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50944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类模板试验室作业指导书.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作 业 指 导 书2一、水 泥 检 验2二、粉煤灰检验9三、矿渣粉检验13四、外加剂检验19五、细骨料检验25六、粗骨料检验34七、钢筋焊接检验45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6九、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59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62十一、混凝土拌合物拌合物密度检测66十二、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检测67十三、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检测70十四、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泌水率检测72十五、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检测73十六、动弹性模量检测80十七、混凝土耐久性电通量检测82十八、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检测84作 业 指 导 书一、水 泥 检 验1、检验频次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达3个月做

2、一次全面检验;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t或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做一次现场抽验。2、检测项目:全面检验为比表面积、烧失量、游离CaO含量、MgO含量、SO3含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碱含量、混合材名称及掺量共15项指标;现场抽验时为比表面积、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5项指标。全面检验为委托检验,现场抽验各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及评定方法如下表:技术指标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评定方法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6.5hGB/T1346-2001不符合时,为不合格品安定性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GB/T1346-2001不符合时,为不合格品强度满足强度等级规定GB

3、/T17671-1999不符合时,为不合格品3、主要试验仪器:恒应力压力试验机、电动抗折试验机、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沸煮箱、水泥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 、电子天平等。4、检测评定依据: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GB/T8074-2008;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134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5、环境要求试验前半小

4、时将空调器打开,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是否正常。室温控制在202,相对湿度大于50%,并做好记录。6、水泥净浆的拌制试验前先用湿棉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擦净,再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搅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7、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试验测定前应检查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否上下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能对准零点。然后将拌好的净浆装入以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后,挂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将试杆降到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2s突然放松,

5、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离底板之间的距离。整个过程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当杆达不到测定凝结时间时,应将试杆换成试针并用同样的方法使试针垂直自由下沉,再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离底板3-5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下沉不超过0.5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8、水泥胶砂试件的制备试验前将电源打开,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量取225ml的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将称取450g的水泥加入锅里,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将一袋标准砂装如储砂筒内,然后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

6、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并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停在第一个15s内用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使搅拌机高速下继续搅拌60s。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长度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一

7、直尺以近似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最后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9、水泥细度试验用负压筛进行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并将负压调节至40006000Pa范围内。称取25g的试样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次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的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10、水泥安定性试验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备好的标准稠度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

8、的小刀插捣数次,再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将雷氏夹试件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242h后脱去玻璃板。然后将雷氏夹放入在沸煮中沸煮180min5min,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沸煮时,应调整好箱内的水位,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超过试件,且不需中途添加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沸煮结束后,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准确至0.5mm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9、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11、比表面积的试验、将标准样品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倒入100ml的密封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止2min,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确定试样量:校正试样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为0.5000.005,计算式为:W=v(1-)式中: W需要的试样量 试样密度,g/cm3 V试料层的体积,cm3 试料层空隙率、试料层的制备:将穿空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

10、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所需的试样量W,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在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至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打开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生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刻度线到第二刻度线所需要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结果计算;当被测

11、物的密度、试料层中的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 如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S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Ss标准试样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的时间,S 被测试样试样温度下空气粘度Pa.S s标准试样试样温度下空气粘度Pa.S当被测物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S如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S 式中:被测试样集料层中的空隙率; 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S如试验时温

12、差3时按下式计算S式中:被测试样的密度,cm2/g s标准试样密度,cm2/g以上由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精确至10 cm2/g,10 cm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二、粉煤灰检验1、检验频次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3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2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粉煤灰做一次现场抽验。2、检测项目全面检验为细度、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共7项指标;现场抽验时为细度、烧失量、需水量、含水量4项指标。序 号项 目技术要求(C50及以上混凝土)1细度(%)

13、122氯离子含量(%)0.023需水量比(%)1004烧失量(%)5.05含水率(%)1.0(排灰)6SO3含量(%)3.03、主要试验仪器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流动度测定仪、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高温炉、电子天平等。4、检测评定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1996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5、细度试验、样品制备: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3kg。将测试用的粉煤灰样品置于105110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01g,倒入45m方孔筛筛网上

14、,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在进行筛析。、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重,准确至0.01g。、结果计算:45m方孔筛筛余百分率按下式计算:F=(G1/G)100(%)式中:F45m方孔筛筛余百分

15、率(%)6、需水量试验、胶砂配比:胶砂配比按下表: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加水量(ml)对比胶砂250750125试样胶砂17575750按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调整、操作步骤:试样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搅拌后的试样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30mm140mm 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流动度小于130mm或大于140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为止。结果计算:需水量比按下式计算:(计算至1%)X=(L1/125)100式中:X需水量比,单位为百分数(%) L1试样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

16、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 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7、活性指数试验、胶砂配比:胶砂配比按下表: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加水量(ml)对比胶砂4501350225试样胶砂3151351350225、操作步骤:试样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试体成型和养护试体养护至28d,按GB/T17671规定分别测定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的抗压强度。结果计算:活性指数按下式计算(计算至1%)H28=(R/R0)100 式中:H28活性指数,单位为百分数(%) R试验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R0对比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8、烧失量试

17、验、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锅中,将盖斜置于瓷坩锅上,放在马弗炉内从低温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灼烧1520min,取出瓷坩锅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灼烧,直至恒重。、结果计算:烧失量质量百分率应按下式计算:X100式中:X烧失量质量百分率(%) m1试料的质量,g m2灼烧后试料的质量,g9、安定性试验、试验样品:对比样品和被检粉煤灰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操作步骤:与水泥安定性试验步骤相同,按GB/T1346进行。、结果评定: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准确至0.5mm时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mm时,则判定

18、为合格。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粉煤灰安定性不合格。三、矿渣粉检验1、检验频次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3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2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矿渣粉做一次现场抽验。2、检测项目全面检验为比表面积、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含水率、流动度比、碱含量、活性指数共9项指标;现场抽验时为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含水率5项指标。全面检验为委托检验,其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序 号项 目技 术 要 求1MgO含量(%)142SO3

19、含量(%)4.03烧失量(%)1.04氯离子含量(%)0.065比表面积(m2/kg)4005006流动度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数(%),28d953、主要试验仪器比表面积测定仪、抗压、抗折试验机、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流动度测定仪、高温炉、电子天平等。4、检测评定依据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1996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GB/T8074-2008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

20、46-2008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5、比表面积试验、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封瓶内,用力摇动2mi,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止2min,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矿渣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确定试样量:校正试样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为0.5000.005,计算式为:W=v(1-)式中: W需要的试样量 试样密度,g/cm3 V试料层的体积,cm3 试料层空隙

21、率、试料层的制备:将穿空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第二部所需的试样量W,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矿渣层表面平坦,在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至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打开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生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刻度线到第二刻度线所需要的时间,以秒

22、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结果计算;当被测物的密度、试料层中的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 S 如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S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Ss标准试样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的时间,S 被测试样试样温度下空气粘度Pa.S s标准试样试样温度下空气粘度Pa.S当被测物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S如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S 式中被测试样集料层中的空隙率; 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

23、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3,可按下式计算:S如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S式中:被测试样的密度,cm2/g s标准试样密度,cm2/g以上由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精确至10 cm2/g,10 cm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6、需水量试验、胶砂配比:试验用各种原材料预先放在试验室内,使其达到试验室相同的温度。胶砂配比见下表材料基准胶砂受检胶砂备注水泥45022251表为所示为一次搅拌量矿粉2251ISO砂1350513505水2251使受检胶砂流动度达基准胶砂流动度值5、操作步骤: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预先混匀的水泥和矿物外加剂,把锅放置在固定架

24、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按GB/T17671-1999中6.3进行搅拌,开动搅拌机,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并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使搅拌机高速下继续搅拌60s。搅拌后的试样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结果计算:根据测的受检胶砂的需水量,按下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Rw=100式中:RW受检胶砂的需水量比,% WT受检胶砂的用水量,g 225基准胶砂的用水量,g7、活性指数试验、胶砂配比:与矿粉需水量试验相同。、胶砂搅拌:与矿粉需水量试验相同,搅拌结束后,应立即成型,按GB/T17

25、671-1999中第7章进行。、试件养护:试件按GB/T17671-1999中8.1、8.2和8.3进行养护。、结果计算:在测得相应龄期基准胶砂和试验胶砂抗压强度后,按下式计算:A=100 式中:A矿物外加剂的活性指数; Rt受检胶砂相应龄期的强度,MPa; RO基准胶砂相应龄期的强度,MPa。四、外加剂检验1、检验频次对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6个月者进行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进行一次抽验。2、检测项目全面检验为凝结时间差、减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对钢筋的锈蚀作用、氯离子渗透电

26、量、碱含量、收缩率比共计9项指标;抽验为减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比共计4项指标。序号项 目指标1氯离子含量,%0.12碱含量(Na2O+0.658K2O)%10.03减水率,%204含气量,%3.0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5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60min15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6常压泌水率比,%207压力泌水率比,%9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8抗压强度比,%3d1557d14528d1309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0收缩率比,%1003、检测评定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7、223-2007混凝土泵送剂 JC 473200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4、主要试验仪器压力泌水仪、混凝土搅拌机、压力试验机、含气量测定仪、天平等。5、试验条件及要求、水泥:采用基准水泥,因故得不到基准水泥时,允许采用C3A含量6%8%,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大于1%的熟料和二水石膏、矿渣共同磨制的标号大于(含)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但仲裁仍需用基准水泥。、砂:符合GB/T14684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中砂。、石子:符合GB/T14685粒径为5mm20(圆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如有

28、争议,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水:符合JGJ63要求。、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变。配合比设计按以下规定:、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kg/m3;采用碎石时,(3305)kg/m3。、砂率: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掺引气型减水剂和引气剂的混凝土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1%3%。、外加剂掺量:按科研单位或生产厂推荐的掺量。、用水量;应使混凝土坍落度答(8010)mm。、采用60L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全部材料及外加剂一次投入,拌合量应不少于15L,不大于45L,搅拌3min

29、,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23次再进行试验、各种混凝土材料及试验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3)、试件的制作及试验所需试件的数量试件制作: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按GBJ80进行,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203)试验项目及所需试件数量见下表:试验项目外加剂内型试验类别试验所需数量混凝土拌合批数每批取样数目掺外加剂混凝土总取样数目基准混凝土总取样数目减水率除早强剂、缓凝剂以外各种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31次3次3次常压秘水率各种外加剂31个3个3个含气量31个3个3个抗压强度比硬化混凝土39或12块27或36块27或36块6、减水率的测定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

30、土单位用水量比。坍落度按GBJ80测定。减水率按下式计算:WR=100(%) 式中 : WR减水率(%)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W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WR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若有两个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7、泌水率比测定、泌水率的测定:先用湿布湿润容积为5L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高200mm),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

31、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自抹平开始计时,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一次水,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g,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B=100(%)Gw=G1-G0 式中: B泌水率,% Vw泌水总质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 G1筒及试样的质量,g G0筒质量,g泌水率B以三个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若三个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

32、中间值1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若有两个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应该重做。、泌水率比计算: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式中:BR泌水率之比,% Bt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c基准混凝土泌水率,%8、含气量试验按GBJ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并按该仪器说明进行操作,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S20S。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0.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

33、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超过0.5%,则应该重做。9、抗压强度比 抗压强度比测定: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比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Rs抗压强度比,%; St掺外加剂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S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掺外加剂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J81进行试验与计算,试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试件养护温度为(203)。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检测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验结果。若有两个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试

34、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五、细骨料检验1、检验频次对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达一年者进行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600t或400m3同厂家、同品种细骨料进行一次抽验。2、检测项目及样品要求、全面检验为细度模数、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共计11项指标。抽验为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共计6项指标,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月检验一次。项 目质量指标(C50)细度模数2.63.0含泥量(%)2.0泥块含量(%)0.1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氯离子含量(%)0.02

3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应不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试 验 项 目最少取样数量(g)筛分析4400含泥量4400泥块含量1000堆积密度5000表观密度2600含水率1000吸水率4000云母含量600轻物质含量3200有机物含量2000坚固性52.5 ,2.51.25,1.250.63,0 .630.3

36、15mm各100g3、主要试验仪器砂筛、震筛机、天平、放大镜等。4、检测评定依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相法) TB/T2922.1-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 TB/T2922.5-2002细度模数、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含量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按JGJ52-2006进行。碱活性首先采用TB/T2922.1-1998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检验,然后采用TB/T2922.5-2002对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进行测定。细骨料的碱活

37、性应首先采用岩相法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检验,然后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5、筛分析试验 、试样制备:先将试样筛去大于10mm的颗粒,计算筛余百分率,然后拌合均匀并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烘干至恒重后备用。、操作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孔径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去下套筛,在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筛,并和下一筛中试样一起过

38、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至0.1%)。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按下列计算细度模数:f= 式中:B1、B2、B3、B4、B5、B6分别为5、2.5、1.25、0.63、0.315、0.16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则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根据0.63 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哪一区的砂,根据细度模数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粗、中、细砂中的

39、哪种。6、含泥量试验、试验步骤:取烘干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用水冲洗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

40、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结果计算:砂的含泥量Wc按下列计算(精确至0.1%)Wc =100式中: mO试验前试样干重(g); m1试验后试样干重(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应重新取样试验。7、泥块含量试验、试验步骤: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缩分至约3000g,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筛去1.25mm部分后取200g试样两份备用。称取试样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

41、止。保留下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结果计算:泥块含量按下列计算:c,1=100%式中:m1试验前干燥试样重(g) m2试验后干燥试样重(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应重新取样做试验。8、堆积密度试验、试验步骤:将试样(约3L)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并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a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装料时料匀的下口与容量筒上口的距离不超过5c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于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b紧密堆积

42、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筒内,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在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垫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结果计算:堆积密度(P1)及紧密堆积密度(P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P1(P0)=1000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砂共重(kg) v 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值。9、表观密度试验、 试验步骤: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

43、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烘干试样300g,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制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到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一次水温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结果计算: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t)1000(10kg/m3) 式中:m0试样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水温151617181920t0.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