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978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指导一、 导入一轮复习里,大家完成了诗歌鉴赏的专题训练,应该已经掌握了解读诗歌内容与主题的基本方法,熟悉了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怎样读懂诗歌,相信大家已成竹在胸。读懂了诗歌是不是一定能答好题呢?由练习题完成的情况看,大家诗歌是基本理解了,但得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往往缺少对不同题型的采分点的把握,这是大家还没形成诗歌鉴赏的答题规范所致。这节课我们一起归纳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共同探讨如何规范答题。二、诗歌鉴赏题的基本题型我们以预习案中的题目为例,结合以往的做题经验,一起归纳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的题目类型。请大家说说这些题是从哪些角度设题的?明确:以上大家从各自的角度进行

2、了分类,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四个方面提出的,我们以此为依据,可以将诗歌鉴赏题划分为四类:1、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诗歌表达的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的题目属于此类。例: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2、鉴赏形象(景物),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和景物,从人物形象、画面景物、景情关系等角度设问的题目属于此类。09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中鉴赏形象的12道题考察的全部是诗歌的画面景物、景情关系,所以我们着重鉴赏形象中的景物类。例: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词的

3、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3、鉴赏表达技巧,从技巧或手法角度设问的题目属于此类。例如:“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鉴赏语言,对诗歌某个字词、某一句或语言特色进行鉴赏,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类考察的主要是字和词,所以我们着重鉴赏字词。例如: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熟练掌握诗歌鉴赏的这些基本题型,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审清题目,根据题目类型规范答题步骤,从而抓住采分点。三、基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这些题型中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答题情况较好,而鉴赏

4、景物、字(词)和表达技巧这三种题型答题不规范的情形较多,我们逐一分析。首先以鹧鸪天和画堂春中的两道题为例分析鉴赏景物类题的答题规范。学案上的两个答案都是不完整的,拿不到满分,请大家分别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之处。(一)鉴赏景物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09年全国卷)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学生答案:桑树已经伸出柔嫩的枝条,蚕虫也生出了不少,平冈上草儿

5、细细,黄牛哞叫,落日余晖照在还有些寒气的林子里,树上落着几只乌鸦。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学生答案:凋落的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池中,霏霏细雨使天空不能放晴,杏园一片

6、憔悴的模样,杜鹃也在无奈地鸣啼,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抒发了春天归去的无奈之情。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落叶铺满道路,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哀啼的暮春景象,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伤春(惜春、春归)的无奈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幽静孤寂、萧瑟凄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3)理清景与情的关系,如借景抒情等。(4)分析具体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描写 的画面(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或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7、请大家根据答题模式修正答案。)鉴赏表达技巧和字词这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大家四人一组讨论完成。请大家讨论画堂春(2)、春日即事(1)和08湖南卷三道题的学生答案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根据题目要求应该怎样补足,并分别归纳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二)鉴赏表达技巧画堂春(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学生答案1:细节描写。写了作者凭栏随手捻弄花枝,又把花枝放掉,面对斜晖没有言语,用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学生答案2:动作描写。作者用动作体现了小楼独倚的轻快、对花枝的欣赏与怜爱,到对春光易逝的感叹。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

8、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手捻花枝,又将花枝放回,“捻”和“放”两个细节(动作)流露了词中人物由爱春到伤春(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归纳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何处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3)点明效果:这种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这首诗(这句诗)运用 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突出了(强调了、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修正自己答案)(三)鉴赏字(词)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全国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9、(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学生答案:“网”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细密如丝的小雨下个不停,好像细密的网一样,要网住整个春天,写出了春雨的连绵不绝和细密、绵长的特点。答案:作者将暮春时节的丝丝小雨比作一张网,想象这张大网要网住即将逝去的春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08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

10、,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境内。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学生答案:李诗的“愁”是得闻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后为朋友担忧的情感,无人可说,只好寄与明月,盼望明月将将此担忧告诉王昌龄。王诗的“愁”表现了他虽被贬谪却能在龙标怡然地生活,体现了作者的豪放与豁达。参考答案:李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莫道”一句是说不要认为弦歌声中有贬谪的愁怨;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归纳答题步骤:(1)解释该

11、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描述该字(词)所在诗句的内容;(3)如果该字(词)运用了修辞手法,要简要分析。如果该字(词)在结构上有作用,必须分析有何作用,如诗眼(词眼),统领全诗,或承上启下等。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对流露人物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要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地(传神地)写出了 的情景(或在诗中起到了 的作用),突出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修正自己答案)小结:以上我们归纳了几种基本题型的答题步骤,大家要一一熟记,灵活运用。此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审题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2)表述要完整。对题目的理解、对诗

12、歌的感悟是一个认识过程,要将之完整表述,不能支离破碎。(3)表达要流畅。要做到:用语准确、先后有序、文句通畅。四、课堂巩固(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一套诗歌鉴赏题,加强巩固。先朗读,再做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这首诗的颈联(第三联)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请学生评价、修正答案。(引导:)出示参考答案:(1)晴本无

13、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洁白似霜。这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联想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清凉优美的夏夜风光。(4分。技巧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描写远眺之景,海天山川高远壮阔;中间两联描写近看万家灯火,水中星河闪烁,月夜风吹古木、平沙如霜的美景。尾联写“东望”可以消暑,故向友人发出邀请。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是黄昏之景;颔联、颈联描写的灯火亮起、星河闪烁、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夜间景色。正因夜晚的江楼能够消暑,所以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4分。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五、课后练

14、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怀古 王 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开篇“访古”点题,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描写诗人独自登上江城,满眼都是秋色,为全诗营造了孤寂萧索的气氛。(2)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的凄凉寥落之景,也烘托了诗人的愁闷;“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因忧伤国事而心情沉重。(“萧萧”“惨惨” “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2分)结语:孟子离娄上有句名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像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像公输子那样精巧的工匠,不凭借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和圆的。凡事都有规矩,按规矩做事可以避免错误,答题亦是如此。掌握了这些答题规范,诗歌鉴赏题得高分就非难事了。希望大家课下加强巩固,修正自己的答案,并完成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