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599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开展成语教学的措施内容摘要:成语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词汇库,抓住成语学习,就是抓住了汉语学习的精要,放大成语学习,使学习体验汉语学习的无边快乐。有效开展成语教学,使得成语纵横展开,让学生喜爱成语,亲近成语,记忆成语,运用成语。关键词: 成语 理解 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成语的积累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部分,使学生的成语能出口成章,可以帮助其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贪多嚼不烂”,成语积累不应该搞速成式,而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渐学习,逐渐积累,螺旋式上升。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个成语的

2、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了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一)旁征博引促理解学生学习成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如果让学生凭空理解成语的意思无疑是强人所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成语的意思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已经变得丰富多彩,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成语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理解、感悟,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了,就能真正领悟成语的真谛,领悟成语作为瑰宝的精妙。如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成语描写建筑物的华丽,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导游(教

3、师)领游客(学生)欣赏这样一个场景,在导游员精彩解说之后,在课件中相关美景的熏陶下,学生如临其境,如痴如醉。然后我让学生在画面景色的切换中寻找“亭台楼阁”,寻找“富丽堂皇”,寻找“雕梁画栋”学生争先恐后,气氛异常热烈,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实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色。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学生这一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成语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成语过程。此外,许多成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小典故,学生只要知道了故事,便从中知道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此类成语,无需过多的引导,教师只要向学生生动的讲述成语故事,学生就自然知道成语的意思了。如学习“胸有成竹

4、”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讲北宋北宋名画家文同画竹子的故事;学习“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晋朝的殷浩批评韩康伯自鸣得意的态度;学习“高山流水”一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列子汤问中俞伯牙和知己钟子期的故事 1.创意境,激兴趣。以图片展示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图片展示情境,能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引起学生思维与感官的共鸣。如讲“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个成语时,可出示百花图,引导学生说图意:你看到了什么?随着学生对图的理解相机引出所要积累识记的成语,学生会形象理解成语。以片断描述情境。片断描述成语情境,与成语意思延伸紧密结合在一起。如片断描述:走进超市,各种商品映入我的眼帘,我都来不及看

5、。让学生总结出“眼花缭乱”这个成语。又如“沧海一粟”可这样描述: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2.善发现,找途径。联系课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阮恒、诸葛亮等;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如阿里山、青海湖等;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燕子、麻雀等。这些资源都是一个载体,负载着一定的词汇量。如讲到阮恒,我不会忘记他舍己为人的品质;提到诸葛亮,就会被他的足智多谋而吸引;阿里山的云雾是变换万千这些成语用得是何等的恰到好处。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并将这些好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在学完一类文章后进行归纳性的积累。如人教版第十册第

6、一单元有两首词忆江南和渔歌子,都分别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学完这两首词以后,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还知道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和赞美我们美丽的故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成语:如“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丹桂飘香”、“山清水秀”等。这不仅积累了成语,同时也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美德教育。许多成语与人物的品行有关,我们还构建以成语为载体促进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体系。活动体系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六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新颁布的小学生行为规范20条进行整合,将其与传统美德相结合,概括出针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最主要的六个方面,然后对照六方面的内容

7、,各精选1015个相关成语。对成语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延伸与拓展,使每个成语的内涵得到充分开发。观察相关事物。将儿童带至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讲解,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如教学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教师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把儿童带到校园里,让儿童观察一下园子里的景物,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成语,让学生结合眼前的景物理解词语的意思。凭借语言环境。有一些成语,几个成语意思连贯,很像一首四言小诗。教学这样的成语歌,不要孤零零地解释四条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教。要让学生一边读成语歌,一边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力求进入成语歌所描绘的

8、境界中去。读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是干巴巴地念四个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读,要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力求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有一种美的感受。这么一来,儿童凭借语言环境,就能意会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借助生活经验。启发儿童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语的好办法。“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欢庆、热闹场面的。 “申奥”成功那天夜里人们狂欢的场面,儿童仍记忆犹新。教师便可启发学生回忆回忆当时的情景,相机出示成语,解说意思。教师可以问学生: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是什么情景? (生答:广场上沸腾了,人们伸出两个指头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把鲜花抛向空中

9、。)这就叫“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还有的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叫做什么呢? (生答:载歌载舞。)广场上的灯都亮了起来,照得广场就跟白天一样,这就叫(生答:灯火辉煌。) (二)举一反三促理解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对一个成语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因而以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当是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材成语散见于各篇课文中,是和普通词语一样对待的,因而在教师处理教材时常常得不到重视。由于

10、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教材中许多可以开发的成语教学资源也常被忽略。我们认为采用“反刍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地咀嚼成语的优美,强化他们认字的基础。在学完一段时间成语后,老师继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成语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成语运用水平。反刍式成语教学法就是在成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经过一个不断反刍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粗吞”、“细嚼”,最终熟练掌握成语。1.反刍的第一步:“粗吞”。对于课文及单元后的成语,学生按照老师所提供的一些方法(如借用工具书、生活情境等)进行理解。但这时候学生对成语的掌握还不够深,不够准,往往是精粗并存,真伪相杂,就好像牛吃草一样,只是将草料粗粗吞下去。对成语

11、的含义只是形成一个粗略的印像,还不能彻底领悟。如果对成语还有不能理解的,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并加以梳理。2.反刍的第二步:“细嚼”。这一过程就好比牛将粗吞进胃的草料反刍上来细细咀嚼。学生对于所理解的成语,一是可以通过成语表演、猜谜、成语剧等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加深印像;二是对成语中的重点、难点以成语擂台赛、辩论赛等形式开展群体性的研讨、探究,不断排除错误的干扰,寻求正确的答案。 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成语的细吞慢嚼,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3.反刍的第三步:“化为养料”。学生通过上一课型的群体多向立体化研讨,在教师的点拨导向下取得正确的答案,并在比较中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这是将知识的精华化为养

12、料再咽下去充分消化。我们在每节成语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注意进行知识的反刍,安排了反馈检测,以求所学成语过关。另外还有逐月反馈、学期反馈、学年反馈等,通过多次的反刍,设置重重关卡,以图学生所学成语不断得到巩固、深化,薄弱环节不断得到克服,学习质量不断提高。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就某一成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三)“七彩活动”促内化1.赤彩篇:搜成语(琼林玉树 海纳百川)海阔天空搜成语。让老师、家长、学生都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通过各种渠道:书籍、网络、生活等搜集常用的,经典的成语,摘录在成语积分卡中,相互交流学习,结合语文

13、教材中的主题式成语、优秀成语书籍,搜集经典成语1000个左右装编成册,包括出处、人物、典故等相关分类资料。2.橙彩篇:诵成语(日积月累 口吐珠玑)激发兴趣,朗读成语,把握别样的韵律。编歌吟诵。我们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探寻贮存的方法。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差。有的成语意思连贯,有的成语韵脚相近,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把它编成小诗来读。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要让学生一边读成语歌,一边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力求进入成语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读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是干巴巴地念四个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读,要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

14、力求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有一种美的感受。我们将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就是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归类诵读。我们尝试着从用法上、从结构形式上、从成语的来源上、从成语的感情色彩上进行归类整理,加强学生的记忆,丰富学生的贮存。构成一对。根据成语之间存在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关系,把它们组成一对。这样学生在背诵的时候,通过词义之间的相近或相对关系,互相激活、匹配,很容易背诵成语,而且记忆深刻。如:生气勃勃死气沉沉(反义词)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近义词)。串成一队。“成语接龙”是学生尚为喜欢的成语游戏活动,通常是由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或者按照某种特殊的关系,将多个成语组合在一起。

15、学生非常感兴趣,背诵起来朗朗上口、效果较好。如:十二生肖成语接龙:胆小如鼠九牛一毛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万马奔腾亡羊补牢猴年马月鸡犬不宁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组成一类。成语世界浩如烟海,如若没有规划地死记,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积累成语应该巧妙地加以归类,将学生搜集到的成语按照一定的规律师生一起分类,如:结构相同、含有特殊字、意思相近、内容关联等,这样记忆会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黄彩篇:书成语(入木三分 笔走龙蛇)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弘扬书法艺术,彰显成语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每学期举行书成语比赛(硬笔)。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

16、试。4.绿彩篇:画成语(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慧眼赏成语,妙笔绘成语。特别是低段是学习成语的启蒙阶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对形象、直观的画面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欣赏精美的成语插图,表达成语的意思;根据成语的意思创造性地绘画,起到理解、记忆成语的目的。看图填成语: ( ) ( ) ( ) 5.青彩篇:讲成语(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滔滔不绝讲成语。将含有历史、典故、神话、寓言等成语故事,让学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面前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起到推广教育作用。解析成语。每天语文课前利用5分钟,学生轮流讲析成语。在一开始,教师可以选几个口才较好的学生讲析,学生讲析的成语也由教师给定的,讲析内容(成语

17、来源、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用法注意)也由教师给准备好的。上轨道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成语,自己定讲析内容。鼓励学生讲析成语时,方式创新,形式多样。另外,利用每月的语文活动课,搞“成语知识大比拼”、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必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有些枯燥的词语积累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将成语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戏说成语。有许多成语出自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等;有些成语出自寓言,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有些出自神话传说:如天衣无缝等;这些成语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学生在上面绘声绘色地讲,其余在下面津津有味地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

18、口语表达能力,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故事中的成语。如有关“龙”的成语故事会。有关“三国”中的成语故事会。在开展活动的同时,除了讲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再现成语内容,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非常吸引学生。如:当老师宣布春游的消息时,班上时一片欢腾。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谁能用成语来形容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者其他同学的表现呢?学生很踊跃,纷纷答到:“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等等。类似的生活、学习情景有很多。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天气的变化,然后用上一些所学的成语进行概括、描绘。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注意联系身边的事、情、景、

19、物,让学生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中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竞猜成语。因为在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中,有不少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一箭双雕、掩耳盗铃等。故事读来短小而精悍,听来生动而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读一读成语故事,让学生听后猜一猜说的是哪个成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蓝彩篇:用成语(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 )我们学习成语,要落实在应用上。在语言中运用,可以使语言精练,条理清晰。在文章中应用,则使文章有理有据,丰富生动。在我们的交流中,成语就像语言中的润滑剂,使用得当,则会起到画龙点睛,一鸣惊人的效果;使用

20、错误,则会贻笑大方,落入无知无奈的尴尬境地。不论怎样,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出口成章,文采飞扬,希望自已显得有文化涵养并且睿智聪慧。个性作文用成语。对成语的理解、掌握,激发了孩子们进行作文的兴趣与热情,一个个的成语,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一会儿,便开始了“龙虎争斗”。于广飞“诡计多端”,故意用马引开敌方的车,来了个“调虎离山”,汪满知想把于广飞打个措手不及,于是,便将计就计,又来了个声东击西。于广飞见形势不妙,慌忙回防。王XX这件事令我记忆犹新 多种竞赛用成语。通过竞赛,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进而自觉地积累成语,运用成语。巧填人体部位

21、。先投影,同学们按顺序填出相应的人体部位。按规定的时间,各组通讯员将本组填得最好的交老师评比,填对一个加10分,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1)出人(头)地,(2)焦头烂(额), (3)另(眼)相看,(4)画龙点(睛),(5)一(目)了然,(6)扬(眉)吐气, (7)千钧一(发),(8)掩(耳)盗铃。智填省会名称。要求使每题构成两条成语,每题20分。如果能说出该省的名称,另加10分;如果能说出该省的简称,再加20分。声东击(西安)然无恙;同舟共(济南)柯一梦;不谋而(合肥)头胖耳;地北天(南宁)缺勿滥;源远流(长春)风化雨;难能可(贵阳)春白雪。妙对成语对联。提供10个成语供同学们选择。每个成语

22、10分。这些对联都是千古名句,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如果学生能讲出对联的大致意思,则另加20分。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几步(海阔天空); 良言人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赞少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业精于勤)勤而能奋,(行成于思)思则必学。7.紫彩篇:演成语(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演成语。引导学生将成语精心改编成小话剧,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理解中记住成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荡起思维的创新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多种能力。孩子们自己动手改编并表演“

23、负荆请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成语。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再一次领略到了我们中华成语的魅力。“七彩成语”系列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融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就像七颗明亮的珍珠,熠熠生辉!中华民族的成语名句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精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学生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以及对其深刻内涵领略,并且加之以导行。我们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生有用的东西。而成悟恰恰是汉语言的精华,而且文化含量特高,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语文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参考资料:1、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赵福祺 李菀 编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趣味学成语张履祥、姚建宏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成语故事荟萃宋占海 张克让主编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4、成语千字文孙文华 主编 21世纪出版社5、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