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4650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与季风环流.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全

2、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第

3、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

4、生季节变化.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冬至到春分再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冬半年(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应用:非洲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向北向南的迁徙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的移动方向(或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一致。(三)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气压带上气流的上升与下沉对降水的影响:上升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多;下沉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降水少2.风带的风向与降水的影响: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多;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随纬度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少3.具

5、体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成因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

6、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冬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夏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冬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五)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

7、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

8、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4.季风环流的判读(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课堂练习1(2015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

9、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2(2014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

10、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2017区期中)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上述“某月”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4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 B甲地盛行西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20164月教学质检)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读图回答56题。5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洋流6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 B C D(2017东城区期中

11、)读图,回答79题。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图中所示气压带与风带正确的是()Aa Bb Cc Dd8当图a中气压带、风带发生时()A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 B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D尼罗河正值枯水期9受图d中风带影响的气候可能有()A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2016师大附中、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四校联考)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A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B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11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