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48469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说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

2、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

3、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

4、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5、、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虽是公共基础课,但从实践来看,一般学生均愿意多学一些计算机类的课程,所以学生都选修该课程。当今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各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学习、工作、生活

6、几乎离不开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学生能较熟练使用WinsdowsXP操作平台,熟练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

7、以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总课时:10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有关操作步骤。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sXP设置和管理、Word 2003和E

8、xcel 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制作、Internet的使用。熟练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项目名称工作任务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熟练1计算机基础知识解读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分类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微型计算机的安装计算机的配件计算机的结构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计算机的软件安装微型计算机的选购计算机品牌识别计算机配件识别计算机性能比较2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Xp)认识WindowsXp介绍操作系统启动和退出XP配置WindowsXp认识和使用桌面使用“显示”属性使用控制面板认识和使用窗口安装打

9、印机驱动了解系统配置创建和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磁盘使用附件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3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WORD)制作个人名片页面设置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文字输入字体、字号、字型的编辑图形组合制作印章绘制图形艺术字设置多个对象组合课程表及个人简历的制作创建表格表格的格式化表格的编辑电子小报的制作分栏文本框使用技巧脚注(尾注/批注)教材页排版样式设置流程图及公式的制作页眉和页脚的制作图片的使用与编辑4电子表格制作制作学生成绩表文字格式编辑表格格式编辑计算学生成绩自动求和使用最大和最小值函数使用平均值函数条件函数优秀率使用图表使用图表向导图表选项设置设置图表标题工作表数据操作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分

10、类汇总5演示文稿制作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创建演示文稿文字输入与编辑行距使用自选图形模板使用图片使用艺术字幻灯片切换制作销售统计报告幻灯片版式动画效果制作使用图表表格制作与编辑6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功能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接入Internet组建对等网识别网卡安装网卡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制作与安装网线设置IP地址设置网络资源共享IP地址和域名系统IP地址和域名基础知识域名组成域名解析计算机病毒防治安装与使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防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使用天网软件防火墙使用Windows自带防火墙使用ARP防火墙使用奇虎3607网络信息交流网络下载软件使用下载与安装网际快车Fla

11、shGet压缩与解压缩软件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申请电子邮箱设置与使用电子邮箱使用Outlook收发邮件网上信息搜索、网址、网页保存使用搜索引擎收藏夹设置与使用保存网页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是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三、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系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分两学期讲授,共108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理论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主要工作是工作任务的布置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

12、进行评价和总结,实训学时在计算机实训室完成,为单人单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章次主要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验实训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046二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XP16610三文字处理技术22814四电子表格应用技术24816五演示文稿制作技术221012六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技术1046七网络信息交流技术624合计1084268(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上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上机动手操作使得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

13、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项目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通过实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各应用软件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操作问题。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应用程序使用的训练过程。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四、教材编写与选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申报审批的内容包括:主编和编写人员情况、编写指导思想、教材体系结构、编写体例、主要特点和样章、编写出版的时间、经费保证。五、课程评价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考核分为机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机试利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进行机试考试,考试内容以操作题为主,客观题为辅;技能考试以学生完成的项目做为衡量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标准。机试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为2:3,即机试占学期末总成绩的40%,技能考试占学期末总成绩的60%。最后统一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的学生发放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