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研究生).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4764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部(研究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头部(研究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头部(研究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头部(研究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头部(研究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部(研究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部(研究生).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头部 head,一、境界、分区,境界: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颅骨侧面观,颅部(后上方)头部 面部(前下方)(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区:,二、表面解剖,1 主要体表标志 眉弓 眶上切迹 眶下孔 颏孔,三叉神经终末支浅出的部位,颧弓翼点乳突下颌角枕外隆凸,2 体表投影:头部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依据以下标志线,下水平线:过眶下缘与外耳门上缘的水平线上水平线:过眶上缘与下水平线平行的线矢状线:从鼻根经颅顶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前垂直线:过颧弓中点与下水平线垂直的线 中垂直线:过髁突中点与下水平线垂直的线 后垂直线:过乳突根部的后缘与下水

2、平线垂直的线,A 脑膜中动脉: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B 翼点: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C 大脑中央沟:相当于上水平线与前垂直线交点和后垂直线与正中矢状面交点的连线。此线前后15mm范围内的区域分别为中央前、后回。D 大脑外侧沟:相当于中央沟与上水平线的分角线,是额叶与颞叶的分界线。,三、面部,(一)境界 上界:眶上缘、颧弓和外耳门的连线 下界:下颌底、下颌支后缘和乳突尖端的连线,(二)分区,眶区 鼻区 面部 口区 颊区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面侧区介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部前

3、缘之间。),(三)面部浅层结构,1、皮肤:面部皮肤薄而柔软,以上睑处为最薄。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面部皮肤表面有不同走向的皮纹,故面部皮肤切口方向应尽可能与皮纹一致。,The skin of face is very thin and connected to the facial bones by loose connective tissue.There is no deep fascia.The facial muscles lie in this connective tissue.,2、浅筋膜:睑部皮下浅筋膜组织疏松,一般不含有脂肪,易出现水肿。

4、在颊肌表面及其和咬肌之间有脂肪团块,称为颊脂体。浅筋膜内有表情肌以及血管、神经和腮腺导管等穿行。,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表情肌 颊肌 提上唇肌 降口角肌 笑肌,3 面肌:表情肌(皮肌),4 咀嚼肌,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5、面浅层的血管:面动脉及其分支、面静脉及其属支,两者相伴行,但不紧邻,中间隔有少量结缔组织。,面动脉:又称颌外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向前上内方,进入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止点前缘处绕过下颌缘,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到达内眦处,移行为内眦动脉。,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在面动脉的后方下行,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注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 眼静脉面静脉 海绵窦

5、面深静脉 翼静脉丛,“Danger area”危险三角lies between root of nose and two angles of mouth;in this area the facial vein has no valves,6、面浅层的神经:,三叉神经:支配面部躯体感觉和咀嚼肌运动 眼神经(眶上裂)眶上神经(眶上孔)上颌神经(圆 孔)眶下神经(眶下孔)下颌神经(卵圆孔)颏 神 经(颏 孔),下颌神经及其分支,面神经:支配表情肌运动,与脑桥连接,经内耳门、茎乳孔出颅腔,向前外进入腮腺形成丛,自腮腺前缘发出以下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7 淋巴:面浅层的淋巴管非常丰

6、富,吻合成网,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其输出管均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四)腮腺咬肌区,1、位置及境界:此区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下颌支后缘以后的部分称为下颌后窝)。其上界为颧弓和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底,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2 腮腺 parotid gland(1)位置: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和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2)形态: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卵

7、圆型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3)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的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的特点:腮腺鞘与 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小隔伸入腮腺 实质内,将腮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在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脓 腔,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引流每一脓腔。腮腺鞘的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脓肿易穿过深层形成咽旁脓肿。,(4)腮腺管:长约57 cm,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经颧弓下一横指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体和颊肌,开

8、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腮腺管的上方有面神经的上颊支及面横动、静脉,下方有面神经的下颊支走行。腮腺管的附近常有形状不太恒定的副腮腺。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5)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结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结构: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丛及其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由腮腺浅部上缘穿出的结构:四个 自后向前: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浅静脉、面神经的颞支由腮腺浅部前缘穿出的结构:七个 自上而下:面神经的颞支、上颊支、面横动脉、面横静脉、腮腺导管、下

9、颊支、下颌缘支由腮腺浅部下缘穿出的结构:两个 自后向前: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前支,(6)腮腺的毗邻:上邻: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 下缘:下颌角 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 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内邻:咽旁间隙、茎突与周围肌肉以及腮腺床 腮腺床:腮腺深面毗邻颈内动、静脉和后四对脑神经,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四、颅部,1、额顶枕区 境界:前界:眶上缘 后界:枕外隆凸 侧界:上颞线 层次:浅 皮肤 浅筋膜 合称为头皮 帽状腱膜与枕额肌 腱膜下间隙 深 颅骨外膜,(一)颅顶,特点,A 该区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好发部位。含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

10、较多,须缝合或压迫止血,但愈合较快。因颅顶血管、神经 从四周放射状向中心汇聚,故此区手术的切口应做放射状切口,切口皮瓣蒂应留在下方。,B 腱膜下隙内的出血或感染,可在此间隙大范围蔓延和扩散,并可经颅顶导血管与颅内硬脑膜窦交通;另头皮撕脱伤易发生于此层,故该层为颅顶危险层。C 颅骨外膜与颅顶各骨连接不太紧密,两者容易分离,但在颅缝处紧密愈着,故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境界:位于颅顶两侧,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 层次:浅 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 颞肌 深 颅骨外膜,2、颞区,特点,A 皮肤松弛,移动性大,切口易缝合,愈后瘢痕小。B 浅筋膜内有两组血管、神经自下而上走行,耳前方有颞浅动

11、、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方有耳后动、静脉枕小神经。该区的皮瓣应将蒂留在下方。,C 颞筋膜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内、外侧,与其深面的颞肌在开颅术后可保护脑和脑膜,故颞区常为开颅手术的入颅部位。D 颞肌与颅骨外膜间有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向下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出血和炎症可互相蔓延。E 颅骨外膜与颞骨紧贴,连接紧密,很少出现骨膜下血肿。,3 颅顶骨的特点,颅顶各骨均为扁骨,各骨借缝相连。新生儿及婴、幼儿存在囟。成人颅顶各骨厚度2-10mm,平均 5mm,开颅钻孔时应注意。除颞骨鳞部外,其余各处在内、外板之间有板障,内有板障静脉。颅骨外伤时,在外板完整的情况下,可发生内板的骨折。,

12、(二)颅底:有三窝,硬脑膜与颅底连接紧密,有许多孔、管、裂,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走行。,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1 颅前窝:容纳大脑额叶,是鼻腔的顶,故颅前窝骨折时,出现脑脊液外漏,嗅觉丧失。构成眶腔的顶,故骨折时,易造成眶内血肿及结膜下血肿。,2 颅中窝:容纳大脑颞叶及下丘脑的垂体,垂体有肿瘤时,可压迫其前方的视交叉,造成双眼颞侧偏盲;可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生高;可向下侵及蝶窦,向两侧压迫海绵窦,会出现海绵窦淤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鼓室盖骨折可使血和脑脊液进入鼓室,经咽鼓管排到咽部;如鼓膜受损则可经外耳道排出;严重中耳炎可穿破鼓室盖进入颅腔,引起耳缘性脑膜炎。眶上裂

13、受损,出现眶上裂综合征。,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出现栓塞。,窦内通过的结构内 颈内动脉侧壁 展神经外 动眼神经侧 滑车神经壁 眼神经 上颌神经,海绵窦向前与眼上静脉翼丛、面静脉、鼻腔静脉相交通左右两侧相交通海绵窦向后经岩上、下窦与横窦、乙状窦相通,3 颅后窝: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骨质较厚,不易骨折,但一旦出现血肿可压迫延髓而危及生命。颈静脉控受损,可伤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颅内高压可引起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内的生命中枢)或小脑幕切迹疝(海马旁回和钩移位压迫动眼神经和脑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