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579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走向及对策研究樊东燕1 柳欣2 赵怡3 董妍汝4 杨冬英5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课题就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探讨,从就业现状分析、趋势预测和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对研究项目进行分析和论述。统计、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各种数据;根据就业发展趋势多目标、多准则、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等特点,采用定量建立数学模型与定性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针对就业发展趋势的复杂性及其评估指标的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的理

2、论与技术,对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一个可供辅助决策的大学生就业趋势预测评估模型,为政府和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大学生就业,AHP,趋势预测,决策支持项目来源:2010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0041068-01)。1 樊东燕(1965-),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学院,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 柳欣(1969-),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学院,教研组组长,副教授。3 赵怡(1971-),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学院,教研组组长,副教授。4董妍汝(1981-),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学院,讲师。5杨冬英(1973-),女,

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学院,教研组组长,讲师。目 录前言11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11.1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的总量分析21. 2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与结构21. 3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流向与收益31. 4山西省重点产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42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52.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52.1.1高校毕业生实际存量大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52.1.2 高校毕业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的竞争将趋激烈62.1.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发展趋势62.2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72.2.1就业形势依旧严峻72.2.2供需对接还显“吃力”72.3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72.3

4、.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72.3.2 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设计113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163.1强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民生工程163.1.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扩大就业。163.1.2大力提升法律意识,贯彻落实“三法”163.1.3立足搭建培训平台,实现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163.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163.2.1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163.2.2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73.2.3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173.2.4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173.2.5组织实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173.3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创新173.3.1 新形势下各类高校的重

5、新定位173.3.2高校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183.3.3与时俱进调整学科类、专业结构183.3.4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型人才193.3.5引入“柔性培养”模式,适应就业需求变化193.4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194 研究结论及对策204.1研究结论204.2 对策建议205 结语21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15.2 本研究的局限和后续研究方向21参考文献21 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数量与质量是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大学生作为青年储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光荣使命。因此,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不仅关乎个人的

6、前途命运,也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的改革,应届毕业生数量一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队伍日益庞大。在全球就业困难问题日益严峻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呈现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也日益凸显。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己经逐渐成为一个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使大学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最需要和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基于以上思考,本项目以山西省大学生作为对象,对就业现状进行实证调研。

7、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获取大量的真实数据,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特点;其次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分析和反思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色,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定量建立数学模型与定性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整理、比较研究,设计了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模型,通过逻辑分析,归纳出毕业生就业的大致趋势,并提出促进就业的对策。1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课题组以2006-2010年山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山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近

8、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其发达程度远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教育在内的经济附加值也相对落后。受经济条件和区域位置限制,山西省地方高校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人文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不能和东部沿海的毕业生相提并论。调查发现,山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勤奋努力但创新感弱,认识问题能力强但解决问题能力弱等,这是中部各省份大学毕业生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1.1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的总量分析山西省大学毕业生的总数近年来持续增长,从2003年起,毕业生人数增长的比例连续六年呈快速递增态势,就业压力持续增大。2006年全省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08431人,已就业的毕业生有710

9、20人,就业率为63.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2.3%。2007年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47.6%,大大低于全国毕业时的就业率55.8%,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6.1%与全国的就业率87.5%基本持平。2009年,在全省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首先帮大学生找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我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专项计划,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就业率由2008年的71%提高到81 %,实现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4万人。2010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接近50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5.7%,比上年末提高4.7个百分

10、点。尽管数据表明从2006年起我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明显,但不难看出每年的招生总数及毛入学率也在逐年攀升,因此今后几年山西省大学毕业生仍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仍将十分严峻。1. 2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与结构大学生在山西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表2.2反映的是山西省2006-201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表1.1 山西省2006-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就业率63.3%86.1%71%81 %85.7%但是,由于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所属高校种类不同和就

11、业的地区不同等,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08年的数据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如图1.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职业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而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薪资也较高。图1.1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图1.2 山西省就业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及其平均月薪山西省就业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其平均月薪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热门专业薪资并不热。最热门的专业薪资只有1个高于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2,046元,其余的专业大大低于本科平均薪资水平。1

12、. 3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流向与收益以2008届毕业生为例。我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本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以及文化、体育、教育、娱乐业,其就业比例和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如图1.3所示;民营企业/个体是山西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如图1.4所示,吸纳了我省35.2%的本科毕业生以及47.4%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次才是国有企业,吸纳了我省32.6%的本科毕业生以及36.1%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这预示着高校毕业生要实现就业,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度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图1.3 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山西省就业的行业大类排名图1.4 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

13、的企业类型分布对比1. 4山西省重点产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毕业生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区经济越发达,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就越大,经济越落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就越小。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在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山西省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工科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由于山西省毕业生在本省的薪资均低于本省毕业生在外省市工作的薪资,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流向外省市工作;而外省市毕业生在山西省工作的薪资倾向比山西省毕业生在本省工作的薪资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一部分外省市具有较高教育经历的人群来山西工作。山西省大学毕

14、业生在本省重点产业就业的比例如图1.5所示,山西省重点产业所需的大学毕业生中,有13%79%是本省高校自主培养的。同时这些产业也吸引了一定的省外大学毕业生就业。图1.5 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在本省重点产业就业的比例2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2.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2.1.1高校毕业生实际存量大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照世界许多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情况,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存量以及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专家推算20052010年所需大学毕业生人数如表2.1所示。表2.1 2005-2010年每年对高校毕业生的预计需求人数一览表年份2005年2006年

15、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需求大学毕业生数(万)514536590574580589分析数据可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预计的需求保持较为平稳状态,而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且上一年度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数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与往年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企业的招聘数均比去年上升不少,薪酬也普遍提高,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仍就很严峻。2.1.2 高校毕业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的竞争将趋激烈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

16、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会不断扩大。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将持续上升,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亿人左右,到2025年后才稳步下降。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年新增城镇劳动力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200万左右,

17、复转军人50万左右,农转非250万左右,中职毕业生250万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统计数字还表明,从农村发展需要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要求看,未来5至10年内,每年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1500万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0年要转出1.52亿人。新增城镇劳动力及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大学生就业呈现“三峰叠加”的局面。2.1.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发展趋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所需的重点本科、高职专业并非都处于需求旺盛的状态。1振兴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本科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

18、化、日语、给水排水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轮机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质工程。2振兴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高职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现代纺织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染整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染整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新型纺织机电

19、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地质工程、汽车经营与管理、钻探技术、矿山地质、工程地质勘查。2.2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2.2.1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一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毕业生就业总需求同有限的岗位总供给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矛盾或阶段性特征。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增加就业岗位。但由于经济因素和各方面原因,岗位的增长一方面很有限,另一方面岗位的增长终究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 二是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无业可就”是指毕业生供大于求,“有业不就”是指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目前,一方面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大众化,但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

20、业观念还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竞争模式,不少毕业生,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观念还基本停留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2.2.2供需对接还显“吃力”我省2011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从2010年11月起就陆续展开。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激情增加,高校为毕业生就业也使出了各种招数,教育行政部门也找各种机会给企业和学校“搭台”。但总体上看,2011年大学生就业并不那么容易。前两年大学生就业遇到“寒冬”,还有部分大学生待业在家,再加上2011年17万大学生,以及省外高校毕业回来的大学生,就业供需对接还显“吃力”。另外从各类招聘会来看,民营企业招聘热情一直很高,而且 2011年是 “十二五”

21、第一年,很多企业都在储备人才,寻求更大发展。但现在大学生眼光都较高,往往是企业忙活半天,能招聘到的学生寥寥无几。2.3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2.3.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调查内容我们所选取的调查范围是山西老8所院校、独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有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大、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大四学生,此次调查问卷采取随机采访,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的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就业的形式,就业单位的要求,以及就业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5份,成功有效问卷465

22、份,有效问卷为93%在成功接受调查的465名高校毕业生中,男生为209名,占44.9%,女生为256名,占55.1%;受访者毕业所获学历,本科生占到96.2%,专科生和研究生占2.1%和1.7%;所学专业涉及到8类专业。其中,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和管理学五类专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29.4%、26.3%、18.4%、14.2%和11.7%。问卷的具体内容参考附件1(大学生就业情况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2数据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基本特征: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省大学生整体薪资水平将呈上升趋势。有69%的本科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23%的本科生薪资期望值在2000元以上。随着时下普工、

23、技工、农民工的供不应求和薪资提升,不少毕业生在不少企业人才招聘会也想水涨船高,于是提高了对薪资的期望值,较之2010年的薪资期望值提高了28%。分析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偏技术方面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求职时比文科生更受青睐。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31%,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30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30%,只有9%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其比例如图2.1所示:图2.1 毕业生月薪比例图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所持的态度:在收回的465份调查问卷中,有60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比较乐观态度,其中82的大学生认为在校的表现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

24、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一般,并且占60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所了解,但仍有相当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有近80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大学生就业范围和就业目标:在大学生就业范围和就业目标的调查中,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有61的大学生认为一个好的企业或者单位应该有市场发展前景,在涉及到毕业选择就业单位问题上,有30的人愿意进入外企,有21的大学生愿意进入国企,10的同学愿意进入民营企业,有35%的同学愿意进入政府部门,有4%的同学愿意自己创业。在就业归

25、属的选择上有44的大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还有35%的大学生对择业目标是从上大学后才开始明确的。还有20%的同学愿意去乡镇企业。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和家乡归属地缺乏吸引这些大学生的就业资源。其比例如图2.2所示:图2.2 毕业单位选择比例图根据数据分析,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的就业目标,追求更好的待遇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有21的大学生愿意进入国企工作,在这些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他们追求的是固定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政策。还有一些自愿选择留在乡镇企业的佼佼者追求的是实际的就业目标,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但是务实。另外,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集中在大中城市,上海已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

26、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占28%、二线城市占30%以及其他城市占10%。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觉得这些大城市可以更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都带有一点偏好。其比例如图2.3所示:大学生就业障碍和就业薪酬问题: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55的学生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工作经验的,另外也有55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的能力问题已经成为就业的最大障碍,而且仅有44的人认为可以接受的工资范围不高。而74%的大学生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识别正规和非正规公司?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学生和人才需求方面的某些脱节,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经验,而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

27、少之又少,学生只能凭想象坐在教室里学习书本知识,这样一来,既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也是造成学生个人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各项要求不匹配的情况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来。图2.3 毕业城市选择比例图大学生就业途径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87%大学生考证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他们对那些学科并不感兴趣,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而只是把它当作一块敲门砖,这些就造成了如今的考证热。所以学校对这方面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调查过程中,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爱好和兴趣起着较大的作用,还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很多大学生对工作后的工薪待遇比较看重,而不在乎专业

28、的适应程度如何。大学生就业形势和采取的就业措施: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68%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38%认为就业人数多;14%认为社会岗位需求少;26%认为自身能力不足;22%认为就业选择渠道太窄。供求矛盾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在“限制你就业的最大因素”调查中,51%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实习及工作经历、经验不足是自己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31%的大学生认为,对所应聘企业的岗位缺乏了解、对自己定位不明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您习惯于从何种渠道获取招聘信息”调查中,对于一本和二本的院校的学生,有48的学生主要是选择从参加校园招聘会来实现就业。还有32的大学生则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这

29、说明他们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强的,这就要求学校应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机会,例如多与校外企业和厂家合作,进行人才交流,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应多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其变动,学校也应在这方面提供大量信息。大学生就业专业分析: 2011年我省有五大热门行业,依次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加工/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从我省今年就业的学生中,可以看出,有32%的学生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26%的学生专业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专业、有17%的学生专业是加工/制造、有13%的学生专业是医药/

30、生物工程、有8%的学生专业是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其它行业占4%。从调查的数据显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热门岗位除了技术研发、技术测试等技术岗位外,与之关联的销售类、客户服务类、网络营销等岗位也是一将难求,特别是那些既懂传统营销、又了解网络营销的人才在招聘市场上非常紧俏。其比例如图2.4所示:图2.4 就业专业比例图2.3.2 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设计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

31、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量化,来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本课题根据就业发展趋势多目标、多准则、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等特点,设计了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1运用AHP建立就业发展趋势数学模型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就业发展趋势预测的总目标就是分析评估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状况(O)。根据前期对项目的分析论证,得到2个

32、一级指标(A1、A2)、13个二级指标(B1,B2,B13),这样就构成“”三个分层目标,如图2.5所示:图2.5 就业发展状态层次结构图构造判断矩阵: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而在AHP中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在比较第 i 个

33、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 来描述。设共有 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为成对比较矩阵。成对比较矩阵中的取值可参考 Satty 的提议,按表2.3所示标度进行赋值。在 19 及其倒数中间取值。为2,4,6,8时,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则元素j与元素i重要性之比为。表2.3 判断尺度表标度1 3 5 7 9含义绝对重要 十分重要 比较重要 稍微重要 同样重要本项目中,根据前期分析论证,对于“OA”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主观就业意向的重要性之比为3:1,此时便可构造判断矩阵: 类似的可分别构造出“A1B”层、“A2B”

34、层的判断矩阵A1、A2如下: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依据由成对比较矩阵求权重向量的特征根法,运用Matlab软件求得该矩阵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逐一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系数CR是否小于或者等于0.1。若不满足一致性检验,重新调整判断矩阵;若满足,则“归一化”最大特征值max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mT,即可得到该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及指标权重集,这一过程即为层次单排序。经过计算,上述各层次指标权重集结果如下:(a)就业发展状态O:经计算,最大特征值max=2.0000;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系数CR=0.0000;故A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O的排序权重向量为:(b)就业现状A1:最

35、大特征值max=6.4651;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系数CR=0.0738;相对于A层的排序权重向量(c)就业意向A2:最大特征值max=9.9588;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系数CR=0.0821;相对于A层的排序权重向量求出最低层指标相对于总评价目标的组合权重集: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设上一层次(层)包含共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层)包含个因素,它们关于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当与无关联时,)。现求层中各因素关

36、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按下表所示方式进行,即,。本例中计算最低层指标相对于总评价目标的组合权重集为:从权重角度来看,排名比较靠前的几项指标如就业缺口、毕业生总数、就业地区等对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影响比较大,基本符合实际情况。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本项目评价的总目标是得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状况以数值的形式来表达。综合考虑了各指标的性质和特点后,本项目确定评价等级为V=v1, v2,v5 = 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根据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数据和信息,逐个对被评价项目从每个因素Bi( i=1, 2,m

37、)上进行量化,也就是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价项目对各评语集的隶属度R(Bi) =(ri1, ri2, rin),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其中rij表示指标Bi对评判集vj的隶属程度(发放印有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的表格给被调查对象,回收表格并整理后,可以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相应各等级评语的个数,如得到对第i个评价指标有ni1个v1级评语, ni2个v2级评语,nin个vn级评语,那么式中rij表示对第i个评语指标作出的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这样就可以构成 u v上的模糊矩阵 R ,即: ,其中:进行综合评价:对指标权重 W和 R 做乘积得到被评价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C。R中不同的行反映了某个被评价

38、事物从不同的单因素来看对各个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用AHP法求得的模糊权向量W将不同的行进行综合就可得到该被评价事物从总体上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即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C。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为:其中cj是由W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价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案例实证:本例中通过随机调查的20名某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及2011年大学毕业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他们对图1中指标体系子指标层各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表的回收、整理和统计,得到评价结果。最后对指标权重 w和 R 做乘积得:可以用百分比的思想来理解这个评价结果,即该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属于“好

39、”的比例占9.63%,“较好”占39.35%,“一般”占40.81%,而“较差”和“差”分别占9.58%和0.65%,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客观实际。为了便于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归一矩阵加权法求得综合评价值。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统一的标准对评价等级进行赋值,如“好”,可以赋值85分;“较好”赋分75,而“一般”为65分,“较差”和“差”分别为55分和45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量化的评价集 ,那么,该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综合评价值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也就是说,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评价分为69.7879,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这样更方便政府等主管部门进行决策参考。3 促进高校毕业生

40、就业的对策3.1强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民生工程3.1.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等就业容量较大的行业,把扩大就业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继续制定和落实推动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以及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

41、。3.1.2大力提升法律意识,贯彻落实“三法”贯彻落实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与就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条例的实施。组织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及用人单位进行新法培训,联合司法、工会等部门和组织开展新法宣传。配合各级人大、政协督导新法落实。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工作,保持了劳动关系的总体稳定。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3.1.3立足搭建培训平台,实现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订单培训”等办法,将“富余劳动力”+“订单式培训”+“企业(工业园区)用工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模式,大力实

42、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大力推动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工程、岗位成长示范工程、小企业孵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名师带徒”制度。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以省市合作、省县合作的方式,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市县启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3.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3.2.1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专门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把专门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和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

43、务体系建设的首位。3.2.2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来增强职业竞争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3.2.3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大众化”就业时代,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甚至获得“精英”岗位,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就是在大学期间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为了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文理交融。深化教学内容和课

44、程体系改革,修订和调整各层次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了教材建设,改进了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实习管理,以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3.2.4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过去的就业指导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各个不同年级同时参加,针对性差且效果不明显,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中,能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应根据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和各阶段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着重点的不同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革,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和针对性强的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3.2.5组织实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的成功取决于就业指导部门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就业市场的拓展首先在于目标市场的

45、选择,不要过分集中在以往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上,更应注重对本校毕业生就业热点、盲点或薄弱地区的选择。同时还应注重利用校友的力量,关注校友分布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在总结这些目标市场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就业宣传资料。其次还应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和用人特点、招聘方式和招聘程序,了解用人单位当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带回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计划。3.3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创新3.3.1 新形势下各类高校的重新定位目前,全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期阶段,这一新形势要求全国高等学校重新定位,注意高等教育“生态结构”的合理化。今后十多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是发展中国家,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技艺型

46、人才、技能型人才。除了少数“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外,其他高等学校都要把培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主战场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中、初级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既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要培养第一线的操作型人才。而山西省则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创建更多的特色院校、专门院校,多数学校要有学科特色和行业特色,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创建更多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学生实习的校外平台。教育教学要更多地以就业为导向,花大力气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另外,我省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公立高校为主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主要用于公立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民办高校一直处于在夹缝

47、中求生存的状态,未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办学格局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和办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缺乏一种竞争向上的活力,对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性不够,自我调适能力差。因此,政府有必要在法规、政策和财政资助上给予民办高校一些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共同繁荣,增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活力和自我调适能力。3.3.2高校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有必要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做出重大调整。而山西省的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绝大部分应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走向各种职业岗位,因此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应与相应的行业和职业岗位相衔接。专业目录应具有学科和职业双重特性。目前,我省的多数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强调通用人才的培养,缺少特色,到实际工作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