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967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排列顺序为例字-应读-误读)逮捕 b p哺育 b f果脯 f p 讣告 f p发酵 jio xio 麻痹 b p 包庇 b p鄙视 b p 媲美 p b蜷曲 qun jun濒临 bn pn 绮丽 q y戛然 ji g 泊位 b p 糟粕 p b血泊 p b粳米 jng gng熟稔 rn nin角色 ju jio觇视 chn zhn汲水 j x 妊娠 shn chn折耗 sh zh粗糙 co zo渊薮 su sh嗔怒 chn zhn缜密 zhn zhn追溯 s shu嗾使 su su吮血 shn yn湍急 tun chun鸟瞰 kn gn殄灭 tin zhn

2、鞭挞 t d淙淙 cng zng咱们 zn z女娲 w w确凿 zo zu斡旋 w gn噱头 xu j吁叹 x y罹难 l wi戏谑 xu n澹然 dn chn恫吓 dng tng霰雨 xin sn阴霾 mi l呷茶 xi ji藩篱 fn pn怨艾 y i沸腾 fi f笑靥 y yn殷红 yn yn梦魇 yn yn箴言 zhn jin按捺 n ni粗犷 gung kung啁啾 zhu tio皈依 gu fn贮存 zh ch聒噪 gu gu桎梏 g go 扁舟 pin bin绵亘 gn gn肯綮 qng qng剖析 pu p稽首 q j悭吝 qin jin祛疑 q q巷道 hng xing俏然

3、qio qio僭越 jin zn隽永 jun jn浣沙 hun wn佶屈聱牙 j ji稗官野史 bi bi心广体胖 pn png便宜行事 bin pin同仇敌忾 ki q汗流浃背 ji ji如愿以偿 chng shng敷衍塞责 s si塞翁失马 si s闭门塞听 s si鹬蚌相争 bng bng抱关击柝 tu xi被发文身 p bi请君入瓮 wng wng运筹帷幄 w w日薄西山 b bo为虎作伥 chng chng负隅顽抗 y u箪食壶浆 s sh醍醐灌顶 t d相形见绌 ch zhu咄咄逼人 du du忧心忡忡 chng zhng戎马倥偬 zng cng 不肖子孙 xio xio一差二错

4、ch ch差强人意 ch chi差可告慰 ch chi以升量石 dn sh怙恶不悛 h g丢三落四 l lu万马齐喑 yn n揠苗助长 y yn莘莘学子 shn xng不稂不莠 lng ling良莠不分 yu yu鹬蚌相争 y j乳臭未干 xi chu悬崖勒马 l li身陷囹圄 y w暴殄天物 tin zhn浑身解数 xi ji不求甚解 ji xi相濡以沫 r r半身不遂 su su奄奄一息 yn yn质疑问难 nn nn无可訾议 z z宵衣旰食 gn gn风光旖旎 y q曲高和寡 h h随声应和 h h一唱百和 h h一叶扁舟 pin bin怙恶不悛 qun jn大腹便便 pin bin引吭

5、高歌 hng kng强词夺理 qing qing易错成语集锦下面各例均从易错字例中精选出来的,希望对你的备考复习有帮助。括号内为正确的字。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 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出人头地 走投无路() 装璜门面() 众口铄金() 中流砥柱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心浮气燥(躁

6、)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

7、扬拔扈(跋)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 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

8、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无精打彩(采) 浮

9、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

10、(股)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常用成语解释1.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2.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

11、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3.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4. 别无长(ch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5. 不为(w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7.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8. 不容置喙(hu):不容别人插嘴。喙,嘴。9. 不塞(s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10.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1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1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

12、步达到很高水平。1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14. 对簿b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15.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16. 繁文缛(r)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17.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18.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

13、固。20. 沆瀣(hng xi)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21. 怙(h)恶不悛(qu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22.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23.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24. 间(ji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25.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26.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27. 鳞次栉(zh)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28.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29.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

14、语出韩非子。30.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31. 蓬荜(b)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32.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33.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34. 如丧考妣(b):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35. 色厉内荏(r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36.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37.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38. 桃李不言,下自

15、成蹊(x):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39.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40.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41.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42.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43.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44.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45. 宵衣旰(g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46. 虚与委蛇(wi y):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

16、意;委蛇,敷衍。47.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48.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4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50. 振聋发聩(ku):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51.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52.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53.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54.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

17、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55.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56.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57.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58.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59.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60.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61.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62.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

18、解为不能使人满意。63.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64.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65.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66.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67.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68.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69. 茕茕孑立: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70.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71.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72. 耸人听闻:故意夸

19、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73. 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74. 处心积虑: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75.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76. 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声。77.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78. 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7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80. 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8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82.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83.

20、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84. 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或文章的精当,无懈可击。85. 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86. 高屋建瓴:从高屋上用瓶子向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不可阻挡之势。87.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争先恐后的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88. 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89. 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90. 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91. 莘莘学子:一批学子。92.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不能

21、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93.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94. 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95.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96. 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97. 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98. 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

22、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99.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100.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101.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102.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势险要。103. 不齿于人类:齿,并列。104. 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105. 不足为训: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法的法则。106

23、.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稂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107.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108.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109.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110. 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111. 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112.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113.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

24、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114.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115.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116.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117. 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118. 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119. 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120. 洞若观火:形容观

25、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121.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122.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123.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形容教诲殷切。124. 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125.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126.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

26、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127.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128.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129.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130. 焚膏继晷:焚,烧;膏,油脂,灯炷;晷,日光。点着灯炷接替日光来照明。形容夜以继日的工作或学习。131. 风雨如晦: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132.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133. 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轻轻擦过,闪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

27、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134. 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135. 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136. 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137.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不像人工所制成。138. 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慢慢地咀嚼。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139. 祸起萧墙:祸乱就发生在内部。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140.

28、 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141. 吉光片羽: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142. 积重难返:积重,积习深重;返,回头。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不易改变。多指恶习、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143. 胶柱鼓瑟:瑟,一种古乐器;柱,瑟上调音的短木。用胶把柱粘住,音就不能调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144.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145.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而装扮得很像样。146. 皮里阳(春)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147.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

29、的事物。148. 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149.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150.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151. 鹊巢鸠占:喜鹊的巢被斑鸠所占住。比喻坏人强占别人的住处。152.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153.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154.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155. 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0、。156.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一、望文生义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分析: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二、近义混用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

31、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分析:例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例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

32、远。” 三、褒贬失当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分析: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四、顾此失彼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33、分析: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五、前后矛盾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分析: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

34、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 六、误用词性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分析: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

35、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七、不合逻辑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八、堆砌成语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常见标点差错举隅1. 非疑问句用问号“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

36、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2. 倒装句中间号前置“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3. 分句之间用顿号“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4.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

37、来了新剧目。”“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5. 连词前面用顿号“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6. 概数用顿号“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7. 集合词语用顿

38、号“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8. 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

39、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10. 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

40、。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为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14.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李白

41、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15.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引号有直排和横排之分。不能横竖不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直排引号古色古香,身价高横排符号一头,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16.不是

42、书名用书名号“丽达公寓即日发售,.”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病句分类辨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句。各种语

43、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一 词语错用(一)词性误用 1 名词误用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

44、用 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在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4 数量词误用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二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二”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

45、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6 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处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 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