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调查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调查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为了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工作,3月,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前往乡意浓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湾区悦农养殖合作社、德洋水产冷链加工基地开展前期实地调研。4月-5月召开多场座谈会,分别召集市强竞、良种引进服务公司、裕禾农牧、实秋实业等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控集团以及白蕉镇海妒养殖协会部分养殖户召开座谈会,了解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田忠敏副主任率队开展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专项视察活动并召开座谈会。7月6日,市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农业
2、委员会召开第14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委员们肯定了我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良好成效。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了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快了现代渔港体系建设,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乡村产业发展要素短缺、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委员们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等方面
3、,建议市政府和各区、各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重要支撑。为此,农村农业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鲜明的特色产业体系。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认真分析粮食、种业、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渔港建设、畜牧养殖、蔬菜水果种植、园艺作物、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等各业态在的发展类型、发展层级和规模占比,精准定位突出特色。挖掘乡村产业多种功能,努力形成错位发展、区域特色明显的发展态势,促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乡村产业体系。持续做强白蕉海妒、台创园特色作物等种养业,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二、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进
4、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全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冷链加工基地建设和发展远洋捕捞业,提升休闲渔业、远洋捕捞业、海洋牧场、渔人码头经济。盘活农村资源,通过建设旅游村落、生态休闲农庄、田园民宿和实施“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工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基础,突出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向园区流动整合,抓一片成一片连一片带一
5、片。围绕“健康水产、特色花卉、乡村休闲”等优势特色产业,以斗门区白蕉海妒、金湾区黄鳍引、高栏港经济区特色水果园艺和斗门区休闲农业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为平台和载体。聚焦优势特色水产品,重点建设海妒产业园的水产品加工园、金湾德洋水产品加工厂,完善加工园的周边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的配套,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一区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政策、项目及资金的支持和撬动作用,培育白蕉海妒等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品牌知名度。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
6、农户”,充分发挥强竞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开展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扶持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鼓励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5G+智慧农业园和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发展质效。五、强化要素保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鉴于乡村产业投入时间长、产出慢、风险高的特点,市政府要研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建立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增强金融服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推进
7、农业大灾保险,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打通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促使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保障提高乡村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加强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培养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和领军人物。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六、推进绿色发展,增强服务大湾区的能力。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推进全市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及投入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促进优势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出口。建设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基地,加快推进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建设,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