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4834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0.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正整数整数 零有理数 负整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 数实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pq的形式,其中 p、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 2 、 3 4 ;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 ;特定意义的数,如 、 sin 45等。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 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1

2、)实数 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 b 互为相反数 a+b=02、倒数:(1)实数 a(a0)的倒数是注意 0 没有倒数1a;( 2)a 和 b 互为倒数 ab 1;(3)3、绝对值:(1)一个数 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a, a 0a 0, a 0a, a 0(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 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去掉绝对值符号 (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 a 叫 a 的平方根, a 叫 a 的算术平方根。(2)正数的平

3、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3)立方根:3 a 叫实数 a 的立方根。(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0 的立方根是 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 规定了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 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 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五、实

4、数的运算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n 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积就为 0;若 n 个非 0 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5、倒数。(3)0 除以任何数都等于 0,0 不能做被除数。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 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n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 10 (其中 1 a10,n 为整数)。2、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 的数, 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 (1)精确到那一位; (2)保留

6、几个有效数字。例题:例 1、已知实数 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 a b 。化简: a a b b a分析:从数轴上 a、b 两点的位置可以看到: a0,b0 且 a b所以可得:解: 原式 a a b b a a例 2、若3 3 33 3 ) 3a ( ) , b ( ) , c ( ,比较a、b、c 的大小。4 4 434 33分析: ) 1a ;b 1且 b 0;c0;所以容易得出:(3 4abc。解:略例 3、若 a 2与b 2 互为相反数,求 a+b 的值分析: 由绝对值非负特性, 可知 a 2 0, b 2 0,又由题意可知:a 2 b 2 0所以只能是: a2=0

7、,b+2=0,即 a=2,b= 2 ,所以 a+b=0解:略例 4、已知 a 与 b 互为相反数, c 与 d 互为倒数, m 的绝对值是 1,求a b mcd2m的值。解:原式 =0 1 1 021eee1994 0.1251994例 5、计算:(1)8 (2)2 21e2解:(1)原式 =(8 0.125)1994 11994 1(2)原式 =e111eeeeee2 2 2 21e 1=e 1 e代数部分第二章:代数式基础知识点:一、代数式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值: 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 计算

8、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3、代数式的分类:有理式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无理式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概念2 (1)单项式:像 x、7、 x y2 ,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

9、)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3)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 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2、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 +”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 ”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整式的乘除:幂的运算法则:其

10、中 m、n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m an am na ;同底数幂相除:m an am na ;幂的乘方:m n amn(a ) 积的乘方:n anbn(ab)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 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

11、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 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 22 2 2(a b) a ab b ,(a b) a ab b三、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概念: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叫因式分解。2 、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 ma mb mc m(a b c)(2)运用公式法:平 方 差 公 式 : a2 b2 (a b)( a b) ; 完 全 平 方 公 式 :a2 2ab b (a b)222 a b x ab x a x b (3)十字相乘法: ( ) ( )

12、( )x(4)分组分解法: 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5)运用求根公式法: 若ax2 bx c 0(a 0)的两个根是x 、x2 ,1则有:2 bx c a x x x xax ( 1 )( 2)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 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 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四、分式1 、分式定义:形如AB的式子叫分式,其中 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1)分式无意义: B=0时,分式无意义; B 0 时

13、,分式有意义。(2)分式的值为 0:A=0,B0 时,分式的值等于 0。(3)分式的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4)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 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5)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2 、分式的基本性质:A A M( 1 ) (M是 0的整式)B B M; ( 2 )ABABMM(M是 0的整式)(3

14、)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 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3 、分式的运算:(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 分母因式分解, 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五、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 a(a 0)叫做二次根式。(1)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 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2)同类二次根式: 化为最简

15、二次根式之后, 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4)有理化因式: 把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 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有理化因式有: a 与 a ; a b c d 与 a b c d )2 、二次根式的性质:2 a a( 1) ( a) ( 0) ;( 2)a (a 0)2a a ;(3)a (a 0)a aab a b ( a 0,b 0);( 4) (a 0,b 0)b b3 、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 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

16、的乘法: a b ab (a 0,b 0)。a a(3)二次根式的除法: (a 0,b 0) bb二次根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题:一、因式分解:1 、提公因式法:2例 1、 24 ( ) 6 ( )a2 x y b y x分析:先提公因式,后用平方差公式解:略 规律总结 因式分解本着先提取,后公式等,但应把第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往往需要对分解后的每一个因式进行最后的审查,如果还能分解,应继续分解。2、十字相乘法:4 x 2 x y2例 2、(1) 5 36x ;(2)( x y) 4( ) 12分析:可看成是2x 和(x+y) 的二次三项式,先用十字相乘

17、法,初步分解。解:略 规律总结 应用十字相乘法时,注意某一项可是单项的一字母,也可是某个多项式或整式,有时还需要连续用十字相乘法。3、分组分解法:例 3、 x3 2x2 x 2分析:先分组,第一项和第二项一组,第三、第四项一组,后提取,再公式。解:略 规律总结 对多项式适当分组转化成基本方法因式分组,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用提公因式,十字相乘法或公式法解题。4、求根公式法:例 4、 x2 5x 5解:略二、式的运算巧用公式例 5、计算:(1a1)b2 (1 1 )a b2分析: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使分式运算简单化。解:略 规律总结 抓住三个乘法公式的特征,灵活运用,特别要掌握公式的几种变形,公式

18、的逆用,掌握运用公式的技巧,使运算简便准确。2、化简求值:2 x2 x y xy2 2例 6、先化简, 再求值: 5 (3 5 ) (4 7 )x ,其中 x= 1 y = 1 2解:略 规律总结 一定要先化到最简再代入求值,注意去括号的法则。3、分式的计算:a 5 16例 7、化简 ( a 3)2a 6 a 32a 9分析: a 3可看成a 3解:略 规律总结 分式计算过程中: (1)除法转化为乘法时,要倒转分子、分母;(2)注意负号4、根式计算例 8、已知最简二次根式 2b 1 和 7 b 是同类二次根式,求 b 的值。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定义可得: 2b+1=7b。解:略 规律总结 二

19、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是中考必考内容,特别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及性质的运用是中考的主要考查内容。代数部分第三章:方程和方程组基础知识点:一、方程有关概念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3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 、方程的增根: 在方程变形时, 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二、一元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其中 x 是未知数, a、b 是已知数, a0)(2)一玩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其中

20、x 是未知数, a、b 是已知数, 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 1。(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个解。2 、一元二次方程2 bx c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ax (其中 x 是未知数,a、b、c 是已知数, a0)(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 先特殊后一般, 如果没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b2 4ac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出 a 的值。 10 a 10

21、 ax , 3 a 2 a 2解此方程解:略 规律总结 此题先解字母不等式,后着眼已知的解集,探求成立的条件,此种类型题都采用逆向思考法来解。代数部分第六章:函数及其图像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对应的关系。2 、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的特征:(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有如下特征:点 P(x, y )在第一象限 x 0,y0;点 P(x, y )在第二象限 x0,y0;点 P(x, y )在第三象限 x0,y0;点 P(x, y )在第四象限 x0,y0。(2)坐标轴上的点有如下特征:点 P(x,

22、 y )在 x 轴上 y 为 0,x 为任意实数。点 P(x,y)在 y 轴上 x 为 0,y 为任意实数。3 点 P(x, y )坐标的几何意义:(1)点 P(x, y )到 x 轴的距离是 | y | ;(2)点 P(x, y )到 y 袖的距离是 | x | ;(3)点 P(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2 y 2x4 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1)点 P(a, b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是 ( , ) P1 a b ;(2)点 P(a, b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是 ( , ) P2 a b ;(3)点 P(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 , ) P3 a b ;二、函数

23、的概念1 、常量和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 、函数:一般地,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是: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 0 的实数。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函数值:给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值所求得的函数的对应值。(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4)由函数的解析式作函数的图像,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三、几种特殊的函数1 、一次函数直线位置与 k,b 的关系:(1)k0 直线向上的方向与 x 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2)k0 直线向上的方向与 x 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3)b0 直线与 y 轴交点在 x 轴的上方;(4)b0 直线过原点;(5)b0 直线与 y 轴交点在 x 轴的下方;2、二次函数抛物线位置与 a,b,c 的关系:(1)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a00开口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