B、叶天士C、张仲景D、李可E、王冰7、肝开窍于( )A、口B、耳C、二阴D、目E、鼻8、胃热证患者可常见( )A、厌食恶心B、泛吐清水C、牙龈肿痛D、胃脘冷痛E、口淡不渴9、湿热蕴脾患者可常见( )A、少气懒言B、内脏下垂C、月经量多D、便溏不爽E、畏寒肢冷10、燥邪泛肺患者宜采用的护治原则是( )A、温化寒痰B、清肺润燥C、补益肺气D、疏风清肺E、降气化痰11、情志失常容易致病,过喜则( )A、气结B、气缓C、气上D、气消E、气下12、亡阳证汗出特点是( )

36、A、汗味咸B、汗质稀C、汗质黏D、汗出热E、如珠如油13、亡阴证汗出特点是( )A、汗质稀B、汗质黏C、大汗淋漓D、汗出冷E、汗质淡14、阴明腑实证患者服用攻下药物的最佳时间是( )A、饭后B、饭前C、清晨空腹D、睡前E、不拘时15、最适合气虚患者的居住环境是( )A、居处安静,阳光充足B、居处安静,阴凉透气C、居处喧闹,阴暗潮湿D、居处喧闹,阳光充足E、居处喧闹,阴凉透气16、实热证患者,最适合的护理原则是( )A、豁痰开窍B、活血化瘀C、清热泻火D、补虚扶正E、滋阴降火17、外感暑温高热者,可针刺( )放血泄热 A、三阴交B、足三里C、大椎D、昆仑E、太溪18、表虚有汗患者,可选的最佳药膳

37、是( )A、薏米鲤鱼汤B、黄芪粥C、芦根汁D、猪心炖莲子E、菊花蜜19、外感发热者,禁忌使用( )A、喝冷饮B、按摩C、发汗药D、中药擦浴E、温补药20、表热证患者可食用( )A、黄芪粥B、清凉水果C、生姜汁D、狗肉E、鸡肉21、外感表证最佳的护理原则是( )A、清热解毒B、补益阳气C、辛散解表D、活血化瘀E、益气解表22、外感风寒脉象的典型特征是( )A、沉B、滑C、浮D、细E、数A2型题1、王先生,35岁。患者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其体质最可能的是( )A、阴虚质B、湿热质C、瘀血质D、阳虚质E、特禀质2、黄女士,60岁。患者素体畏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性格沉静、内向,其体质

38、偏于( )A、平和质B、阴虚质C、阳虚质D、湿热质E、瘀血质3、张女士,30岁。患者常出现胆小易惊,睡眠不宁,可艾灸( )A、曲池B、百会C、三阴交D、列缺E、大椎4、何女士,22岁。患者胃脘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证属( )A、胃热证B、胃寒证C、胃阴虚D、胃气虚E、脾气虚5、陈先生,45岁。患者常觉肢体困重,畏寒,肢冷,证属( )A、寒湿困脾B、脾不统血C、湿热蕴脾D、脾气下陷E、脾阳不足6、陈先生,52岁。因恶寒发热、干咳少痰、鼻咽口舌干燥就诊,可建议该患者日常饮食中多食( )A、补益肺气之品B、温化寒痰之品C、清肺润燥之品D、清肺泄热之品E、滋补肾阴之品7、马女士,39岁。

39、患者症见痰多色白,舌淡,苔白厚,多见于( )A、肺热壅盛B、寒痰阻肺C、燥邪泛肺D、风寒泛肺E、肺气虚8、黎女士,65岁。患者体胖,素来痰多,质黏稠,易咳,宜食( )A、莲子粥B、萝卜粥C、酸梅汤D、薏米粥E、红枣粥9、汪女士,54岁。患者久病后出现精神萎靡,气短乏力,自汗,大便溏,小便清长,最适合该患者的护理原则是( )A、清热化痰B、泻实祛邪C、回阳救脱D、补虚扶正E、祛邪扶正10、李先生,25岁。自诉畏冷,肢冷,腹痛喜暖,舌淡苔白,脉迟。最适宜的施护原则是( )A、辛散解表B、益气固表C、豁痰开窍D、温里祛寒E、补中益气11、叶女士,43岁。患者出现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咳嗽,舌红苔薄,

40、脉浮,可告知患者多食( )A、白术B、生姜C、桂圆D、薏苡仁E、山药A3型题(13共用题干)李先生,52岁。患者长期精神不振,面色晄白,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1、最符合该患者的辩证分型是( )A、阴虚B、气虚C、血燥D、阳虚E、痰湿2、该患者冬天可多食( )A、冰冻雪糕B、炸鸡腿C、莲子D、狗肉E、豆腐3、最适合该患者的保健按摩手法是( )A、揉肾俞B、按大椎C、拍委中D、摩天枢E、掐人中B1型题A、平和质B、痰湿质C、阴虚质D、气郁质E、气虚质1、最不适宜参加快节奏、竞争性文娱活动的体质是( )2、梅核气患者的常见体质是( )A、心B、肝C、脾D、肾E、肺3、五脏之中,( )为

41、一身阳气之根本4、脾为生痰之源,( )为贮痰之器A、番茄汁B、黄瓜C、红枣D、金橘E、姜汁5、肝血不足者宜常食( )6、肝气郁结者宜常食( )7、脾病患者兼有呕吐者,服药时可加( )兑服A、脾气虚B、脾不统血C、肺气虚者D、寒湿困脾E、寒痰阻肺8、特别需要强调患者注意保暖的脾病证型是( )9、最适合多食温化寒痰之品的肺病证型是( )10、最适合食用红枣糯米粥的肺病患者是( )A、营分证B、血分证C、卫分证D、气分证E、半表半里证11、温病初期阶段多表现为( )12、病位多在皮毛腠理的是( )A、脾B、胆C、肾D、肝E、肺13、“温邪上受,首先犯( ),逆传心包”14、饮食过咸伤( )15、尤其

42、需要注意双膝盖保暖的病证是( )A、舒经活络B、养血安神C、回阳固脱D、疏肝解郁E、大补元气16、心血虚者的护治原则是( )17、心阳暴脱者的护治原则是( )A、活血化瘀B、养血安神C、回阳救逆D、清心泻火E、补肾壮阳18、心火亢盛者的护治原则是( )19、心脉痹阻者的护治原则是( )A、外感表证B、阳虚证C、实热证D、阴虚证E、痰湿证20、可采用酒精擦浴降温的发热证型是( )21、最适合食用鹿茸、巴戟天等温补阳气药物的患者是( )X型题1、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包括( )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真假2、在八纲中,属阳证的是( )A、表B、里C、寒D、热E、虚3、在八纲中,属阴证的是(

43、 )A、里B、寒C、实D、热E、虚4、外感疾病初期的特点是( )A、起病慢B、起病急C、病情重D、病程短E、外邪因素明显5、表证的服药护理,说法正确的是( )A、心散药物不宜久煎B、药应凉服C、药物有辛温、辛凉之别D、药后可饮热粥E、药应温服6、外感风寒表实证患者在服用麻黄汤之后应注意( )A、观察汗出情况B、观察热退情况C、多饮用清凉饮料D、多喝热粥E、多注意休息7、表寒证患者可适量多食( )A、花生B、葱白C、热粥D、辣椒E、陈皮8、风寒头痛者,可交替按压的穴位有( )A、涌泉B、肾俞C、三阴交D、太阳E、风池9、阴盛阳虚证常出现的证候有( )A、畏冷B、口淡不渴C、小便黄D、大便稀溏E、

44、脉迟10、患者因感受寒邪,出现畏寒,头痛,腹痛喜暖,生活指导上错误的是( )A、多喝冷饮B、宜食温性食物C、中药宜凉服D、可用艾灸驱寒E、居处通风透气11、中暑后,患者可出现( )A、发热B、畏寒C、面红耳赤D、烦躁不宁E、小便黄12、患者发热,口渴欲饮,面红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脉数。为缓解症状,患者应做到( )A、中药偏凉服B、饮食忌辛辣C、用清热解毒煎剂外洗降温D、保持情绪稳定E、观察汗出情况13、虚证患者服用滋补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 )A、服药时间宜长B、中药应久煎C、中药应浓煎D、中药少量多次服E、中药可餐前服14、适合食用温补类膳食的病证是( )A、阳虚B、气虚C、血虚D、

45、阴虚E、血燥15、适合食用清补类膳食的病证是( )A、阴虚B、气虚C、血燥D、阳虚E、血虚16、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证候,属于实证范畴的是( )A、腹胀痛拒按B、胸闷烦躁C、呼吸气粗D、大便溏E、声低懒言17、阳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 )A、兴奋B、向上C、衰退D、明亮E、晦暗18、虚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 )A、向外B、亢进C、抑制D、沉静E、躁动19、亡阴证的特点是( )A、汗黏味咸B、身灼肢温C、汗质稀淡D、神情淡漠E、虚烦躁扰20、亡阳证的特点是( )A、冷汗淋漓B、神情淡漠C、手足厥冷D、呼吸微弱E、小便极少21、心阳暴脱的危象是( )A、哭笑无常B、口渴欲饮C、四肢厥冷D、面色苍白E、脉微

46、欲绝22、心病患者日常生活应做到( )A、注意休息,避免劳累B、注意寒温,避免受凉C、生活规律,劳逸结合D、喜怒有常,平淡静志E、适当运动,预防外感23、心火亢盛者,日常生活可常食用( )A、芹菜B、苦瓜C、榴莲D、鹿茸E、百合24、小肠病变的常见症状是( )A、咳嗽B、畏寒C、腹痛D、肠鸣E、腹泻25、肺热壅盛证多见( )A、干咳少痰B、痰多黄稠C、发热D、舌红苔黄E、胸胁胀闷26、饮停胸胁证多见( )A、恶寒发热B、胸廓饱满C、胸胁胀闷D、干咳少痰E、鼻咽干燥27、痰热者可食清热化痰生津之品,如( )A、生姜B、大蒜C、萝卜D、梨汁E、芦根28、痰湿患者可使用( )A、黄芪粥B、红枣糯米粥C、橘皮粥D、山药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