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4662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 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1杠杆平衡条件。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

2、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杠杆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3、,用字母F2表示。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提问:想一想,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

4、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知识准备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问:l1、l2哪个大?F1、F2哪个大?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才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请同学们画出下图的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画力臂的步骤:(1)确定支点;(2)确定力的作用线;

5、(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垂足,定力臂。探究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把刚才杠杆所处的状态叫杠杆的平衡,所谓杠杆的平衡就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的平衡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猜想。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把杠杆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相应的数值填入表中。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实验次

6、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它的含义: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三、板书设计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

7、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作:F1l1F2l2它的含义: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还不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第1节 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1知道杠杆种类及三种杠杆的特点;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

8、械中识别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3会画力臂;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练习使用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提高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1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杠杆种类及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画力臂,识别杠杆。筷子、镊子、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只要您让我有一个地方站着,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动起来。”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对国王说。“哈哈!你太会吹牛了!”国王大笑着说,“你

9、先给我推动一样东西看看,看你讲的话怎么样!”当时,国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没有办法推到水里去。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来,恐怕也不能推动。国王对阿基米德说:“那么,就请你来帮忙吧,把这条船推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了一条拉绳,然后请国王来看表演。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阿基米德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就都解决了。”国王半信半疑,手里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轻轻一拉,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地向海里滑去,就像变魔术一样。国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半天

10、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在这个小故事里,聪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运用了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应用。二、新课教学探究点:杠杆的类别及应用多媒体展示:跷跷板。从幼儿园放学后的小明、小伟和大勇正在玩跷跷板,他们三人一起站在跷跷板上,站在同一边的小明、小伟一下子将大勇翘了起来,大勇怎样才能将他们两人翘起来呢?大勇迅速滑向跷跷板的外端,也就是增加大勇的重力的力臂,这样大勇一个人就可以将他们两个人翘起来。对于大勇来说跷跷板这时候就是一个省力杠杆。那么小明、小伟怎样才能将大勇再次翘起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他们可以像大勇一样,通过增加力臂的方法,滑向

11、跷跷板的外端;还可以再加上一个人,通过三个人的力量将大勇翘起来。这时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跷跷板就是一个费力杠杆。通过上面的动画可知,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另外还有一种等臂杠杆。下面请同学通过列举事例或实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杠杆的作用,并加以区分。1省力杠杆多媒体展示:压水机的手柄杠杆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归纳总结: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费距离。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多媒体展示省力杠杆如:铡刀(图甲)、瓶盖起子(图乙)、独轮车(图丙)。2费力杠杆多媒体展示:铁锹挖土。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

12、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归纳总结: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费力但省距离。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费力杠杆?展示费力杠杆,如筷子、镊子等。筷子简介: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3等臂杠杆多媒体展示:天平。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等臂杠杆最重要的应用是天平,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多媒体展示:人体内有许多骨骼、关节构成的杠杆。教师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讲解这些

13、杠杆是如何工作的。三、板书设计第1节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杠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且让他们知道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井上汲水的桔槔,还有能够做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这些在古书墨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同学们应该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第2节 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1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14、具有好奇心。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机械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探究点二:定滑轮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

15、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定滑轮的实质是l1l2的等臂杠杆

16、。探究点三: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动滑轮。问题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演示动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问题4:此时有几段绳子拉着重物?问题5:物体重2N,将绳子自由端挂在顶端时,绳子拉力大小为多少?问题6:如果用手拉着绳子自由端,则手的拉力大小为多少?总结:动滑轮特点是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的

17、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问题7: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是重力一半吗?强调:只有竖直方向拉动时,才能省一半的力。问题8:为什么沿斜向拉动时拉力大小不等于重力的一半呢?动滑轮的实质是l12l2的省力杠杆。活动: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应用。三、板书设计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2)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

18、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让学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第2节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3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1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2经历探究轮轴和斜面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1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19、。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犊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组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学生回顾、思考、作答。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们动手实验。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

20、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1提出问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课本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不

21、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4拓展与提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通过观察,你认为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2)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则拉力与物重、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系?(3)课前多媒体所示的情景,你认为这可能吗?理由是什么?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进行对比总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定义实质特点探究点二:轮轴和斜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轮轴和斜面的应用。活动1:简单介绍轮轴的知识及其应用。活动2: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斜面:盘山公路,斜坡等。提问:利用斜面想要

22、把一个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想更省力,如何实现?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延长斜面的长度可以更省力。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活动3: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利用情况。三、板书设计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本节先回顾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接着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另两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通过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利用情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2

23、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1通过探究活动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3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理解机械效率。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

24、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板书:一般来说,必须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指出:前面实验中

25、,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探究点二: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机械效率100%计算公式:100%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1。组织学生讨论:(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更好。多媒体展示例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绳重、摩擦不计。求

26、: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3)总结、评价。三、板书设计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W额2机械效率:(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2)100%常用百分数表示,1机械效率一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功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要研究机械做功的问题。一谈到机械做功就不得不谈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将更多地与我

27、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上课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在

28、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2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m的细绳、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等。一、问题引入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二、新课教学探究点:测量机械效率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

29、原理:100%100%(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3)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实验次数G(N)h(m)W有用(J)F(N)s(m)W总(J)1234(4)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

30、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2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实验器材: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3)实验步骤: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铺上棉布、毛巾,重复步骤。注意事项: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要与斜面平行;及时记录数据。(4)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结论: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

31、相同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三、板书设计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初学“机械效率”,往往对这些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哪部分功是有用功,哪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哪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哪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